浅议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2018-01-09魏万青
魏万青
摘 要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关系区域经济发展乃至国家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政治稳定的重大问题。总结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演变的实践经验,必须把区域发展的近期效益和长远发展要求统一起来,必须把实现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放在首位,必须重视促进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关联,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关系。
关键词 区域经济 战略 演变 反思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一个对区域经济发展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影响的重大问题,它不仅直接决定国家在某个时期对各个区域投入的多少,更是国家对不同区域实行差别政策使各个区域获得的发展机会、资源和收获及支配能力等都有较大的差别,从而使区域经济出现差异和变化。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经历了从均衡发展战略、非均衡发展战略到非均衡协调发展战略的演变,共进行了三次大调整。第一次是改革前30年的均衡发展,第二次为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末,第三次是1999年正式提出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家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入了一个非均衡协调发展的新的历史时期。
一、把区域经济发展的近期效益与长远要求统一起来
总结我国区域生产力布局和区域经济发展的经验,其基本矛盾一直是近期经济效益与长期发展要求或地区之间协调发展的要求之间的矛盾。
均衡发展战略实施的结果,在改变旧中国经济布局的畸形状态,实现全国生产力的均衡配置方面取得了很大成效,尤其是“一五”期间大批重点建设项目的西移和三线建设时期大批沿海地区老企业的内迁,在较短的时间内为中西部地区奠定了工业化的基础。沿海经济也取得了比较快的发展,并以加工工业为主,与内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分工关系,全国经济发展特别是工业发展实现了一定的均衡,但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二是战略实施后,并没有像开始预期的东部与内地的经济差异会趋向缩小,反而显现扩大的趋势。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战略,从它在改革开放中实施来看,无疑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客观上使得东部沿海地区迅速发展起来。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高速增长,主要是靠提供大部分国民生产总值的沿海地区的更高速度增长实现的。它是对过去30年形成的区域均衡发展战略的实施,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的区域经济问题。一是东部政策倾斜过度,拉大了东、中、西地区经济的差距,扩大了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抑制了具有资源优势的中、西部地区发展基础产业的规模和速度,造成基础工业和设施的严重短缺。二是区域经济结构问题日渐凸显,在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市场机制逐渐在资源配置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各个区域都以竞争的姿态来指导产业结构的调整,争相发展销路好、附加值高的产品,导致各个区域之间产业结构的趋同。三是地方保护主义现象增多,区域经济秩序紊乱,导致区域经济紊乱,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趋于紧张。
二、把实现国家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放在首位
尽管我国已经取得了2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巨大成就,但整体上仍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更好地参与全球发展竞争,就必须把增强国家的综合国力作为重要的发展目标。同时,也只有国家的经济整体实力提高了,中央政府才有充足的财力有效调控区域经济差异。
一要坚持国民经济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相统一。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过程中,不仅要正确认识区域内部条件,而且要正确认识区域外部环境,将发挥区域优势纳入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体系之中,这就要求区域发展战略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协调。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相统一的体系中,要正确处理国民经济发展的全局利益而不是片面地追求区域利益,也不能忽视区域经济发展的自身利益。
二要坚持区域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相结合。区域经济增长与区域社会进步是区域经济发展中不可分割、密切联系的两个方面。二者都是区域经济管理的基本要求。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还要谋求区域社会的不断进步。
三、从区域发展的实际情况出发,遵循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区域经济的实际状况,从广义的角度理解,是指一个区域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政治经济的基本情况和它们之间相适应的程度。从狭义的角度来理解,是指一个区域内的生产力诸要素存在状况、配置结构及其发展水平。
一要正确认识和分析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准确地判断区域经济发展的成熟程度。在此基础上又进一步发展为工业经济区,最后发展成具有现代化水平的经济发达区。因此,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必须遵循区域经济增长的一般规律。
二要同时照顾到发达区域和欠发达区域的经济利益增长的要求。在市场经济的大环境中,对于每个区域来讲,不可能再采取过去那种为了国家的全局利益而暂时牺牲某些区域利益的做法。要争取使每个区域在国家的经济整体发展中都有机会获得发展,都能使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大幅度的提高。
三要注重发挥各个区域的力量和积极性为调控区域经济差异作贡献。调控区域经济差异只依靠中央政府是远远不够的。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区域在发展本地经济方面的潜力是巨大的,区域经济究竟搞得好不好,与区域自己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否调动起来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各个区域都能努力发展本地的经济,放弃在中央政府的支持上搞攀比,就一定能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
四、重視促进区域之间在经济发展上的关联,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
这是因为,其一,区域之间由于资源、产品供给、市场需求结构等方面的不同,在经济发展上本来就具有互补性,这种互补性的实现是保证各个区域经济的顺利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的必要前提。其二,区域之间一旦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关系,就会形成利益联系,那么各个区域就会从自己切身的利益出发去考虑如何正确地处理区域之间的经济关系,就会自觉地尽量减少在经济发展中损人利己的行为。其三,区域之间经济关系的和谐,还有利于它们之间开展合理的贸易,进行经济辐射和扩散、传递等,相互帮助和促进。
我国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需要经济上的关联性。我国东部地区具有五大优势和四大矛盾,即科技文化发达、经济地理位置优越、工业基础好、海洋资源得天独厚、城市文化水平高这五大优势,但是也有淡水资源缺乏、能源紧张、产业结构不合理、大城市“膨胀病”严重这四大矛盾。西部地区的基本特点是富饶又贫困。即地域辽阔、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水平较低、技术力量薄弱、交通不便、人才短缺。中部地区是兼有东、西之长的过渡性地带。可见,三大地区具有经济依赖、相互补充、进行商品交换、市场交流以及开展经济技术协作的内在动力。实行非均衡协调发展,在经济建设中可以建立以东支西、以西资东,优势互补、互通有无的区域经济新格局。在比较利益选择和优化产业结构的基础上,创造真正的经济活力。
(作者单位为中共皋兰县委党校)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