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学生走出网络道德困境的路径探究

2018-01-09李启康

陕西教育·高教版 2017年12期
关键词:困境道德德育

李启康

【摘要】随着新媒体技术的普及应用,网络逐渐成为当代大学生获取知识、开阔眼界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模式,对该群体的生活、学习和工作产生持续影响。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不良信息、网络欺诈及虚拟暴力等网络道德困境时刻考验着涉世不深、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作为大学生群体重要组成部分的高职院校学生,他们也存在形形色色的网络道德困境,针对这些问题探究解决路径对于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学术研究和学生管理价值。

【关键词】网络道德困境高职院校学生路径

基金项目: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17年首批科研基金项目计划(项目编号:KY2017-012)。

时下,随着互联网技术不断转化为新媒体手段在日常生活中的普及应用,网络带给人们的种种便利和实惠使其成为居家生活、学习研究和外出工作的必备品之一。截至2016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其中手机网民占比92.39%。①网络空间的开放,网络资源的共享,网络技术的发展带给喜欢探索新生事物且吸收能力较强的大学生愈来愈多的知识储备、眼界见识和信息传播,这种新媒体手段已经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及行为模式。同时,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各种不实信息、网络欺诈及虚拟暴力等充斥其间,上述网络道德困境时刻考验着涉世不深、身心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引起学校、家庭和社会的重视。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困境的具体表征

1.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不良信息泛滥

据国家网监部门统计,互联网上现存近百万种色情影像资料,查阅人次600万以上,在网络文章的非学术性信息中,黄色信息占比高达47%。笔者在对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抽样调查中发现,63%的同学认为网络游戏中充斥不良信息,黄色内容随处可见,文化垃圾泛滥。结合现阶段高等教育状况,在性教育不是十分健全的情况下,学校、家庭和社会都竭力回避这一敏感话题,这也促使好奇心旺盛且自制力较为薄弱的大学生去网络世界探秘,诱导部分年轻气盛的大学生违法犯罪。

2.网络活动形式多样,自由主义盛行

在对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生从事网络活动情况的随机调查中发现,当代大学生参与的网络活动形式多样,其中网络社交活动占比98.36%,网络游戏占比72.42%,影视音乐娱乐项目占比93.23%,网络课程学习占比62.55%,浏览新闻占比90.22%,博客创作占比63.54%。从上述统计数据可以看出网络世界相对自由,活动形式丰富多彩,学生网民可根据自身喜好自由选择喜欢的活动形式,这种过于自由的活动形式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自由主义之风,促使部分自制力不强的大学生没有充分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而是花费更多时间和金钱消遣娱乐,造成身心发展不利影响。

3.网络情感虚拟冷漠,人际关系疏远

网络的普及应用使个体间的互动出现了间接性和符号性特征。人们不再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流,而是通过各种社交媒体与家人、朋友,甚至陌生人进行交流,这种交往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个体间的情感维系。同时,QQ、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的广泛使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个体交际圈,然而多数用户出于安全考虑,在聊天或游戏中隐瞒真实身份。66.53%的受访学生表示种类繁多的手机APP软件应用让自己与他人的交往越发表现出情感冷漠。究其原因是多数学生上网时出现的孤独心理在作怪,折射出时下网民道德情感的冷漠化。不健康的网络道德容易导致学生网民在网上互相谩骂,散播谣言,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会使人际关系疏远。

4.网络行为失范,道德人格扭曲

2016年全年共有8.2亿次机器中病毒,新增病毒1.48亿,检出病毒6682万次,感染用户数达5亿,创历年新高。在笔者调查过的本校学生中,6.6%有过网络黑客行为,69.9%有过身份伪装行为,6.1%在网络游戏中经常侮辱他人等。网络环境过于宽松,缺乏监管机制,惩处力度有限,致使长期沉溺在虚拟世界中的大学生网民行为缺乏约束,道德人格扭曲,如沉迷网络游戏,攻击官方网站,盗取银行账号,散布虚假消息,攻击诽谤他人等,这些网络失范行为已经给社会治安带来不稳定因素。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困境的背景分析

