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
2018-01-09郭和才
郭和才
摘要: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可通过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提升其综合素养,从而促进社会进步。社会、高校、家庭是影响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重要因素,因此,以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现状为基础,构建三位一体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并通过拓宽社会实践活动减少社会环境对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影响。
关键词:新常态;大学生;道德责任;培育机制
中图分类号: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7)12009103
引言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4年提出适应新常态的重要性,并指出青年一代需要有理想、有担当,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带来强大的力量。因此,社会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创新教育机制,以确保提升道德责任感培育的实效性。但目前,我国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仍存在部分问题,因此,必须构建适应新常态的教育机制,促进道德、社会、家庭、高校、学生个体的协调发展,最终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满足社会需求。
一、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的重要性
(一)促进社会进步发展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进步的希望与中坚力量,其道德责任感的培养关系着国家的前途与社会的发展。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趋势,西方国家的价值观与道德观对我国学生道德责任感有着较强的影响,学生逐渐注重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忽略了责任的自主承担。因此,应培育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增强学生的社会使命感,使其自觉维护社会责任,从而促进社会发展,为中国梦的实现与社会主义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二)引导学生承担社会责任
高校具有社会发展进步的道德责任,高校需站在社会前沿位置,形成培育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况且,大学生是社会进步的基础,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力量。因此,高校通过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具备高素养的人才,增强其社会奉献责任感,从而引导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赋予其的责任,积极履行道德责任,最终使大学生适应社会的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
(三)提升大学生综合素养
大学生综合素养是其学习、工作的基础,而道德责任感是提升其综合素养的核心需求。可以说,道德责任感是学生行为的参考,也是学生人格形成的要素。只有具备强烈的道德责任感,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从而真正融入社会,视社会的需求为己任,主动到社会需要的地方工作与学习。并能在岗位中创新工作方法,主动拓宽自身知识储备,促使学生长远发展目标的实现,最终实现社会价值与人生理想。因此,构建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现状与产生原因
(一)社会环境影响学生道德责任意识
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上出现诈骗、非法竞争、贪污腐败等败坏道德的现象,社会道德与公德逐渐被人们忽视,这与社会道德的缺失不无关系。此外,我国市场经济的部分特点对平等公正、诚实守信的道德原则有很大的影响,制约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形成,并影响其对社会的辩证能力,不利于大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1]。况且,社会劣根性特点与我国优良价值观形成对比,使学生对自身道德担当产生质疑,也不利于道德责任的培育。最后,市场的竞争机制为大学生学习、就业等方面带来压力,使其逐渐对道德责任产生逃避意识,学生道德责任的形成受到影响。
(二)学校与家庭无法满足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形成
近年来,高校的道德培育工作大多为形式主义,忽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育内容也过于单一,高校对学生的个性发展关心较少,且高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师资力量较为薄弱,对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培养有很大的影响。其次,当代大学生大多为独生子女,自我意识较强,且在大学生成长阶段,家庭教育作为基础,对整个教育体系有直接的影响,但如今家庭教育逐渐弱化甚至走向异化,这样的教育无法满足学生道德责任意识的形成。
(三)学生本身缺乏道德责任意识
首先,学生对自我认知的理解不够准确,对学习的原因、目标与人生规划的理解不够清晰,从而导致学生与社会之间的距离越来越远,最终失去对事物的辨别与分析能力。其次,大学生离家时间较短,自律性较差,在道德责任意识层面具有迷茫性,甚至部分学生对教育、学习存在严重的逆反心理,未形成正确的道德责任意识,影响其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三、新常態下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构建
