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8-01-06吴笑永

考试周刊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摘 要:语文学科是我们的母语学科,更是学生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都要进行学习的一门重要学科。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语文学科是培养学生识字认字、文字表达和语言表达和沟通等多方面能力的重要学科,并且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文章具有较强的德育教育功能,这对小学生正确人生价值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应将语文学科作为向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良好途径,使学生通过语文学科学习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为社会培养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打好前站。

关键词:小学教育;语文教学;德育教育;渗透;探討

一、 引言

新课程改革提出在小学基础教育阶段应更加重视对学生素质教育,而德育教育就是其中的重要任务之一,为此,在小学教育多个不同学科中都对学生开展了德育教育,广大教育教学工作者也在不断进行这方面的实践和研究,尤其在语文课程教学过程中该如何更好地利用语文学科的特点和优势对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已经成为目前广大小学语文教学工作者共同面对和研究的重要课题。下文就结合本人的实践语文教学经验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简要的论述。

二、 立足教材,对学生展开良好的德育教育

在语文实践教学过程中,应以语文教材为根本,充分发挥语文教材和内容的特征及优势来向学生展开有效的德育教育。例如,在组织学生学习“落花生”这一篇课文后,学生通过对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自身也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使学生懂得了人不能过于在乎外表,更应该不断完善自己的内心,心灵美才是真的美。并且,以此为前提,让学生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观察和发现身边心灵美的人或事,通过小作文的形式进行表扬,这样既让学生的写作能力获得了锻炼,又使其在思想上受到优秀品质的影响和教育,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又比如,在讲解‘北京亮起来了这篇课文的时候,不仅要求学生应掌握课文中的生字生词等基础知识以外,同时还应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可在课前依据文章内容制作多媒体课件,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北京夜景的图片或小视频,使学生亲眼看到北京夜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祖国首都的向往和爱国之情,实现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目标。

三、 打造良好语文教学情境,向学生开展德育教育

在实践教学中发现,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够切实的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也应依据教学内容和具体学情打造良好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语文教学情境中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并且还能够使语文教学方法和形式在情境教学的创设和运用过程中获得不断地优化和革新。具体来说,首先要求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前应充分依据教学目标及任务来设置相应的语文教学情境,使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与学习内容中心思想产生情感上的触动和共鸣,继而实现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例如,在讲解“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时,当讲到外国侵略者冲入圆明园展开破坏行为这个自然段时,教师就可运用课前制作好的教学课件通过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火烧圆明园”的影视资料片段,在学生观看的同时结合文章对学生展开详细的讲解,使学生在创设的真实情境中深刻地去理解和体会,让学生亲眼看到美丽的圆明园被破坏的情境,学生顿时有一种愤怒的情绪,使学生深深地感到只有国家富强才能不被欺负,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从而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将来建设祖国,教育学生形成积极的爱国主义情操。由于当前社会环境的原因,很多小学生都是家庭的独生子女,从小都是家庭的核心,长辈的过分宠爱很容易使其形成不为他人着想、自我、自大自私,缺乏孝心的不良品质,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有很多关于孝顺长辈的文章,能够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德育教育。比如在讲解“爷爷的小树”以及“爸爸和书”等文章时,依据文章内容创造教学情境,并设置一些问题:比如“大家谁记得自己爸爸妈妈的生日是哪一天呢?”“奶奶最爱吃哪些食物?”等有关孝心的问题,让学生来回答,学生通过回答逐渐明白老师设置这些问题的目的,并为学生设置一个课下任务,帮妈妈做一顿饭、或者给爸爸洗一次脚等小任务,使学生通过语文课程的学习,从小学会尊重和孝敬父母和长辈的优秀品质,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德育教育。

四、 延伸课堂教学,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

教师可以将小学语文的课堂教学延伸到课外,为学生开设合理的课外教学活动,渗透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合理的课外活动能够在实现德育教学目标的同时加强学生对语文的学习热情,从而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教师在组织课外活动前要对学生的个体不同差异进行充分的考虑,针对学生个体差异来进行活动内容的设计,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演讲比赛、作文比赛,还可以针对中国的传统节日来开展课外教学活动,例如,母亲节、中秋节、国庆节,这些节日的传统意义都可以作为进行德育教育的素材。丰富多样的课外教学活动不仅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语文的快乐,还能促进学生正确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提高学生的思想品质。除此之外,教师开可以组织学生体验社会生活,让学生通过一些社会活动来感受生活,融入生活。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去当地的养老院去慰问老人,成立模范小组,培养学生乐于助人的美好品质。小学语文教学不仅是注重对学生课本以及语言运用上的教育,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我国传统的语言文化提升自身的语文素质,从而得到综合素质上的培养。德育教育作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重要内容,教师有义务和责任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进行渗透教育。

五、 结束语

德育教育是一个需要长期执行的教学任务,不仅对于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个人品质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长远来说,更是对社会的长治久安有着深远的意义。小学时期是学生形成良好品质道德的关键时期,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注重对学生健康人格以及良好品德的培养,在不断实践的经验下,找到有利于渗透德育教育的方法,让学生在提高语文学习能力的同时得到德育教育的渗透,成为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 李兴玲.浅谈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赤子旬刊,2014,08.

[2] 朱琴.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课程教育研究,2015,04.

作者简介:吴笑永,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城关第一小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德育教育渗透
探究“学讲计划”背景下的语文教学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