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存在问题及保护对策初探

2018-01-08闫茵邵炜熊宇

中国科技纵横 2018年23期
关键词: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北戴河

闫茵 邵炜 熊宇

摘 要: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園是非常典型的北方滨海湿地公园,湿地类型丰富,有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沼泽洼地、坑塘等6种类型,湿地面积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4.0%。并且,处于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通道上,是候鸟的重要补给驿站。加强对该湿地公园保护建设,是保证其湿地生态服务功能有效发挥的重要工作。本文通过对该湿地公园存在问题的剖析,提出相应建设建议。

关键词:北戴河;湿地公园;湿地保护;问题及对策

中图分类号:X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064(2018)23-0001-02

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以下简称“北戴河湿地公园”或“湿地公园”)位于秦皇岛市西南部北戴河区的中部,面积306.7公顷。北戴河湿地公园东临渤海湾,南与鸽子窝公园及奥林匹克大道公园相邻,北以银涛路为界,西与海滨国家森林公园接壤,构成了湿地、森林、海洋三大生态系统交互作用的典型滨海自然景观,同时湿地公园是西伯利亚—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之一,春季回暖,迁徙季节,万鸟临空,甚是壮观,使这里成为世界“四大观鸟基地”之一。

1 基本概况

1.1 湿地类型、面积和分布

北戴河湿地公园有湿地面积165.67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54.0%。湿地类型主要有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河口水域、永久性河流、沼泽洼地、坑塘等6种类型,类型十分多样、典型。

浅海水域、沙石海滩、河口水域依次主要位于滨海大道东侧,其中浅海水域44.20公顷,占湿地公园总面积的14.4%,沙石海滩59.40公顷,占19.4%,河口水域18.00公顷,占5.8%;永久性河流位于滨海大道西侧,为由西向东横穿湿地公园的新河及周边小薄荷寨支流、沙窝支流、南大寺支流、引水沟、赤土山北沟等沟渠小河组成,面积23.27公顷,占7.6%;沼泽洼地主要位于新河北侧,面积1.30公顷,占0.5%;坑塘主要位于新河南侧,面积19.40公顷,占6.3%。

1.2 野生动植物资源

北戴河湿地公园内野生动植物资源丰富。分布有高等野生植物56科137属189种,其中生长于湿地环境中的高等野生植物有26科50属60种。湿地公园有陆生野生动物26目57科241种。其中,鸟类最多,有17目47科223种,占全国鸟类的18.90%,占河北省鸟类的50.80%。栖息于河流、海滩、池塘、沼泽、草甸的湿地鸟类有110种,占鸟类总数的49.60%。有国家Ⅰ级保护野生动物6种,包括白鹳、金雕、白尾海雕、白头鹤、丹顶鹤和白鹤;国家Ⅱ级保护野生动物有角鸊鷉、黄嘴白鹭、大天鹅、苍鹰、鹊鹞、红脚隼、灰鹤、白枕鹤、蓑羽鹤、小杓鹬、纵纹腹小鸮和蓝翅八色鸫等31种。湿地公园所在区域是西伯利亚—东亚—澳大利亚鸟类迁徙路线上的重要驿站之一。

1.3 湿地景观文化资源

鸟类是湿地的精灵,北戴河区是世界“四大观鸟基地”之一,而北戴河湿地公园由于兼具湿地和森林生态系统,自然生态条件优越,更是成为鸟类的重要的休憩驿站。并且,每年3月至5月间的“北戴河国际观鸟摄影大赛”已经成为北戴河观鸟的一个国际品牌。此外,北戴河湿地公园地处渤海湾,沿海滩涂宽阔,周边没有遮挡物,视野开阔,在此眺望大海能欣赏到不同的滨海自然景观,如磅礴壮丽的潮起潮落、红日浴海等。

2 建设现状

2.1 功能区划

北戴河湿地公园分为五个功能区,即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宣教展示区、宣教展示区、合理利用区和管理服务区。其中生态保育区和恢复重建区面积占到57.74%。

