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全域旅游 促进生态建设
2018-01-09杨桂芳李继红
杨桂芳+++李继红
摘 要: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之一,本文通过对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发展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以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格拉丹景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格拉丹上村的自然环境特征、人文环境特征和旅游开发现状,采取农户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进行现场调研,根据调研结果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格拉丹上村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全域旅游 生态建设 国家公园 丽江老君山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位于滇西北横断山纵谷区,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核心区域之一,距离丽江市区60多公里。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是云南省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借鉴国家公园模式进一步加强对老君山地区生态资源的保护、研究、利用的战略决策。主要依托低纬度高海拔地区丰富的生物多样性,滇金丝猴及其栖息环境、高山冰蚀湖群、高山丹霞地貌、高山草甸等稀有的自然生态景观,少数民族风情等生态文化景观,探索出一条以国家公园建设带动当地生态、经济、社会和谐发展之路。
一、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发展全域旅游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
1.资源优势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黎明景区以高山丹霞地貌、傈僳族风情为资源特色;九十九龙潭景区以高山冰蚀湖群、杜鹃花海、高山草甸、高山冷杉林为资源特色;格拉丹景区以亚高山草甸、落叶阔叶林、农耕文化为资源特色;石鼓镇(长江第一湾)以生态景观、历史文化为资源特色。
2.区位优势
老君山片区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八大片区之一,景区以特殊的地理位置,完好的生態体系,独特的地质构造,多彩的民族文化被云南省遗产管理局确定为“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重点展示示范区。
3.交通优势
石鼓镇、黎明景区外部交通条件较好,从玉龙县城出发沿丽维公路55公里到石鼓镇,继续前行45公里到中兴镇,再沿三级公路行进24公里即可到达黎明景区。九十九龙潭景区目前交通情况,从丽江古城到大理剑川和玉龙县九河乡交界河源进入老君山景区到达九十九龙潭群龙山庄,行程112公里。
(二)劣势(weakness)
1.景观破碎化
格拉丹景区落叶阔叶林中的彩叶树种营造出格拉丹五彩斑斓的秋季景观。然而,由于人为因素的干扰,山路边部分树木遭砍伐,对天然次生林的观赏价值造成了极大影响。
2.社区发展缺乏统一规划
丽江老君山山脉主体在玉龙县境内由北向南历经鲁甸、巨甸、黎明、石鼓、石头、仁和等乡镇直抵九河乡的南缘,少数民族人口占多数,主要有傈僳族、普米族、白族、纳西族、彝族等,各村民点大多是少数民族独居或与汉族杂居。因此,社区是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社区如何有序参与旅游发展是国家公园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旅游产品开发成功与否关键在于科学规划,规划滞后是制约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推进的重要“瓶颈”。
(三)机会(opportunity)
1.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推动国家公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坚定不移实施主体功能区制度,建立国土空间开发保护制度,严格按照主体功能区定位推动发展,建立国家公园体制”,为推动国家公园发展带来了新机遇。
2.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带来新机遇
2016年2月5日,国家旅游局公布首批262家“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单,丽江名列其中。全域旅游是通过整合区域内各种资源,形成以旅游业为主导产业,以旅游业带动和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一种新的区域协调发展理念和模式,涉及面广,关联度大。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建设要抓住这一历史新机遇,充分利用国家政策,建设美丽乡村,增强农业景观对游客的吸引力,为全域旅游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四)威胁(threat)
1.生态环境相对脆弱
丽江老君山景区山区面积大,山高坡陡,制约因素多,生物种类多样但存量不大,生态环境相对脆弱,一旦遭受到大的破坏,恢复起来十分困难。
2.游客人身安全隐患
丽江老君山景区内自然环境比较复杂,高寒缺氧,气候多变,会给游客带来迷失道路、摔伤、高山反应等人身安全隐患。
二、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发展全域旅游的个案研究——格拉丹景区
(一)格拉丹景区旅游发展现状
“格拉丹”为纳西语,意为高山放牧的地方。主要景点从金沙江河谷到山顶垂直分布,相对高差近2000米。最具特色的自然景观是落叶阔叶林和亚高山草甸,人文景观是民族村落和农耕文化。高山草甸是格拉丹景区的主要景点,海拔约3600米,面积近10平方公里。课题组驱车来到海拔3200米的地段,对居住在这里的格拉丹上村的彝族村民进行问卷、访谈等形式的调研。
农户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家庭成员基本情况、家庭环境状况、家庭经济状况、旅游认识共四项。课题组认真分析问卷调查统计结果,前三项反映出该村的整体情况是:地处高寒山区,住房条件较差,居住环境恶劣,人畜饮水困难,交通、通讯不便;农民收入主要以种植业、畜牧业为主,种植业收入低于畜牧业,整体收入很少,属于绝对贫困村。第四项旅游认识,根据问卷结果统计以及访谈结果,所有被调研对象都认为开展旅游活动后生活水平有所提高,绝大多数村民渴望尽快发展旅游,并想参与到旅游服务中,如为游客提供食宿、歌舞表演等。例如,问:是否经常砍树去卖?答:实在没有办法的时候会砍几棵去卖供娃娃上学。问:发展旅游后你还会砍树吗?答:不能砍了,因为这些树很漂亮,游客喜欢看,树砍了,游客就不来了。问:如果发展旅游你想做什么?答:将房子改造一下供游客食宿。问:想把家迁至山下吗?答:想,但是山下没有我们的地方,祖祖辈辈都在山上,已经习惯了,只有搞旅游了,我们的生活才会好起来。
