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媒体时代科技报道如何破茧化蝶

2018-01-08唐婷

科技传播 2018年24期
关键词:传播效果受众

唐婷

摘 要 融媒体时代,纸媒影响力日渐式微,包括抖音在内的新媒体传播方式不斷翻新,赢得受众喜爱的同时,也使得受众提升了对传播内容和形式的要求。在这种背景下,如何让相对小众的科技报道独树一帜,在日渐同质化的报道竞争中突出重围,考验着科技新闻工作者的知识积累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 科技报道;受众;传播效果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8)225-0033-02

1 融媒体时代传播生态的变化

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当下,媒体融合频频见诸传播学界的论述,以及媒体界的实践。融媒体时代,大众传播的生态环境到底发生了或正在发生哪些变化?这对于理论界或实务界,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以报纸、电视、广播为代表的传统媒体在大众传播生态里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它们是权威的信息来源,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占据着大量的广告市场份额。随着网络媒体的兴起,传统媒体的受众体量和广告份额逐渐下滑。

而接连传来的都市报停刊的消息,更是让人们对传统媒体前景表示担忧。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冬天”的来临,促使传统媒体更加主动地拥抱“融合”。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7—2018)分析指出,传统媒体广告和网络广告市场的“冰火两重天”,刺激着传统媒体寻求“突围”之路。近年来,新闻出版行业在推进媒体融合发展的同时,不断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生态环境和媒体格局的变化发挥了“倒逼”作用[ 1 ]。

1.1 单一的报道形式已无法满足受众需求

在整个传播生态里,受众无疑是重要的一环。如果不倾听受众的需求,媒体传播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互联网出现之前的纸媒时代,阅读报纸是受众获取新闻资讯的主要方式。随着广播、电视技术的兴起,阅读报纸的同时,受众还可以通过视听的方式,去了解实时发生的新闻事件。互联网时代,通过在线浏览等方式,受众可以获得更多的多媒体信息。通过简单的梳理,我们不难发现,受众选择的清单在逐渐拉长。如果想在这份清单里脱颖而出,仅靠单一的报道形式显然是不够的。融媒体时代,对受众,或者是用户体验的重视,将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陈力丹认为,媒体融合要理解为“内容生产+产品形态+渠道占有”的“一体”。“互联网+传媒业”将颠覆原来关于传媒的定义。它将带来全方位的用户体验,产生无时不在、无处不在的有效传播,让用户“沉浸传播”中。媒体可能是任何一种我们想象不到的形态[ 2 ]。

1.2 同质化竞争背景下凸显“存异”的可贵

融媒体时代,受众获取信息的渠道多种多样。与此同时,在网络技术进步的推动下,一条来自深山的消息,可能分秒的时间就被推送到都市人群的手机客户端上。同一个新闻事件,可能多家不同类型的媒体会同时抵达现场。对媒体而言,做出独家报道的可能性在降低。对受众而言,大量同质化的新闻让其产生强烈的审美疲劳。因此,在融媒体时代,想牢牢抓住受众的视线,在同质化竞争中突出重围,除了拼手速,更要拼内容。即使是同一事件,不同视角的报道和还原,立马高下立判,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一家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2 融媒体时代科技报道的挑战与责任

融媒体时代,大众传播生态所发生的变化,身处其间的科技报道自然无法独善其身。作为整个传播生态的一员,在“适者生存”的丛林法则下,只有更好地适应和融入所处的环境,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找到自己的出路。

与此同时,作为一个相对专业的领域,科技报道在吸引大众方面似乎面临“先天”的劣势,如何打破自身的局限,获得更多关注,也是科技类媒体在提升传播影响力方面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2.1 高大上也要接地气

科技领域的最新动态和成果,新近出台的科技政策,优秀的科技工作者,科学知识的普及……这些构成了科技报道的内容主体。作为普通大众而言,科技是一个离生活有点远的领域。他不一定对科技内容感兴趣,也可能不具备相关领域的专业知识背景。因此,当一条科技新闻推送到他面前时,他很可能会习惯性地跳过。如何能让“高大上”的科技报道,也能走入平常百姓的视野,其关键在于建立科技和生活的联系,寻找到尽可能小的切口。只有贴近受众,才能赢得受众。正如《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一书的导言中所指出的,“要确信报道中包含‘与读者的相关性元素,用扣人心弦的报道去打动读者”。让读者看见,令读者在乎,正是获奖记者的秘诀所在[ 3 ]。

2.2 剥开艰涩的“外壳”

