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的流变(1993—2015年)

2018-01-08胡旭忠汤卫东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7年6期
关键词:学术史制度变迁产业政策

胡旭忠++汤卫东

摘 要:随着经济发展和体育管理体制的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纵观20多年来体育产业政策的相关研究,可以分为起步探索、快速发展和稳步推进3个阶段,并且认为未来10年必将是走向繁荣的“黄金十年”。通过对相关研究成果的学术史考察,认为研究人员由体育学背景转向多学科背景、研究范围由宏观转向微观、研究方法由定性转向定性定量相结合、研究内容由单一转向多元。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走向是,体育产业主体地位确立、良好的市场环境形成、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加强。

关键词:体育产业;产业政策;制度变迁;法治;学术史;产权理论;国家理论

中图分类号:G 80-052 文章编号:1009-783X(2017)06-0481-04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changes of national economic system and sports system, China's sports industry policy has changed a lot. The related research of the sports industry policies in more than 20 years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stages, which are initial exploration, rapid development and steady promotion. The research also points out that the next 10 years will be the "golden decade". The academic history of the related research results shows that the background of researchers transforms from sports science to multidisciplinary, the research scope from macro to micro, the research method from qualitative analysis to quantitative analysis, and the research content from singleness to diversification. In the end, the research direction of the sports industry policies is propose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stitution transition theory: establishing the main body status of sports industry, creating a good market environment and enhancing socialist concept of rule of law.

Keywords: sports industry; industry policies; institutional change; rule of law; academic history; property rights theory; state theory

近年來,我国一系列体育产业政策的出台,为体育产业的蓬勃发展保驾护航。如何为体育产业总规模实现5万亿的目标提供法治保障?那么正确地选择、制订、实施、评价、监督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就成为当务之急。本研究对我国体育产业发展20多年来的相关政策研究进行收集与梳理,提出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发展趋势。

1 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历程

根据相关文献资料的梳理发现,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第1个阶段为1978—1991年,这一阶段由于我国体育产业几乎没有发展,体育产业政策还没从体育事业发展政策中剥离出来,所以没有相关的学术研究。1992年国务院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决定》,要求包括体育产业在内的第三产业加快发展。1993年,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关于培育体育市场,加快体育产业化进程的意见》的政策文件,提出了体育事业要“面向市场、走向市场,以产业化为方向”的基本思路[1],并提出开拓体育健身市场,积极开发体育竞赛市场,加快培育体育训练服务市场等[2];因此,从1993年开始,我国学者开始关注体育产业政策方面的研究。经过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并结合我国体育产业和体育产业政策发展的脉络和历程,笔者认为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历程可分为3个阶段,即起步和探索阶段(1993—2001年)、快速发展阶段( 2002—2008年)和稳步推进阶段(2009—2015年)。这3个阶段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不同时期,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既各具特色,又前后承接,显示出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紧跟时代,不断创新的发展趋势,而之后的2015—2025年必将是体育产业走向繁荣的“黄金十年”。

1.1 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1993—2001年)

1993年张岩对体育产业的内涵、体育产业体育事业的关系及体育产业形成的条件进行了论述,认为体育产业是体育事业的转型,体育产业是生产和经营体育服务产品的活动[3]。1994年周小洪等对体育产业结构政策进行研究,认为体育产业结构政策为核心,组织政策和区域政策相配合[4]。这一时期是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我国相继出台了相关的体育产业政策,1995年《体育产业发展纲要(1995—2010)》出台,1996年《关于进一步加强体育经营活动管理的通知》颁布,2000年《2001—2010年体育改革与发展纲要》颁布,其中提出体育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必将在扩大内需、拉动经济增长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应尽快着手制订科学的体育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应的政策法规,加速培育体育市场。这一时期,相关研究也不断出现,比如:张岩等[5]综述了体育经济问题若干理论观点;赵炳璞等[6]关于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的划分和总体性分析,这一研究成果被引率高达117次,从侧面反映出学者们对体育产业政策的关注。endprint

这些政策的出台和颁布为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前提。此外,我国于2001年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和北京申奥成功,这对促进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体育产业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这一阶段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从无到有,逐渐深化,从刚开始的体育产业政策初探到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并涉及地方体育产业政策等的研究。虽然这一阶段是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起步和探索阶段,但却为下一阶段的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2 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快速发展阶段(2002—2008年)