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于2012年完成了《丽江老君山景区格拉丹片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其中“格拉丹帐篷营地项目”主要在格拉丹景区实施实验性帐篷营地建设,以生态景观、乡村聚落景观为背景,以地方民俗文化为内涵,完善配套设施,开发生态度假区,现已完成项目建设。项目的实施,提高了格拉丹景区的知名度,并吸纳部分村民参与到营地管理、民族歌舞表演、食宿接待等旅游服务中。
(二)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生态建设的对策建议
1.发展全域旅游是社区脱贫致富的重要途径
1998年以前,滇西北的“木头经济”曾造就了一方的富足,然而,生态环境却受到了严重破坏。1998年特大洪灾之后,国家决定在长江上游实施天然林禁伐,这也就意味着断了生财之路,农民再次陷入贫困。生态破坏因贫困而起,树不能砍了,在恶劣的环境中如何生存,似乎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形成了尖锐的矛盾。如何走出天然林禁伐的生存困境,实现经济社会与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目前面临的关键问题。就格拉丹上村来说,森林和草甸不仅是维持生计的资源,还是观赏价值极高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全域旅游,提高种植业、畜牧业的附加值,应成为格拉丹上村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2.建立生态恢复补偿机制,实施植被恢复工程
在调研中我们看到被破坏的落叶阔叶林是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人类的这一行为不但使生态系统退化,还造成森林景观破碎化,极大影响了景观视觉质量,这种美丽景观中的缺憾也是制约投资的原因之一。通过调研我们发现村民已意识到如果植被遭到破坏,不仅影响生活需要,还会影响旅游收入。显而易见,保护森林植物资源,实现森林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是社区生态、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
借助自然力可以恢复生态系统,但需要很长时间,如果把生态自我修复和人工恢复紧密结合起来,可加快植被恢复的速度。采用常绿与落叶、慢生和速生、长远与短期相结合的方式,并不断探索迅速恢复植被的新路子,可将退化植被恢复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
植被恢复工程由谁来实施?由谁来补偿?这是一个大难题,只有建立生态恢复补偿机制,才是解决问题的突破口。我们认为政府是责任主体,旅游投资商是受益者应有责任,社区也是收益者也有责任。按理全体收益者都是付费主体,但格拉丹上村属于绝对贫困村,不可能付费。中国有句老话“有钱出钱有力出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使得村民可以自己管理森林,社区居民应成为生态系统最坚实的维护者,最终目的是变人的破坏力为保护力,使大面积的植被靠自然力全面恢复。因此,我们建议植被恢复工程由政府和旅游投资商来补偿。
3.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建设美丽乡村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农户周边自然景观优美,但房屋附近环境卫生较差。全村59户中就有45户人畜混居,村内没有任何公厕、垃圾集中堆放场和生活排水沟渠等卫生基础设施。居所简陋是因为受制于有限的经济条件,但这种具有地域特色的民居建筑恰好又是当地民族生态文化最朴素、最自然的一道风景线。房屋无论多么简陋,只要整洁卫生,再辅以当地环境中的自然材质进行简单装饰,就成为吸引游客的特色资源。以上理念要通过培训传递给村民,帮助村民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根本上转变价值取向,主动改善生态环境,实现山川秀美。具体来说,由村委会组织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以环境卫生整治为突破口,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美丽乡村。通过环境卫生整治收到效果后,再进一步有序开展生态建设工作,例如,政府出资修建旅游厕所、供排水设施;农民合作社融资建设乡土植物繁育基地,利用基地培育的乡土树种进行房屋四周和游览步道两侧绿化,对林中小块空闲地补植观赏价值高的植物,强化自然景观的地带性特色,创造出具有地域特色的森林植物景观。
4.发展观光农业,提高农业附加值
观光农业是指以优美的田园风光、纯朴的乡村风情等资源优势,吸引游客前来观赏、品尝、休闲、体验、健身、科考、购物、度假的一种生态农业與生态旅游业相结合的新型交叉产业。观光农业使农业和旅游业相互促进,能够提高农业的附加值,对促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辉,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具有多方面的积极作用。
格拉丹上村全部是山区,大多为坡地,无法实施机械化操作和现代农业,至今还延续着传统的人挖牛犁的种植方式。农民在山地劳作、在草甸上放牧,耕牛在耕地,牦牛、马、羊在风光秀丽的草地上悠然自得……,传统的耕作方式和畜牧习惯形成一道人与自然和谐的农耕文化景观,这一独特景观恰好是在国内许多景区所看不到的,能满足游客的求异心理和重温传统文化的精神需求,是珍贵的农业文化遗产,也是重要的生态旅游资源。
如何发展观光农业?首先,种植业在种植用地、种植种类、种植布局、种植管理等方面,畜牧业在牧场场址选择、牲畜品种、牲畜数量、放牧方式等方面,完全服从于全域旅游总体规划设计,充分发挥“旅游+农业”功能。其次,农业产品直接为游客服务,一方面减少了农业产品的运输成本,另一方面让游客在景区能够品尝到优质、生态、安全的种植业产品和畜牧业产品,这又是吸引游客的重要旅游资源。因此,发展观光农业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路之一。
社区是国家公园的一部分,是国家公园保护和管理的中坚力量。居住在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的各民族,是保护和利用自然资源的主体,他们在认识、改造、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的社会实践中创生和发展了具有自己独特风格的生态文化体系。我们要传承传统的生态文化,同时要不断创新现代生态文化,通过发展全域旅游促进生态建设就是一条生态文化的创新之路。
参考文献:
[1]余艳红,吴学灿,杨张.丽江老君山综合生态系统调查及管理示范研究[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2012.
[2]杨桂芳,郑鹏,和继光.丽江老君山国家公园植物景观资源的开发和保护[J].林业调查规划,2014,(5).
[3]杨桂芳,李小兵,和仕勇.少数民族地区世界遗产地的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云南为例[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1.丽江师范高等专科学校;1.2.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责任编辑:代建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