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种方式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
2018-01-09徐德太
徐德太
山东省莱西市人民医院骨二科,山东莱西 266600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椎间盘突出症位于椎间孔或/和椎间孔外的比较少见的椎间盘突出类型,是导致中老年人出现严重腰腿疼痛的疾病之一[1]。大多数极外侧型腰椎问盘突出患者具有较重的临床症状,保守治疗效果较不理想,是需要对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手术治疗。经腰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是治疗该病症的手术类型之一,可有效恢复椎间隙高度,使脊柱前柱获得支持,让神经根直接得到减压[2]。该次研究为分析两种方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特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患者进行分组探讨,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该次研究时间2012年1月-2016年12月,选取该院收治的60例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对照组(单侧组)与观察组(双侧组),各30例。观察组男性19例,女性11例;年龄最大63岁,最小41岁,平均年龄(52.2±2.4)岁;病程 8~31 d, 平均病程(41.2±3.4)d。对照组男性18例,女11例;年龄最大63 岁,最小 41 岁,平均年龄(53.5±2.1)岁;病程 9~30 d,平均病程(10.1±2.4)d。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性别、年龄以及病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观察组:患者取俯卧位,全麻后,取旁正中切口切开皮肤及皮下组织,由腰背筋膜面分离皮下组织,在中正线一侧作25 mm行纵形切口,在多裂肌以及肌间隙下钝性分离间隙,暴露关节突出关节及横突,常规止血,在C型壁X线机定位下,行钻孔、探测、透视、置钉操作,于病变间隙置入2枚椎弓根螺钉。去除上位椎体,牵开神经根,冲洗椎间隙,在椎间隙填充适量碎骨块,打压植骨,填充碎骨块的普通Cage单枚,加压拧紧[3]。对照组:患者取俯卧位,全麻后,取正中入路,剥离骨膜直至小关节突关节处,在C型壁X线机透视定位下,置入椎弓根螺钉,在对侧安装连接棒,撑开椎间隙,在TLIF的操作侧切除下关节突以上关节突,游离髓核组织,切除髓核组织,处理软骨终板,进行植骨融合。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等。在术前、术后6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发(VAS)对患者疼痛情况进行评定,并进行对比。
1.4 统计方法
对上述患者各项记录数据进行分类和汇总处理,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上述汇总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不同组别间的等级资料采用t检验并用(±s)表示,年龄、疗效等其他相关计数资料以[n(%)]表示,计数资料采用 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观察组相较于对照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费用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具体见表 1。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s)
表1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s)
组别 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量(mL)住院费用(千元)观察组(n=30)对照组(n=30)130.54±18.65 183.57±15.98 349.68±37.42 546.30±84.65 24.23±1.36 31.67±1.47 t P 25.647--0.0000.000 17.521 0.000
2.2 两组患者术前术后VAS评分比较
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差异不明显,术后3个月随访,两组患者VAS评分差异均有所改善,观察组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 2。
表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前术后VAS评分(±s)
表2 对比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术前术后VAS评分(±s)
组别 术前 术后3个月观察组(n=25)对照组(n=25)8.14±0.57 8.34±0.43 2.04±0.89 2.37±1.08 t P 0.357 1.241 2.614 0.035
3 讨论
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FLDH)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一种,是脊柱外科常见病多发病,根据突出椎间盘所在位置,可将其类型进一步分椎间孔外型和椎间孔内型,由于机械性的压迫或者炎性刺激同序数的神经根,造成同序数神经根支配区域出现下肢放射性疼痛,所以该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下肢放射性疼痛,也有患者会伴有一定的神经功能损伤,保守治疗无效后常采用手术治疗[4]。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临床有关报道中指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良率可达88.2%。腰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包括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LIF)和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是目前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所引发的腰腿痛的重要手术方式[5]。传统的PLIF手术需要剥离椎旁肌肉以暴露手术的区域,将使得肌肉失去附着点,导致肌肉萎缩,这也是术后患者长期腰背疼痛的重要原因[6]。单侧椎间孔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内固定手术入路采取旁正小切口入路,损伤小,对患者术后恢复较好。在该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术后3个月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随访患者切口愈合较好。
综上所述,联合单侧经椎间孔椎间盘切除腰椎间融合术对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治疗效果显著[7],能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降低患者的手术及住院费用,适合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应用。
[1]王震,张喜善.两种方式经椎间孔椎间融合与椎弓根内固定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比较[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4(11):982-984.
[2]潘兵,符楚迪,葛云林,等.椎弓根固定结合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伴腰椎不稳[J].中国骨伤,2014(9):712-716.
[3]史瑞明,李国胜,张义峰,等.钉棒置入与椎间融合修复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远期腰椎稳定性随访[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40):6464-6470.
[4]文天林,刘秀梅,张天阳,等.微创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极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观察[J].解放军医药杂志,2014(10):4-8.
[5]俞武良,陆建猛,韦勇力,等.单侧椎弓根螺钉固定并椎间融合治疗极外侧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骨伤,2013(1):29-32.
[6]黄承军,唐汉武,梁冬波,等.内窥镜与开放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比较[J].中国骨伤,2013(10):810-814.
[7]王进军,林源,苏庆军,等.单侧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退变性疾病[J].实用骨科杂志,2010(10):724-7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