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育功能视角下中职“后示范”内涵与发展路向

2018-01-06曾茂林

职业技术教育 2018年19期
关键词:教育功能中等职业教育

曾茂林

摘 要 中职教育面临的就业难和吸引力低下问题,表明其内外因发生了深刻变化。从教育双向功能的统一性考察,进入“后示范”期的中职教育应有新的内涵:需要以培养技能文化升学人才为主,同时注重拔尖技艺和一技之长人才的培养。新时代的社会经济转型,从教育的社会功能上要求中职“后示范”转向以适度超前的新技术人才培养和项目研发方式,引领地方经济的发展。现代职教体系的建立,又从育人功能上要求“后示范”转向技能文化升学教育。育人本体功能理论、立交桥式的升学政策为此提供了理论依据和现实可行性。聚焦技能文化升学教育和因材施教的实践突破,为中职“后示范”建设中三类学生潜能的发展提供了有效路径。

关键词 中等职业教育;后示范;教育功能;發展路向

中图分类号 G718.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8)19-0035-04

从中职示范校的粗放式经济发展期,到经济L型的新常态“后示范”期,中职教育所处的社会环境和用人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要求职业教育必须新常态。为此,2013年12月在上海召开全国中等教育改革示范校交流会上,教育部原副部长鲁昕作了题为《中职示范校“后示范”建设要抓好八项工作》的讲话,此后她在不同场合的讲话中对职业教育新常态进行了阐述,在全国掀起了中职“后示范”研究的热潮,2014年中职示范校开始逐步转入应对经济新常态的“后示范”建设期。进入新时代以来,为适应中国“一带一路”走出去倡议需求,我国建立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由此导致中职学历和技术水平都处于垫底层次,引发了其毕业生对接劳动力市场的严重问题。因此,需要从教育基本功能和中职教育层次定位入手,有针对性地解决中职“后示范”持续发展的战略方向问题。

一、从教育双向功能考察中职示范前后内涵变化

(一)从教育双向功能考察中职前示范内涵局限

通常意义上讲,教育功能是指人类教育活动及其系统对个体和社会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与影响。当前,对学校教育功能的“相关研究主要围绕个体个性化和个体社会化这两个概念展开的,并且几乎所有的研究者都同意学校的教育功能包括上述这两个方面”[1]。从关系的视角出发,“教育的功能是一种社会关系,教育的功能研究就是对教育与社会整体或其他构成元素之间关系的研究”[2]。由于社会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尤其在经济不断转型升级的年代,社会生产力的整体变革必然以决定性的关系力量引发人才市场需求的变化,最终迫使学校人才培养类型和规格发生变化。就当下中职学校面临的生存环境及其新常态社会环境看,都应该将其教育功能聚焦在人的内向发展上。中职前示范阶段,由于整个社会处于高速发展期,需要大规模的初、中级技术人才,中职学校以就业为导向培养了大批普通技术工人,满足了社会对初级工的要求。新常态下,产能过剩,大学生争抢中职岗位,中职生就业竞争压力增加,使中职教育竞争力和吸引力不断减弱。调查研究表明,前期的中职示范一定程度上把“以就业为导向”误读成了“就业教育”,并因此产生了一系列问题[3]。一是以重视就业技能为理由,忽视文化基础知识对中职生成长、成才的价值。对中部地区样本学校调查发现,87%的校长将文化基础知识排在了最末位,56%的班级进行的没有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学时,一般实际安排不足1/4,甚至有10%的班级没有开设任何通识课程,导致中职生文化基础知识贫乏,明显低于普通高中学生。二是中职生实习活动提前,弱化了中职生的学生角色认知。一些中职示范校以“校中厂”冠名班级方式,从一年级开始按照企业管理模式,要求学生定期到工厂实习,实行打卡考勤,全面强化店员和工人意识,弱化了继续深造学习的学生角色意识。三是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中职生多元化的就业。访谈发现,有学生说“中职毕业生是打工仔,迟早都是打工,还不如早些退学去打工”。可见,定格化的“就业教育”,降低了中职生对中职教育的认可度和信任感,弱化了中职教育的育人本体功能。

