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2018-01-08郑念军

中国体育教练员 2017年4期
关键词:战术竞技力量

郑念军

(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竞技特点与训练要求

郑念军

(山东省体育科研中心,山东 济南 25010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主要包括田径的跳跃、投掷和举重项目,具有鲜明的集束性特征。从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分析入手,对该项群的竞技特点进行总结归纳,在此基础上提出该项群训练的基本要求。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 竞技特点; 训练要求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主要包括田径的跳跃、投掷和举重项目。跳跃项目又包括跳高、跳远、三级跳远和撑竿跳高,投掷项目包括铅球、铁饼、标枪和链球,举重则按不同体重级别分别设项。

1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竞技特点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竞技特点,可以从竞技能力主导因素、动作结构特征、成绩评定方法、竞技对抗特征等多个视角予以解析。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众多单项,虽然在项目特点上各有不同,存在差异,但从项群层面上看,却表现出许多共性特征[1-2]:在竞技能力的构成要素上,该项群对运动员的最大力量或快速力量有突出的要求,其力量和快速力量水平直接决定竞技水平的高低;在完成关键技术动作结构上,该项群表现为非周期性、混合性单一动作结构(如跳远的技术动作可以分为助跑、起跳、腾空和落地几个动作环节);在运动成绩的评定方法上,该项群均是通过测量人体或器械通过的高度、远度和重量进行评判,具有可测量性,相对较客观;在比赛过程中,运动员依次进行竞技展示,相对于其他项目而言,受对手竞技表现的干扰较小。

2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构成要素

竞技能力是运动员参赛的能力,由具有不同表现形式和作用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运动智能及心理能力所构成,并综合表现于专项竞技过程之中[1]。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竞技能力特点,主要从运动员的体能、技能、战术能力、心理和智能方面进行分析。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典型特点是对体能(尤其是力量和速度)要求非常高,从某种程度上讲,运动员最大力量、快速力量和速度发展水平,直接决定其竞技水平的高低,所以,该项群运动员的训练主要围绕发展运动快速力量能力进行。该项群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合理、正确的技术有利于运动员生理、心理能力的充分发挥。相对其他项群而言,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是单独完成跳跃、投掷和举重动作,战术和智能对比赛结果的影响相对较小。表1为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竞技能力构成要素的重要程度。

表1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竞技能力决定因素作用等级判别[2]

注:△△△决定性作用,△△重要作用,△基础性作用

2.1 体能特征

2.1.1 形态特征

该项群运动员从形态上表现出多样性的特征。跳跃项目运动员一般身材匀称、修长,部分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的身高、体重见表2。

表2 部分世界优秀男子跳高运动员身高体重情况

投掷运动员一般身材高大,身体呈“桶型”较多。由于投掷类项目要求运动员在最后用力阶段保持较长的用力距离,在器械出手瞬间达到较高的出手速度,因此,投掷运动员也出现身高增长的趋势。除此之外,标枪运动员的上臂围松紧差也是标枪运动员重要的专项形态特征,是完成快速鞭打出手动作的一个重要因素。

举重轻级别运动员表现为身材矮小、匀称,大级别运动员则高大、粗壮。但从整体上讲,举重运动员体格健壮,骨骼粗大,四肢匀称,手指长,肩髋关节灵活,完全深蹲时挺胸别腰,直臂将杠铃支撑于头的上方。

2.1.2 身体机能

该项群的技术动作一般都在10 s内完成,需要运动系统最大功率的输出,因此,其供能系统主要以磷酸原系统为主,表现为运动员肌肉中的ATP和CP储量大,ATP再合成能力强。另外,要达到极限强度,需要逐渐调动机体,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单纯依靠ATP-CP不能实现,还需要一定的糖酵解代谢作为基础,要求该项群运动员具有良好的糖酵解功能和基础性的有氧代谢能力[3]。

该项群要求运动员神经系统灵活性强,强度大,兴奋过程占优势。技术动作是以快速用力为特征,要求神经系统不断发放高强度的神经冲动,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运动,产生更大的力量和更快的速度。

该项群运动员的本体感觉表现为感觉清晰、准确,此外,还表现为视觉和前庭系统高度发展,在完成动作的过程中,保持平衡和关注动作细节,保证技术动作顺利、流畅地完成。

该项群运动员肌肉合成能力强,睾酮值相对较高。血清睾酮是反映该项群运动员肌肉合成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其基础浓度高表明运动员肌肉合成能力强。根据现有文献,汇总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的血清睾酮值(表3)。

表3 我国优秀举重运动员血清睾酮值

2.1.3 运动素质

运动素质是该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运动素质中尤其以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最为突出,另外,对于速度的要求也较高,优秀运动员均表现出突出的运动素质,训练过程中占比较大,这也是该项群运动员的一个显著特点。

(1)最大力量

最大力量是神经肌肉系统在静力或退让性工作中,通过最大随意收缩抵抗无法克服的阻力过程中所表现的最高力值。以下肢蹬伸力量能力为例,优秀的举重和田径投掷、跳跃运动员表现出了较为突出的最大力量(表4)。

