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运用分析

2018-01-09黎玉兰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黎玉兰

摘要事业单位是以政府职能、公益服务为主要宗旨的一些公益性单位、非公益性职能部门等,事业单位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主要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和卫生等方面的活动,事业单位本身就具有基本的社会作用。因此,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一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提升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态度,有效推进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促进事业单位的健康持续发展。本文就对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进行分析和探究,从而更好的提升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

关键词事业单位 人力资源管理 激励机制

2011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拉开了新一轮事业单位改革的序幕,直到2020年,国家仍将继续深化事业单位改革。事业单位在改革的新形势下,必须更加注重人力资源管理效益,特别是对于高层次人才的管理工作。虽然经过长期运行,我国大部分的事业单位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已经形成了自身的模式。但是,带来单位在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的激励机制,仍然有待完善。特别是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的新形势下,带来单位更要注重结合自身的职能,从新要求、新任务、新目标出发,深入研究自身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的问题,推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的创新。

一、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存在的问题

(一)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理念较为落后

我国事业单位在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都是沿袭行政化的管理方式。这样的管理方式,导致了事业单位缺乏人力资本的理念,所以在实际管理过程中也就缺乏战略性。目前,这样的理念仍然没有完全的消除。正是因为事业单位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中缺乏人力资本的理念、缺乏战略性,所以在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和运用过程中,难以有大的突破和创新。不能很好地将事业单位的发展和人力资源激励有效的统一起来,导致很多工作人员对自身的岗位缺乏责任感,对单位缺乏归属感,从而极大的影响了事业单位人才能力的发挥。

(二)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方式较为单一

我国的事业单位本身就是长期处于体制内,因此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始终缺乏市场导向。人力资源管理中最直接的激励方式就是薪资激励,而事业单位的薪资往往只能依靠政策性调资和绩效工资调节,薪资增长和不同岗位间的收入差距极其有限。在这有限的薪资激励下,很多能力较强的优秀人才,始终达不到预期的激励效果,这也导致了事业单位中一些较为优秀人才流失现象较为严重。并且,目前事业单位在人力资源非经济方面的激励也存在着弱化的现象,对于精神奖励、教育培训、文体活动等形式激励都没有得到普遍应用。所以,我国很多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激励方式较为单一,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一方面不能够充分的调动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另一方面人才流失问题也得不到有效解决,极大地影响了我国事业单位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三)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模式缺乏层次

我国事业单位本身就是由政府利用国有资产设立的,从事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事业单位是直接接受政府领导,事业单位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由于事业单位本身的特殊性,就必须要高度重视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的分类管理,只有通过区分不同的层次,利用不同的、对应的激励方式,才能够发挥更大的作用。但是,我国事业单位在实际的分类管理方面,不管是单位职能的分类管理,还是单位内部的人员分类管理,都还不尽完善。比如我国部分事业单位中,对于技术人员和行政人员的激励并没有太大的差别,很多工作在生产一线的技术人员,因为岗位性质不同,与行政人员相比工作相对要艰苦些,但其在薪资、福利等各方面的待遇,却难以与行政人员有较大的区分。这也导致了一部分事业单位中的技术人员,对薪酬产生不满,甚至发展成对单位不满的情绪,较大程度的降低了自身的工作热情和效率,进而导致事业单位的技术人员流失,对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造成了极其不利的影响。

二、促进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激励机制建设的措施

(一)注重更新创新理念

在人力资源管理中,不论要构建什么样的激励机制,都需要和单位员工的绩效相互联系,事业单位也不能例外。目前,我国政府也根据事业单位发展的实际情况,制定了相关的员工绩效考核体制。因此,事业单位在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需要不断的创新自身的理念,要注重有效地结合事业单位改革过程中对于人才的需求情况,充分落实调查研究工作,不断推进激励机制的创新。另外,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的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可以借鉴一些其他企业人力资源激励方面的有效措施,从而不断完善自身的激励机制。当前,事业单位的首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推动人才发展战略。因此,必须要制定符合事业单位自身改革、创新和发展的激励机制,不断的提升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效能性和操作性,保证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的长远性、战略性。

(二)不断完善激励方式

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势在必行,铁饭碗的观念将被逐渐打破。因此,事业单位必须不断的完善和优化人力资源激励机制,积极创新人力资源管理的激励方式,以适应新的政策和发展环境。事业单位必须不断探索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人力资源发展的激励机制,建立融合薪资激励、榜样激励、任务激励、精神激励和培训激励等多种激励方式为一体的激励机制。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建设中,要注重激励文化建设,有效发挥文化的引导、教育作用,不断贯彻《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让单位的激励方式能够更具自主性、倡导性,提升事业单位的工作效果,不断规范事业单位工作人员的行为。

(三)不断优化激励模式

要想有效的优化事业单位人力资源中的激励模式,就要注重不断改变以往行政化的激励方式,不断的创新事业单位的激励思路,建立岗位价值评估和工作分析紧密结合的激励方式,同时要有效融合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激励。要保证事业单位内部激励的公正、公平、公开,要让激励机制也能够符合市场的需求,更好的留住事业单位的人才,不断的提升单位内部的竞争力,充分发挥单位内部人才的能力。注重提升事业单位中员工的生活水平,充分的满足员工对于自身发展的需求,同时还要注重不断的强化事业单位的精神激励方式,有效的改善事业单位在实际工作中的不足之处,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适应市场形势变化,实行人力资源动态管理

在目前的事业单位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重适应经济形势的变化,要注重紧密结合员工的生活水平、收入变化,通过这样的方式始终保持事业单位激励机制的有效性。同时,在实际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要注重实行动态的管理机制,人才始终是事業单位发展、创新的关键,要主动打破传统论资排辈的激励机制,不断打造新型的人才晋升模式。因此,必须要不断的完善分配制度,建立自主灵活的分配激励机制,树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激励理念,同时允许管理、技术等其他的要素参与分配。

三、结语

总而言之,激励机制本身就是将理想转为实事的重要手段和方式。在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分析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并结合实际社会情况,在工作中注重不断的了解工作人员的需求,在制度、政策中及时反馈单位工作人员的需求和要求。另外,要注重始终将精神激励和物质激励有效的结合,根据员工的不同,敲定不同的侧重点,通过这样的方式不断的提升事业单位员工的工作热情和积极性,充分的发挥每一个工作人员的才能,保证事业单位能够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不断取得优势。endprint

猜你喜欢

激励机制人力资源管理事业单位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湿地恢复激励机制的国际立法及启示
激励机制助推节能减排
山西票号的激励机制及其现代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