2.2 管理机构

河北北戴河国家湿地公园管理处为北戴河湿地公园的管理机构,是隶属于河北省秦皇岛市林业局的事业单位。管理处下设12个科室,能够较全面开展湿地公园所涉及工作。

2.3 生态保护

湿地公园自建立以来,积极开展生态保护建设。主要组织完成了湿地内畜牧、水产养殖户的征地拆迁工作,拆除了大量临时性的违章建筑,征地700余亩,使公园用地全部收为国有,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植被修复改造,新增各类植物69余种,其中水生植物17种,特别是沿海滩涂湿地的翅碱蓬、芦苇等植物种植后效果明显,进一步增加了鸟类栖息活动空间。

2.4 基础设施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目前园区给水、供电、主要路网等建设已基本完成。组织实施了部分水系的清淤、补水、循环、净化工程,使这一区域受污染水体水质得到了明显改善。

3 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3.1 需加强湿地水系综合治理

湿地健康是湿地公园的根本,良好的湿地可以保证其水源涵养、气候调节、水质净化、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湿地功能的正常发挥。北戴河湿地公园湿地类型多样且典型,从浅海水域、沙石海滩等典型的浅海湿地到永久性河流、沼泽洼地等内陆湿地,从河口水域等自然湿地到坑塘等人工湿地,镶嵌存在、互相影响。近年来,尽管北戴河湿地公园对园区内湿地进行补水、清淤等工程,但效果有限,仍然存在部分问题。首先,水系循环欠佳,北戴河湿地公园的滨海大道以西的湿地主要为河流、沼泽、坑塘湿地,为了保证该区域内湿地水量的稳定,除新河上游的少量入水外,还布置了引青管线,每年引水15万立方米,并在新河入海口处建有水闸门,只在洪水期适当放水入海。在维持封闭区内湿地水量的同时,也导致了该区内水体循环不理想,湿地活力不足;其次,水体富营养化较严重,尽管湿地公园湿地来水主要依靠引青管线,但由于公园内湿地流动性差,造成水体自净能力及各生命体新陈代谢能力下降、水体富营养化加剧、蓝藻爆发式生长,加上洪水期湿地公园外的赤土山北沟会将未经处理、氮磷含量过量的污水带入园区湿地内,加重园内水体富营养化。

提高湿地公园内水体的循环能力,治理水体富营养化是北戴河湿地公园目前的建设发展核心。建议首先保证湿地公园内湿地的需水量,进行引水工程建设,将新河以北区域的南大寺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中水通过管道引入,作为恢复重建区湿地水源;其次,在北区安装湿地水循环装置,使得该区域内湿地能够良好循环流动。对南区完善现有循环系统,使沟渠、坑塘能够连通循环;同时,从源头、过程上对水质进行清理,利用人工湿地污水处理设施、底泥洗脱等设施及工艺,对湿地公园内补水及现在存在的水质问题进行处理,并对洪水期外来污水进行截污处理;并且,可根据湿地公园的资源情况,在宜湿则湿的地方进行湿地恢复,扩大湿地面积。

3.2 需拓宽并加强保护鸟类栖息地

鸟类是湿地的“精灵”,北戴河是我国候鸟东部迁徙路线上重要得驿站,多样的生态系统和丰富的湿地类型,吸引了223种鸟类来此栖息,占河北省鸟类的50.80%。北戴河湿地公园以滨海大道分为东西两部分,其中西部鲜少见到鸟类踪影,现场勘查后发现,由于湿地循环能力弱,能够保证鸟类停歇、觅食、嬉戏及栖息的区域狭窄,造成湿地公园内湿地资源单一,缺少湿地野生动物,整个湿地公园也缺少“灵动性”。而湿地公园东部尽管多样的湿地类型为鸟类提供了理想的栖息繁殖环境,然而在对外开放的情况下,时常存在游人过度侵入鸟类栖息地,惊扰湿地野生动物。

