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中合作式教学模式应用研究
2018-01-09刘心占王西娅
刘心占+王西娅
【摘要】文章以西安培华学院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为例,探索合作式教学模式在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师师”“生生”“师生”及“校企”合作的实践与应用,并总结了合作式教学模式在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应用的教学经验。
【关键词】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合作式教学应用
美国著名教育家大卫·昆茨(David Koonts)的“合作式”教学模式为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契机,国内许多高校纷纷以此为教学改革切入点,探索从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向“以学生为中心”的合作式教学模式的转变。本文以西安培华学院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为例,探索合作式教学模式在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巩固三个阶段的教学改革与实践应用,供同行参考。
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传统教学存在的问题
1.教学方法死板。缺乏灵活的教学方法,课堂缺乏活力。教师除了常规的问题式、讨论式教学方法外,缺乏案例等方法的巧妙应用。
2.教学模式单一。以传统教学为主,填鸭式教学。教师依然是课堂的主宰,所有教学工作基本上都由教师来完成,要传授的知识都在课堂上由教师“讲”给学生听。缺乏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学生学习较被动。
3.教学手段单调。采用常规多媒体教学。在课件制作中,把PPT当成电子黑板,完全是教材的照搬,满篇文字,缺乏图片显示、动画演示,没有新意,容易导致学生思维及视觉疲劳,影响教学效果。
4.教师不能因材施教。双语课使用多少中文或外语,要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教学内容为前提。教师一味使用外语,不顾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重要术语名词,用中文解释都很难讲清楚,用外语讲解则更费解。学生上双语课犹如听天书,课程内容不理解,外语水平也没有得到提高,在这种情况下使用外语讲解则失去了意义。
5.校外实践环节缺失。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总共64学时,于大三年级上、下两学期开设,每学期各32学时。总学时中理论学时为48学时,实践学时为16学时。由于课时所限及外出学生人身安全等校方因素的考虑,原有教学计划安排包括企业参观、问卷调查等课外实践活动被取消,代以实施校内实践活动。
合作式教学在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中的应用
1.课前预习——“师师、生生”合作
(1)师师合作。课前预习环节中,教师要掌握全面的经济基础理论知识和国际服务贸易理论基础知识,掌握一些基本的国际服务贸易法律规则、国际惯例及对外服务贸易政策规范,还要掌握英文专业术语。需要查阅资料,安排教学内容,设计教学环节。师师合作包括教师合作性备课、教师合作性学习等。
教师合作性备课:教师可通过上一课堂了解学生学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准备课堂内容。教师在集体备课中,针对学生的英语水平和具备的专业理论基础,展开讨论并选取合适的案例教学材料、教学视频等。
教师合作性学习:学院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教学团队中,有年龄较长的教授、副教授,也有年轻的讲师、助教。在年龄结构上形成老少搭配。青年教师向老教师学习如何备课、教学内容如何安排、教学环节如何设计、教学活动如何组织等。老教师可以从青年教师身上学习如何录制视频、制作微课、如何使用常用网络工具。青年教师与老教师配对帮扶,能实现优势互补,提升彼此的专业素质与业务能力。
(2)生生合作。生生合作以小组活动为主要形式,通常以4~5人为学习小组。由组员推选组长,采取组长负责制,负责组织和管理小组活动。课前预习环节中,学生首先要预习英文教材,对照中文教材读懂课文,然后根据教师提前下发的学习任务和推荐书目、可获取的网络资源、书刊等方面来搜集有关材料,阅读,准备相关的发言稿,需要小组成员互帮互助,合理分工,共同完成小组学习任务。
2.课中学习——“生生、师生”合作
(1)生生合作:每一小组学生在自学的基础上,要制作课件,在正式上课时,将讲台完全交给学生任其发挥,采用“学生讲、教师听”的形式。学生讲课一般由各个小组自主决定,可以是一人,也可以是多人。要求尽量使用英文,讲课过程中讲课人可以向全体同学提问,学生进行互动。讲课结束后由小组内成员评价,也可小组间互评。主要围绕“语音语调、达意准确、语法规范、解释到位、理论联系实际、小组融洽、课件美观、时间合理”八项标准进行评价。
