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
2018-01-08王文娟
王文娟
摘 要:思维导图有助于发散使用者的思维,从中心点出发,进行思维扩散,从而获得更多的思路或是创新想法等。将其使用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能有效降低物理理论对学生思维的束缚,帮助他们由点及面,更好地使用物理知识。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从自身的教学方式出发,创新板书方式和多媒体教学内容,并且巧用、善用、勤用思维导图,并培养学生的应用习惯。从这些方面介绍了如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学;思维导图;发散
在教学中巧用思维导图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教师使用思维导图,学生使用思维导图。这两者有一定的相关性和必然性,接下来笔者将做更加详细的介绍。
一、教师勤用思维导图
1.课堂导入中可以使用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要求可以最快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其明确学习目标,并且发现学习切入点。高效的课堂导入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特别是对于逻辑性较强的物理课程来说,更要奠定基础思维,有助于后续知识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力的作用时,可以从一张小树的“弯腰图”出发,让学生猜测小树为什么会弯腰,然后有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观点:风吹的、树上果实太多压弯的,还有人说地球引力等,教师可以从这些思路再作引申,如“风吹的,是受到了什么作用力;果实太多压弯的又是怎样的力,还有地球引力等”,然后再引发他们思考力的方向问题。这样从一个点进行发散,得到了很多思考点。关键是合理地导入了学习认识,使学生初步对力有形象的概念等。课堂导入中使用思维导图,能够抓住学生的“天马行空”,并且实现思维扩散,例如从树的力发散到火箭、神舟五号等的力,学习反冲力等。
2.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
新课标逐步推行之后,教学过程要求更加适应学生的思维模式,让学生可以在快乐中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将学生的思路可以更加灵活地实现。另外,在教学中使用思维导图,让教师的思路可以清晰呈现,学生更易进入思考状态,有所得。从初中物理的教学层面分析,思维导图更符合其逻辑性,可突出重点。教学中,思维导图还可以作为一种全新的提问方式,让学生到讲台上对导图内容进行补充,督促他們更好地抓住学习的关键点。另外思维导图也是一种独特的思维创作的过程,可以添加很多人文类的东西,让物理的学习可以更加饱满、有趣。
3.课件制作中使用思维导图
目前可以制作思维导图的软件较多,使用也比较方便,这为制作课件提供了便利。利用思维导图的课件能够让学习目标清晰了然,并且更加多元化地呈现。传统观点认为物理是枯燥的,是乏味的,是严肃的,但是加入多样化的思维导图元素,利用一些图画、动态图等可以更加丰富地呈现物理知识。思维导图中的超链接也能让学生的学习思路紧跟教师,实现随时的跳跃性思考。
二、学生普及思维导图
1.利用思维导图梳理解题思路
初中物理和生活的关联度比较大,在解题方面也因此会有很多的思路,但学生往往因为这样的困扰而感觉到思维混乱;或者是缺乏发散能力,将解题目光局限在某一种方法上,特别是教材中给出的固定思路。也许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很快解决问题,但是也导致思维固化,缺乏灵活性。巧用思维导图,可以从简单的思维扩散开始,引导学生说出自己的想法,并据此制订出不同的思维分支,然后让学生按照这个思维分支再进行深入的思考,如果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可以得出最后的答案,如果不能,也是一种思维练习,可以收获启发,也练习了思维导图。
2.巧用思维导图预习新课
初中物理的预习任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学习的效果,特别是一些比较晦涩的知识点,若是可以有事先的基础,能够降低学习上的陌生感和紧张感。那学生如何做到高效预习就显得非常重要,一般的预习方法就是过一遍教材,实际掌握效果并不好。在教学初期,教师可以提供有中心及大体框架的思维导图,然后让学生去填充分支,这样预习会更有方向感。经过多次的训练之后,学生可以自己进行设计和组织,这时就基本掌握了预习要领了。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思维导图预习成果,并借用这个图来讲解新课,尝试当小老师。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与思维导图的结合,使得教学过程更加清晰,符合学生的思维特点,更能有效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创新精神。再者有效降低了物理教学的枯燥性,增加更多趣味。当然具体的教学措施要落实到位,从自身的教学设计出发,逐渐培养和提高学生使用思维导图的能力,将发散思考的方式内化成他们的一种认识和习惯。
参考文献:
[1]梁高山.巧用思维导图 优化初中物理教学实效[J].中学物理(初中版),2016,34(1).
[2]陆俊晖.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J].中学教学参考,2014(8).
[3]周勤琴.巧用思维导图,提升初中物理教学实效[J].速读旬刊,2014(12).
编辑 鲁翠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