为鸟类提供更多的、更安全的栖息空间,保证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多样性与完整性,对鸟类及其栖息地进行保护并适當扩大是十分必要的。建议在湿地公园西部恢复重建区进行鸟类觅食生境构建、鸟类繁殖与栖息生境构建,通过微地形改造及搭配适宜鸟类栖息觅食的湿地植被,为北戴河鸟类提供更舒适的栖息环境,吸引鸟类进入湿地公园更多区域;湿地公园的东部,按季节划定鸟类保护栖息地。在生态保育区、恢复重建区,按照鸟类栖息习性,划定临时重点保护区域,设立可移动绳制围网、警示牌和标识牌,提醒人为活动不要随意进入。同时,在鸟类活动区域周边、湿地公园主要道路设置鸟类解说牌和爱鸟宣传栏,介绍受保护鸟类的相关情况,让公众了解鸟类的生存现状,唤起保护鸟类的意识。

3.3 需加紧提升科普宣教能力

湿地公园是湿地科普宣教的主战场,承担着向社会大众普及湿地生态系统及其保护常识的任务。北戴河是我国著名的避暑胜地、重要得旅游目的地,仅暑期接待量就达700多万人次。北戴河湿地公园管理机构明确,权属清晰,十分有利于进行系统、多样得科普宣教活动,但是目前北戴河湿地公园内科普宣教设施设备、宣传主题和宣传内容太过单一和不明确,与其重要宣教地位不匹配,无法满足宣教要求,需要强化宣教能力建设。尽管有鸟类博物馆一处,但内部仅有少量标本和鸟类图片,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充分利用北戴河的地理与资源特点,发挥北戴河湿地公园管理优势,开展湿地科普宣教活动。建议首先从以室内与室外宣教两个方向进行,室内以鸟类博物馆、宣教陈列馆等设施为基础,围绕“鸟类、湿地”为主题,设置电子展板、小空间演示教室、模型、标本等多种形式的宣教设施设备,室外宣教注重湿地实景实物的参观与湿地功能观测为主;同时,完善整个湿地公园的解说系统,通过步道解说系统和科技解说系统,让访客从入园就感受并了解湿地生态系统;在硬件建设的同时,加强软件内容的建设,通过预约制控制入园人数,保证公园的环境承载能力。同时,与周边中小学建立湿地保护联盟,利用节假日开展湿地主题的夏令营活动,让中小学生逐步融入到湿地保护的队伍中。利用北戴河“世界四大观鸟平台”的优势,在候鸟迁徙季节为摄影爱好者提供摄影平台,进行摄影比赛,通过艺术形式向社会传递湿地之美。

3.4 需调整和完善湿地公园管理体系

良好的管理体系是湿地公园永续发展的最基本保障。北戴河湿地公园管理处积极理顺其管理关系,已从附属园林局管理改为湿地主管部门——林业局的管理之下,保证了管理程序的通畅和管护的专业性。但是北戴河湿地公园管理处内部管理设置多为公共服务部门,对湿地资源管理、宣传和科研监测没有专门科室,这对湿地公园日后进行系统、科学管护将造成一定的制约。

为保证北戴河湿地公园发展的规范性,建议制定北戴河湿地公园湿地管理条例,用专门的条例对湿地公园的自然资源管护进行规范;进行领导管理责任制,将湿地管护成果与领导年终考核挂钩;设立资源保护、科研监测、宣传、信息管理等部门,使北戴河湿地公园无论在执行国家任务时,还是对外交流时都能够快速、专业。

参考文献

[1]陈克林.地公园建设管理问题的探讨[J].湿地科学,2005,(04):298-301.

[2]杨永峰.我国国家湿地公园建设与发展问题浅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4,(4):39-45.

猜你喜欢

湿地保护湿地公园北戴河
随手拍
对张掖湿地科普教育工作的思考
湿地公园建设中的景观设计探究
魅力北戴河
赴会北戴河有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