(二)从双向功能统一性考察中职“后示范”应有内涵

由于社会和个人需求总是变化的,这种变化的特征不仅表现在不同时期,而且表现在不同学校的教育阶段上[4]。因此,需要从社会和职业教育内部变化上考察中职“后示范”中社会与个人发展教育功能之间的最佳统一关系。“后示范”时期,中职教育面临“中等收入陷进”和产能过剩、经济L形等新常态,跟前期示范时期强调量的扩张、培养大量初、中级技工面临的背景不同。因此,中职教育需要选拔部分具有操作天赋的人,实施智能化不能取代的工艺类拔尖技术教育。从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看,“后示范”时期,中职教育在学历上处于垫底层次,加上就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要求“后示范”时期中职学校以向高一级职业院校输送人才为己任,重在为大部分中职生习得一技之长的操作技能和习得扎实的技术文化素养奠基。因为我国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行列后,随着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对教育期望的提高,导致人们要求接受较多的教育”[5]。新常态下,社会用工升级和个人对教育需求的攀升,都让中职前示范期的“就业教育”逐步丧失吸引力。社会对拔尖技术人才的需求同中职生源越来越差、中职学历垫底地位的矛盾,决定了中职“后示范”只能走为高一级学校输送具有扎实技术理论基础和一技之长、具备相应文化素养毕业生的升学教育之路。从教育不仅要满足社会需要还要满足个人发展要求的功能观出发,我国中职“后示范”必须不断深化前示范“就业教育”功能,培养拔尖技艺型人才,满足经济转型升级对高级技工的社会需求。同时,还需要满足那些文化基础差又缺乏操作天赋学生的就业需要,将其培养为具备一技之长的普通技工。此外,必须认识到中职生首先是学生,而且是在学术型升学教育中处于弱势地位但仍有升学愿望这一事实。因此,必须为更多具有专业技能学习愿望的学生打牢文化、技术基础,为其升入对口高职院校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教育社会功能要求“后示范”转向引领经济发展

(一)解决前示范问题需要“后示范”教育适度超前

“社会对教育的需求从总体看是潜在的价值需求,而教育的现实功能取决于教育的结构和社会的投入。”[6]在我国经济跨越式发展阶段,社会经济的发展是以粗放式的上项目、扩大投资规模拉动。在粗放式的以资本投入和人力资源密集型劳动力为驱动的年代,基础设施和房地产建设、服务业、商业都需要大批初中级技工。这些初中级技工主要由中职学校予以培养,所以20世纪初中职开始不断扩招。那时,基础建设和第三产业吸收了大量中职毕业生,不存在明显的就业问题,中职校只要对接劳动力市场培养技术人才,适应粗放式经济发展就行。2010年后,我国产能和初级劳动力过剩问题逐步显现。尤其是2013年之后,国家开始了“一带一路”倡议,在企业重组升级、去产能中,普通技术人员被淘汰,通过重新上岗、培训转岗,劳动力市场对初级工的需求明显减少,中职学校仍以就业为导向对接劳动力市场以适应经济发展开始变得不合时宜。尤其是“中国智造”和“中国创造”开始之后,以智能机器人取代初中级技工成为新趋势,以创新引领新兴产业的发展,成就“中国创造”走向世界逐步成为主流。中国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开始了从资本和要素驱动转向创新和高端技术驱动。在此背景下,中职教育的主要社会功能必须转向以高端技术工人配备到企业来引领和促进企业的发展。

中职“后示范”需要转向适度超前,蕴含“超前适应”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内涵。当前,我国传统产业正在被新兴产业取代,而新产业需要的新技术人才又主要依靠学校培养。就中职学校而言,总有一批成绩差动手能力也缺乏天赋的学生。对他们而言,只能训练其获得适度超前产业发展的一技之长。让他们三年后毕业,正好赶上产业升级对这种新技能人才的需要,从而顺利实现就业。如果沿袭前示范时期粗放式适应人才市场的培养方式,学生毕业就将面临失业的危险。为此,我国中职“后示范”人才培养目标设计除了需要超前的眼光,以升学教育为培养高端人才奠基外,还应侧重于从产业转型升级的视角出发,培养“互联网+”商业和科技推廣人才。其次,强化技能实训。在以就业为主导的班级中,需要先实践后理论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教学中增进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学习。第三,强化创新教育。广东顺德陈村职业中学在这方面提供了学习榜样,其以500多项师生发明专利,逐步形成了完善的创新教育体系,以此鼓励和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精神,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四,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宗旨,强化专业特色建设。必须从超前适应地方经济未来发展需要出发,树立起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理念,打造为地方支柱产业服务的专业品牌,为地方经济转型升级培养出大批急需的中、高级技工。

