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分析放疗后下肢水肿患者股动脉弹性功能改变
2018-01-09薛冬王丹丹
薛冬,王丹丹
佳木斯市中心医院放疗科,黑龙江佳木斯 154002
在临床上,肿瘤患者采取放射治疗时,容易引起并发症,下肢水肿这种并发症发生率在1.2%~44%间,并且发病的机制还不够明确,目前尚没有一种有效的治疗与预防方式[1]。该次研究把2015年4月-2016年3月份在该院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6例作为对象,探究在放疗以后下下肢水肿的患者股动脉弹性功能变化,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2015年4月-2016年3月份在该院行放射治疗的恶性肿瘤患者56例,根据有没有水肿分成水肿组与无水肿组,水肿组有25例,无水肿组有31例。选取同期在该院行常规治疗,并且不存在下肢水肿的肿瘤患者30例作为参照组。在参照组中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有23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25岁和73岁,年龄的均值是(51±3.24)岁。在水肿组中男性患者有4例,女性患者有21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24岁和74岁,年龄的均值是(52±3.16)岁。在无水肿组中男性患者有7例,女性患者有24例;年龄最小和年龄最大的患者分别是24岁和73岁,年龄的均值是(52±3.06)岁。3组研究对象各项常规资料经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可较。
1.2 方法
通过Alokaα-10彩色多普勒的超声诊断仪,为高频线阵的探头,其频率是10~13 MHz,准备血管回声的跟踪技术相关分析软件。在受检者在平卧10 min,维持室温,对双侧的腹股沟区进行充分暴露。先对患者基础血压进行测量,将患者信息录入,与心电图进行连接,在股动脉上轻放探头,对患者动脉长轴进行探测,选取股深动脉和股动脉与分叉向上的1~1.5 cm位置作为取样区,尽可能避开粥样斑块形成或是内中膜增厚区域,进入到ET的模式,记录患者的血压。按照血管走形对探头方向进行调整,同时打开图像偏转的功能,保证取样门垂直血管壁。清楚显示血管壁前、后壁的中外膜,把取样门放置在血管中外膜的交界位置,开启ET的技术,于B/M的模式下进行实时跟踪,持续获取6-6个走行稳定血管内径的变化曲线图,通过系统对以下参数进行计算。计算的公式为:僵硬度/β等于 In (Ps/Pd)÷[(Ds-Dd)÷Dd],Ps 代表动脉的收缩压、Pd代表动脉的舒张压、Ds代表收缩期的管径、Dd代表舒张期的管径;弹性的系数/EP等于 (Ps-Pd)÷〔(Ds-Dd)÷Dd〕,单位是 kPa)顺应性/AC 等于 π(Ds×Ds-Dd×Dd)÷〔4(Ps-Pd)〕,单位是 mm2/kPa);增大指数/AI(%)=ΔP÷PP,P 代表收缩期的峰值血压和折点之间的压差,PP代表脉压差;单点脉搏的波传导速度/PWVβ 等于√(βP/2ρ),单位为 m/s,P表示动脉的舒张压,ρ表示血液的密度[2]。
1.3 统计方法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 20.0统计学软件数据包来统计,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进行 t检验,P<0.05为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水肿组患者AI与非水肿组患者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水肿组患者AI、PWVβ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组患者 EP、β、PWVβ、AC 与肺水肿患者相比,EP、β、PWVβ数值明显高于非水肿组,AC数值明显小于非水肿组,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 讨论
临床上,肢体水肿的产生原因比较多,并且临床表现存在差异,在放疗以后,下肢水肿发生机制不够明确[3]。经分析可能存在以下3个原因,血栓栓塞的原因;放射视野中软组织的纤维化,导致淋巴管与血管受到压迫,使得淋巴液与静脉回流受到阻碍;电离辐射导致淋巴系统受到损坏,引发淋巴的水肿[4]。在受照射以后,淋巴系统可见淋巴管的纤维化,伴有变形、扩张与迂曲等,并且管壁细胞的成分会增加,主要是小淋巴细胞与纤维细胞。在电镜下可见淋巴管的内皮细胞发生水肿,含有较多气泡,并且可见内皮细胞的死亡。无论是淋巴管腔外或是腔内,纤维化军事淋巴系统的功能丧失或是下降主要原因[5]。该次研究中显示,水肿组患者AI与非水肿组患者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非水肿组患者EP、β、AC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比较接近,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非水肿组患者AI、PWVβ与参照组患者相比,数值明显高于参照组,组间对比显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水肿组患者EP、β、PWVβ、AC 与肺水肿患者相比,EP、β、PWVβ 数值明显高于非水肿组,AC数值明显小于非水肿组,组间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3组患者股动脉的弹性指标对比(±s)
表1 3组患者股动脉的弹性指标对比(±s)
组别EP βPWVβAC AI参照组(n=30)水肿组(n=25)非水肿组(n=30)166.84±10.64 257.46±12.54 179.48±11.43 14.98±2.08 18.24±2.85 15.06±2.13 7.82±1.24 9.41±1.53 8.53±1.57 0.69±0.23 0.54±0.16 0.64±0.24 14.49±2.34 16.99±2.41 16.84±2.46
综上,经跟踪观察患者动脉弹性的异常改变,可以对纤维化发生严重的程度进行推断,继而给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1]脱淑梅,蔺茹,栾桦.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发生状况及情绪障碍研究[J].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2015,14(3):222-242.
[2]王霞,蔡慧媛,丁焱.妇科恶性肿瘤患者术后下肢淋巴水肿评估方法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7,52(3):311-315.
[3]鞠伶伟,陈雷,刘兆喆.手法淋巴引流综合消肿疗法治疗双下肢淋巴水肿1例[J].创伤与急危重病医学,2017,5(2):88-90.
[4]李志连,蔡歆.1例血管化淋巴结移植术用于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患者的护理[J].当代护士,2017,5(3中旬刊):138-139.
[5]孙小红,孔为民.宫颈癌治疗后下肢淋巴水肿的分析[J].实用癌症杂志,2015,21(1):108-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