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陵山区高淀粉甘薯引种及高效栽培技术研究
2018-01-09瞿勇徐怡陈巧玲叶兴枝吴艳梅程群
瞿勇+徐怡+陈巧玲+叶兴枝+吴艳梅+程群
摘要:引进了高淀粉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品种商薯19,应用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的底肥水平、种植密度以及追肥用量条件下甘薯的综合性状。结果表明,在武陵山气候条件下,商薯19在底肥(复合肥)600 kg/hm2、密度为7.50万株/hm2、追肥(尿素)225 kg/hm2的最佳栽培模式下鲜薯产量达到61 950 kg/hm2,且大中薯率达到90.3%。
关键词: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商薯19;施肥模式;种植密度;正交试验;武陵山区
中图分类号:S5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3-4473-02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3.012
Abstract: In this experiment, the sweet potato[Dioscorea esculenta(Lour.) Burkill] variety Shangshu 19 with high starch was introduced. Based on the system principle and method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the comprehensive traits of sweet potato under different basal fertilizer levels, planting density and nitrogen fertilizer application were discuss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under the climatic conditions of Wuling Mountain, the yield of fresh potato reached 61 950 kg/hm2 and the commercial potato could reach 90.3% in the best cultivation mode that was density of 0.75 million/hm2, base fertilizer (compound fertilizer) of 600 kg/hm2 and topdressing (urea) of 225 kg/hm2.
Key words: sweet potato[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 Shangshu 19; fertilization model; planting density; orthogonal test; Wuling Mountain Area
甘薯[Dioscorea esculenta (Lour.) Burkill]又名红薯、白薯、番薯、山芋和地瓜[1],在武陵山区俗称红苕。目前甘薯在中国种植面积大,是世界第一生产大国[2],年均种植面积在450万hm2左右,总产约 1亿t,分别占全世界的45%和80%。多年来,甘薯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恩施州)的农业和畜牧业的生产发展中居重要位置,是恩施州及武陵山区畜牧业发展的主要饲料来源[3]。随着生产的发展和人们食物结构的改变,以及甘薯加工企业的发展,原来以饲料为主的甘薯品种难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迫切需要优良高淀粉品种及配套的高效生产技术[4]。本试验引进了高淀粉甘薯品种商薯19,应用正交试验的系统原理和方法,对商薯19采用不同的底肥水平、不同的种植密度以及不同追肥用量的栽培试验进行研究与分析,探讨不同水平处理下的甘薯综合性状,找出武陵山区气候条件下的最佳栽培模式,以期为该品种的推广和高产栽培技术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促进本地区甘薯加工业的健康发展。
1 材料与方法
1.1 武陵山区甘薯的生产情况
武陵山区与重庆、湖南、贵州、湖北相邻,面积约10万km2,位于北纬27°10′-31°28′,东经106°56′-111°49′,是云贵高原的东部延伸地带,平均海拔高度在1 000 m左右,海拔在800 m以上的面积约占全境的70%。该地区气候属亚热带向暖溫带过渡类型,平均温度在13~16 ℃,降水量在1 100~1 600 mm,无霜期在280 d左右,玉米、马铃薯、甘薯为该区域的主要农作物。随着甘薯淀粉加工业的发展,民营加工企业纷纷崛起,生产的甘薯粉条(丝)系列产品远销国内外,带动了薯农的积极性,2002年起,稳定发展甘薯生产已作为农业部定点扶贫武陵山区主要措施,有效地促进了该区域甘薯产业的发展[5]。
1.2 试验材料
引种的高淀粉甘薯品种商薯19,该品种具有抗病毒性强、薯蔓短、结薯集中、薯块整齐、食味好、淀粉含量高、商品薯率高、商品性好的特点,淀粉含量23.0%以上,特别适宜作淀粉加工用薯。
1.3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恩施州农业科学院西河坝试验基地,海拔450 m,试验地平坦,黄壤土,肥力中等,前茬作物为油菜,播前翻耕,人工碎土后起垄移栽,所有试验小区的栽培条件一致。
1.4 试验设计
试验按照正交设计,选用L9(34)正交表,采取3因素、3水平的正交设计(表1)。试验设3次重复,9个处理,采用随机区组排列,共27个小区。每小区设3行,小区、区带间及四周走道均为0.4 m,小区面积为6.67 m2,长3.33 m,宽2 m。在苗期、花期各追肥一次(每次按设计用量的一半追施),同时中耕除草。
1.5 栽培管理
3月16日排种,5月25日大田整土,5月28日栽插大田,栽前按试验设计施足复合肥作底肥(含N、P、K各15%),6月10日大田按试验设计追施一半尿素,7月10日中耕除草,7月12日大田按试验设计追施一半尿素,8月4日、30日利用磷酸二氢钾0.1 kg加水50 kg分别叶面喷施钾肥一次。10月15日田间考察,10月17日收获甘薯。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对植株的影响
田间调查结果(表2)显示,所有处理甘薯均能正常生长,單株结薯数为2.2~6.8个,大中薯率为85.9%~96.8%。
2.2 不同处理对甘薯鲜藤产量的影响
由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对甘薯鲜藤产量的影响幅度较小,处理S5鲜藤产量最高,为69 150 kg/hm2,与处理S1间鲜藤产量差异极显著,与处理S6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之间差异不显著;处理S1鲜藤产量最低,与处理S4、S8间差异显著。
2.3 不同处理对甘薯产量的影响
由表4可以看出,处理3鲜薯产量最高,折合单产61 950 kg/hm2,与处理S9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处理S1、S2、S4间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差异不显著;其次为处理8,折合单产60 000 kg/hm2,与处理S1、S9差异显著,与其他处理间差异均不显著;处理S9综合产量最低,只有50 700 kg/hm2,与处理S7差异显著。
3 结论
甘薯产量的高低除与品种本身的特性相关外,还与气候、土壤、特别是栽培技术密切相关。一个优良的品种,加上配套的高产栽培技术措施,将发挥其更大的增产潜力。本试验主要从影响甘薯生长的底肥、密度和追肥3个因素进行探究,结果表明,在武陵山气候条件下,商薯19的最佳栽培模式为处理S3,即底肥600 kg/hm2、密度为7.50万株/hm2、追肥为225 kg/hm2组合趋于合理,鲜薯产量达到61 950 kg/hm2,且大中薯率达到90.3%。为该区甘薯产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
参考文献:
[1] 王维金,朱旭彤,余德谦.作物栽培学[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1998.187-197.
[2] 金善宝,庄巧生,李竞雄,等.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作物卷[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1.166.
[3] 谢瑞礼.恩施州甘薯产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A].长江流域甘薯产业发展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武汉: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8-14.
[4] 秦光才,钟育海,吕泽文.恩施州农作物种业发展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种业,2012(9):19-21.
[5] 程 群,徐 怡,瞿 勇,等.恩施州甘薯机械起垄模式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15,43(18):86,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