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采油企业合同管理的几点思考

2018-01-09冯金叶朱凤如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7年18期
关键词:职能转变自主管理招标

冯金叶+朱凤如

摘要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法治经济、契约经济,市场经济往来的桥梁就是契约,也即合同。合同是市场经济的产物,在企业经济往来中作用凸显,市场主体依法签约、履约的合同行为是企业经营安全平稳的关键。而作为采油企业经济交易量大,合同类型复杂,合同履行地域跨度大,高危险作业频率多,隐含合同风险较大。采油企业从合同管理实际出发,在合同管理中通过转变管理职能,优化顶层设计,发挥自主管理,强化供应商选择等新思路,使合同管理不断精细化。

关键词职能转变 提效率 自主管理 招标

一、职能转变抓管理

采油企业开采生产现场跨多个省市区域,总部之下分散着五十多个独立核算的基层生产单位,年度对外经济往来签订合同达三万份,交易额达百亿元。总部直接参与管理的合同数量占总合同数量的60%,总部合同业务量大,使合同部门主要精力集中在合同审查审批、业务办理等事务性工作,弱化了合同部门的管理职能。采油企业在近几年迅猛发展后,正处于从规模发展向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转型,统管较多的合同管理模式已不能适应形势的发展。合同部门从生产经营管理实际出发,适时调整思路,剥离出一部分具体合同业务,使合同部门职能从事务型转向管理型。更注重合同宏观管理和发展战略管理规划,如制定、修改和更新合同管理制度,管理运维优化合同管理信息系统;组织合同管理人员专业理论、实务培训:处理重大非合规合同事项调查:开展总部及二级单位合同管理专项检查:参与重大合同的法律论证、谈判:组织制定并推广使用采油企业合同示范文本:指导、监督、考核基层单位合同管理:强化监督履行过程控制,事前预防合同违约风险。合同管理职能转变后,总部抓大放小,基层单位自主管理,使管理界面更加合理清晰、管理效能更加突出。

二、优化设计提效率

为了加快合同流转速度,提高合同审签效率,有效预防合同风险,采油企业通过优化顶层设计,简洁高效的合同流程使合同管理得到系统性、动态化、全方位监管。

以审代签提高合同签订。采油企业合同实行信息化管理模式,对外经济合同经合同信息系统申报、“经济、技术、法律”三项审查审批后,方可签订书面合同。总部及基层单位管理的合同,业务人员往往需要往返多地办理签字盖章手续,合同签订速度较为迟缓。通过“以审代签”方式,合同申报时即由承办人员录入授权签约人姓名,合同审核打印后,承办人在合同文本签署页承办人签字栏签署本人姓名,即可加盖合同专用章,有效缩短合同流转周期。

简化流程加速合同审批。一是采取并行审查方式,合同审查审批部门根据业务分工职责,审查审批不分前后,同时审查:同一审查审批部门不得设置两个以上审查环节。二是招标合同实行复核备案制,采取招标选商的合同,拟签订合同的主要条款在招投标文件中都做出了明确具体约定,中标单位也对合同主要条款做出响应,双方应按照招投标文件签订合同,不得对合同价格、数量、质量等实质性条款做出改变。这类合同的条款实际上在评标阶段就对“技术可行性、经济合理性、法律合规性”进行了审查,合同總部不再审查审批,由基层单位直接复核备案后签订。三是合同履行由合同承办单位自行组织验收结算,不在层层上报验收资料。

强调合同全过程运行管理。改变以往合同管理就是签订管理的思想,对合同运行全过程进行监管。一是强化合同交底,保证合同全面及时履行。合同签订后,合同承办部门及时向相关部门和人员详细说明合同意图、合同要点、合同执行计划过程,提示合同风险,明确履行要求,避免因对合同掌握不透彻而出现违约行为。二是增强合同变更、解除管理。已生效合同中有关标的、数量、质量、价款等实质性条款变更;合同权利义务发生全部或部分转让;合同解除;合同承办单位应通过合同管理信息系统进行申报,按照原合同流程审查审批后,订立书面变更、解除协议,办理相应手续。三是利用合同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实时跟踪每一份合同运行过程,掌握合同进展、动态监管,发现问题,及时纠偏。四是合同终止后,及时清理尾款和税费结算,处理未决争议,继续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合同附随义务,保证合同运行全过程依法合规。

