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计算能力:语文教师不可缺失的基本素养

2018-01-09蒋岳庆

江苏教育 2017年13期
关键词:基本素养计算能力语文教学

【摘要】语文课堂常会发生以下问题:学习内容的量把握不准,学生吃不下或者吃不饱;问题过多或者过少,学生疲于应付或者无所事事;教学环节过密或过疏,教师赶进度或者反复炒……这些问题让语文课堂失去了教学的节奏美,失去了思维的逻辑美,导致语文课堂“模模糊糊一大片”。究其原因,教师缺失了一项基本素养——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语文教学;基本素养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7)49-0032-03

【作者简介】蒋岳庆,江苏省常州市勤业小学(江苏常州,213000)副校长,高级教师,常州市特级教师后备人才。

“数学课堂,清清楚楚一条线;语文课堂,模模糊糊一大片。”这成了听课者对数学课堂教学与语文课堂教学的“顺口溜评价”。除了学科本身的差异之外,这背后是否也有语文教师缺失了“计算能力”的原因呢?

一、细心计算“课堂注意力时间”,须把好钢用之刀刃

课堂注意力时间是指学生在课堂上集中地反映、关注某事物的心理活动的时间。对儿童的研究表明:7~10岁儿童课堂注意力时间约在20分钟,10~12岁儿童课堂注意力时间约在25分钟。如何在固定的“40分钟课堂时间”内利用好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间”是需要计算的。

苏教版二上《小鹰学飞》听课片段:

师:同学们,你们看见过小鹰吗?

(生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出示小鹰的图片)看!这就是小鹰,谁来说说小鹰的样子?

(生又是一阵七嘴八舌地回答。)

师:如果小鹰是你的好朋友,你想对小鹰说什么呢?

时间过去了9分钟,教学仍在“外围”打转。等教师进入正题,切入重点时,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时间”也消耗一半了。上课伊始是学生“课堂注意力时间”的最佳期,这段时间需要教师进行“计算”,从教学形式的展开到教学内容的选择,都需要充分利用好二年级学生宝贵的20分钟“课堂注意力时间”进行重点、难点的教学。因此,根据二年级“认字、识字”这一学段重点目标和本课的内容,可以压缩冗长的“教学前奏”,直奔主题。

二、悉心计算学习目标、学习内容的“量”,避免学生消化不良

一些教学往往只注重“目标的多元、内容的新颖”,却忘了“目标、内容”的达成都需要时间去保证的。

1.貌似合理的“目标”。

苏教版四上《泉城》第一课时目标及内容:(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2)学会本课“济、著、约、亩、悬、崖、穴、喷、占、堆”10个生字,达成“会读,会认,会写,会默”四会要求,绿线里的二会字达成“会读,会认”要求,并能借助查阅工具书、结合上下文等方法理解“秋雨潇潇”等重点词语意思;(3)初步尝试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4)初步感受济南泉水各具特色的美。

2.依托“实情”的分析、计算与调整。

表面看本课时只有4个目标,教学中却出现了“赶进度”和严重的拖课现象。四年级学生在一节课中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全文”起码需要通读课文三遍以上,这就要9分钟左右;本课的四会生字有10个,要学会10个“四会字”和3个“二会字”也要10分钟左右;本课重点的词语很多,仅课后列出的就有8个,如“水声喧腾、晶莹剔透、秋雨潇潇”等,学习这些重点词语也需8分钟左右;“尝试分段,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对四年级学生既是重点又是难点,也是提升学生概括能力的“关键点”,就这一块需要18分钟左右才能达成;初步感受济南泉水各具特色的美,首先需要学生先能概括出泉水各自的特色,这里也需要6分钟;加上课堂的导入、结尾等零碎的时间大概要6分钟;能较为有效达成上述4个目标和内容,并需要没有意外情况发生的条件下起码需要57分钟左右。因此在教学中就需要对目标和内容进行调整:

(1)学生在学习课文的过程中逐步做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2)在自学的基础上,重点学习“悬、崖、喷”3个生字,重点理解“秋雨潇潇”等词语的意思;(3)学生在初步感受泉水美的基础上,理清文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三、静心计算教学环节的“密度”,让课堂教学呈现节奏美

苏教版五上《厄运打不垮的信念》听课片段:

师:同学们,本课有很多数字,你能找出来吗?

生:老师,我找到了“20多年、6次、400万”这些数字。

生:我找到了“104卷、428万4千字”。

师:这样的说明方法叫什么呢?

生:列数字。

师:列数字的方法有什么作用呢?

生:列数字的方法可以表现谈迁发奋写作的顽强意志。

师:还有什么作用呢?

生:还可以说明《国榷》是一本巨著。

理性地思考,还环节应有的节奏:“找数字、说方法、突中心”三个环节丝丝相扣,环节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的关键在于三个环节的“密度过大”,环节与环节之间缺少了“留白”,让语文课堂变成了“技术性的逻辑推理”,变成了“答辩式的知识灌输”,整个课堂出现了“让人喘不上气的压抑”。不妨改变一下环节的密度,让课堂呈现节奏之美。

师:同学们,本课有很多数字,找出来读一读,你发现这些数字背后藏着什么秘密吗?