表4 优秀举重、跳跃、投掷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4] N

(2)快速力量

快速力量是运动员在完成动作过程中,神经-肌肉系统快速发挥出最大力量的能力,它是决定本项群运动成绩关键的体能要素。通常,人们采用快速力量指数、力的最大梯度、起动力量和冲量作为反映运动员快速力量能力的指标。我们对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优秀运动员下肢蹬伸能力进行了测试,通过分析其F-T用力曲线得到快速力量指数(表5)。从中可见,优秀举重、投掷和跳跃运动员均表现出较为突出的快速力量[5]。

表5 优秀举重、投掷、跳跃运动员快速力量指数[5] N/s

除了最大力量和快速力量能力突出外,该项群运动员也要注意多项运动素质的全面发展。

2.2 技能特征

(1)该项群的技术动作具有结构单一、非周期性的特点,优秀运动员的技术表现为动作稳定、准确,具有高度的可控性。优秀运动员通过多年系统的训练,对于技术动作的各个环节都能熟练掌握,达到自动化程度,对于发力的大小、时机和空间感觉都能高度自知,在训练和比赛中能有效控制动作的完成,并形成良好的动作定型。

(2)技术动作表现出实效性和经济性。跳跃项目要求克服自身重力引力,使身体跳得更高和更远;投掷项目则是在最后用力阶段将全身的用力作用于器械上,将器械投向远处;举重从提铃到支撑和最后发力上举,都要求运动员全身协调用力,不能出现技术瑕疵和失误,在有限的试跳、试投、试举次数内,表现出最佳的竞技水平。

(3)优秀运动员的技术与自身身体特点和体能发展水平相统一,实现完美的融合。优秀运动员的技术特点首先要符合竞赛规则的要求,同时要符合人体运动的基本原理,并结合自身形态和身体素质,表现出鲜明的个性特点。这需要在多年训练中不断分析、摸索,通过成千上万次练习才能达到。

2.3 战术特征

(1)以我为主。该项群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的参数行为是次第性的轮流进行,不会直接受到竞技对手的阻碍。因此,在比赛中,“以我为主,兼顾对手,保证成功率”的战术指导思想极为重要,特别是在正式比赛中,举、跳、投次数有限,在规则规定的比赛次数中保证举、跳、投的成功率,对赢得比赛至关重要。在举重中有“一把保成功,二把要成绩,三把上水平”的说法,同样适合于投掷和跳跃项目运动员。

(2)通过自己的表现干扰对手,给对手造成心理压力,扰乱对手原有的战术安排。运动员在比赛中除了保证自己水平的正常发挥,还要时刻留意对手的表现,根据对手的状态和表现,灵活调整战术,打乱对手原有的战术安排,影响其比赛发挥。例如,举重的战术通常有体重战术、试举重量战术等。

(3)注意场上比赛的瞬息万变,捕捉有利时机,实现突破。

2.4 心理特征

(1)高度的运动感知。该项群优秀运动员对于专项技术动作完成的速度、节奏、时空感具有清晰、灵敏的感觉,对于身体和器械的速度和力量有着清晰的感知,对于动作的节奏、时空感觉把握良好。

(2)自信心强,求胜欲望强烈。优秀运动员在平时训练和比赛中,面对每一次新的高度、远度和重量的挑战,都要充满信心,敢于应对挑战,不怕困难,不怕失败,顽强拼搏,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能赢得比赛的胜利。

(3)独立性。独立性是指人的意志不易受他人的影响,有较强的独立实施行为目的的能力。该项群运动员独立参加比赛,优秀运动员通过多年训练、比赛的磨炼,表现出遇事有主见,不依赖他人,独立思考,积极主动地完成各项训练比赛任务。

(4)高度的自我控制。每一个跳跃、投掷和举重动作的完成,每一次参加训练和比赛,都需要运动员具有高度的自我控制能力。只有控制力强,才能在训练和比赛中实现预期的目标,走向成功,实现自我价值。

2.5 运动智能

优秀运动员需要表现出高度的运动智能发展水平。这是因为对技术动作的理解、分析、判断,以及对教练员训练计划的理解和把握,都需要高度发达的智能水平作保证。另外,在长期的训练过程中,运动员需要和周围的人、社会打交道,充分利用各种训练资源,针对比赛场上复杂多变的形势,具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运动智能水平高是运动员取得成功的一个必备条件。

3 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的训练要求

3.1 体能训练的要求

由于体能(特别是力量和速度)是体能主导类快速力量性项群运动员竞技能力的核心要素之一,因而体能训练应放在最突出的位置,在整个训练过程中所占比例最大。

(1)重视体能发展水平的诊断和评估。体能训练首先从诊断和评估开始,了解运动员的体能优势和短板,采取针对性的体能训练。体能评估一般包括3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功能筛查(FMS);二是一般体能测试;三是专项体能测试。功能筛查(FMS)是由Gray Cook等发明的一套功能性的评估方法,由7个基本动作和3个排除性测试组成。一般性的体能测试主要是了解运动员基础体能发展情况,该类测试通常包括力量、速度、耐力、柔韧性、灵敏和协调能力等。专项体能主要采用专项技术动作或与专项技术动作相似的动作进行体能测试[6]。如举重可以采用抓举和挺举,或是辅助性练习的上拉、支撑和上挺等进行,投掷项目可采用标准器械,或者轻、重器械测量专项力量和速度发展水平。

