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智库与人才培养:全球视野下的观察与思考

2018-01-06毛建茹

高教探索 2017年12期
关键词:人才培养

毛建茹

摘要:大学智库在资政育人启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全球知名的大学智库都开展了人才培养项目,其学位项目、培训项目、荣誉项目以及一些短期项目都对智库发展和学科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随着发达国家智库的大举扩张,大学智库多样化发展和差异化发展不仅关系到自身影响力的提升,而且涉及到国家未来政策精英的培养与规划战略。随着我国国际地位提升和参与全球治理的日益频繁,大学智库在人才培养方面对外合作与业务拓展变得更加重要,及时了解并重视大学智库与人才培养的互动关系,能够帮助我国大学在积极建设智库的同时,也更好地重视人才培养工作。

关键词:大学智库;人才培养;全球视野

大学智库在资政育人启民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2013年上海市开始实体化建设首批18家高校智库,引起了广泛关注。2014年教育部印发《中国特色新型高校智库建设推进计划》,对高校智库建设目标、主攻方向、依托资源、人才队伍、成果渠道等关键问题予以明确。2016年,上海社科院发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将高校智库定义为附属于大学的从事政策研究和决策咨询的组织机构。自2016年开始,大学将不再以整体形式参与智库评价与排名[1],理由是大学以教书育人为本,不可能大规模地转向决策咨询服务。此后,有学者提出“高校智库是一个凝聚高校师生共同参与公共政策酝酿、论证和评估的平台,咨政和育人不可偏废”[2]。从大学智库发展的进程来看,一方面宏观政策在积极引导,另一方面民间对于大学智库评价态度的审慎转变,焦点围绕大学智库与人才培养的关系问题。从一些政策导向性的文件来看,备受关注的智库人才,更多被理解为政策研究专家或智库专家,能够在知识与政策之间起到桥梁作用的专业人士。无论是主管部门还是相关高校,对于智库人才的理解,还都局限在“智库学者”层面,而对于将大学生和在职人士作为对象的人才培养,则关注较少。为了解高校智库人才培养的类型与特征,笔者以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全球智库排行榜(2016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中的大学智库为主,参照其相关人才培养情况,力求在较宽的视野下,探索大学智库与人才培养之间的发展、互动与挑战关系。

智库是指“研究、分析公共政策,参与其制定过程,并就与政策相关的国内与国际事务向政策制定者提供建议,促使后者做出正确决策的机构”,也称“思想库”。在美国约有75%的智库设在大学。[3]这些大学智库通常设在学校内部,是以公共政策为主要研究领域的研究机构或学院,其校友网络被视为与决策部门联系的重要资源。此类机构既具有智库使命,同时也承担着大学的某些功能,且两项功能有很多重叠之处。智库中的教授、研究人员通常受雇于大学,他们享用大学的资源和设施。大学智库具有独立的经费来源渠道,接受多种渠道的社会捐赠和项目委托经费,还接收来自所在大学的一部分财政支持。[4]

很多大学智库都直接从事或参与所在院校的人才培养工作。短期来讲,参与人才培养工作,能够使智库与大学的联结更加紧密,而各类学生也可以辅助或独立开展研究工作,提升大学智库声誉。长远而言,大学智库培养潜在的政策研究者、决策者和实践者,他们通过习得理念和方法影响未来政策走向。[5]智库人才培养目标与智库本身使命紧密结合,其本身具有应用性、跨学科性、多元背景等特征。实践中,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类型多种多样,运作方式各异,似乎很难归纳为某一种人才类型,但是培养领域内未来的政策精英和友好使者,则颇具共通性。

一、大学智库人才培养项目类型及其运作

大学智库通常会设置学位项目,覆盖从学士到博士、学术学位和专业学位等类别的学生培养,还会有一些密集的短期项目,比如暑期项目、冬季学校、实习项目等,也有一些盈利性的在职培训项目。不过大学智库的人才培养规模都不太大,很多智库围绕自身的研究主题招收学生,学位项目通常对申请的学生有严格的要求。有的大学智库能够单独运作人才培养项目,但大多数的大学智库都要依托所在大学的学科和设施资源。即便是智库牵头设置的人才培养项目,仍然与其他的院系或者校外机构进行紧密的合作培养。