(二)引领经济发展的“后示范”路径及关键举措

“教育结构是承受教育功能的‘躯体,它是物质构成的社会实体;而把这个躯体驱动起来必须消耗足够的能量。”[7]为了实现创新驱动发展,“后示范”中整个职教体系结构、专业结构和师资结构都需要转型升级,需要根据不同层次和专业类属特性,进行有选择地重点投入。因此,中职“后示范”时期,必须从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高度来重新定位中职教育的功能。从层次上看,中职教育主要是为学生未来技能和文化的发展奠基,为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从整个社会行业需求看,服务业和小规摸手工艺类行业,因得不到大学的重视,而民间又缺乏高端技术的系统培训,中职学校恰好能培养这类能工巧匠型人才,发挥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功能。为此,就必须选拔有强烈就业意愿,且具备手艺特长和天赋的学生,进行系统的拔尖技艺教育。“互联网+”新业态的出现将驱使中职学校创新课程内容和培养模式,构建出符合“互联网+”市场需求且一定程度上能引领地方经济发展的专业课程体系。由于技术进步与企业发展永远领先于职业学校专业及课程设置,因此,必须开展校企合作项目研发,将研发成果及时应用到企业生产和学校课程建设、教学改革之中。这就需要当地政府为对口专业的教师搭建校企合作研发平台,形成科研项目驱动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更需要中职学校为天赋学生拔尖技艺发展,探究出有效的校企合作培养培训路径,建成跟岗实习、“教学工厂”等技术习得和技术创新型教育实训模式。

中职学校在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上需要采取的关键举措如下。首先,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三农”[8]。中职学校具有深入新农村和新型城镇化市镇的地域优势,在现代化的新农业、城镇化的新农村建设中,可以积极参与相关项目研发,并为其培养大批职业化的新农民。其次,以研发项目引领和人才输送支撑专业镇建设。以专业镇建设方式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在广东已经取得了辐射性的推广经验。“广东专业镇通过特色产业聚集及产业生态系统构建,已成为广东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创新增长极。”[9]支撑专业镇主导产业转型升级不仅需要镇所在地中职学校协同当地企业、高校研究出新的工艺和产品,更需要中职学校为企业输送大量拔尖技术能手以便对专业镇发展做出研发引领和人才支撑贡献。第三,在延伸地方产业链中,提供项目创新和拔尖人才支持。中职学校要及时联合高校和企业,以协同创新方式开展大型项目攻坚和高端技能人才培养突破。在项目研发取得突破性进展后,培养出地方企业“走出去”急需的高端技术人才,真正成为引领地方经济转型升级的排头兵。

三、育人功能要求“后示范”转向技能文化升学教育

(一)中职“后示范”聚焦育人本体功能的理论剖析

中职“后示范”建设要解决持续发展问题,最根本的是需要实现对前示范的超越,走出经济社会对中职毕业生需求起伏的“周期”变化困境。这就必须将中职“后示范”聚焦到培养人的本体功能上,由人的可持续发展来深入推进中职学校的持续发展。由于“教育功能以培养人为‘焦点,可向外扩展和向内分解”[10],因此,中职学校在向外扩展中需要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特征及其对人才的需求规格上,定位好服务社会所需要培养的专业人才类型、技能结构和水平层次等。中职学校育人本体功能的实现,取决于社会所提供的初级技术人员需要岗位数量和门类、高职对口升学的条件和师生的努力程度以及校内外环境和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实际效果等。只有当社会用工环境和现代职教体系内部建立的升学机制同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价值、目的追求相一致,才能产生最大的教育合力,师生关系才会融洽,二者才都能感觉到从事拔尖技艺教育、升学教育、一技之长教育的必要性,从而极大调动学生的学习潜能,将潜在的静态育人功能转化为给社会输送高端技能人才的动态社会功能。为此,中职学校要根据社会各机构、企业提出的人才需求层次、专业和规格要求,向中职学生准确表达出社会对毕业生的需求,中职学校实际能满足的学生需求。中职学校也只有从社会需求和学校能满足需求的现实条件出发,对具体育人功能进行定向,才符合社会、学校和学生的实际,这样的教育功能可实现度才是最高的。这样的教育功能需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中职校满足社会人才需要和学生就业需求的驱动力,确保中职“后示范”育人功能顺利实现。