(2)师生合作:学生讲课后,师生要进行课堂研讨。在研討之前,教师要确定讨论的主题和要求。在研讨过程中,每个成员以在小组中承担的任务角色参与讨论。研讨的内容可以是小组在课前预习中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可以是该小组讲课的情况等。教师根据学生的讨论发言、材料准备以及讨论表现等进行总结和评价。教师不仅是研讨会的设计者和管理者,还是为学生提供帮助的服务者,是学生能力形成的辅助者,引导学生主动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知识的内化,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如,《国际服务贸易》第一章第三节关于服务贸易的理解,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理论联系实际,用英文讲解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可举例说明。对于国际服务贸易的概念最权威的定义是《服务贸易总协定(GATS)》的解释。该定义认为,国际服务贸易包括四种方式:即过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各小组对第一、二种方式能理解并讲解清楚,但对第三、四种方式即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理解不够或者无法理解。
在研讨过程中学生主动提出问题。第三种方式主要涉及市场准入和对外直接投资(foreign direct movement,FDI),即在一缔约方内设立机构,并提供服务,取得收入,从而形成贸易,即“商业存在”。这里设立机构的服务人员,可以来自母国,也可以是在东道国雇佣;其服务对象可以是东道国的消费者也可以是第三国的消费者[2]。学生认为“按照第二种方式境外消费(又叫当地贸易)的衡量标准:生产者不移动,消费者移动。那么第三种方式似乎又与第二种方式有交叉”。如何区分第二种和第三种方式?教师给予分析:商业存在强调的是通过自己的生产要素,如人员、资金、服务工具等移动到消费者居住地提供服务产生贸易,即生产者移动,消费者不移动;而第二种方式强调的是服务提供者通过广告、自我推销等形式吸引消费者到自己所在地来购买服务[1]。endprint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讲解,学生茅塞顿开,继而推理得出第四种方式与第三种方式也有交叉点。自然人流动中的服务消费者往往不是所在国的消费者。比如,A国的医生到C国治疗来自B国的患者,应属于第四种方式;如果患者是C国的公民,则贸易形式就变成了第三种。
3.课后巩固——“师生、校企”合作
(1)师生合作:学生通过课前的理论学习、课中的案例分析小组展示,在课后可将自己的学习体会与同学分享。教师归纳总结在教学过程中学生普遍反映的难点,并针对这些难点要求学生撰写小论文,走访调查,形成调查报告,或者开展辩论赛,将所学知识联系实际,提升学生知识应用能力。
(2)校企合作:双语实践教学环节应注重校企合作,充分利用与企业的合作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实训场景。虽然学院由于客观原因没有走出校门,但依然重视校企合作,采取“引进来”的方式进行校企合作,特邀服务外包型企业专家开展服务贸易知识讲座。
合作式教学在国际服务贸易双语课程中的教学效果
1.资源共享与互动性增强。首先,合作式教学通过学生之间的讨论、问答,达到学生的知识、学习资源的共享;其次,合作式教学中师师、师生、生生之间的合作使得互动性增强[2]。
2.增强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与自信。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主体意识得到体现,有机会相互切磋讨论,自然会产生求知和探究的欲望。在学习中遇到难懂的语言或专业知识,同学之间互帮互助,使其主动性和自信心大大增强。
3.合作式学习,分工合理,促进团队合作。学生以4~5人为一小组,为了实现共同的学习目标,完成共同的学习任务,会互帮互助,充分发挥团队合作精神。
4.英语能力大幅度提升,尤其是专业英文詞汇、搜索英文资料的能力显著增强。在双语课程学习的过程中始终都要接触英语,教材也是纯英文,学生必须先读懂语言才能学习专业知识,看得多记得多用得多,英语能力自然得到提升。
5.加深学生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认知。在校企合作环节中,通过邀请服务外包企业专家进校开展知识讲座、学术报告,加深学生对服务外包企业的认知。
参考文献:
[1]毛传新:《国际服务贸易》,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2]范跃进:《面向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中国大学教学》2006年第9期,第24-26页。
作者单位:西安培华学院商学院陕西西安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