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枕鹤的保护现状及保护对策

2018-01-08吴逸南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3期
关键词:保护对策现状

吴逸南

摘 要:白枕鹤是一种主要分布在中国的濒危鸟类,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其数量不断下降,因此,对白枕鹤进一步的保护工作迫在眉睫。本文总结了白枕鹤分布状况以及保护现状,并对白枕鹤的保护对策进行了概括。

关键词:白枕鹤;现状;保护对策

中图分类号:S8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3-0216-02

白枕鹤(Grus vipio),鹤形目鹤科(Gruidae)鹤属的鸟类,属于7种濒危鹤种之一,是国家II级保护动物,由于数量稀少,被华盛顿公约(CITES)列为附录I,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1]。白枕鹤作为大型涉禽,其生活史各阶段需要广阔、洁净、安全和丰富多样的湿地条件,它们是湿地安全、动态变化最显著的指示物种,同时也是湿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旗舰种。近年来,由于人为干扰加剧、湿地开发等原因,鹤类种群数量下降到历史最低点,处于濒危状态[2]。虽然近几年对白枕鹤的关注度有所提升,但是在研究深度和广度上远不及丹顶鹤,对其相应的研究和保护工作的开展迫在眉睫[3]。

1 白枕鹤的分布现状

白枕鹤主要分布于中国东部地区,其在国内繁殖地主要为内蒙古乌拉盖、科尔沁,黑龙江扎龙、兴凯湖;越冬地主要為江西鄱阳湖、湖南洞庭湖、安徽升金湖、江苏盐城[4]。全世界野生种群数量约为5000只,笼养约为300只,中国约有3500只,占世界总数的70%[5-6]。中国白枕鹤主要的栖息地表1所示。

2 白枕鹤的保护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 保护现状

现在人们已经意识到了保护白枕鹤的重要性,并已经进行了一些行之有效的保护工作。

栖息地是白枕鹤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此,我国已经建立了相应的保护区,比如,在白枕鹤越冬种群主要集中的鄱阳湖建立了自然保护区,使得白枕鹤的数量近年来数量维持在3000只左右,大约占世界种群总量4900-5300只的50%-60%。在保护区中,研究人员也开展了一些相关的研究工作,从生态环境、行为习性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研究,为鹤类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理论依据,给日后的保护工作提供了便利[7]。

此外,还有在保护区和动物园进行的人工繁育,使白枕鹤的数量有所增加,以及在栖息地内进行的野化工作,保护区内将人工繁育的鹤野化放飞,补充了其自然种群的数量,为白枕鹤的种群恢复做出了贡献。

2.2 存在的问题

对于白枕鹤来说,其栖息繁殖的湿地生境的面积缩减和质量下降是导致其数量减少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诸如开垦等人为干扰活动的日益频繁与强度加大,造成了湿地缺水、干旱,适宜白枕鹤栖息繁殖的生境不断恶化、面积缩减,使白枕鹤的生存受到了很大威胁[8]。

此外,人类活动对白枕鹤的繁殖和栖息有着极大的影响。近年来,随着湿地开发、捕鱼等人类活动愈发的频繁,白枕鹤的活动受到了严重影响。比如,在扎龙保护区,由于白枕鹤的一些栖息地周围筑有堤坝,堤坝上的过往车辆会对白枕鹤的栖息产生直接影响,堤坝外围全部是湿地,堤坝内部多开垦为农田,白枕鹤只能在堤坝外围的狭小地带和堤坝内未开垦湿地、草甸中繁殖、栖息,使其繁殖和栖息受到了很大影响。人类的投毒、非法捕猎等行为也严重威胁着白枕鹤的生命安全。

3 白枕鹤的保护对策

3.1 建立完善的管理体系

完善湿地相关的保护政策和法规,加强政府部门的职能建设。建立明确的法律法规,限制春季烧荒与水源截流等严重影响白枕鹤栖息活动的行为,并加强执法力度。此外,在保护区范围内,还要进一步规范芦苇收割和捕鱼作业等,确保为白枕鹤的栖息和繁殖提供长期稳定和优良的环境。与此同时,推广湿地生态补偿政策与生态移民政策,保持并维护有序的社会生态环境。

