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问题思索及其方略选择
2018-01-09周凌晨
周凌晨
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日益凸显,国民经济的不断增长,我国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了小微企业这一名词。最近几年里,我国有许多经济学家以及相关专业人士对小微企业进行了研究。如今,随着小微企业规模的不断壮大,成为了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基础。但是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融资困难、贷款难、办理手续复杂、企业形象差、经营管理模式单一、承担风险大等问题,这些问题成为了小微企业前进道路的绊脚石。小微企业要想更快更好的发展,就需要不断地寻找问题,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推动小微企业的发展。本文将通过简要阐述小微企业概念,来分析小微企业当前的发展现状,找出商业银行背景下小微企业存在的融资困难问题,深入问题的本质,探讨出解决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合困难的策略,为小微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参考,推动小微企业更快更好地发展。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策略
一、引言
最近几年里,我国的小微企业发展十分迅速,规模也在不断扩大,为我国国民经济的收入增加做出了杰出贡献,同时又为国家提供了许多就业岗位,为国家解决就业难的问题出了一份力。小微企业的占我国经济比重越来越大,成为了我国经济中缺一不可的重要经济成分。但是,小微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了融资难的问题,这一问题严重地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进度。而我国的商业银行针对小微企业的融资困难问题,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商业银行结合了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分析,并依靠相关部门机构以及政策的力量为小微企业拓宽了一定的融资渠道。小微企业的融资渠道一旦拓宽,其融资服务升级更加快,小微企业管理制度不断趋向系统化、科学化,这有利于国家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小微企業概述
2011年11月我著名经济学家郎咸平提出了小微企业这一名词。小微企业实际上就是指那些比较小型的、微型的、家庭作坊企业以及个体工商户的总称。小微企业的出现,为我国经济市场开辟了新的领域,小微企业的发展速度十分迅猛,在我国国民经济的地位日益凸显。小微企业的一般标准是总资产金额不超过3000万元,员工人数不超过100人,每年应该缴纳的所得税额不超过50万元,满足以上标准就能称之为小微企业。2012年国务院明确指出小微企业是有助于科技创新,提高我们国家的就业率,也是给予了广大企业家一个创业的平台,圆了企业家们一个创业梦。
三、商业银行小微企业的发展现状
最近几年里,随着小微企业的流行以及规模的不断壮大,我们的国家对小微企业越来越重视,广大银行加大了对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的研究力度,希望能够找到科学有效的解决措施,促进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国家政府对小微企业的关注度越来越高,社会也比较看好小微企业。2015年我国的小微企业在新登记企业名册中高达96%,2016年济南市政府还颁布了创业补贴政策,给予符合标准的小微企业1.2万元创业基金。小微企业的创立给予了很多下岗工人、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人员就业岗位,帮助他们成为个体工商户,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促进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小微企业的企业规模都很小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有的小微企业会克扣员工的工资、没有将法律法规作为营业依据,公司和就业人员之间没有签订劳动合同,也没有法定节假日,员工福利不兑现,使得整个劳动力市场混乱不堪。因此,小微企业的信誉度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一些银行为了避免资金难以回收的风险,更愿意与国有企业合作,导致小微企业融资困难,融资渠道堵塞的局面。
四、商业银行小薇企业存在融资困难问题
(一)小微企业制度不完善,增加了经营风险
许多小微企业的内部管理制度还不完善,对于员工的岗位职责并没有详细划分,也没有相关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员工的工作职责,导致员工的专业素养不高。员工的专业素养不高也就意味着企业的科学技术水平不高,其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很低,产品质量缺乏多样性、创新性、技术性。整个连锁反应,不仅影响到小微企业的企业形象还影响到企业的运营收益状况。也正是因为这些情况,银行不敢轻易冒险贷款给小微企业,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的问题。
(二)小微企业规模小,承担风险的能力不足
小微企业之所以称之为小微就是因为其公司员工人数不超过100人,资金总额不超过3000万元,规模十分小。因此,小微企业没有足够资金进行抵押,而商业银行因为部分小微企业管理出现的种种恶劣现象提高了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严格规定小微企业的融资条件。小微企业在这个过程中要想找到能够进行委托担保的企业也比较难。因此,商业银行限制了对小微企业资金的投放力度,造成了小微企业融资困难问题。
(三)银行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不够
