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孝感香稻产业化发展现状及对策

2018-01-09刘丹刘翔李兆新王记安刘长兵李拥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23期
关键词:香稻孝感市产业化

刘丹+刘翔+李兆新+王记安+刘长兵+李拥军

摘要:在阐述孝感香稻人文特征及历史的基础上,分析了孝感香稻生产及产业化发展现状、存在的问题,并对此提出了一些发展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香稻;产业化;对策;孝感市

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3-4485-04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3.016

Pres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Aromatic Rice in Xiaogan City

LIU Dan1,LIU Xiang2,LI Zhao-xin3,WANG Ji-an1,LIU Chang-bing1,LI Yong-jun1

(1.Xiaogan City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Xiaogan 432000,Hubei,China;2.Plant Protection Station of Hanchuan City,Hanchuan 431600,Hubei,China;3.Huilong Town Agricultural Service Center of Hanchuan City,Hanchuan 431609,Hubei,China)

Abstract: On basis of elaborating the humanity feature and history of Xiaogan aromatic rice,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the aromatic rice produc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development in Xiaogan were analyzed, and some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Key words: aromatic rice; industri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Xiaogan city

湖北省孝感市是农业大市,是国家大型优质商品粮生产基地。香稻是孝感市农业的金字招牌,是影响大、带动能力强的特色支柱产业。做大做强香稻产业,是发展孝感市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和有效途径之一。2013年7月,孝感市委、市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印发了《关于加快香稻产业化发展的专题会议纪要》([2013]17号),启动了孝感市香稻产业化工程。2015年6月1日,国务院国函[2015]91号批复的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孝感香稻等超高产新品种选育推广[1]。孝感市香稻产业发展已进入省级层面,列入省政府水稻产业提升计划[2]。实现优质香稻的产业化、无公害、绿色生产将是未来孝感市香稻高效栽培技术发展的方向[3]。

孝感市具有良好的生态和地理环境,有香稻生产的历史记载,多次获全国和全省农产品奖。随着优质高效农业的发展,人们对稻米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孝感市香稻育种团队选育了一批香稻新品种,孝感香稻产业化发展刚刚起步,取得了一些成绩。如何充分利用孝感的温光资源,生产更多的高档优质香稻米,增加农民和企业收入,满足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是发展孝感香稻产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孝感香稻人文特征及历史

自古以来孝感就是水稻的主要产区。2 000多年前秦代竹简上曾记载,被御封为宫廷贡品的“观音岗”米就出自云梦县曾店镇。相传唐高祖将“太子米”纳为贡米。邹岗镇牛迹山“太子米”有粳型与籼型两种,直链淀粉含量低,蛋白質含量较高,米饭油亮,香气浓郁,柔软爽口[4]。1991、1997、2001年被评为全国农副产品银质奖、全国农业博览会湖北地方名牌产品。“太子米”远销全国十多个省市,产品供不应求,年需求量在6万~8万t。

《孝感市志》卷四“晚清时期农业”记载:有极香者称“香籽晚”。《孝感县简志》记载,远在百年前,孝感晚稻种子就有香子晚。《孝感文史资料》第五辑也记载了在1942年前后孝感人经销孝感香米的历史。

2 孝感市香稻生产和产业化现状

2.1 选育香稻新品种,成立香稻育种工程中心

加强中国香稻育种研究工作,提升中国香米生产水平和出口竞争水平,是当前中国稻作科研的迫切任务[5]。中国香稻育种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孝感市着手开展香稻育种工作。1986年3月20日《孝感快报》第39期报道:“万惠恩选育珍珠香稻,晚香63-4繁种4万公斤”。2000年初,孝南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高职高级农艺师汤俭民带领5名技术人员组成育种团队,专门从事优质香型水稻新品种的选育工作,培育出了鄂晚17、晚粳505、广两优香66、红香优68、粳两优5975、香粳优863、香糯91等18个水稻新品种,特别是广两优香66,于2012年通过了国家审定,农业部确认其为超级稻,连续三年被湖北省农业厅确定为中稻主推品种。鄂晚17自2007年以来,一直被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确定为湖北省晚粳品种比较的对照品种,即“擂主品种”。国标一级香粳鄂晚17、国标一级全香型杂交粳稻粳两优5975和国标二级香型杂交中稻广两优香66的选育成功,分别填补了湖北省没有一级香粳品种、一级全香型杂交粳稻和二级香型杂交中稻的空白。香稻育种团队探索清楚了香味的遗传变化规律和鉴别方法,熟练地掌握了香型品种的选育方法;同时培育筛选出近万份具有香味的育种材料,为源源不断培育出新的香稻品种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014年10月通过湖北省科学技术厅认定,在孝感市农业科学院成立了湖北省香稻育种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2 孝感香稻产量、规模逐年增加