严格特别管理合同审批程序。针对三类特殊合同,采取特别严格的合同审批程序,严把合同审批环节,预防合同运行风险。一是涉及50万元及以上列支管理费、福利费、其他经费等非生产性支出合同,由承办单位业务、合同综合管理部门审查,单位主要领导审批,200万元及以上的报总部相关部门审查审批,不得拆分或化整为零,规避审查。二是合同变更金额超过原合同金额20%,或超过原合同金额100万元及以上的,由基层所属单位审查,报总部相关部门审查审批。三是先履行后签订合同办理结算的,报总部合同管理部门审查审批。

三、自主管理增水平

总部“一揽子”的统管模式,阻碍了二级单位合同管理创新的活力,在加上二级单位之间有差别,合同管理方式不能一一适用,容易造成管理和执行上的脱节,实行合同自主管理,有利于二级单位提高合同管理的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增强合同管理整体水平。

合同审查审批权限下移。将未采用招标方式选商的200万元以下工程合同、100万元以下物资采购合同和其他服务合同的审查审批权限下移二级单位,总部不再审查;采用招标方式选商的合同二级单位采取备案复核制,原则上不再审查审批:将需报总部审批的合同须经二级单位行政正职审核的权限金额从300万元提高到500万元。

自主管理合同相关业务。一是领取营业执照的二级单位,按照印章管理规定,自行刻制合同专用章,对外签订合同,总部不再办理合同相关手续:二是合同履行、验收、结算、合同资料整理归档等环节由二级单位自主管理;三是根据管理层级和权限,授权合同签约人员,组织合同授权签约人培训、考核。

四、招标择优选队伍

合同全过程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是供应商管理。供应商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合同履行质量的好坏。采油企业生产链条长,高危高空作业频繁,安全环保责任重大,供应商的选择攸关重要。在招投标法律法规的刚性要求和石油企业生产经营理念转变下,将井筒工程、地面工程建设、物资采购、后勤服务等项目逐步实行招标选商,通过公平竞争,优胜劣汰,使诚信履约、资质过硬、技术精湛、管理优秀的供应商队伍参与到采油企业生产建设中来。

公开招标体现高效公平。维持市场经济良性运行的基础就是依法合规,采油企业作为市场主体,必须在法律约束下依法经营。采油企业生产经营中的井筒工程、地面建设工程、物资采购、技术服务等,从资金来源和建设项目性质看,属于依法必须招标项目。采油企业改变以往对招投标工作认识上的误区,全面开展公开招标。近两年以来,组织完成了近千次招标,近万支供应商队伍脱颖而出,依法应招项目招标覆盖率达100%。同时,针对采油企业井筒工程作业的特殊性,积极探索,优化招标方式,将覆盖面广、业务集中度高、投资规模大、标准化程度高、选商标准统一、商务或技术标书基本相同的项目,由总部集中招标。通过统一制度、统一流程、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专家抽取、统一评标标准、统一组织集中评标,统一文本资料格式“七统一”实现了招标效率高、成本省:通过公开招标信息、公开招标异议处理程序、公开审计纪检监督渠道、公开现场核查结果“四公开”保障了招标运行公平公正。引入竞争机制,使市场资源配置效率更高更规范,缔约成本大幅度降低,供应商内在素质不断增强,经营风险减小。

专业运作突出资源优势。招投标工作是一项程序严格、专业性强的综合性工作,采油企业在招投标领域不断借鉴学习好的经验和做法,秉承“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使招标工作逐步走向专业化、规范化、精细化轨道。一是引进国内招标经验丰富的专业招标代理公司组织招标运行,按照“管办分开、实体与程序分开”管理模式,招标管理办公室负责招标实体性管理工作,招标代理公司负责招标程序性工作,相互监督制约,体现公平。二是提高招标专业化队伍建设。通过讲座、报告等多种形式培训,提升招标管理人员业务素质和道德素质;大力推行招标持证上岗制度,鼓励从事招标管理人员参与招标师资格考试,并组织考前脱产封闭培训,努力培养思想作风过硬、业务能力精尖的专业招标管理人员。三是强化评标专家管理。建立统一的评标专家库,对评标专家进行专业化分类,实行专业化评审:注重评标专家培训和考核,动态管理,不断提高评标质量,真正实现评标的客观公正性。四是强调节点控制。招投标工作程序性很强,每一个环节都严格按照法定程序进行,不得逾越或规避。在节点控制上,采取每一个招标管理人员仅参与招标工作的某一项或某一个环节,使权力得到制衡,将招标工作完全置于阳光管理之下。

猜你喜欢

职能转变自主管理招标
公立医院招标采购集中管理模式探索与实践
互联网时代领导干部魅力如何释放
统计分析在工程招标中的应用
工程招标采购中的投诉预防与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