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分析
2018-01-09原渊
原渊
【摘要】文章以《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为例,分析了“工作岛”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中应用的必要性,并从“工作岛”环境营造及“工作岛”教学组织形式分析两个方面研究了“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实践,最后对“工作岛”模式特点进行了总结。文章试图为“工作岛”模式在教育领域的成功运用提供范本。
【关键词】工作岛高职实训教学计算机应用基础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高职院校多为公共基础课程,不仅要求学生掌握丰富的理论基础,还要求学生具备熟练的实际操作能力。本文提出的“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思路,选择一些典型工作岗位,由师傅、教师、学生组成工作小组,负责这个工作岗位的工作,通过严格的工作时间和进度计划、“师徒制”促梯队建设强化生产企业工作模式,营造真实工作氛围,构建学习与生产的“工作岛”,将《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训课程划分为4个工作岛模块、10个工作岛,采用“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质疑——教师解答”的教学组织方式,对不同工作岛的学生学业情况进行考核,最终达到提升高职学生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的目的。
《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采用“工作岛”模式的必要性
1.新课改呼吁新的教学方式
在高職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作为一门公共必修课,其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办公应用能力等,使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新课程改革的提出,一方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应由传输式向体验式转变,教学过程尽可能应用结合生活实际的真实案例,并为学生创造主动学习的教学情境;另一方面,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要更加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掌握课堂学习主动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该课程教学应参照就业需求,以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彰显职业教育特色。这就要求该课程改变传统教学方式,采用新的教学方式。“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方法恰好适应这种需求,满足新课改要求,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
2.《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存在着课程内容设置不合理、理论与实践安排不合理等问题,导致学生学习能力差,学习主动性不强,实训教学效果不佳。这在某种程度上促进了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出现与应用。但是,技术的发展及教学教材的变化,使得课程内容变化也较大,为教师调整教学方法带来了诸多困难。然而,无论多么复杂的条件,《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是坚持以学生为主体,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这就为“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方法的应用创造了条件,经过不断的思考、探索和调整,将“工作岛”模式应用到该课程教学中,以促进学生就业为目的,提高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
3.“工作岛”模式凸显潜力
“工作岛”模式实现了认知与实践的有机结合,能够更好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是一种先进的学习方法,与生活实践和职业岗位需要紧密结合,有利于学生在锻炼能力和积累经验的同时学会主动学习。一方面,“工作岛”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在选取教学内容时,有意识、有步骤地融入了职业能力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有利于提升学生分析、解决计算机实际应用问题的职业能力、方法能力及社会能力;另一方面,“工作岛”模式下的《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内容与工作任务安排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符合学习认知规律。在教学过程中,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融合,为学生创造接近于真实的工作环境,给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操作的机会,让学生获得真正的职业能力,提高其理论认知水平。由此可见,“工作岛”模式在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中的应用,为计算机教学提供了更加适宜的授课内容和方法,更有利于培养社会所需要的计算机人才。
“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方法实践
1.“工作岛”环境的营造
(1)严格执行科学进度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实际上是一个不断积累理论知识的过程,可以用“加法”过程来形容,而工作环境中的各项工作任务则是一个逐步减少的过程,可以用“减法”过程来形容。要实现学生从学校学习状态向工作状态的完美转变,就要通过“工作岛”环境营造,严格执行科学进度。工作过程的设计更加注重时效性,让学生在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时都要注意把控时间,切实提高工作效率。为此,应通过合理工作环境的营造,制定不同工作任务的具体进度及时间要求,时间方面要具体到小时,任务方面要具体到某一操作程序。此外,还应注意结合学生自身实际,对照日常教学课表,制定相应的工作时间表,由教师等相关负责人结合学生提供的时间表进行考核。
(2)“师徒制”促梯队建设
良好的梯队有利于保证教学活动的可持续性,“工作岛”模式有利于学生梯队的建设。各“工作岛”的学生应以团队形式出现,通常是同一团队中既有大三学生,又有大一、大二学生,且由实践能力、组织能力较强的学生任组长,使各“工作岛”中形成高、中、低年级学生共同参加的合理梯队。如某“工作岛”中安排大三学生5人,大二学生3人,大一学生2人,不同年级学生的工作任务不同,难易程度不同,既可以为高年级学生的实践提供帮手,又可引导低年级学生极早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2.“工作岛”教学组织形式
“工作岛”教学组织形式的核心是实现教学工作向岗位实践的转换,在这一过程中,师傅、教师、学生都围绕相应的工作任务展开工作,教师与师傅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要求完成实训教学,学生则需要通过具体的任务实践完成实训操作,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技能的提升,培养出的计算机人才符合当今社会及企业的用人需求,具体的教学组织形式如下。
(1)“工作岛”模块的划分
根据《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实际要求,将其实训教学分为4个“工作岛”模块,包含了10个“工作岛”。其中,4个“工作岛”模块分别为word文档应用、电子表格操作、PPT演示文稿操作、计算机网络实践;10个“工作岛”分别为简历设计、创业方案报告、书籍排版、公司工资管理、电子周报制作、市场营销报告制作、商场业绩统计电子表、网线制作、家庭宽带组网、线路测试等。endprint
(2)“工作岛”教学组织的方式
结合计算机实训特点及《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应用“工作岛”模式实现了工作中的师傅与学校教学中的教师岗位职责的统一,具体的教学组织方式为:教师示范——学生操作——学生质疑——教师解答,整个实训教学过程围绕着工作任务完成,循环往复。
(3)学业考核
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以以学生操作、质疑、解决问题能力及工作任务完成进度、合作情况等为考核标准,并根据其重要性程度赋予不同分值,最终得出各“工作岛”学生的实训情况。
“工作岛”教学的特征
1.工作性、场景性、全真性的特征
“工作岛”教学模式改变了传统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方式,更加突出教学中的工作性、场景性、全真性特征。这种实训教学模式使高职计算机学生更加全面、深刻地了解计算机应用能力的重要性,可促使学生顺利地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工作问题,直接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水平。
2.教学目标清晰,学业考核过程化
高职院校《计算机应用基础》的目标是提高学生计算机基本操作能力、办公应用能力等,使学生形成应用计算机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关注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发展,教师布置的“工作岛”任务与课程教学任务、教学目标一致,学生非常清楚他们的学习目标与工作任务。同时,学业考核过程化,以过程化监督为主的考核机制,更好地适应了技能教育要求,克服了“应试教育”的弊端。
3.教学手段多样化的特征
“工作岛”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手段,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实训基地,还可利用“互联网+”思想,通过微信为学生布置“工作岛”任务,并在线解决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的各種问题,利用微信进行教学互动。可以说,“工作岛”模式下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可融合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多种教学形式,最大限度保障教学的持续性与有效性。实践表明,这种“工作岛”模式,确实能够提高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具有很强的操作性。
结语
“工作岛”导向的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始终坚持以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提升为核心,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素质与职业能力的培养,推动了计算机专业学生知识、能力与素养的全面发展,实现了高职《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教学目标。望本研究能够为高职计算机实训教学改革及实训教学水平的提升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1]周萍:《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分析》,《江苏科技信息》2015年第19期,第27-28页。
[2]周艳艳:《高职计算机教学改革的重点及实施路径分析》,《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年第17期,第240-241页。
[3]黎明:《“学习岛”培训模式的应用》,《企业改革与管理》2013年第6期,第63-64页。
[4]田秀萍:《以“学习岛”为载体深化校企合作机制改革》,《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年第12期,第59-61页。
作者单位:渭南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工程学院陕西渭南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