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应用型人才培养视角下的《保险学》教学改革研究

2018-01-08吴琼

大经贸 2017年11期
关键词:保险学互联网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

【摘 要】 在我国当前经济转型与产业结构升级的背景下,作为人才摇篮的本科层次高等教育的主要培养目标也转为了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自2000年到现在的十几年间,互联网保险的发展日渐成为热点话题。因此,本文基于当下互联网在金融行业中的应用而发生改变的保险行业的运营模式,同时针对其当前对人才的实际需求分析《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并从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角度提出《保险学》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来为缓解保险行业的人才紧缺问题。

【关键词】 应用型人才培养 互联网保险 《保险学》 教学改革

一、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的定位

从当下我国高等教育对人才培养的研究的状况来看已对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内容有了初步的认知,即在在高校的教育活动中满足社会与经济发展的需要的同时也满足在专业化过程中学生的专业个性化发展的需要,这是本科层次高等院校要在人才培养的内涵上需要选择同时兼顾的两个重要目标。而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模式则包括三个层次的内容:一是教育的目的性,即高校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问题。二是对教育目的性及人才培养活动的观点和看法,如人类教育史上形成的各类教育思潮、教育价值取向等等。三是为达到教育目的要开展的哪些人才培养实践活动的问题。[1]这三个方面从属性到现实,内容及方向和手段的诠释了人才培养的教育目的性,为高校的人才培养的定位奠定了基础。

二、保险行业在新形势下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一)在保险行业的新形势

自“十二五”时期,随着互联网电子信息技术的普及和发展,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冲击着传统的企业营运模式,其中对金融行业的服务领域更是深刻,尤其是作为金融行业三大支柱之一的保险业首当其冲。对于保险行业的发展前景,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O2O领域的不断完善和深化,互联网保险并非只是将业务从线下搬到线上这么简单,而是要在新的经济形态背景下,利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人工智能完成旅游、餐饮、出行、医疗、教育等消费场景领域的覆盖,同时随着生态领域的完善加快的形势下抓住人们对于保险的新需求。正如百度CEO李彦宏所说:“互联网+保险”不只是通过互联网卖保险,更是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将保险服务覆盖到互联网场景中;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互联网保险业务继续保持快速发展,新增互联网保险保单61.65亿件,占全部新增保单件数的60%以上,全行业实现互联网保险业务签单保费2347.97亿元。

中国保监会也于2016年10月发布了《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綱要》,这个纲要的发表也标志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进入了一段划时代的行业发展新时期。从国内的角度来看,在社会发展方面,中国的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快,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家庭结构的变化,商业保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作用不断提升,而公众消费结构的不断升级,保险需求也逐渐向多样化发展,其发展空间也会更加广阔。而其中,从互联网销售的销售数据来看,我国保险网络化销售发展对比于国外来看还有很大的一段差距,2014年美国互联网保险的保费规模已达16283亿元,占全年保费收入的比例达15%。[3]而2016年我国互联网保费收入约为2356亿元,的其保费规模仅占2016年全年保费收入的7.6%,但是据相关专业人士预计未来十年我国互联网保费规模将达到现如今规模的25倍左右。

综上所述,我国未来互联网保险的上涨空间还很大,前景可观。但是,机遇往往与挑战并存。我国当前人口基础大,国情较为复杂,导致保险产品在营销过程之中往往会有很多较为复杂的交易,并且因为保险产品的设计有着很大的灵活性和可选择性。这对保险行业的保险产品设计人员,营销人员、经营管理人员带来了不小的挑战,其中互联网保险行业对人才供求的矛盾更为突出。

(二)互联网保险对应用型人才的需求

现有的为保险专业人才提供的岗位大致可以分为经营管理,专业技术、营销三大类。从人才储备的短期来看,保险公司储备最多的是个险渠道、投资、银保渠道、两核、营销和销售支持;长期来看,精算、信息技术与搜集和业务管理、互联网和产品经理将逐渐受到保险公司重视。[4]

对于我国以往保险产品的设计曾长期处于单一化且缺乏创新的状态。究其原因是传统保险业的产品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以消费者真实需求。而传统保险业属于现代服务业中人力资源密集型行业,但在大数据和互联网经济背景下,又将逐步转变为技术密集型行业。这样的时代背景也为保险行业的产品设计提供了一次改革的机会,保险产品设计的多元化与创新的实现需要将保险行业对风险的保障对与互联网的特性产生交融,同时再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及其先进的技术工具与方法挖掘消费者对保险新的需求。随着保险业务流程开始全盘网络化的改革过程中,营销方式开始全面与网络实现对接,这是未来保险营销发展的必然逻辑,也是保险营销的模式的重大变革,所以当前保险营销界首要思考的问题是如何合理的运用数字信息交流技术来实现客户沟通、成单和后续的跟单服务。同时,其在职业技能上也要求了保险行业的相关管理人员不仅要了解保险业知识,还要对互联网的整体营销环境有全局性的掌控,充分预计实际操作中的困难,包括网络技术、监控和人员管理。纵观保险行业发展的全局,其人才供求矛盾日益突出,新形势下的保险行业迫切需要从业人员增加新的专业技能。

而《保险学》作为国内本科层次高校的经管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在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在保险从业人员专业技能不符合保险行需求的背景下,我们需要深刻的反思当前高校《保险学》教学过程中理论知识与专业实践的协调问题,积极探索《保险学》新的教学路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就业竞争力,从而实现保险教学与新时代保险业人才需求的无缝对接,进而缓解我国保险业高素质人才匮乏的问题,促进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

