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动“三个变革” 实现质量强区
2018-01-09张太平
张太平
摘 要: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在新形势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明显提升,必须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努力实现质量强区;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增强创新驱动能力;推进品牌兴区战略,带动质量全面提升;实施一轴双翼战略,推动开放开发并进。
关键词:内蒙古 三个变革 质量强区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是跨越关口的迫切要求和我国发展的战略目标。必须坚持质量第一、效率优先,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活力、宏观调控有度的经济体制,不断增强我国经济创新力和竞争力。
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我国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新形势下,内蒙古经济发展的不适应性明显提升,主要是发展方式传统粗放,经济结构层次低下,创新驱动能力不强,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难度很大,任务艰巨,必须采取根本性的、强有力的战略性举措。
一、切实转变发展观念,努力实现质量强区
转变发展观念和发展方式,首先必须认清形势,使发展思路从以往的速度型增长、低效型运行、要素型驱动的惯性发展状态中摆脱出来,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真正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必然要求,是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的重要内容。推动质量变革,不仅包括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更重要的是全面提高国民经济各领域、各层面的素质。这是一场从理念、目标、制度到具体工作细节的全方位变革。要把提高供给体系质量作为主攻方向,向国内国际先进质量标准看齐,增强内蒙古经济质量优势。要加强资源要素的优化配置,推动企业和产品的优胜劣汰,使优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加快形成一批竞争力强的高质量品牌企业和产品。推动效率变革,就是要找出并填平在以往高速增长阶段被掩盖或忽视的各种低效率洼地,为高質量发展打下一个高效率和强竞争力的稳固基础。这就要求必须深化相关领域的改革,全面降低实体经济运营的能源、物流、通讯、融资等成本,提高发展实体经济的吸引力和竞争力。要突破过去狭隘单一的自然资源观,树立大资源观和全要素观,进一步强化要素市场化配置功能,完善资源要素进入、退出机制,使高效要素进得去,低效要素退得出,通过资源要素的合理流动和优化组合、企业兼并重组、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提高经济的投入产出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推动动力变革,就是要在资源环境承载力下降、劳动力数量和成本优势逐步减弱后,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必须把优先发展教育,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教育现代化,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到职业教育,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提高经济社会发展各个层面劳动者的素质,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充分调动企业家、科学家、技术人员和其他人才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实体经济
建设具有内蒙古特色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经济发展的着重点放在调整产业结构上,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积极推动新型工业化和信息化的协同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区,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比较优势,大力发展新型产业。加快互联网、物联网基础建设,加快建设云计算、大数据基地,建设国家、国际数据中心,促进大数据融产业发展。跨越数字鸿沟,发展数字经济和智能经济,带动产业结构的战略性升级和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积极发展以石墨烯和稀土为重点的革命性新材料产业,拓展相关领域的终端产品和新兴产业。大力发展军民融合的现代装备制造业、智能化特色车辆制造业、市场竞争力强的新型化工产业。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在能源产业新型化、冶金产业高端化、农畜产品加工绿色化等方面迈出更快更大的步伐。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重点发展关联性强的特色服务业。以建设文化旅游产业园区为重点,实现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推动园区和景区对接、文化和旅游融合、线上和线下并行、内部和外部贯通,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产业融合发展。同时,要大力发展包括通信服务和信息服务的基础服务业,包括金融、物流、批发、电子商务、农业支撑服务以及中介和咨询等专业服务的生产和市场服务业,包括教育、医疗保健、住宿、餐饮、文化娱乐、房地产、商品零售等个人消费服务业,包括政府的公共管理服务、基础教育、公共卫生、医疗以及公益性信息服务等公共服务业。
