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2018-01-09刘美玲

名师在线 2017年3期
关键词:学科历史思维

刘美玲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福建永春 362600)

高中历史课堂教学重视学生学科思维的培养

刘美玲

(福建省永春第一中学,福建永春 362600)

时隔多年,2016年福建省高考重新采用全国卷,让我省诸多师生无所适从。从历史学科来说,全国卷侧重考查运用学科思维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诸多题目需要考生运用逻辑分析,而不是知识结构的简单重现。本文结合自身授课经验,尝试并重点阐述高中课堂教学如何凸显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全国卷;高中课堂教学;学科思维;逻辑思维

引 言

列宁曾说过,任何科学都是应用逻辑。任何学科的课堂教学思维缺乏逻辑性,不仅会影响课堂教学效果,且从长远来看,它将干扰教学双方理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综合能力的提高,必制约课堂教学水平的提高。当今历史全国卷的基本特征,侧重在试题中对历史思维与方法的考查,常表现为以逻辑推理的形式要求考生完成试题的正确解答过程。逻辑推理能力的考查在全国卷中体现在众多题型中,在全国卷的选择题中常出现需要二重推导的选择题,思维力度大,逻辑环节多。12分的开放性题目要求考生的答案不仅观点明确、史实正确,更重要的是史论结合,史实与观点应合乎逻辑关系。25分的材料题和15分的选修材料题,设置的问题更多的是背景、原因。学生在回答问题时,常常简单机械地把历史阶段特征照搬下来,所答与设问不合乎历史逻辑关系,显然是缺乏历史学科思维能力。

考生如何在考场上的有限时间内适应全国卷,对历史试卷上的各种信息进行理解、分析、综合、推理,给出有效的答案,需要我们一线老师在课堂教学上多下些功夫,有意识、有计划、有系统地训练学生逻辑分析历史的能力。

一、教师要运用逻辑思维处理教材的知识结构或考纲下的主干知识

1.打破知识固有结构,重整知识逻辑结构

我市高中历史教学采用岳麓版教材,共有三册,分别介绍人类社会政治文明历程、经济成长历程、文化发展历程三大模块。教材以专题为体例,古今中外贯通编排,拓展了历史的广度和深度。这样的编写体例更适合有一定初中历史知识基础的教学,而实际上,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相对薄弱和不平衡,这样的编写形式易造成时间紊乱、知识断裂等。个人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如在高三一轮复习中,打破三个模块,采用的是“古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古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近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近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现代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现代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体系,这样有利于学生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知识点归纳、总结在一起。

同样,须对教材每课固有逻辑结构善于思考、善于质疑。比如岳麓版必修一第三课“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下的子目录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及其演变、选官制度、监察与谏议。很明显,三个子目录没有呈现平行结构,第一子目录显得特别突兀,纵观第一子目录的内容,我们可以把子目录标题改为中央行政体制,这样以三省六部制为代表的中央行政体制、以科举为代表的选官用人制度、维护官僚队伍廉洁高效的监察制度,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高度成熟的体现。反过来,我们要进一步反思教材编者为何以三省六部制为标题呢?我们是不是可以这样思考:三省六部制是古代中国中央行政体制走向成熟的标志,还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分析为何三省六部制是古代中国中央行政体制走向成熟的标志?这样,我们可以帮助学生把知识学活、用活,内化为思维方式,学会分析推理,而不是死记硬背历史事物、历史现象、历史概念。

2.重视主干知识构建,拨明内在联系与逻辑关系

课堂教学仅仅注重学科的内容性知识讲解,没能进行章法性知识结构的培养与训练,没能有效引导学生理解、掌握学科实质性(即影响历史发展的前因后果、内在联系)知识,显然已经无法适应全国卷的要求了。例如我们在讲解必修三第三单元“从人文精神之源到科学理性时代” 可以进行如此整合:

在讲解必修二“中国古代土地制度”,可以演示这样的逻辑关系式:

二、运用探究式教学,重视学科思维引导

探究学习的出发点就是要让学生“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2017年高考全国卷历史学科考试说明增加了“发现问题”能力的考核要求。因此,课堂上要求学生记忆的应该是那些主干知识,而不应当是史实堆砌;突出历史问题意识,而不是史实机械记忆;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历史问题并对历史问题进行多角度的分析与理解,不应当只是知识的简单灌输者,而应当是方法的指导者和问题探究的引导者,注重对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逻辑思维分析能力的培养。就学生而言,要改变过分依赖教师和被动接受学习的学习方式,不是课堂上拼命地记笔记,充当录音笔,而要积极主动思考历史问题,特别是要积极参与研究性学习,培养探究问题的能力,在探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做到史料实证、论从史出、史论结合,做到在历史思维中应合乎逻辑推理。