生:学生默读,圈画,思考……(这里留足时间给学生思考,课堂呈现安静之美。)

生:我找到了“20多年、6次、400多万……”。

生:我找到了“104卷、428万4千字……”

生:……

師:是啊!可今天不是数学课,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数字啊?(老师轻轻一点,热情被点燃,课堂呈现热烈之美。)

生:老师,我认为这些数字让我们知道了《国榷》是一本巨著,来之不易。endprint

生:老师,我以为这些数字还可以表现出谈迁顽强的意志力。

生:……

师:是的,这就是列数字说明法。

从重建的课堂中不难发现:抛出的“大问题”像一记强音,学生默读、圈画、思考又像静音,老师的一句“可今天不是数学课,为什么出现这么多数字啊?”让课堂到达高潮,结尾的一句“是的,这就是列数字说明法”又让课堂复归“平静”,节奏由此产生。

四、贴心计算问题的“多少”,还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深入交流的机会

苏教版五下《月光启蒙》听课片段:

师:在月光下妈妈先给小作者唱什么啊?

生:唱民谣。

师:然后又讲什么啊?

生:讲故事。

师:接着又唱什么啊?

生:唱童谣。

师:最后又做什么呢?

生:猜谜语。

一节课设计几个问题是需要策略的:一般情况下,一个教学环节设计一个大问题比较合适,也可以几个教学环节围绕一个大问题展开教学,就整节课而言,3个左右的大问题比较恰当。这样学生就有了足够的时间去独立思考、深入讨论这些大问题,课堂也就有了张力。针对上面的课堂片段可作如下调整:

师:默读课文,思考“在月光下,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啊?”请用一句话概括。

生:默读,思考,小組交流……

生:(全班交流)在月光下,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唱民谣、讲故事、唱童谣、猜谜语”四件事情。

重建案例就体现出了“问题”的价值:第一,目标集中而清晰。教学目标不再是分散的“唱什么、讲什么、唱什么、猜什么”,而是“在月光下,我和母亲之间发生了哪几件事啊?”这一清晰而集中的教学目标。第二,策略恰当而科学。对于这个教学内容而言,把分散的四个小问题糅合成一个大问题是恰当而科学的。既避免了机械的问答式教学,又挤出了时间让学生充分思考、讨论。第三,语文关键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一环节不再是“讲了哪几件事”的纯知识学习,而是提高了高年段学生“默读、概括”这些语文关键能力。

五、潜心计算策略的运用,找准不同文体的“阿基米德支点”

苏教版六下《学会合作》听课片段:

师:“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句话的意思懂吗?

生:我们只有与别人合作才能获得成功,否则只会失败。

师:你们理解的还不够准确,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再读,注意“更大”这个词。

生:老师,我懂了。这句话是说,我们只有与别人合作才能获得更大的成功。

师:有些接近了。其实这句话是说,一个人也可以成功,但是与别人合作获得的成功会更大。懂了吗?

生:懂了!

找准支点,撬动课堂:学生真的懂了吗?学生只是从“字面上理解”了,或者说,是“记住”了老师对这句话的“翻译”。说理类课文的主要特点不是抒情,也不是描写,而是说理,仅仅靠“读”,靠教师的“讲”,学生无法真正“明理”。对于说理类文本,教学策略是需要“计算”的,“辩论法”才是适合此类文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举例、引用、论述”中进行辩论,才能体悟道理。

师:同学们,有人说“只有学会与别人合作,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功”这个道理是错误的,你们认为呢?

生:(一阵安静后)我也认为是错的,短跑运动员就没有与别人合作,都是一个人跑。

生:我也认为是错误的,只有一个人的时候与谁合作呢?

生:老师,我不同意他们的观点。“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短跑运动员也需要与教练合作。

生:我也不同意他们的观点,自己一个人的时候是没有办法,不是不想合作。

师:对啊!你们说得似乎都有道理,还有其他观点吗?

生:(经过一段时间思考)老师,我觉得他们讲得不全面,一个人不合作也许可以成功,但是与别人合作成功会更大。所以作者说“才能取得更大成功”。

不同文体的学习都有其最佳的教学策略。要找到各类课文的最佳教学策略,首先需要对文体特点进行潜心分析。生动的童话可以“表演”,优美的散文需要“朗诵”,引人入胜的神话可以“想象”,深奥的道理需要“争辩”……这里的“表演、朗诵、想象、争辩”就是与“童话类、散文类、神话类、说理类”文本匹配、合拍的教学策略。endprint

猜你喜欢

基本素养计算能力语文教学
浅谈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厘清算理,提高学生计算能力
提升学生计算能力的研究
中学生化学计算能力的进阶式培养策略
探讨中学化学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浅谈初中思想品德的基本教学要求
电视法制节目的特点及主持人的基本素养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
让语文教学更接地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