针对高职院校学生目前存在的网络道德困境,文章主要从互联网行业监管机制,大学生主体心理,社会、学校及家庭管理三个方面剖析该群体深陷网络道德困境的原因。

1.互联网行业的监督管理机制存在漏洞

网络传媒的开放性虽然让用户方便快捷地了解各种资讯,极大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空距离,但其无序性也让身心发展尚未成熟的大学生对网络道德怪象不加选择地吸收并付诸行动。而网络失范行为是网络无序性诱发网络道德问题的具体表征,导致部分大学生将相对自由转化为绝对自由,对自己的言行不加约束,网络犯罪频出。

加之,国内互联网事业起步晚,发展快,相关法律法规和监管机制未有效发挥作用。众多门户網站为了获取高额经济利益,迎合网民低级趣味,传播网络负能量,为网络失范行为提供平台。网监部门也缺乏对信息传播的甄别监管。这些行业漏洞是造成大学生深陷网络道德困境的重要原因之一。

2.大学生的主体心理尚未发展成熟

进入大学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处于独立性与依赖性交叉,自觉性和盲目性并存的矛盾期,其主体心理尚未发展成熟,主要变现为好奇心强烈、自制力较弱和叛逆从众。②这一时期,他们不仅关注外部世界变化,同时注重个人内心建设,初步形成个体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他们喜欢猎奇,对网络世界的海量信息不加甄别,容易冲动行事,且叛逆从众心理使他们容易遭受网络欺骗。

3.社会、学校及家庭的网络德育管理出现缺位

社会风气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水准。网络道德与现实社会道德虽有差异但相辅相成,当今社会的整体风气有待提高,利益至上等不良风气潜移默化地影响网络道德风向;校风、校纪和师德也直接影响学生道德习惯养成,就目前教育体制而言,高职院校往往侧重传统德育,对网络德育认识不到位,没有形成完整的网络德育系统;家庭在大学生网络德育中也是重要环节,父母的言传身教在无形中渗透到孩子的日常生活。然而,我国现在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家长的文化程度良莠不齐,对孩子的道德教育参差不齐。同时,中国式教育只看重分数,忽视孩子的品德塑造,导致部分学生压力过大,对现实社会有着严重的逆反心理,而虚拟的网络世界为这种不良情绪提供了发泄场所,导致部分学生陷入网络道德困境不能自拔。endprint

高职院校学生网络道德困境的路径探究

1.走出困境的三点原则

(1)知行合一的原则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仅是我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也是高等教育长期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对在校大学生进行网络道德教育时不仅要注重理论知识传授,提高社会主义道德素养,还要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现场教学活动,将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学以致用地帮助大学生走出网络道德困境,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2)线上线下教育相互配合的原则

线上线下教育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道德延伸教育的重要手段,是解决大学生网络道德困境必须要坚持的原则之一。党中央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指出,对于网络媒体要努力建设融入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主题教育网站或网页,同时也要积极开展生动活泼的思想教育活动,形成线上线下道德教育的合力,要密切关注网上动态,了解大学生的思想状况,加强同大学生的沟通和交流。可见,教育和引导大学生从事网络活动时,将线上教育同线下教育同步结合很有必要。一方面加强对网络活动的管控,另一方面努力丰富大学生的课余生活,通过开展各项主题活动,增强其网络道德认同感。

(3)他律和自律有机结合的原则

他律和自律都是用来约束和监管个体行为的道德准则,二者在网络道德教育中相辅相成,针对大学生深陷网络道德困境,我们还须贯彻落实这一原则。既要完善有关网络管理的法律法规,制度管人,给出底线,避免大学生因缺少网络行为规范而行为失范。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自我教育,通过强化道德主体的道德信念,实现其在网络活动中的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和自我超越。