(二)聚焦技能文化的“后示范”升學政策及可行性

《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2010-2012年)》提出,“构建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成长发展的立交桥”。这一文件的出台,标志着教育部职成司以政策形式肯定了中职学校具有向高一级职业院校输送技能型人才的功能。2012年,《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中提出,搭建通过各种学习途径成才的“立交桥”。2014年6月,《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又提出了建立人才培养立交桥的目标。同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再次强调,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其“改革考试形式和内容”中,第三条加快推进高职院校分类考试,指出“高职院校考试招生与普通高校相对分开,实行‘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的评价方式。”从国家政策层面明确了中职升学教育以职业技术文化素质培养和考试为核心,不同于普通高中教育的特点。这四个文件的出台从大政方针上为中职生顺利升学提供了保障。

(三)“后示范”聚焦技能文化升学教育的实践突破

中职技能文化升学教育定位不同于普通高中的学术文化升学教育定位。从满足社会功能的需要看,中职教育培养的是技术人才,因此坚持文化足够让其技术可持续发展即可,而习得过硬的基本技术才是其将来获得高端技术、更好地服务社会的需要。从教育育人的个别化功能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较差是普遍现象。为此,补偿初中教育的缺失,扎牢文化基础成为其开展升学教育的前提。从中职文化同普高文化的区别上看,需要走出一条适合学生文化基础、侧重技术素养提升的技术型文化教育之路。所有中职文化学科都需要尽可能地同中职学校相关专业的技能教育有机结合,以情景化、实用化、形象化的方式来教中职文化课,增强学生的学习动机,降低学习难度,将技术文化理论学以致用地予以落实,充分展现出中职技术文化教育的特色。

总之,聚焦于育人的可持续发展功能的中职学校,要根据社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结合中职生自身意愿且能够达到的目标追求,分类培养出升入职业院校、拥有拔尖技艺和一技之长的中职毕业生。这既满足了学生各取所需的升学和就业愿望,又满足了社会对高端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和普通技工的需求,从根本上解决了中职“后示范”面临的就业难问题,有助于实现中职“后示范”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参 考 文 献

[1]徐俊.“个体个性化”与“个体社会化”究竟是什么关系——兼论学校的教育功能[J].上海教育科研,2015(8):18-21.

[2]张行涛.从关系的视角看教育功能的拓展[J].教育评论,1999(1):12-14.

[3]李向辉,常芳.中职教育对“以就业为导向”的误读、危害与治理[J].教育发展研究,2016(5):31-34.

[4][5]唐晓杰.社会、个人教育需求与学校教育功能[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3(3):49-60.

[6][8][10]傅先庆.论教育功能的焦点[J].中国高教研究,1994(6):76-79.

[7]张来武.依靠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展“新三农”[J].中国软科学,2014(1):6-10.

[9]朱桂龙,钟自然.从要素驱动到创新驱动——广东专业镇发展及其政策取向[J].科学学研究,2014(1):29-33.

The Connotation and Development Way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in Later Period of Demonstr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ducational Function

Zeng  Maolin

Abstract  The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and low attractiveness show that there have been profound changes in internal and external causes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Reviewing from the unity of the two-way function of education,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should have new connotations: Its main task is to cultivate talents with technology culture to enter higher school ,while to cultivate  personals to be top workmanship and skills generally. In the new era, as the socio-economic transitions, the social function of education calls for the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to lead the development of local economy by new technical personnel training moderately ahead and project research development. While the establishment of modern vocational education system required to turn to promotion function of education in wich the culture of skill sets is valued, which theoretical basis and realistic feasibility are provide by the noumenon function of educating and the overpass education policy.

Key words  secondary vocational education; demonstration in later period; education function; development way

Author  Zeng Maolin, professor of  Institute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of Lingnan Normal University(Zhanjiang 524048)

猜你喜欢

教育功能中等职业教育
小学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功能及实施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浅析中职《汽车机械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
浅析中职数学课与专业课的衔接
“新常态”下区域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三大转变
新农村文化建设中教育功能的缺失及其认识论根源
将情感教育融入“老年护理学”教学中对中职卫校学生道德价值观的影响研究
潜移默化,润物无声
浅谈中国电视媒介教育功能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