孝感市歷来重视发展香稻生产,太子玉竹、太子玉波1991年被农业部评为全国五大优质米之一[6],1992年双双获得首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银奖。2002年湖北省第二届优质稻米评审,孝昌县送评的鄂香1号被评为一级优质米。2000年,孝南区引进试种中国香稻0.67 hm2,2002年发展到2 000 hm2,2007年达3.5万hm2,总产量达到23万t。2012年,“黄香”牌孝感香米在第十二届中国国际粮油及设备技术展览会上荣获金奖。

孝感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香稻生产和发展,安排市级财政预算专项200万元,通过走产业化、集团化、市场化之路,高起点谋划,高标准建设,初步形成香稻品种选育、繁殖制种、规模化生产、品牌化加工、营销的产业链条,扎实开展香稻产业工程建设。截至2016年,孝感市的香稻种植面积达到3.78万hm2。

2.3 通过引进、试验和示范,筛选香稻新品种

孝感市2014年开始引进30多个香稻品种,在全市4个基地开展筛选试验,确定广两优香66、红香优68、鄂香2号、鄂晚17、广两优5号、德香4103等作为主导生产应用品种。归纳总结了一些品种种植表现及高产栽培技术,为扩大种植优质香稻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2.4 建设香稻生产基地

在孝南区、孝昌县、安陆市、应城市、汉川市建设香稻生产基地,按照“百、千、万”亩三个层次抓好香稻高产创建示范工作,实现连片规模种植。同时,香稻再生稻栽培试验示范取得成功。

2.5 制定香稻生产技术规程

通过开展农机农艺结合,对技术进行组装配套,制定《孝感香稻生产技术规范》,明确孝感香稻的生产方式、产品品质特色及质量安全规定。各相关企业均形成了完整的香稻生产、加工标准,湖北香润生态农业科技投资有限公司制定了《香润有机香稻生产技术规范》,并已申报湖北省企业标准。

2.6 组建香稻产业联盟,打造“孝感香米”品牌

2015年初,2家科研与推广单位和8家开展香稻生产、加工、销售的企业组建了孝感市香稻产业联盟,2017年又有2家企业加入香稻产业联盟。联盟制定了孝感香米系列品种加工标准,为孝感市香稻优质生产及标准化加工提供了详细的参考依据。成功申报“孝感香米”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产品。2017年7月4日成立了孝感市香稻产业协会。

以“孝感香米”品牌为核心,成功整合禾丰、香润等公司统一使用“××牌”孝感香米品牌。已打造出了10多个孝感香米品牌。德安府、春晖等香米品牌均已取得绿色食品标志。

2.7 孝感香稻发展成效

2.7.1 增加农民收入 孝感市香稻收购价比普通稻谷平均高0.1~0.2元/kg,按香稻品种广两优香66产量计算,农民平均可增收942~1 884元/hm2。

2.7.2 项目区社会效益 孝感香米市场价比普通大米高0.8元/kg以上。2014-2015年,全市累计推广种植香稻面积5.23万hm2,总产量47.85万t,实现项目区增收3 000元/hm2以上,新增社会效益1.57亿元。2016年香稻种植面积3.78万hm2,比2015年的3.03万hm2增加24.75%,新增社会效益1.13亿元。

3 孝感香稻发展存在问题

3.1 育种条件较差

一是育种专业人才少,团队力量比较单薄;二是没有稳定的南繁基地,育种人员居无定所,育种田不稳固,面积、质量都得不到保障;三是育种手段不够先进,特别是分子育种、抗病育种等核心精密仪器还很缺乏;四是育种材料来源比较单一,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香稻育种水平的提升。

3.2 农田水利设施需要改善

长期以来,国家、省、市不断加大对农业的投入力度,但大部分农业基础设施特别是农田水利设施年久失修,排灌条件差,较大程度地制约着香稻大面积生产和产业带的形成。农田水利设施的维修与改造,土壤的改良与培肥仍需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

3.3 缺乏优质主导品种,全香型品种少

据统计,孝感市近年来推广的香稻品种达80多个,半香型多,全香型少。有的品种抗性不强,特别是抗稻瘟病和抗倒伏能力不强,致使适宜种植区域品种布局混乱,规模化生产受到影响。

