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杂棉34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2018-01-09李国荣孟庆忠宋志红张涛
李国荣+孟庆忠+宋志红+张涛
摘要:试验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不同施肥水平对棉花(Gossypium spp.)新品种鄂杂棉34的产量及主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中等肥力田块,鄂杂棉34在密度2.70万株/hm2,施肥水平N 21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65 kg/hm2时,皮棉产量最高,为1 907.1 kg/hm2。
关键词:棉花(Gossypium spp.);鄂杂棉34;高产高效栽培;密度;施肥量
中图分类号:S5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23-4479-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23.014
Abstract: The effects of different planting density and different fertilizer levels on yield and main characters of new cotton variety Ezamian 34 were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est lint yield of 1 907.1 kg/hm2 in the middle soil fertility could be obtained when the density was 27 thousand plants/hm2 and the N,P2O5,K2O application amounts were 210 kg/hm2, 105 kg/hm2,165 kg/hm2.
Key words: cotton(Gossypium spp.);Ezamian 34;high yield and high efficiency cultivation;density;fertilizer application levels
鄂杂棉34是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和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共同选育的转基因抗虫杂交棉新品种,该品种丰产性好,结铃性强,早熟,品质好,耐枯萎病、黄萎病。在众多的栽培因子中,密度和肥料是影响棉花(Gossypium spp.)产量最重要、最敏感的两个因素[1-3]。关于密度和施肥量对棉花产量的影响,前人已做了大量的研究。在不同生态地区和生产条件下,棉花高产栽培的密度、肥料水平也有所不同[4-6]。杂交棉生长势强,合理的密度和肥料处理能够协调棉花群体与个体、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关系,使杂交棉有效利用光能,充分发挥土壤肥力潜力,达到高产高效。本试验分析不同密度、不同肥料水平对鄂杂棉34的生物学特性、产量形成的影响,确定鄂杂棉34栽培所需的最佳密度和施肥水平,从而完善其配套栽培技术,挖掘其高产潜力,为大面积生产应用提供技术指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鄂杂棉34种子为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经济作物研究所自育。
1.2 试验设计
试验于2015年在鄂州路口农场进行。试验田地势平坦开阔,排渍方便,冬闲田。土质为壤土,肥力水平中等,轻病地。采用密度、肥料两因素三水平随机区组试验设计,密度(A)设2.25万株/hm2(A1)、2.70万株/hm2(A2)、3.15万株/hm2(A3)3个水平;施肥量(B)设施纯N 120 kg/hm2、P2O5 75 kg/hm2、K2O 105 kg/hm2(B1),纯N 21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65 kg/hm2(B2),純N 27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225 kg/hm2(B3)3个水平。A×B共9个处理, 3次重复,27个小区,每小区20 m2。4行区,行距 0.9 m,株距按不同密度而定,小区间预留走道0.7 m,试验区四周设保护行2 m。
4月8日播种,营养钵小弓棚育苗,4月28日移栽。棉花移栽前深耕细耙。氮肥为尿素(有效成分按46%计算),钾肥为氯化钾(K2O按60%计算),磷肥为过磷酸钙。氮肥分4期施用,分配比例为基肥20%、蕾肥20%、花铃肥40%、盖顶肥20%。氮肥施用时间按棉花生育进程进行,基肥于移栽前10 d施用;蕾肥于5个果枝左右施用;花铃肥于单株平均有1个大桃时施用,盖顶肥于立秋前(8月7日)施用。磷肥采用过磷酸钙一次性基肥,于移栽前10 d施用;钾肥于蕾期、花铃期各追施50%。田间中耕、除草、防虫、化控、叶面喷硼、整枝、打顶等田间管理按高产管理技术要求进行。
1.3 取样调查
主要生育时期对各处理的株高、果枝层数、果节数、铃数等农艺性状进行调查;9月15日左右调查各小区实收密度、单株结铃数。分期分小区收花计产;于第二次、第四次收花前,每小区每次收取第 1~2果节絮铃50~100朵,用于计算铃重、室内考种、纤维品质检测。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株高的影响
密度、肥料二因素对鄂杂棉34的株高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随着密度或肥料用量的上升,株高增加呈上升趋势。7月16日调查结果显示,A3处理的平均株高为55.56 cm,比A2和A1处理平均株高增长2.00 cm和4.30 cm;B3处理的平均株高为54.53 cm,比B2和B1处理植株高1.83 cm和1.37 cm。株高随着施肥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可见,增加施肥量有利于植株的营养生长(表1)。
