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

2018-01-09魏学艳白晓雪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7年3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互联网

魏学艳 白晓雪

摘 要 伴随互联网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渗透到了我们日常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仅迎来了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挑战。本文对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分析,并提出了一系列解决措施,以供参考。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挑战 对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互联网的出现和广泛应用使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改变,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互联网在给人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各大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能够有效抓住机遇,让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应对互联网的挑战,高校应加强对互联网环境下思政教育的研究,优化其教育方式,满足当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

1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

1.1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权威与地位的挑战

网络的开放性导致信息资源共享,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的信息资源优势丧失,教育权威受到挑战。主要体现在:(1)与学校传统“灌输式”思政教育不同,大学生会通过自主认知,利用互联网查询到自己想要了解的信息;(2)大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获取更多当下较为热门的信息,对于教师讲的内容已经有所了解,并会用一些教师接触较少的网络用语来表达自己的观点及意见,教师讲的内容不再新鲜,这就使得高校思政工作者处于被动局面。

1.2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素质与能力的挑战

第一,网络意识和思维方面的淡漠,教育主体在短时间内很难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环境。接受新事物首先要从思维方式与意识观念上发生改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应在旧有的、传统的教育方式上加以突破与创新;第二,网络技术和应用方面的欠缺,加快了教育主体优势的丧失。部分高校思政教育主体缺乏互联网硬件及软件的基础设施,从而使利用互联网进行思政教育的难度加大;第三,互联网相关的法律法规方面较为薄弱,从而削弱了教育主体把握高校思政教育主动权。

1.3网络环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挑战

传统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单一、内容枯燥,大多借助课堂讲授、集中班会、个别约谈、开展活动等载体,通过讲道理、举例子、摆事实等方式,引导、启发学生,而效果极其不明显,有的时候还会引起学生的反感和叛逆。然而,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以及网络平台信息的丰富,使得现在的大学生更加热衷于互联网平台的使用。他们利用互联网吸收到的知识更加广泛,而传统思政教育方法较为被动,再加上思政内容枯燥、抽象,使得很多大学生对传统的思政教育方法缺少兴趣,因此,他们接触互联网平台上信息的时间明显比在学校接受到的信息教育时间长。由此可以看出,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政教育方法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挑战。

2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策

2.1正确认识互联网环境下主客体关系,转变教育方式

在互联网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客体关系依然存在,这种关系不会因技术的飞快发展而消失,而会以一种新的方式表现出来。网络来源于现实生活,是对现实的延伸,也是对现实生活中人的延伸,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一方面网络中的事件都来源于现实世界,在网络上的言行举止也会受到现实各种条件的制约。另一方面互联网用户都是以虚拟人的身份出现在网络平台上。从这两方面都可以看出基于互联网的思政教育活动都是现实主体的虚拟交往,是现实生活中人的延伸,因此,思政教育活动中教育主客体之间呈现虚拟和现实两种特性。正确认识换联网环境下主客体关系后,还要学会转变当前传统教育方式,有效结合互联网平台,激发大学生对思政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

2.2搭建思想政治教育移动平台,增强教学效果

想要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就要掌握人们的身心发展特征和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层次。加强对现有高校网络资源的整合,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首先,完善高校微信載体。据统计,截至2016年6月,微信使用率已达到78.7%成为社交软件中应用最为普遍的,所以各高校若想提升思政教育效果,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就要学会利用微信平台,对高校微信载体进行完善。其次,对校园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进行调整,使其更丰富且层次性更强。高校可结合学校的特色,利用微信特有的集图片、文字、语音和视频于一体的功能,对高校微信公众号发布的信息进行完善,并将思政内容融入进去,使其融入大学生生活,抢占网络平台以及主流文化的市场,为大学生提供服务。

2.3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

既然网络已经成为当前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平台,要使这一网络平台变得更加便捷,更加有效,就必须建设一支有较高政治理论水平、熟悉思政教育工作并且能够很快掌握互联网相关知识和技术的队伍,在网上开展思政教育工作。一方面需要提高思政教育工作者的互联网操作技能与知识水平;另一方面要注重提升思政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沟通能力、理论水平等)。

3结束语

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使命,是我们国家的希望。而高校作为人才培养基地,在互联网环境下,应转变传统教育模式,充分发挥各种载体优势,创新教育方法,从而提升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为国家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 游敏惠,唐妮霞.移动互联网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29(02):70-75.endprint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挑战互联网
微博文化与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碰撞与融合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