3.4 香米的种植技术有待规范

缺乏适合本地水稻绿色种植的集成技术,中稻播种期普遍过早,不能在10月成熟,香味质量难以保证。

3.5 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有待提高,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

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较少,仍然按普通水稻进行栽培,导致香稻生产和加工后香味不浓或香味散失。在栽培、收割、贮藏、加工等方面保存香稻稻米香味的技术和工艺尚不配套。

乡镇虽有农业服务机构,但农业技术推广人员的工作经费无法保障,导致种植户不能掌握香稻的配套栽培技术,影响香稻产业的发展。现有的加工技术不能适应香米的生产要求,稻米缺乏香味,缺乏竞争力。

3.6 农业机械化水平不高

农村青壮劳力大量外出打工、劳动力价格上涨,种粮生产成本不断增加,导致种粮比较效益低下。机械插秧面积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减少;人工直播面积大,机械直播面积少;农作物秸秆机械化还田配套机械少,影响香稻生产土壤质量和整体环境。

3.7 市场开拓、品牌宣传不到位

孝感香稻虽有品牌,但进入市场流通的少,本地超市也见不到孝感香米。“孝感香米”品牌宣传投入不足、知名度还不高,经济效益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3.8 优质优价还不明显

孝感市年产22.5亿kg粮食,其中60%不是优质稻,由于受粮食“三量”齐增和“两板”挤压的影响,粮食去库存的压力大,香稻加价比例不大。

4 对策与建议

4.1 明确发展思路,加强香稻新品种研究

坚持把香稻种植作为全市农业种植结构调整的战略措施来抓,通过坚持不懈的板块基地建设,在香稻种植集中区建立繁育、生产、加工、储藏、销售一体化的香稻产业化工程。力争到“十三五”末期把孝感市建设成为全国香稻的“三个最大基地”:一是全国最大的香稻品种选育基地。育种基地面积达到33.3 hm2,育种团队人数达10人以上;二是全国最大的超高产绿色香稻生产示范基地。种植面积6.67万hm2,占全市水稻生产面积的30%,其中连片种植面积达4万hm2;三是全国最大的香米加工供应基地。年提供香米40万t,培育中国驰名商标香米品牌1个,湖北省著名商标2~3个,香稻产业年产值达到50亿元。

加强对香稻的遗传研究、育种技术探索和新品种选育、推广,不断扩大香稻种植面积,满足国内外市场日益增长的需要,已是当今稻米生产的发展趋势[7]。以提高香稻米的香味为目的,加大全香型香稻品种的选育,并大力引进、筛选、推广香味浓、抗病、优质、高产的香稻新品种。坚持以技术创新为动力,研究提高香稻香味的栽培技术和加工工艺,全面提高香稻生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4.2 增加财政投入,加大香稻产业化工程的实施力度

市财政要加大香稻产业化投入。各县(市、区)积极整合项目资金投入香稻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引导香稻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继续抓好香稻高产创建与示范,实现香稻产业做实、做大、做强。

4.3 持续改善香稻生产条件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扩大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建设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广泛应用节水灌溉、节肥增效、绿色防控技术装备;加强集约化育苗、标准化生产等基础设施建设。采取多渠道、多方法改善孝感市香稻产区的生产条件,不断完善农田水利设施,提高土壤肥力。

4.4 扩大宣传

通过电台、电视、报刊、网络等新闻媒体及电子商务、农商对接、超市等平台加强宣传,大力宣传香稻产业工程的政策、措施、工作进展、成功经验、先进典型和实施效果,形成全社会共同关心、关注、支持的浓烈氛围。加大对香稻产品的宣传力度,积极鼓励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国内外各种展示展销活动。政府食堂倡导食用孝感香米,提升“孝感香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5 扶持和壮大香稻产业化龙头企业

以香稻产业联盟为依托,完善“企业+基地+农户”、“企业+联盟+基地+农户”、“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模式,打造统一的“孝感香米”品牌,实现产品管理、生产、加工、包装、销售系列化、一条龙的产业化经营运作模式[8]。扩大订单面积,提高收购价格,提高种植香稻农户的积极性。加紧龍头企业与科研单位、技术推广单位的合作,加强香稻种子及配套物质的供应。进一步扶持和壮大香稻产业化龙头企业,巩固和发挥龙头企业的作用,提高香稻产业化水平。