2.2 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果枝、果节及成铃的影响
由表2可知,密度、肥料二因素对果枝数影响较小。不同密度间的果枝为18.2~19.5个/株,不同施肥水平下果枝为18.7~19.1个/株。
在相同密度条件下,施肥水平不同,单株果节差异不大,B3、B2、B1各处理平均单株果节为72.0、72.0和71.7个/株。在相同施肥水平下,随密度的上升单株果节有下降的趋势,A1、A2、A3各处理平均果节为74.8、71.8和69.1个/株,A1处理果节数比A3处理多5.7个/株,表明棉花单株果节数主要取决于密度的高低。各处理组合总有效果节数以A3B1、A3B3、A3B2较高,分别为225.2、216.7、211.4万个/hm2,说明低密度(A1)处理虽然单株果节数较多,但群体偏小,总有效果节数不足。
随着密度的上升,单株成铃数减少,但总成铃数以A2最多,为83.4万个/hm2,A1处理总成铃最低,为77.8万个/hm2。肥料对单株成铃和总成铃的影响表现一致,都以B2处理最多,分别为31.7个/株和82.4万个/hm2;B3处理次之,分别为30.5个/株和80.9万个/hm2;B1处理最低,分别为29.6个/株和78.9万个/hm2。
2.3 不同密度、肥料条件对铃重、衣分的影响
不同处理对单铃重的影响密度效应大于肥料效应。A3、A2、A1处理单铃重分别为5.88、6.09和6.13 g;B3、B2、B1处理单铃重分别为5.97、6.08和6.06 g。单铃重在栽培密度2.25万株/hm2时最大,随着密度的增加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说明在低密度条件下,通风透光性好,有利于鄂杂棉34单铃重的增加。密度和肥料二因素对其衣分的影响则表现为密度之间差异较小,肥料水平之间差异略大(表2)。
2.4 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品质表现的影响
试验各处理棉花样品的纤维品质检测结果见表3。从表3可以看出,纤维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随密度加大和施肥量增加而下降。不同处理间马克隆值、整齐度指数、伸长率无明显差异。说明密度和施肥量对整齐度、马克隆值以及伸长率的影响较小。
2.5 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产量的影响
经方差分析,不同密度、施肥水平对鄂杂棉34皮棉产量的影响差异均达到极显著水平,密度和施肥量的互作效应也达到极显著水平(表4)。方差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密度水平之间,A2处理与A3、A1处理皮棉单产差异极显著,A3处理与A1处理皮棉单产差异不显著。不同施肥水平之间,B2处理与B3、B1处理皮棉单产差异极显著,B3、B1处理间产量差异不显著。由表5可知,处理A2B2皮棉产量最高,达 1 907.1 kg/hm2,分别比A2B3、A3B2、A3B1、A1B2、A2B1、A1B3、A1B1、A3B3增产7.2%、8.0%、10.2%、10.7%、12.5%、15.2%、15.7%、16.3%。A2B2處理是本试验条件下密度和施肥的最佳组合。
3 结论
3.1 不同密度对鄂杂棉34产量的影响
合理的种植密度是提高鄂杂棉34产量的关键。试验结果表明,鄂杂棉34密度在2.25万~3.15万株/hm2,随密度增大,单株果节数、单株成铃数均减少,总果节数增加,总成铃数先增加后减少,密度为2.7万株/hm2时总成铃数最高;单铃重随密度增大而减小。2.25万、2.70万、3.15万株/hm2处理皮棉产量差异显著,以2.70万株/hm2密度水平最高。
3.2 不同施肥量对鄂杂棉34产量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本试验3个施肥水平中,单株成铃数、总成铃数、皮棉产量以N 21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65 kg/hm2(B2)处理最高,以纯N 270 kg/hm2、P2O5 135 kg/hm2、K2O 225 kg/hm2(B3)次之。表明当施肥量超过一定的范围,生殖生长与营养生长失去平衡,导致营养生长过旺,产量降低。因此,不同肥力水平的田块,肥料的施用应因地制宜。依据试验结果,中等肥力田块,施肥量以纯N 21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65 kg/hm2为宜,对鄂杂棉34生长及产量形成最有利,产量最高。
3.3 密度与施肥量之间存在互作效应,二者合理搭配才能增产增效
从试验结果可以看出,不同种植密度与不同施肥水平对产量结果的影响存在互作,且达极显著水平。随着施肥水平增高,适当应注重个体优势的发挥,即应适当降低种植密度。从2015年试验结果看,2.70万株/hm2的密度,施肥量为纯N 210 kg/hm2、P2O5 105 kg/hm2、K2O 165 kg/hm2时产量最高,能够证明这一点。同时,不同生态区气候及土壤条件有差异,各地应结合具体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实现鄂杂棉34的高产节本增效。
参考文献:
[1] 李玉芳,李景龙,杨春安.不同栽培密度对棉花产量及经济性状的影响[J].江西棉花,2009,31(5):31-33.
[2] 王孝纲,张教海,余隆新,等.密度对杂交棉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湖北农业科学,2009,48(11):2680-2681.
[3] 汪瑞清,庞成庆,杨国正.氮、磷、钾肥和密度对抗虫棉DP99B产量的影响[J].中国棉花,2009,36(5):8-20.
[4] 周汉章,刘 环,李吉朝,等.抗虫棉万丰201优质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10):1-3,6.
[5] 陈全求,詹先进,蓝家样,等.杂交棉EK288高产高效栽培技术研究[J].湖北农业科学,2011,50(22):4449-4452.
[6] 马惠应,程国旺,吴晓亮,等.科杂2号高产栽培技术模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16):9528-9529,9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