三、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增强创新驱动能力
内蒙古要减少对传统发展路径的依赖,加快产业和经济的转型升级,最根本任务就是要转换发展动力,实施技术跨越战略,由过去的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实施技术跨越战略,就是优先选择内蒙古优势突出、产业和技术基础较好、市场前景广阔、具有自治区优势特色的重点产业和关键性领域,直接引进、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重点解决决定产业发展水平的战略性、关键性技术问题,跨越技术和产业某些自然发展阶段,抢占重点产业的技术制高点,提升重点产业的结构层次、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以此带动全区科技水平的大幅度提升,促进经济的跨越式发展。要按照加快建设创新型内蒙古的要求,全面加强科技创新工作,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瞄准世界科技和产业前沿,重视优势领域的基础研究,强化应用性基础研究,突出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现代工程技术、颠覆性技术创新,实施重大科技引领带动项目,紧紧围绕优势产业和领域及智慧社会建设,推进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加强创新体系建设,建立和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四、推进品牌兴区战略,带动质量全面提升
品牌是质量的综合体现。实施品牌兴区战略,是带动质量全面提升的重要举措。实施品牌战略,就是要以品牌建设为核心,对资源要素进行优化,使其向优势产品、优势企业、优势区域聚集,实现经济发展水平的整体提升和城市核心竞争力的增强。路径就是政府支持和引导企业依靠研发、技术、管理、质量和文化的提升,提高产品质量及其知名度和附加值。加强品牌建设,不仅要依靠企业这个市场主体,也需要政府、企业、社会联动。一是政府积极推动。制定和完善推进品牌战略的具体政策实施措施,以产业聚集区建设为载体,制订完善中长期重点品牌培育和发展规划和方案,统筹工商、质监、经信、科技等部门,整合资源,协同作战,共同推进品牌建设。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要抓好品牌保护,做好品牌培育、辅导、认定、申报和维护工作。二是企业主动行动。要围绕提高产品质量、强化创新能力、建设行业标准、加强品牌管理、提升品牌文化等方面配套加大力度。 三是社会合力联动。加强宣传力度,正确引导消费,强化社会服务,建立和完善社会各类机构服务品牌建设的协同机制。
五、实施一轴双翼战略,推动开放开发并进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以“一带一路”建设为重点,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加强创新能力开放合作,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开放格局。要优化区域开放布局,加大西部开放力度。这为内蒙古进一步发挥区位优势,推进开放开发,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可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在更广领域优化配置资源要素,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更高水平上融入全球分工体系,对接国际上处在价值链中高端的技术、管理、供应链、营销渠道、品牌、人才等优质要素,全面提升内蒙古产业和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形成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开放型经济体系。为此,内蒙古应以重要交通架构为依托,优化区域开放开发战略布局,构建“一轴双翼”开放开发战略新格局。一轴就是呼应“中蒙俄经济走廊”和北线“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以集二铁路、二广高速为对外开放战略中轴线,构建北上南下的国家向北开放纵向战略大通道。西翼是以京包铁路内蒙古段和临哈铁路及G6、G7高速公路为战略轴线,以呼包鄂经济区协同发展为战略支撑,以呼包银榆经济区、呼包鄂榆城市群为战略架构,向东连接乌兰察布市,通过京包交通干线,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向西贯通巴彦淖尔市、乌海市、阿拉善盟,通过临哈交通干线、西陇海兰新线铁路公路交通干线,融入南线“丝绸之路经济帶”战略,构筑向西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东翼是以“东西大通道”公路铁路干线为战略轴线,以“锡赤通经济区”培育建设为战略重点,在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中加强与东北三省的区域合作。通过“东西大通道”交通干线相连接,牵引东部盟市由过去的单一东进变为南进、北上。通过“锡赤经济带”,让锡林郭勒盟、赤峰市直接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服务环渤海经济区向北通过满洲里陆路口岸进入蒙古、俄罗斯及欧洲,向西通过乌兰察布市进入向西开放的国际经贸大通道,融入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在新的形势下,服从服务国家新的开放开发战略要求,在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和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中,坚持开放与开发紧密结合、双向推进,全面提升内蒙古的开放开发水平,形成国家向北开放开发的战略核心区,在国家开放发展的大局中作出更大贡献。
(作者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原副部长)
责任编辑:康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