一定程度上而言,科技新闻工作者从事的是一项“翻译”工作,要将专业艰涩的科技报告等转述成浅显易懂的新闻报道。正如同翻译所讲求的“信、达、雅”,对科技报道而言,在转述的过程里同样有着类似的要求。首先要尊重客观事实,尽可能准确地表达科学家的观点和传递科学知识,这也是树立媒体公信力的重要一环。要做到准确客观,对一个事件,科技记者需要采访多个相关方,尽可能地在稿件中还原真相,做到观点平衡。在准确的前提下,科技记者所做的“翻译”要尽可能地通俗。首先,对于专业的技术问题,科技记者要虚心地向采访对象请教。只有自己弄懂了,才可能写明白。其次,在具体写作环节,可以采用打比方、举例子的方式,尽可能地帮助读者跨过阅读的障碍。当然,从科学严谨到通俗易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跨越。只有剥开艰涩的“外壳”,才能吸引受众的目光,才有传播效果可言。

2.3 提升公民科学素养

公民科学素质水平是决定国家整体素质的重要指标,至少10%的公民具备科学素养是该国家成为创新型国家的重要节点。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已将到2020年“公民具备科学素质比例超过10%”列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要发展目标之一。

首届世界公众科学素质促进大会上,中国科协发布了第十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抽样调查结果。该调查采用国际通行标准,包括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公众的科技信息来源、公众对科学技术的态度等内容。调查结果显示,2018年具备科学素质的公众比例达到8.47%,比2015年第九次调查的6.20%提高了2.27个百分点。公众科学素质水平呈现出与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程度相匹配的特征,有10个省市超过全国平均水平[ 4 ]。

在提升公民科学素养方面,媒体扮演着怎样的角色?《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的数据表明,电视和互联网是公民日常获取科技信息的主要渠道。2018年,我国公民每天通过电视和互联网及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的比例分别为68.5%和64.6%,远超广播、报纸等其他大众传媒。每天通过听广播获取科技信息公民的比例为24.2%,每天通过读报纸获取科技信息公民的比例为10.3%;每天通过图书和期刊杂志获取科技信息公民的比例均不足10%,分别为8.1%和5.9%[ 5 ]。由此可见,在传播科技信息,提升公民素养方面,媒体和科技报道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这也正是媒体的社会责任所在。

3 科技报道要实现内容和形式的“蝶变”

融媒体时代,对科技报道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在日渐同质化的竞争中,想要获得受众的青睐,提升传播效果和影响力,科技报道必须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发力,破茧化蝶。内容是报道的核心。无论是哪一种传播形式,如果缺乏优质内容的生产,都是无本之木。而优质的内容,要传递给更多的受众,必须在形式和渠道上下功夫。两者相辅相成,构成了科技媒体的核心竞争力。

3.1 内容为王

在融媒体时代,优质內容依旧是相对稀缺的产品,也是提升用户黏度的杀手锏。在点击量至上的时代,爆款文章并不是凭空而出的。一方面,它是科技新闻工作者在知识与人脉方面长期积累的体现。另一方面,它也需要从业人员时刻保持新闻敏感,以专业主义的态度对待每一篇报道的采写。对传统媒体的科技报道而言,内容是其优势所在。依靠权威的信源,强大的报道团队,深入的选题策划,和后期对稿件的精编细选,传统媒体生产了大量优质的科技报道。这一特长,需要在融媒体时代进一步加强和彰显。

3.2 形式吸睛

如果说传统媒体的科技报道胜在内容,那么网络媒体的传播形式则更胜一筹。从《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不难看出,相比较报纸而言,人们更依赖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获取科技信息。科技报道要想实现更多的达到率,必须移动当先,高度重视新媒体平台的搭建和运营。互联网时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时间更为碎片化,往往很难坐下来读书看报。以抖音为代表的短视频,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戳中受众的笑点或痛点,快速地引发刷屏效应,起到很好的传播效果。这些新颖的传播形式和理念,在媒体融合的过程中,是科技传播从业者需要认真思考和借鉴的。事实上,形式的变化,不仅仅是把文字、图片等简单搬到互联网或移动互联网上。更深刻的变化在于互联网思维的引入,从重视用户体验的视角来对科技报道生产方式进行革新。

参考文献

[1]梅宁华,支庭荣.中国媒体融合发展报告(2017~2018)[R].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

[2]陈力丹.认识融合传媒的力量[J].新闻春秋,2018(4):93.

[3]卡罗尔·里奇.新闻写作与报道训练教程[M].3版,钟新,主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

[4]喻思南.发展更均衡、机制更合理、手段更多元、效果更明显,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科学素质更高了[N].人民日报,2018-9-19(12).

[5]中国科普研究所.2018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主要结果[R],2018.

猜你喜欢

传播效果受众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传播的渠道与效果研究
线索与议程设置:提高党报传播力引导力的切入点
明星微博在社会公益活动中的传播功能与效果研究
企业微信生态圈的信息传播机制及效果分析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基于受众需求谈电视新闻编辑如何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