要以问题为主线,强化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教会学生整理学习思路,做到思维具有层次性、逻辑性和整体性。在讲解必修二“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中,可围绕“变”字进行探究,学生很容易给自己提出探究问题:近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教师可引导学生从子目录切入,思考旧的经济结构出现了哪些变化,近代中国又出现哪些新的经济因素。在学生得出正确答案之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探究:小农经济的瓦解、外国资本主义企业、洋务企业和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出现与发展的内在联系。

三、精选习题进行思维训练

以往历史课堂教学,教师重视知识传授,担心讲少了而忽略了哪个知识点,更加忌讳利用课堂时间放手让学生进行习题训练和习题点拨。前面提到学科思维的考查在全国卷中体现在众多题型中,不管是12道选择题还是主观材料题、12分的开放性题目。全国Ⅰ卷经常出现需要二重甚至多重推导的思维力度大、逻辑环节多的选择题,例如:

2014·新课标全国Ⅰ卷第30题:

20世纪20年代,上海成为中国电影的制作中心,当时在上海放映的各种影片中,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约为2∶1;而在北京和天津,这一比例高达5∶1甚至6∶1。上海与京津放映中外电影比例不同,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应是:

A.外国电影的制作水平较高

B.京津民众对外来事物更具热情

C.中国电影拷贝流通税费重

D.上海民众的社会心态更为开放

解决此题,一是注意外国片与国产片比例的变化(2:1—5:1);二是注意地区的差异(上海、京津)与比例变化的关系;三是注意细节问题:上海是中国电影制作中心。尽管材料未提及电影拷贝流通税费,但运用逻辑分析推理仍可以判断这是一个合理的解释。

2016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综第41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人民订立契约建立国家,他们是国家的主人。人民主权不可转让,也不可代表,议员不能是人民的代表,只能充当人民的“办事员”。英国人“只有在选举国会议员的期间,才是自由的;议员一旦选出之后,他们就是奴隶,他们就等于零了”。人民主权不可分割,否则主权者将被“弄成是一个支离破碎拼凑起来的怪物”。

——据卢梭《社会契约论》

结合材料与所学世界史的相关知识,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简述须有史实依据)。

解决此题,注意论题或论证部分应围绕“制度构想与实践”逻辑构建。“制度构想”属于思想主张,“实践”指有目的的客观物质性活动,因此这里的逻辑关系是要求把思想主张与具体践行的事件或成果进行合乎逻辑的建构,进而确立自己要阐述的主题并加以论证。 2016年福建省考生第一次接触12分的开放性题目,抽看样卷中80%以上的考生作答都有所偏差,虽云云总总长篇概论,但离题现象却非常严重,甚至出现零得分的惨状。究其原因,主要是:试卷中主题不明,没能建构“制度构想与实践”的有机联系的考生比例最大,作答过程缺少必要的逻辑关系,缺乏学科思维,造成单方面叙述或游离于主题之外。个人认为在全国卷中,应通过合理的相关逻辑推理的习题训练、讲评和反思总结,培养学生独立提出历史观点、论证历史问题的能力,方能尽快适应全国卷的要求。

结 语

经常听到学生谈起课本知识基本掌握甚至背下来了,为何一拿笔做全国历史卷,分数少得可怜,进而质疑历史该不该读、该不该背?其实说到底是缺乏运用学科思维和学科方法发现、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要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思维能力,包括本文重点阐述的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教学训练活动。教师只要在教学实践中切实把握逻辑思维的特点和规律,要求学生在掌握历史主干知识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培养问题意识,敢于质疑,并坚持正确的历史学科方法,进行有的放矢的训练,就一定能改善思维品质,提高学科的思维能力,尽快地、有效地与全国卷考试对接。

[1]崔惠淼.初中生历史思维能力培养研究[D].渤海大学,2015.

[2]李友实.提高高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策略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8.

刘美玲,1978年生,女,福建永春人,本科学历,主要从事中学历史教学研究,中学一级教师,曾荣获“泉州市教坛新秀”称号。

猜你喜欢

学科历史思维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学科新书导览】
思维跳跳糖
思维跳跳糖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超学科”来啦
新历史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