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襄阳市职业烟农管理办法探析

2018-01-08董长燕王晓丽

现代农业科技 2017年17期
关键词:管理办法考核评价

董长燕++王晓丽

摘要 通过对襄阳烟区职业烟农考核与评价体系的探索,试图找到一条适合该烟区的、科学的职业烟农管理办法,解决当前和今后“谁来种烟”的现实问题。以襄阳市保康产区135户职业烟农为例,通过对职业烟农的星级评价考核,经过3年实践,不仅提高了职业烟农、烟叶技术员整体素质,还提升了烟叶生产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 职业烟农;管理办法;考核评价;星级评定;湖北襄阳

中图分类号 F32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7)17-0270-02

职业烟农队伍建设是一项长期性、系统性工作,找到科学的管理办法尤为重要。在培育职业烟农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边探索边实践,实行动态管理,在营造环境、管理措施、政策扶持上持续改进提升,逐步完善职业烟农建设培育体系,加快推进职业烟农队伍建设。

1 职业烟农培育的目的

职业烟农培育的目的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利于解决当前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展与烟农素质不匹配的问题,实现烟叶生产持续发展;二是有利于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和烟叶生产精益管理,加快烟草农业现代化;三是有利于应对生产物资价格上涨、种植结构调整等新挑战,稳定烟叶种植规模;四是有利于发展烟叶创汇,提高烟草农业的国际竞争力;五是有利于开展烟农增收,加快农村致富步伐[1-2]。

2 职业烟农管理办法

2014年以前,襄阳烟区曾在职业烟农管理方面进行过一些探索,但收效甚微,2014年开始尝试对职业烟农进行星级评价考核管理。以保康产区135户职业烟农为例,经过2014—2016年3年的实践,发现在职业烟农、烟叶技术人员素质和经济效益方面都取得了较显著提升。

2.1 职业烟农的星级考核评价

烟农的考核与星级评定需要结合烟区烟农的实际情况和现实条件,通过综合考虑,实现对烟农的量化星级测评与动态管理。通过考核对不同星级烟农给予一定的奖励,从利益的驱动方面让烟农自觉服从并配合烟站的技术指导和技术的落实,最终让烟农形成以种烟为一种职业的意识。考核以提高职业烟农技术水平和种烟综合实力为目的[3]。

2.1.1 操作方法。按照“确定条件、明确待遇、提高技能、签约服务、业绩考核”的基本思路,具体操作方法、步骤如下。

(1)确定条件:年种植规模山区≥1.33 hm2(平原≥2 hm2),年龄在60周岁以下,以种烟为主要经济来源,具有配套的生产设施,具有固定的种烟劳动力,至少具备1种生产技术特长,生产投入能够满足需要,服从技术指导和管理等。

(2)提高技能:采取多种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职业烟农,认真开展以培育壮苗、科学施肥、田间管理、采收烘烤和烟叶分级为主的技术培训,使其完全掌握烟叶生产的基础知识和生产技术标准,不断提高职业烟农的生产技术和生产应变能力。

(3)签约服务:由职业烟农在公司范围内选择技术指导人员,共同商定服务项目、要求及办法,按双方的约定实施生产全过程的服务。

(4)业绩考核:包括种烟面积、产量、产值、上中等烟比例、技术标准落实率、合同履约率等综合业绩。达到预定标准的下年继续享受职业烟农待遇,达不到的取消资格。

2.1.2 评定内容。分为否定指标、技术指标、管理指标。

(1)否定指标:烟叶种植合同没有据实签订;存在虚报面积、多签少种现象;存在套购倒卖烟农物资、倒买倒卖烟叶行为;种植面积低于所在档次规定的面积。

(2)技术指标:侧重在土壤保育、预整理、大田移栽、中耕管理、封顶打杈、优化烟叶结构、成熟采烤、分级质量等重点环节、关键技术方面的考核。

(3)管理指标:体现在培训管理、等级比例、遵守收购纪律、平均收入方面的评定。

2.1.3 评定标准。考核分階段由责任区烟叶技术员和烟站站长对职业烟农不同指标予以考核打分,最后各阶段的加权平均分为烟农最后得分。考核以100分制计算,烟农星级评定界限:一星级75~80分、二星级80~88分(含80分)、三星级88~95分(含88分)、四星级≥95分。星级评定按按百分制计算,每年烟叶生产结束后评定1次。

2.1.4 奖励制度。

(1)荣誉授予:根据烟草公司和四星级烟农双方意愿,四星级的烟农烟草公司将聘请烟农为烟叶生产协管员,每年的星级评定工作完成后,烟草企业将对三星、四星级烟农进行星级户主授牌。

(2)资金补助:对≥53.33 hm2的专业新村,聘请本村的四星级烟农作为烟叶生产技术管理协管员,协助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并带动周边农户的烤烟生产,由烟草公司从担烟费用中对协管员支付一定协管费。

(3)政策倾斜:农机补贴、基础设施建设重点向三、四星级农户倾斜,向规模化程度高、三、四星级农户所占比例高的种烟村投放。

2.2 技术员的星级考核评价

职业烟农培育的一个重点就是调动技术员和烟农的工作主动性。在职业烟农管理中,辖区技术员作为烟农经理,与职业烟农的发展密不可分,技术员的水平和工作直接决定了职业烟农生产的高低。因此,以星级评定为手段,提高技术员对烟农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加强烟农与技术员之间的交流联系与互动,最终提升烟叶生产效益,实现烟农和技术员互利共生,以达到双赢的目的。