1.2.1 外部环境的研究支撑

这一阶段,我国经济持续增长,2007年《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提出:要围绕小康社会建设目标和消费结构转型升级的要求,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体育和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同时,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结束,标志着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正式进入了北京周期, 围绕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展开了筹备工作,例如稳步推进奥运场馆的建设,大力促进奥运市场开发,举办大型奥运文化活动,举办奥运经济论坛等,这些都为学者们研究体育产业政策提供了素材和资料,例如王子朴等对奥运经济周期与体育经济政策调整的关系进行研究[7]。这些外部政策、经济环境的持续好转,以及奥运氛围的影响,也使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快速发展。

1.2.2 快速發展阶段的研究特点

学者们围绕着体育产业政策,进行了各种不同的研究,门类涵盖各个方面。刘延平等提出的开放体育市场,建立宽松、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适当减轻企业负担,完善体育市场管理法规,加快制定行业标准,创造有序竞争的市场环境 [8]。刘晶等借鉴国外体育发达区域的经济政策与体育产业的关系,提出科学合理的经济政策是体育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保障的观点[9]。靳英华[10]论述了中国体育产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祝振军[11]探究了我国有效体育产业政策的具体准则;黄晓红对完善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提出了详尽的建议,包括借鉴西方发达国家体育产业政策及其他领域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发挥市场在体育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 [12]。此外,李军等[13]分析了俄罗斯体育产业政策的发展特点,认为历史上俄罗斯的教育、文化和体育体制对我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比较2国的体育产业政策,对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有着指导性的意义。这一阶段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也涉及地方体育产业政策,并且进行了实际调查研究。例如汪洋等[14]对湖南省体育产业政策执行情况进行了研究,杨淑民等[15]对哈尔滨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政策进行了思考和探究。

从总体上看,这一阶段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更加微观,更加深化,并且更加紧扣时代背景,并为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1.3 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稳步推进阶段(2009—2015年)

1.3.1 体育产业政策环境的内部支撑

2010年《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出台,意见指出应加快发展体育产业。这对指导体育产业发展,以及进行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提供了政策支撑。随后的2011年,《体育产业“十二五”规划》颁布,其中指出:“十二五”期间,要全面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的指导意见》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进一步完善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建立体育产业发展政策体系。2012年中国足球协会颁布《中国足球职业联赛管办分离改革方案(试行)》,进一步推进足球的职业化发展。2014年《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出台,要求“积极培育体育健身市场,引导大众体育消费…… 促进体育衍生品创意和设计开发,推进相关产业发展”。同年10月,《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 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2014年《推进体育赛事审批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出台,其中强调“取消审批,依法管理”,除少数特殊项目外,商业性和群众性体育赛事审批一律取消,加强事中事后监管措施。2015年全国各省市相继出台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相关文件,这一系列政策文件的出台,极大地鼓励了学者们研究体育产业政策的热情。

1.3.2 体育产业发展外部环境的保障

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极大地促进了我国居民参与体育的热情,刺激了我国体育健身休闲业的发展。而我国的体育用品业也快速发展,一些国产品牌包括李宁、安踏、361°、匹克、特步、鸿星尔克等品牌开始崭露头角。体育竞赛表演业方面,我国承办了很多大型体育赛事,例如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2013年的东亚运动会,2014年的南京青奥会等。此外,我国体育赛事的电视报道和转播管理也受到了社会的高度关注,中超未来5年80亿的版权、新浪与凤凰的体育赛事转播权之诉、“土洋乔丹”商标权之争,这些都显示出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在蓬勃发展,这也为学者进行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1.3.3 稳步推进阶段的研究特点

这一阶段的研究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继前2个阶段的研究后,学者们对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更加系统,例如丛湖平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系统研究,详细地从产业关系政策、产业运行政策、产业发展政策3个维度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进行较系统的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安排[16]。这一阶段的研究也关注了以前研究中可能不曾涉及或者不足的地方,使研究更加完善。例如肖林鹏[17]较成熟地对我国体育产业技术政策及其形态进行了研究,闫成栋[18]从体育产业立法角度对体育产业政策与体育产业竞争政策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并第1次详细论述了体育产业政策的负面影响,填补了无体育产业政策负面作用研究的空白。林建君等[19]运用计量经济学的手段,评价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优势倾斜和东、中、西部地区超前发展程度。易剑东等[20]对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执行效力和效果进行了评价上的研究,更加完善了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另外,这一阶段的研究,更加涉及全国各个地方的体育产业政策,其中包括河北、河南、江苏、广州、山西、福建、内蒙古、陕西、四川等地,比如鲍明晓提出体育产业是继汽车产业之后,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的下一个行业,并且对体育产业增加值超过100亿元的6个省市进行具体的分析和探讨[21]。这说明我国的体育产业正在全国各地发展起来,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来指导实践。endprint

