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不同药物治疗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的效果探析
2018-01-07韩慧茹
韩慧茹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大同 037008)
用不同药物治疗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的效果探析
韩慧茹
(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山西 大同 037008)
目的:探讨用不同药物治疗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的效果。方法:对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其病情采用不同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并观察其治疗的效果。结果:经过治疗后,本组55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占83.6%)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重度疼痛率更低,其轻度疼痛率和中度疼痛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根据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的疼痛类型和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的症状。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疼痛;重度疼痛率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中枢神经免疫系统疾病。此病主要是由脊髓感染所致的免疫功能紊乱引起的[1]。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脊髓内传导束脱出髓鞘或坏死、性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脊椎疼痛等,其生活质量可受到严重的影响[2-3]。
为了探讨用不同药物治疗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的效果,本文对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在山西省大同市第三人民医院就诊的55例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这55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其年龄为18~58岁,平均年龄为(36.1±1.5)岁;其发病至就诊的时间为35~331 d,平均时间为(225.2±38.1)d;其中有初次发病的患者22例、再次发病的患者33例,存在感觉障碍的患者有16例,存在二便障碍的患者有51例;其中有亚急性发病患者26例、急性发病患者29例。
1.2 方法
根据患者的病情采用不同的药物对其进行治疗。对于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神经根痛患者,使用地塞米松、泼尼松和甲基强的松龙对其进行冲击治疗。治疗方法是:1)为其静脉输注地塞米松,初始剂量为20 mg/d,连续用药10~14 d ,之后将地塞米松的用药量降至10 mg/d,连续用药7 d后改为让其口服泼尼松进行治疗,50 mg/d(顿服),然后以每周降低10 mg/d的速度减少泼尼松的用药量至完全停药。2)为其静脉输注甲基强的松龙,初始剂量为1000 mg/d,之后每隔3 d将用药量减少50%,连续用药12 d后改为让其口服甲基强的松龙进行治疗,60 mg/d(顿服),然后以每5 d降低12 mg/d的速度减少用药量至完全停药。对于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Lhermitte征患者和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痛性痉挛患者,使用卡马西平对其进行治疗。卡马西平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100 mg/次,2次/d。若治疗效果不佳,应每隔1 d将用药量提高100~200 mg/d,直至疼痛明显缓解(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00 mg/d)。对于痛性痉挛情况较为严重的患者,应在使用卡马西平的基础上为其加用巴氯芬。巴氯芬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5 mg/次,2次/d。若治疗效果不佳,应每隔1 d将用药量提高5 mg/d,直至疼痛明显缓解(最大剂量不得超过30 mg/d)。对于服用卡马西平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的患者,应联用氯硝西泮和巴氯芬对其进行治疗。氯硝西泮的用法是:口服,初始剂量为2 mg/d。若治疗效果不佳,应每隔1 d将用药量提高2 mg/d,直至疼痛明显缓解(最大剂量不得超过6 mg/d)。巴氯芬的用法:口服,初始剂量为5 mg/次,2次/d。若治疗效果不佳,应每隔1 d将用药量提高5 mg/d,直至疼痛明显缓解(最大剂量不得超过30 mg/d)。对于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肩背痛或内脏痛患者,应使用布洛芬或双氯芬酸钠对其进行治疗。布洛芬的用法是:口服,0.3 g/次,2次/d。双氯芬酸钠的用法是:口服,75 mg/次,1次/d。
1.3 观察指标
采用VAS对治疗前后本组患者疼痛症状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轻度疼痛:VAS评分为0~3分。中度疼痛:VAS评分为4~6分。重度疼痛:VAS评分为7~10分。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对本文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疼痛类型的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治疗效果的分析
经过治疗后,本组55例患者中有46例患者(占83.6%)的疼痛症状明显改善。不同疼痛类型的患者其疼痛缓解率有所不同。详见表1。
表1 脊髓炎性脱髓鞘疾病中不同疼痛类型患者治疗效果分析
2.2 治疗前后本组55例患者疼痛严重程度的比较
治疗前,本组患者的轻度疼痛率、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分别为14.5%(8/55)、40.0%(22/55)、45.5%(25/55)。治疗后,本组患者的轻度疼痛率、中度疼痛率和重度疼痛率分别为 30.9%(17/55)、60.0%(33/55)、9.1%(5/55)。与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接受治疗后其重度疼痛率更低,其轻度疼痛率和中度疼痛率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治疗前后本组55例患者疼痛严重程度的比较[n(%)]
3 讨论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可出现步态异常、肢体无力、关节挛缩、脊椎疼痛等症状[4]。相关的文献报道指出,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患者出现疼痛症状的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损伤性刺激对脊髓的抑制作用所致的疼痛不适。2)神经突触可塑性改变所致的疼痛。3)轴突和神经元受损后产生的刺激性信号所致的疼痛。4)脊髓中小胶质细胞活化所引发的疼痛[5]。研究发现,用地塞米松、泼尼松和甲基强的松龙等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对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进行治疗能够显著减轻其疼痛的症状。但在采用此类药物对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进行治疗时,应密切观察患者是否出现电解质紊乱和骨质疏松等不良反应。卡马西平可降低神经细胞膜对钙离子、钠离子的通透性,从而可降低神经细胞的兴奋性,改善疼痛的症状。但使用此药进行治疗的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在治疗期间易出现头痛、视力降低、皮疹和精神紊乱等不良反应。布洛芬、双氯芬酸钠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从而可起到退热、止痛的作用。
综上所述,根据脊髓炎性脱髓鞘病所致疼痛患者的疼痛类型和实际情况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法对其进行治疗能够有效地缓解其疼痛的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预后。
[1] 龚考玲. 脊髓炎性脱髓鞘疾病疼痛症状的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研究[J]. 中国处方药,2014(12):97-98.
[2] 石磊,阎桂琴,宋建聪,等. 脊髓炎性脱髓鞘病疼痛症状的病因分析及治疗对策[J].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1(11):1049-1051.
[3] 陈晓红.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的观察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8):1672-1673.
[4] 靳腾龙,孙红卫,张鹏,等.颅内假瘤样脱髓鞘病的临床表现和病理特征分析[J].河南医学研究,2015,24(11):25-27.
[5] 孙辰婧,洪柳,刘建国.颅内肿瘤样脱髓鞘病与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临床误诊病理分析[J].中华神经科杂志,2015(9):757-762.
R744.3
B
2095-7629-(2017)20-0106-03
韩慧茹,女,1980年7月出生,硕士学位,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