4.6 抓好香米品牌创建,把好质量关

进一步发挥香稻产业联盟和“孝感香米”地理标志产品的作用,统一规范香稻加工标准和产品包装标准,加盟企业以各自注册商标为前缀,统一命名为“××牌”孝感香米进行市场销售。在把好香米质量源头关,推行香稻无公害绿色标准化生产,建设高质量香稻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加强香稻生产、加工全程质量监控,加大生产设备、加工技术改造力度,改进香米加工工艺,培育香米知名品牌。注重单品种单加工单贮存,提高商品大米加工量和品质。

4.7 培育生产主体,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加大培育扶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和经销组织等新型生产主体的工作力度,放宽政策,引导流转,鼓励其扩大种植规模,增加香稻生产。鼓励、支持农机、优质稻种植、机防专业合作社等参与香稻产业工程项目的实施,扶持多种形式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发展。

4.8 选定适宜品种,优化区域布局

中籼杂交稻品种以广两优香66、红香优68、广两优5号、丰两优香1号为主;一季晚粳(双晚)品种以鄂糯优91、晚粳505、鄂晚17为主。每个县(市、区)香稻高产品种应用数量一般不超过4个,省部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必须有一个是香稻。

4.9 全面推行订单生产

进一步引导和鼓励香米加工龙头企业、种业公司与基地农户签订良种供应、生产产品数量和订单收购量“三对口”合同,与农户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共同体,保证农民香稻不愁卖、企业香米原料不愁买。

4.10 搞好技术服务

香米的香味程度与环境条件,如气候、海拔高度、施肥、收获时期、干燥程度、储藏方式等密切相关[9]。应及早建立起一套优质香稻栽培及加工体系,加强优良品种的提纯复壮、保优栽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推进优良香稻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提高市场竞争力[10,11]。在优质香稻的生产推广上应注意选择病虫害发生少,土壤有机质、微量元素含量丰富、阳光充足及昼夜温差大的地区推广。这种地方产出的香稻品种香味浓郁,品质优良[12]。香稻生产中由于品种的特殊香味更易诱发水稻害虫聚集危害,及时准确搞好香稻病虫的绿色高效防控更显重要。推广和指导香稻全程机械化操作,提高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力开支成本,也是实现孝感香稻节本增效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大别山革命老区振兴发展规划的通知[EB/OL].http://www.ndrc.gov.cn/zcfb/zcfbghwb/201506/t20150618_696377.html,2015-06-15.

[2] 湖北省政府办公厅.湖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北省水稻产业提升计划(2016-2020年)的通知[EB/OL].http://gkml.hubei.gov.cn/auto5472/auto5473/201605/t20160520_836699.html,2016-04-27.

[3] 胡婷婷,刘 超,王健康,等.优质香稻高产栽培技术概述[J].江苏农业科学,2008(5):41-43.

[4] 李雪峰.人杰地灵孕奇米——漫谈中国传统名贵稻米[J].中国稻米,1994(1):34-39.

[5] 林 光.香稻的发展现状与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09, 25(8):164-168.

[6] 王 锋.湖北大别山区发展特色农业的对策研究[J].商业现代化,2007(34):363-364.

[7] 赵志鹏,李 刚,吴书俊,等.香稻研究进展[J].上海农业学报,2009,25(2):110-114.

[8] 徐 明,侯志刚.曲阜香稻产业现状与发展对策[J].中国农技推广,2016,32(2):18-19.

[9] 蔡光泽.日本香稻引种试验研究初报[J].种子,2002(4):72-73.

[10] 温永圣,王 颖.江苏省有机稻米发展现状与发展对策[J].江苏农业科学,2007(6):14-17.

[11] 赵晓斌,贾明清,薛朝标.江苏沿淮稻区粳稻优质丰产定量栽培技术[J].江苏农业科学,2006(6):41-43.

[12] 陈德飞.优质香稻研究进展[J].湖南农业科学,2006(4):26-28.

猜你喜欢

香稻孝感市产业化
早籼型香稻三系不育系禾5A的选育与应用
中国香稻不育系育种进展
非织造材料产业化新进展
香稻品种OsBADH2突变位点分析及其功能标记的开发
观赏石产业化和金融化初探(一)
富硒有机缓释肥产业化迈出大步
湖北省孝感市林业科学研究所
系统产业化之路
孝感市水产局举办“渔稻综合种养”特色培训班
香稻成香研究及其发展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