(一)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
道德责任感的形成过程其实是在外界条件的影响下,促进学生内在情感、意志、信念等要素均衡发展的过程,将道德责任感内化于心,把握道德责任感认知与践行的规律。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首先需使学生正确把握责任的内涵,使其自觉地认识自我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并逐渐形成承担责任的意识与能力,从而产生深化道德责任的行为动机。对责任的认知主要包括对学生能力与品德、个体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等关系的认知,重点把握责任的原则与类型,最终将教育、国家、社会等责任进行细化,并将道德责任认知的实现融入学生日常生活中,促使学生将个人信念与国家信念相结合。其次,道德责任认知的提升需要激发学生情感的共鸣。情感与情绪不同,是一种社会、个体相连的态度体验,虽然结构较为复杂,但发展趋势较为稳定。道德责任感不仅包括学生对民族、社会、集体、国家责任履行的态度,还包括学生本身的道德涵养。因此,应利用宣传引导,构建功能互补、道德鲜明的主流意识形态,最终加强大学生的道德责任认知。
最后,加强大学生道德责任认知需要促使学生坚强意志的形成,意志主要指学生在道德追求中,用于克服困难的毅力。而坚强意志的形成可有效促使道德行为的持续出现,只有使学生在不断的意志磨炼中形成坚强的意志,才能使学生在履行道德责任的过程中发挥意志的调节作用。
(二)构建三位一体的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endprint
1明确学校、家庭、社会三者地位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责任感培育的资源与知识储备,教育体系较为完善,教育方法也十分有效。在教育活动中,也逐渐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开展目的性较强的教育活动,促使学生获得相关的道德责任感认知,从而形成道德责任感的认同机制。因此,需要针对信念、道德、个人发展等内容开展针对化的课程。家庭对道德培育的影响则主要体现在形式与手段上,是整个教育体系的基础,因此在道德责任感的培育中需要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而社会则是道德责任感培养的重要的环节,社会主要包括社区、环境、社会职业等要素,通过社会教育可有效提升学生的归属感与认同感,最终使学生具有国家的主人翁精神,减轻社会不良现象对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影响[2]。
2构建三位一体道德责任感培养联动机制
构建道德责任感培养联动机制,要把握住学校、家庭、社会三个主体的特征,实现主体之间的优势互补,促进联动机制应用的长效性与制度性。在传递社会道德正能量的同时,学校需与社会形成双向联动机制,各司其职,构建协同发展的教育体系。学校与家庭联动机制需要在交流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构建,关注学生的成长需求,并与学生进行交流,为学生解决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最后,需要构建社会与家庭之间的双向联动机制,依靠社会教育的力量,家庭教育的基础,将社会道德与家庭美德相融,并实现各个部门的主动参与,建立道德责任感教育基地,开发道德责任感教育资源。此外,构建三位一体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要把握住三者之间选中的内容,实现信息共享、交流沟通、三元共治、三项内容的有机合作。且新常态下,信息共享尤为重要,只有将学校、学生、家庭多维信息有机融合才能有效了解学生道德发展的趋势与问题,从而做好教育的准备工作。交流沟通则需要构建多维沟通平台,将社会道德传递给学生,促使学生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国家与民族的价值与精神进行细化,并内化于学生自身,形成道德责任感。
(三)利用课堂主阵地加强道德培养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活动的主阵地,因此需要利用课堂加强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首先,高校需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目标,创新教育模式,完善学生知识储备。在德育教育中加强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政治责任感意识的培养,引导学生树立道德责任的崇高信念,使其具有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与道德观。高校还需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提升道德责任感。其次,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涵盖正确的价值观,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提升需要落实到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的培养上,学生只有形成正确的“三观”,才能有效指导自身发展的方向。因此在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对价值观进行自主认识,利用道德观教育是学生道德责任感形成的途径,使学生主动为理想与信念的形成奋斗,并能准确了解自我,勇于承担道德责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设立,需加入道德、社会、意志提升等内容,并加强学生集体观念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自我与集体的依存、协同发展性,最终通过课堂提升学生道德责任感。
(四)拓宽社会实践活动