这一阶段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蓬勃发展,愈发成熟。学者们从各个角度分析和研究了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在丰富体育产业政策理论体系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指导着我国体育产业的发展,为我国体育产业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理论翅膀。今后10年将是我国体育产业的黄金十年,2022年冬奥会、杭州亚运会,2019年的篮球世界杯的成功申辦,必将促进和保障体育产业总规模5万亿元目标的实现,也必将是体育产业政策研究走向繁荣的历史机遇。

2 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流变

2.1 研究人员由体育学背景转向多学科背景

研究体育产业政策的学者主要来自于全国体育院校和综合大学的体育学院(系、部)。他们大多数拥有体育学的背景,同时又具有一定的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和政策学知识,这对他们研究体育产业政策形成了独特的优势;但是,由于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涉及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若要进一步地深化研究往往需要如统计学、计算机技术及政策学、经济学、管理学等学科的知识储备,因此,如何能吸引更多不同学科背景的人,加入到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队伍中来,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已经出现这样的趋势。例如宋福林的运动产业经济学理论认为,体育产业政策的重要经济功能包括市场机制、干预目标、信息职能和资源配置等4个方面[22]。另外,还有相关的硕博士学位论文不断产生,东北师范大学的博士论文《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其作者的学科专业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23];还有公共管理硕士蒋喆彦的毕业论文是《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24]。这2位都是非体育学专业背景出身,还有更多其他学科的学者开始参与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说明随着体育产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此外,英、美、德等西方国家的体育产业非常发达,俄、日、韩等国的体育产业也走在我国体育产业的前面,这些国家的一些体育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可以给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带来一些启示。因此,今后体育产业的黄金十年将会吸引更多拥有留学背景,熟谙国外体育产业发展的人才,加入到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队伍中。

2.2 研究范围由宏观转向微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对象和范围也发生了很多的变化。首先,这是由我国的体育产业发展实际情况所决定的,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迅速,这些都不断地为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资料。从研究对象上讲,发生了以下可喜的变化:由改革开放之后刚刚起步的体育事业,到如今如火如荼发展的体育产业;由刚开始体育产业的整体研究,到各个项目例如冰雪体育产业、中超转播权等的分类研究。这些都很好地说明了体育产业政策研究正从抽象模糊的概念过渡到具体清晰的实践中来。从研究范围上讲,研究的范围由刚开始的全国指导性政策,到后来开始逐渐细化到各个地方的体育产业政策,再到全国的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的建立,这种宏观—微观—宏观的研究方式,说明了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紧跟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时代性,并不断发展。

2.3 研究方法由定性转向定性与定量相结合

纵观20多年来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研究方法也在不断变化和更新。首先,研究方法从刚开始的仅利用书本、期刊、会议报告、政策文件,到如今利用电子期刊、网络资源,使研究更加便捷快速,提升了研究的效率,节省了研究的成本。其次,由刚开始仅有的理论研究方法,例如逻辑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到现在的专家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实地调研和考察法,研究方法更加直接。最后,研究方法由刚开始的宏观分析,发展到现在多种方法的应用,例如数理统计法、层次分析法、模型分析法等,使研究更富有说服力。总之,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方法越来越科学,越来越精确;但是,由于受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些实践问题的局限,研究者们缺乏很完整的体育产业数据及体育产业各行业的详细资料等,这些都对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形成了障碍。

2.4 研究内容由单一转向多元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细化分工和经济水平的快速发展,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内容愈发完整和完善。郑志强认为,现阶段关于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5个方面: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内涵;体育产业政策的分类体系研究;国外体育产业政策研究;产业政策作用机制研究;产业政策科学化研究。其中前3类为体育产业业务领域研究,后2类为产业政策的基础理论研究[25]。本文也同意上述5个方面的总结,但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蓬勃发展,体育产业政策的研究也出现了新的研究视角和内容,增加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体育产业结构政策、体育产业组织政策、体育产业布局政策、体育产业技术政策、体育产业扶持政策和体育产业规制政策。总之,我国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内容更加系统和完善,更能为我国的体育产业实践发展提供理论支撑。

3 体育产业政策研究走向

3.1 体育产业主体地位的确立

对于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在未来10年的快速增长,需要政策的创新和发展,结合对20多年的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的梳理和演变分析,对未来体育产业政策的发展和理论研究提出展望。产权的基本功能与资源配置的效率直接联系,有效的产权使经济系统具有激励功能。明确产权是体育产业发展的前提,国家统计局发布了《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26]中的11大类都需要有明确的产权,这种权利不仅仅是可以度量的,更必须是能行使的;因此,体育产业必须明确界定投资各方的产权归属,这一步也是实现政企分开的关键,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充分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与创造力。