小微企业由于规模十分小,为了支撑专业化的金融服务,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成本比较高,产出量很低。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支持度十分不够,也没有专门为小微企业设定金融产品或者金融业务,商业银行的灵活性不够,创新能力也十分有限。同时,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融资标准过于严苛,对小微企业存在偏见,喜欢与国有企业进行合作,对小微企业的信贷投放不积极,投放金额也十分有限,根本不够小微企业实现更好的发展。银行里的信贷营销工作人员对待小微企业的态度不够热情,根本没有对小微企业起到积极、鼓励的作用。长期下去,也会磨灭部分小微企业创业家的创业信心,阻碍了小微企业的发展。
(四)外部金融环境不佳
小微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会涌现出许多不利于社会经济发展现象,比如部分企业没有细化岗位职责,有的员工什么职位的工作都要做,压榨员工的劳动力,克扣员工的工资以及占用员工的休息时间,加班还不给加班费,没有按照相关法律条例签订劳动合同法等。这些现象都体现了这些企业严重缺乏信用管理意识。政府相关部门没有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信用管理机制,使得相关的信用信息难以向社会大众开放。此外,有些地方政府没有强化对小微企业的指导,没有举办对小微企业信誉的宣传活动,更没有依据小微企业的真实发展现状予以相关的政策支持,比如创业补贴基金之类的政策福利。有的地方政府或许出台了相关政策福利,但是并没有及时兑现或者根本就不兑现。这些情况,使得小微企业的成长的外部环境十分不理想,无法促进小微企业的健康成长。endprint
五、解决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问题的策略
(一)建立健全的小微企业管理制度
随着我国经济地位的日益凸显,我国的小微经济应该积极转变自身的思想观念,建立起健全小微企业管理制度,促使小微企业的管理制度系统化、规范化、细致化。细化小微企业的员工岗位职责,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让员工有章可循。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提升专业技能,增强工作效率,生产出多样化、高质量的产品。利用高科技技术,尽量降低成本,创造出高盈利,提升小微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应该完善信用管理机制,给予小微企业一个塑造企业形象的机会,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宣传企业知名度的平台,让社会大众改变之前对于小微企业不好的印象,重新认识小微企业,认可小微企业。
(二)适当放宽政策,促使融资渠道多样化
为了小微企业的长远健康发展,提高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解决我国就业难的问题,政府应该实施观察了解小微企业的发展状况,收集小微企业的相关数据,进行数据处理,将大量的信息整合出来,为小微经济制定一套能够有效促进小微经济发展的政策。可适当放宽政策,合理降低银行对小微企业的融资门槛。出台一些政策福利,激励更多的人创业,扩大小微物业的规模,增加就业岗位,帮助国家解决就业困难的问题,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强化小微企业的员工专业素养,升级融资服务
小微企业本身要求的员工人数就不多,因此,小微企业应该提高对员工的专业要求,强化员工的专业素养十分重要。一个小微企业的员工都具备很高的专业素养,其专业技能必定强,有了扎实的专业基础便能激发员工的创新能力,生产出技术含量高的、多样化的产品来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才能实现以成本最小化利益最大化,才能提高企业的信誉度,塑造一个良好的企业形象。
六、商业银行增强创新能力,优化外部金融环境
商业银行应该不断地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研发出多样化的信贷产品、升级金融服务、创新贷款还贷方式,加强与外部相关机构的合作,共同为小微企业的良好发展创造有利的环境。此外,商业银行还可以创新信贷机制,给小微企业提供综合性的、专业化的、标准化的信用贷款机制,不断地完善信贷审批流程,对不同情况的小微企业实行相应的审批机制,实现高效完成信贷审批,增加对小微企业不良现象的包容度,为小微企业设置小微企业培训机构以及咨询服务。此外,商业银行应该提高风险控制水平,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
七、结束语
综上所述,國家应该增强小微企业的重视度,适当放宽政策,为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建立健全的小微企业管理制度,加强与商业银行的交流合作,为小微企业创造一个健康的发展环境。此外,小微企业应该强化内部机制,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提高企业信誉度。只有这样,小微企业才能实现价值最大化。
参考文献:
[1]李荣罡,陈柳依.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研究——以福建省某银行为例的第三方组织合作研究[J].经济论坛,2016,(4):64-70.
[2]宋芳芳.我国商业银行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分析[J].新经济,2016,(24):54.[3]赵朝霞.小微企业融资服务风险及其防范[J].人民论坛,2014,(35):73-75.
[4]李晓红.浅析商业银行如何做好小微企业融资[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5,(21):53-54.
[5]姜浩,任希杰.浅析大型商业银行如何支持小微企业融资[J].农村金融研究,2012,(4):11-14.
[6]李文静.浅谈我国商业银行对小微企业融资渠道的创新[J].现代商业,2014,(3):35-36.
[7]姚艳.我国商业银行服务小微企业金融策略研究[J].商业会计,2015,(3):63-65.
[8]牛艳艳.浅析商业银行的小微企业金融服务[J].现代经济信息,2015,(19):266-26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