(2)了解投掷、跳跃和举重力量训练的阶段划分和各阶段训练重点,针对性地发展力量能力。一般来说,投掷、跳跃和举重运动员一个完整的力量训练周期,可以分为基础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及爆发力训练3个时期。在一个完整的冬训阶段,可以将这3个时期细分为5个不同的训练阶段,即基础力量训练、最大力量训练一(增肌训练)、最大力量训练二(改善神经调节)、爆发力训练、爆发力耐力训练。在基础力量训练阶段,要求以发展功能性或基础性的力量为主,这一阶段主要是为后续的力量训练奠定良好的基础;最大力量训练一的训练强度和训练量,要求高于基础力量训练阶段,这一阶段的训练目的主要是通过增加肌肉体积和横断面积,提高骨骼肌肉系统的完整性。最大力量训练二的训练强度要求高于上一阶段,训练重点是改善中枢神经的调节能力,使中枢神经系统募集更多的运动单位参与运动。爆发力训练阶段,要求多采用爆发式用力的练习,发展爆发力和最大功率输出的能力,这一阶段练习的负荷虽然不如上一阶段大,但练习时要求速度达到最大。爆发力耐力/代谢功率阶段,要求运动员在一定的疲劳状态下进行最大能量输出练习,这一阶段也可以结合投掷、跳跃的专项动作进行专项能力训练,使力量练习和技术练习有机结合。

各个阶段的持续时间一般为4周左右。根据训练的具体情况,可以增加或减少每个阶段的训练时间。

3.2 技术训练的要求

(1)注意技术动作完成的稳定性和成功率。该项群的技术特点表现为非周期性、混合型单一动作结构,运动员在比赛中跳、投、举的次数有着严格的规定。运动员在高速助跑或是最大重量情况下,最后用力往往容易出现失误或犯规,因此,技术训练要求以 “稳”为基础,确保技术稳定发挥,在保证成功率的情况下,再追求更高、更远及最大重量的成绩。

(2)狠抓发力前的准备及最后用力阶段的训练。该项群的技术可以分为准备姿势、发力前的准备及最后用力3个关键技术环节,其中,发力前的准备、最后用力及其衔接最为重要。在跳跃项目中表现为助跑与起跳的衔接,投掷项目中表现为预摆与器械出手最后用力的衔接,举重则是杠铃支撑与上挺发力的衔接等。

(3)在高强度甚至是极限强度下,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跳跃、投掷和举重比赛典型特征就是高强度对抗,因此,平时训练中,要设置高强度的对抗条件或是难度系数,提高技术的运用能力。

3.3 战术训练要求

多年来,对于体能主导类速度力量性项群战术训练的重要性普遍认识不足,认为该项群的比赛是次第性的,运动员独立完成自己的比赛,相互间干扰较少,战术的作用不明显。

但现代高水平竞技的发展对战术要求越来越高,在平时的训练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如近年来在举重比赛中,参赛者频频使用“难度战术”,对参赛结果产生了重要影响[7]。

要树立“实力为王”“以我为主”的战术指导思想。该项群制订战术方案时,首先依靠运动员自身的竞技实力,在比赛中争取有利位置,赢得整个比赛的主动。尽量避免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注意自身竞技水平的发挥,按照预先制订的参赛计划,完成自己的每一次跳、投和举,逐步取得理想的竞技成绩。

3.4 心智能训练要求

制订运动员参赛心理预案。根据比赛前和比赛中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事先设计好相应的应对措施,做到心中有数,有备无患。如担心自己出现技术失误或犯规时的心理预案,对手领先时的预案,自己领先、放松警惕时的预案,等等。

重视念动训练。跳跃、投掷、举重项目对运动员技术动作的运动感知和视觉感知要求非常高,优秀运动员要具有准确评价技术动作运动学和动力学特征及动作节奏的能力。

念动训练可以改善运动员的运动直觉,使运动员头脑中不断再现动作过程。念动训练时,要求运动员将全部注意力放到技术环节、动作轨迹和动作节奏中去。

[1] 田麦久.项群训练理论的创立与发展(1983-2013)[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3

[2] 田麦久.项群训练论[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8

[3] 冯连世.优秀运动员身体机能评定方法[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3

[4] 郑念军.体能主导类项群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最大力量特征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3,18(3):6-10

[5] 郑念军.论体能主导类田径、举重运动员下肢蹬伸力量能力的同元异构[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2

[6] 国家体育总局科教司.现代教练员科学训练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5

[7] 杨峻峰.举重比赛中的“难度战术”及其应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97(9):38-42

猜你喜欢

战术竞技力量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战术精确打击“多面手”亮相航展
2016年里约奥运会跆拳道比赛女运动员主要战术应用特征分析
麦唛力量 (一)
孤独的力量
如何对抗毛球!全方位战术考察
花与竞技少女
美国战术供应公司AR10执法战术步枪
怀疑一切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