2.走出困境的具体对策

(1)推进网络立法,加强对互联网行业的有效监管

网络不良信息之所以能够渐次腐蚀、侵害大学生的道德信念,一方面是大学生主体心理尚未发展成熟所致,另一方面是立法层面缺乏对互联网行业的有效管控。为提高大学生应对网络垃圾能力,西方国家已经把互联网立法工作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如美国已经制定了相关的国家安全、个人隐私、言论自由及知识产权方面的网络法律法规;德国也将网络诈骗、资料伪造等行为提高到刑事犯罪的高度;英法等国也相继对互联网进行立法。相比上述发达国家的网络立法工作,我国因网络使用起步晚,发展不够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存在较多漏洞。因此,我国亟须将网络立法提上法制日程,从法律层面约束网民的网络行为,增强法制观念,针对大学生网民要加强其网络道德意识,树立网络立法权威。

(2)完善主体心理,引导大学生自觉从事网络德育

当下的网络平台存在较多西方社会崇尚的个人享乐、拜金自我等资产阶级腐朽思想,时刻影响大学生的个人思想和道德建设。他们对于网络上报道的极端事件,很少冷静下来理性分析,往往盲从性地表达愤怒情绪,甚至会被有心人利用。大学生因其主体心理尚未发展成熟,从事网络活动时经常会陷入网络道德困境,做出网络失范行为,引发社会、学校和家庭的集体担忧。因而,各界要携起手来完善该群体的主体心理,培育其网络道德理性能力,引导他们自我约束,自觉遵守网络德育。只有将网络道德内化为行为准则,才能真正达到自律。

(3)形成三方联动,社会、学校和家庭齐抓共管网络德育

网络的高速发展对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德育理念提出新要求和管理目标,需要三方形成联动体系,齐抓共管当代大学生的网络德育。社会舆论导向对大学生的网络道德观念形成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网络媒体基于便捷的通讯优势在社会舆论导向上的作用更加显著,呈现常态化趋势。公众人物的道德观念经过网络传播和扩大,对普通群众,特别是追星的大学生群体有着行为引领作用。因此,公众人物应该严于律己,做好正面表率,引领网络媒体宣传报道社会风清正气事件,树立正确的社会舆论导向。可通过在网上开展模范人物评选,激励大学生向网络道德模范学习,同时完善网络奖惩制度,制裁违反网络秩序行为,减少网络违法犯罪行为反复出现,渐次影响网民道德观念形成。

高校应将网络德育理念始终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加强大学生的网络道德教育,提高他们应对网络道德风险的能力。还应在校园中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举办专题讲座和演讲比赛等,让大学生领略传统文化魅力,对其网络德育进行理念熏陶。父母是孩子成长道路上的领路人,也是他们应对不良信息的過滤器,然而有些家长受教育程度不高,思想观念陈旧,致使家庭成为网络德育薄弱环节。学校更应加强与家庭的联系和沟通,增强对大学生网络心理的了解,消除他们面对网络不良信息产生的困惑和焦虑,进而对其网络行为形成道德约束,充分发挥家庭在子女网络德育中的延伸作用。

注释:

①《2016年度互联网安全报告》,腾讯。

②叶浩生:《主体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8月。

参考文献:

[1]乔玉川:《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途径研究》,学位论文,天津商业大学,2010。

[2]洪章:《大学生网络不道德行为问题及其预防与矫正研究》,学位论文,电子科技大学。

[3]吴雅文、黎向良:《高校学生网络偏差行为探析》,《青年探索》。

[4]王力:《网络时代提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时效性的对策研究》,学位论文,河北师范大学,2010。

[5]常斯琴:《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研究》,学位论文,内蒙古农业大学,2010。

[6]杨鹏:《网络文化与青年》,清华大学出版社,2006。

[7]刘明:《我国网络舆论监督的问题与发展对策研究》,学位论文,中国政法大学,2010。

作者单位:陕西铁路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陕西渭南endprint

猜你喜欢

困境道德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困境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邻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须正视的理论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