3.2 良好的市场环境的营造

我国的体育体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目标确定以后逐渐向社会化、产业化、职业化和市场化转变的。政府行为对体育事业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从我国现有的实际情况来看,完全脱离政府还是行不通的,但是在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政府要为各类体育市场主体创造良好的政策、法律法规及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需要在政府所创造的环境中积极地投身于市场[27]。比如,在取消赛事审批,充分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建立赛事主体的多元化体系,打破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的壁垒的新一轮政策改革中,要加快政府职能转变,进一步简政放权,强化市场监管,营造竞争有序、平等参与的市场环境。endprint

3.3 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强化

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体育部门就逐渐改变了原来依赖国家办体育的高度集中体制,由社会致力于体育产业发展的呼声越来越高,社会主义法治观念基本形成,在依法治国、体育治理的大背景下,体育产业的发展和体育产业政策的制定离不开社会主义法治观念的强化与法治完善。截至2015年12月底,国务院办公厅、财政部、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分别联合国家体育总局出台了15个配套文件, 各地制定了地方性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实施意见。一系列的体育产业政策的发布,为中国体育产业的繁荣发展提供了法制保障,体育产业政策的理论研究也必须转变观念,为快速发展体育产业及政策制订提供理论支撑及完善法治思维。

参考文献:

[1] 王子朴,原玉杰,詹新寰.我国体育产业政策发展历程及其特点[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2):17.

[2] 张孟琼.打造体育产业品牌的政策保障研究[D].长沙:中南大学,2011:65.

[3] 张岩.略论体育产业范畴[J].体育与科学,1993(6):5.

[4] 周小洪,曹缔训,杨永德,等.体育产业结构政策初探[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4,28(1):14.

[5] 张岩,梁晓龙.体育经济问题若干理论观点的综述[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1996,22(2):6.

[6] 赵炳璞,蔡俊五,李力研,等.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J].体育科学,1997,17(4):1.

[7] 王子朴,原玉杰,靳英华.奥运经济周期与体育经济政策调整的关系研究[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7,22(6):476.

[8] 刘延平,周明华,任保国.关于我国体育资本市场、体育基金与体育产业政策问题的思考[J].体育与科学,2003,24(3):26.

[9] 刘晶,仲春,以科學的体育经济政策保障体育产业的发展[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3.22(1):28.

[10] 靳英华.论中国体育产业政策调整的基本原则[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2):3.

[11] 祝振军.我国有效体育产业政策的具体准则构架探析[J].体育与科学,2006,27(4):58.

[12] 黄晓红.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的若干建议[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34(9):17.

[13] 李军,邵雪梅,王子朴,等.俄罗斯体育产业政策发展特征研究及对我国的启示[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08,24(3):4.

[14] 汪洋,周彩华.现阶段湖南省体育产业政策执行情况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20(4):88.

[15] 杨淑民,康大为.哈尔滨市冰雪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的思考[J].冰雪运动,2008,30(3):86.

[16] 丛湖平,王乔君,林建君,等.我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9):3.

[17] 肖林鹏.我国体育产业技术政策及其形态[J].体育学刊,2011,18(6):37.

[18] 闫成栋.体育产业政策、竞争政策与我国体育产业立法[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1,25(4):6.

[19] 林建君,李文静.我国体育产业政策效应的评价研究[J].体育科学,2013,33(2):22.

[20] 易剑东,袁春梅.中国体育产业政策执行效力评价: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的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3,36(12):6.

[21] 鲍明晓.体育产业:下一个中国经济超预期增长的行业[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2.38(7):1.

[22] 宋福林.体育产业政策的经济学分析[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0.29(6):51.

[23] 高巍.完善我国体育产业政策体系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24] 蒋喆彦.我国体育产业发展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政法大学,2013.

[25] 郑志强.中国体育产业政策研究综述[J].体育学刊,2010,17(6):15.

[26] 国家体育产业统计分类[EB/OL].[2016-01-26].www.stats.gov.

cn/tjgz/tzgb/201509/t20150917_1246214.html.

[27] 张永韬.我国体育产业发展的新常态:特征、挑战与转型[J].体育与科学,2015,36(5):24.endprint

猜你喜欢

学术史制度变迁产业政策
从《四库全书总目》看四库馆臣的术数类书籍纂修观
产业政策立法的逻辑进路
CFO如何对待产业政策
产业政策:在前进中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经济发展新常态下的农业生产组织创新
设计得当的产业政策
我国土地储备机构组织管理体系重构研究
制度变迁与经济增长
道家与韩非法律史学地位的再认识及其启示
中国古典艺术理论“学术史”路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