社会实践活动是避免社会环境对学生道德责任感影响的重要环节,而在实践活动中开展开放式教育,将学生作为教育主体,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并建立与学生道德思想相一致的工作流程,把握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的特点,依照培育原则与规律,使社会实践工作具有阶段性与连贯性,最终使道德责任感的培养贯穿于教育工作。因此,需要将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与专业课相结合,拓宽社会实践活动。针对道德责任感教育的场域性与空间多维性将教育环境由校园拓展至社会、由理论拓展至实践,着重针对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养的各个环节开展实践活动。并通过实践鼓励学生自主践行道德责任行为,形成道德思维。而实践则是道德责任感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深化与发展[3]。首先,建设道德责任感校园文化,将教育以人为本的原则作为工作核心,将诚信文化作为教育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文化建设的重点问题。其次,开展网络文化建设,将大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拓展至网络中,使大学生道德培养出现课堂、网络两个主教育阵地,突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丰富学生的知识含量。但需有效认识到网络的时代地位与特点,防止大数据中的不良信息影响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形成。
此外,可以将大学生社会实践拓展为公益行为,使学生了解实践的意义与价值,激发学生公共意识与道德行为的参与精神。从而深化学生对道德与公民在社会环境中的理解与认知,促使学生主动承担作为公民需履行的道德责任。通过结合学生专业设立开展公益实践活动,使学生真正认清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与价值,从而适应社会的发展,实现个人与社会发展的双赢局面。因此,在拓宽实践活动时可开展社会调研活动,培养学生组织能力与问题解决、分析能力,提升学生的道德责任精神。在公益行为中,学生成为一名志愿者,志愿活动则有利于引导学生具有服务他人的热情,从而提升学生的道德精神,真正将学生道德责任感的培养与个人价值的实现紧密结合。最后,为了保障实践活动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长效保障機制,保障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可持续性,将教育性、公益性作为活动导向,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摒除实践活动形式化的倾向,满足学生奉献社会的需求。拓宽社会实践活动,有利于帮助学生认识社会、增加知识、培养意识、完善人格,对增强道德责任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新常态下,构建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必须推进实践的基准化,保持实践与理论教育的平衡性。
(五)创新道德责任感评估机制
大学生对于道德责任感的接受与认同是一个双向性的过程,因此需要构建多维道德责任感评估机制,将师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多方面表现作为评价内容,发挥评价的能动性,鼓励师生主动参与评价,并构建激励机制,加强师生道德责任感培育的主动性。首先,需要建立评估指标,从教师、学生与社会等层面构建评估模式,将教师工作态度、工作能力、工作成果作为教师评估模式,将教育制度、教育队伍、校园管理、活动开展作为评估指标。将政治素质、思想道德、道德品质、心理素质、法律素养作为学生评估指标,并建立个体评估指标,考察道德责任感培养过程中环境建设、物资投入等,确保学生所处的培养环境拥有政治、思想、道德的共同发展目标,使学生接受到有效的道德责任感培育课程。此外,还需开展发展性责任评估,确保评估过程的科学性。因此,需要建立常规的评估体系,开展周期性评估工作,定期监测教育过程中出现的影响因素,以确保评估工作的准确开展。并将道德责任感教育的重点环节作为评估关注对象,把握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的目标,从而确保评估机制的公平性。评估人员既要利用传统评估方法对师生教育、学习工作进行走访、分析,也可利用网络媒体开展媒体分析与数据采集,提高评估效率,适应新常态发展。endprint
结束语
新常态下,提升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其人格发展,是确保社会和谐发展的基础。因此,需要建立合理的大学生道德责任感培育机制,才能有效提升学生综合素养,改变社会不良风气,最终提升社会道德责任感。
參考文献:
[1]卢聪,李新仓.大学生道德责任感“三位一体”培养机制研究[J].中国市场,2015(1):141—142.
[2]艾楚君,杨超.新常态下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机制研究[J].背景教育·高教,2017(2):76—79.
[3]许耀桐.习式政治新常态六大鲜明特征[J].人民论坛,2015(2):14.
Abstract: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responsibility can promote the social progress by guiding them to take the initiative in 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promoting their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society, universities and families are important factors influencing their moral responsibility. Therefore,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moral responsibility, this paper intends to construct a threeinone moral responsibility cultivation mechanism to strengthen their moral responsibility cognition, and broaden the social practice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social environment on their moral responsibility.
Key words:the new normal; college students; moral responsibility; cultivation mechanism
(责任编辑:陈树)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