3.2 建设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

对于现存生态良好的湿地,应当通过有效和持久的补水机制进行保护,维护白枕鹤现存的宝贵栖息地。同时,对于已经遭到破坏的湿地,我们应当努力恢复其生态功能。湿地生态功能的恢复较大程度上依赖于临时性和应急性的补水措施。此外,我们要合理地规划和利用水土资源,改造大型水利工程并防治水体污染,从而达到建设良好的湿地生态环境的目的。

3.3 使用先进仪器与技术

先进仪器可以为白枕鹤的研究和保护提供便利。比如,卫星追踪技术可以在白枕鹤以及其他珍稀水鸟的保护上给予很大的助力[9]。我们可以通过卫星技术对白枕鹤的迁徙行为进行追踪,了解其迁徙路线、繁殖地、越冬地等各种信息,为保护工作的开展提供便利。

此外,通过分子生物学技术我们可以了解白枕鹤种群的杂合度,各个基因的频率,性别比率等信息。比如,已有类似于通过对细胞色素b这一保守DNA序列变化的研究来探讨鹤科鸟类的分类问题,试图从遗传物质DNA变化来寻找他们之间的亲缘关系,同时分析种间杂交产生的杂交子代和两亲本之间的关系,探索杂交子代与两亲本之间的区别,预测杂交后代的杂种优势,从而寻找一个更适于鹤科鸟类系统分类的指标[10]。此类研究成果的出现为白枕鹤乃至鹤类的保护提供了极大的助力。

3.4 加强民众的保护意识和提高民众参与保护的能力

通过媒体、社交平台等信息平台,加强民众对于白枕鹤这一物种的关注度,让人们认识到它的生态价值和文化价值,同时呼吁正确的保护观念和方法,提升民众的科学素养和保护意识。同时,建立完善的公民科学体系,使民众在日常的生活、旅游和观鸟等活动中为保护白枕鹤提供助力。

3.5 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加强国际共同保护行动

加强国际间的白枕鹤信息交流,与国际协调统一地进行保护工作。全世界共有15种鹤,其中有9种分布在中国。不仅无论是从多样性上还是数量上,中国的鹤类都在全世界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也要充发挥中国鹤类资源的优势,不断与国际自然保护组织、其他国家和地区进行深入的技术交流合作,建立完善的保护网络体系,切实推动白枕鹤的保护工作。

参考文献

[1]世界自然保护联盟.中国濒危动物红皮书[M].科学出版社,1998.

[2]李晓民,刘学昌.挠力河流域丹顶鹤、白枕鹤种群动态及其与环境关系研究[J].湿地科学,2005,(2):127-131.

[3]邹红菲,徐岩,孙岩,等.扎龙湿地春季白枕鹤繁殖行为观察与分析[J].野生动物学报,2007,(3):3-6.

[4]高忠燕,杨晓杰,王文锋,等.扎龙保护区白枕鹤种群现状及保护对策[J].高师理科学刊,2009,(3):73-74.

[5]徐婧,张小艳,张昕茹,等.繁殖期白枕鹤的自然育幼行为初探[J].野生动物学报,2017,(3):434-440.

[6]苏化龙,林英华,李迪强,等.中国鹤类现状及其保护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0,(2):180-191.

[7]荆心,李晓民.三江平原白枕鹤孵化期觅食行为研究[J].野生动物学报,2013,(2):98-100.

[8]Meine, C.D.A.A. The Cranes[M].Canadian Museum of Nature,1996.

[9]Higuchi, H., et al. Using a Remote Technology in Conservation[J].Satellite Tracking White-Naped Cranes in Russia and Asia, 2004,18(1):136-147.

[10]葛运生,陈亮,沈明山,等.几种鹤类线粒体DNA的差异和亲缘关系分析[J].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5):718-723.

猜你喜欢

保护对策现状
婺源县古树名木调查和保护对策建议
仡佬族语言濒危程度及其保护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