2.2.1 考核内容。技术员的考核主要从技术员的能、勤、绩3个方面展开。

(1)能:包括技术员的技术职称(所有从事烟叶生产工作的技术人员必须持有国家局签发的技能证书,新招聘的生产技术人员2年内必须取得国家局签发的技能证书)、文化程度、对责任片区烟农及其生产各信息了解情况、烟叶知识掌握情况、生产实际操作成效5个方面。

(2)勤:主要从工作落实记录情况、移栽期、大田管理、成熟采收、分级扎把、临时工作完成情况5个方面展开考核。

(3)绩:主要从技术员责任片区烟农的种烟产量、产值和中上等烟比例3个方面进行考核。为了消除烟农种烟水平差异对技术员考核成绩的影响,技术员绩的考核是以烟农上年度种烟情况为基准,实行动态考核。

2.2.2 星级评定标准。技术员星级考核打分由业绩评分、烟农评分和公司评分3个部分组成,业绩评分由技术员的职级、生产、收购等业绩硬指标组成,烟农评分是由技术员所管辖区内的烟农代表组成,技术员的最后得分是由技术员业绩评分(40%)、烟农评分(30%)和公司评分(30%)三者的平均分组成。技术员星级评定界限:一星级80~84分、二星级85~90分(含85分)、三星级90~94分(含90分)、四星级≥95分。星级评定按百分制计算,每年烟叶生产结束后评定1次。

2.2.3 激励与退出机制。对烟叶技术员通过动态考核进行星级评定,评定结果直接与效益工资和评先挂钩,建立星级烟叶技术员的晋升通道和退出机制。

(1)激励机制。将所有烟叶技术员年终预留的效益工资进行整合,分为1、2、3、4档,按当年评定的星级进行兑现奖励;星级烟叶技术员、星级进步大的技术员作为申报市局(县局)当年评先的基本条件;连续6年评为4星级烟叶烟叶技术员,向市局申报对该同志转换身份,派遣工转换为人事代理,人事代理的可享受副股级待遇[4]。

(2)退出机制。对连续2年星级评定均为一星级的烟叶技术员或者新招人员2年后仍未取得相关职级证书的解除劳动合同;连续3年星级考核下降的技术员给以解除劳动合同。

3 取得的成效

以保康烟区135户职业烟农为例,经过3年的管理办法探索,在职业烟农、烟叶技术员素质提高、经济效益提升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3.1 职业烟农及烟叶技术员素质

通过对培育对象的跟踪调查与管理评定,3年间职业烟农的整体评价呈上升趋势,高星级职业烟农的比例逐年增加(表1)。

培育的職业烟农辖区内技术员素质水平与烟农发展是紧密相关的。因此,对技术员的管理考核也是职业化烟农培育的一部分。调查的135户烟农所处辖区的烟叶技术员共14名,通过对其3年的跟踪调查与评定技术员的整体评价呈上升趋势,高星级指数技术员的比例逐年增加(表2)。

3.2 烟叶产量

从图1可看出,3年期间,职业烟农种植烟叶的产量逐年增加,2016年较2014年增加了42%。这表明职业烟农星级考核评价管理办法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烟叶产量。

3.3 烟叶产值

从图2可看出,2015年平均产值较2014年提高49.94%, 2016年较2015年提高9%。这表明职业烟农星级评价考核体系增强了烟农对烟叶质量的重视,有力地促进了烟叶产值的显著增加。

3.4 上等烟比例

从图3可看出,2016年职业烟农上等烟比例较2014年增加58.8%,3年间呈逐年增长趋势。这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职业烟农星级考核评价体系有利于满足工业需求,提高烟叶生产质量。

4 结语

通过对职业烟农的跟踪调查与管理评定,3年间烟农的整体评价呈上升趋势,高星级指数烟农的比例逐年增加。至2016年,烟农的整体素质有较大提升,技术员的整体评价呈上升趋势,烟叶经济效益得到了有效提升。

5 参考文献

[1] 李友文,何泽仁,陈前军.金叶为什么这样香:郴州现代烟草农业建设发展纪实[J].湖南烟草,2010(6):30-31.

[2] 浦勇,杨嘉,蔺忠龙,等.现代烟草农业建设中职业烟农的培养[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1):12658-12660.

[3] 徐娜,张莉琴.劳动力老龄化对我国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4,19(4):227-233.

[4] 黄晓东,周义和,刘相甫,等.论职业烟农的培育[J].中国烟草学报,2015,21(增刊1):77-80.

猜你喜欢

管理办法考核评价
浅谈“项目管理手机应用软件(APP)”在工程项目管理中的应用
人民检察院司法警察考核评价机制
轮机工程技术专业现代学徒制实施探究
企业集团资产管理工作若干思考
脱硫CEMS在应用中常见故障及处理方法
任务驱动法在压缩机职业教育中的应用
校企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职业素质评价体系构建
教学和管理层面的高等教育服务思考分析
以就业为导向,高职教育中《儿童常见病护理》课程教法的实践与研究
基于全面预算管理体系建设的成本控制实践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