三、目前《保险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识不够endprint

我国保险业还尚处于发展中的阶段,而因为之前传统保险经营模式存在的不规范,导致以往发展过程中的一些不良风气使保险人的社会形象大打折扣,而《保险学》的教学过程中并没有让学生充分的了解到相关职位的职责。另外,随着这十几年来我国保险行业的发展与转变,保险行业相关法律条文也随之发生了一系列相应的变化。相比较而言,国内《保险学》的教材更新速度落后于保险实践。导致学生对保险行业的认知与当下保险行业的发展存在很大的差距,也致使保险公司不必要的二次培训。

(二)学科交叉不强

实际上,保险行业从业人员所需的技能与所涉及到的领域远不仅限于传统教学所限定的狭义的保险学领域。这一问题的存在则深深地暴露了当前保险学与其他学科交叉不足的问题。例如,它涉及到银行、证券、法学、统计学等学科。而当下互联网保险更是涉及到许多新的理论知识与实践技巧,这些新的交叉领域和内容不断的在提醒着保险学科对其交叉性的提升。

(三)教学方法的不适宜

以往,本科层次高等院校的保险学课程教学模式是以学生为受体,教师作为主要讲授人在授课过程中存在忽视了对于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的问题。同时,这种教学模式通过刻意的强调教师的主动性而致使学生在专业的学习过程中不能形成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模式,从而在学习的过程中也缺乏趣味性。间接导致了学生自我能力不能得到良好的发挥,学生个人潜力也不能得到有效发掘与提高的局面。这些问题最终在一定程度上会限制了学生对专业学习的积极性,使得学习的效果不是很显著。

(四)师资力量薄弱

由于《保险学》是一门实践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这就要求保险学科的教师应该是“双师型”教师,即既懂得专业理论知识,又熟知实际保险业务操作的流程及技能,并运用自如。[5]然而,学生对专业知识掌握的质量直接取决于教师的水平。因为高校在保险学科的教授过程中缺乏应用型教师,就导致了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就限制了高校对学生专业技能的打造,最终培养的学生也会专业能力不足,情商太低、动手能力差;这与企业的用人要求相距甚远,使得学生毕业就业时与保险人才市场的需求相脱节,从而形成了“学生不愿学,老师不想教,企业不敢用”的恶性循环。

(五)实习基地较为匮乏

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本科层次高等院校需要培养的是对专业知识理解的人才并具有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人才,这就意味着高校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但鉴于高校实习基地的匮乏这种客观条件的制约,对实习机会的缺乏使得高校无法通过实习基地的培训来缩小学生在专业知识与技能上跟业内人才之间的差距,这就成为高校《保险学》教学的又一瓶颈。

四、高等院校《保险学》应用型教学改革的对策

(一)整合教学内容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从基础理论观念形态向实践形态上的教学转变,其理念 的是培养专业基础扎实,同时又具备较强的综合素质和创新意识以及实际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培养的人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培训上岗并能有效的处理今后工作中的出现的问题,而这些就要求了高校学生具有较为系统、精粹的学科知识作为储备。加快并深化高校《保险学》教学内容的改革,通过开设专题讲座并整合资料及编写讲义的方式来提升学生对专业理论基础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加大对在校生有关实践教学的培训,同时根据行业内对相关职业资格的认定方面的内容提供一系列的培训,并根据法律条文的变化做出调整,其次再针对业内的前沿问题与未来行业的发展走向在课堂上与学生展开充分的讨论,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建立完善的专业知识体系。

(二)优化教学课程

明确培养目标,改进授课方式,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并增加《保险学》学科的交叉学科教学内容。合理的调配通识,专业与实践的课程时间,积极构架和优化学生的能力结构,使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与素质能力并行发展。另外,提高学生对专业选修课的自主选择权利,培养其职业兴趣,为专业发展奠定一定的基础。

(三)提升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在全世界范围内的高等教育所接受和应用,其优势在于教学过程中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并且强调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而且能使学生以问题为导向的思维模式通过案例学习将基础理论知识与实际联合起来,从而使学生的专业基础与实践能力得到升华。

(四)运用现代教育科技,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教育技术不断更新,积极探索运用多媒体教学方法。通过多媒体教学或者联结到顶尖的高校所开设的远程教育公开课的方式,即减少了理论的抽象,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能缩小国内和国际之间的专业教学差距,提升教学效果。

(五)建立实践教学基地

通过积极争取地方政府、保险行业协会及学校的支持建立校企合作并形成战略合作伙伴,引入保险企业专业人才,明确培养目标,制定《保险学》专业的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以轮流委派保险专业实践人才和学校原有教师搭配分别完成保險学科的实践和理论教学工作。除此之外,保险企业或行业协会也可以将项目开发及研发小组中的成员中加入教师和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学生的专业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教师也可通过项目的开发而初步完成向“双师型”教师角色的转变,从而为“产、学、研”的一体化打下良好的基石。

【参考文献】

[1] 陈克现,周向阳,王春潮. 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内涵与途径———以独立学院的教学改革为例[J]. 高等农业教育, 2015, (9): 56-60

[2] 宋克慧. 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及其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 2012, 33(7): 94-98

[3] 王漪.保险业的“互联网+”[J].投资北京,2016,(1):44-47

[4] 张倩. 国际视角的应用型本科保险学专业实践教学改革[J]. 时代金融, 2016, (643): 270-271

[5] 刘子宜. 《论保险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路径》[J].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14, (05): 46-48

作者简介:吴琼(出生年份—19900518),女,汉,湖南株洲市,学生,硕士研究生,湘潭大学,教育经济与管理。endprint

猜你喜欢

保险学互联网保险应用型人才培养
“新财经”改革背景下保险学课程思政建设
“MOOC+SPOC+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保险学课程中的应用
保险学:宜未雨绸缪,毋临渴掘井
互联网保险合同的法律分析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