大学智库有独特的学位项目运作体系。例如,美国莱斯大学公共政策研究所(Rice Universitys Baker Insitute For Pulicy)与莱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共同开设了两年制国际事务硕士学位项目(the Master of Global Affairs (MGA)),该项目是通过一些模块化的课程和独特的实践体系,弥合政策理论与政策实践之间的差距,培养全球政治舞台的领导者。学生可以到与研究所合作紧密的政府部门、私营部门以及更广阔的国内外的合作机构进行实习。与常规的学位授予要求和语言基础相比,该学位非常注重对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沟通能力的培养。[6]英国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的国际事务、外交和战略中心(IDEAS/Public Policy Group, 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Political Science)设置了外交和国际战略(Diplomacy and International Strategy)硕士项目,该项目提供为期一年的硕士学位课程,旨在提升全球领导者的战略视野,同时传授政策和形势分析的方法和技巧,并且对全球经济趋势、安全问题、区域发展以及一些全球热点问题进行分析,为学员传授战略运作、风险管理以及谈判技巧等课程。[7]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研究院的赖肖尔东亚研究中心(Edwin O.Reischauer Center for East Asian Studies, SAIS,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是享誉世界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该中心在国际关系硕士(Master of Arts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M.A)、国际公共政策硕士学位(Master of International Public Policy,M.I.P.P)和博士学位(Ph.D)三个层面培养国际问题实务和研究人才。日本早稻田大学亚太研究院(Asia Pacific Institute, Waseda University)也开设国际关系方向的硕士和博士学位項目,培养通晓亚太事务、承担亚太地区未来事务的专家型人才。[8]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的亚洲竞争力研究中心(Asia Competitiveness Institute, Lee Kuan Yew School of Public Policy, National University of Singapore)在2016年全球大学智库排行榜中位于第13名,是亚太地区大学智库中的翘楚。中心隶属于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人才培养统一在学院层面进行。公共政策学院开设有一个公共政策博士学位项目,还有公共政策硕士、公共行政硕士、公共管理硕士和高级公共行政与管理硕士(Master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Management,简称 MPAM)等项目,分别培养政策研究、分析、执行等领域的人才。[9]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Mercatus Center[Mercatus Center, George Mason University (GMU) (United States)]设置很多奖学金项目,包括博士奖学金项目、论文奖学金项目、硕士奖学金项目、亚当斯密奖学金项目等,这些项目在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领域资助有兴趣和具有较好的竞争力(竞争性)的学生[10],开展相关类型的学习和研究。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注重培养跨学科公共政策人才,该研究所包括可持续发展、地球和环境工程、地球与环境科学、环境卫生科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灵长类动物进化学等方向的博士学位项目;这些项目通常由地球研究所主导,但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层面,通过多个部门合作而开设。以上不同类型大学智库围绕具体的政策领域开展跨学科人才培养,但学生所获得的学位仍然由大学统一颁发,智库通常不能够独立颁授学位。endprint

除学位项目外,一些在职培训类项目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青睐。培训项目围绕在职人员拓展视野、官员进修、基础教育教师培训等不同的目标而开设,在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方面具有针对性。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全球政治中心(Center for Global Politics,Free University of Berlin)就提供在线职业培训项目。2003年该中心开设了“在线东欧研究硕士项目”,为东西欧、北美和亚洲的在职人员提供拓展培训,专业方向涵盖了政治学、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文、历史、冲突管理、跨文化交流、移民、欧洲一体化以及全球化等,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征,通过在线学习和集中课堂面授的形式,为在职人员提供拓展职业视野或者谋求在国际组织、非政府组织、政府机构以及私人企业等从事相关工作的资历。[11]哈佛大学艾什民主治理和创新研究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Harvard University)目标是培养全球最优秀的领导者[12],通过研究、教育和公共讨论等途径推进民主治理与公共政策的卓越与创新。其培训项目也是其在全球内思想传播的重要渠道之一,某种程度上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全球治理理念和管理人员决策思维方式。自2002年,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就与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合作开展针对中国政府官员的培训项目“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每年招收60名地市级或司局级以上的国家干部,在满足级别、年龄、学历和语言要求之后,进入该培训班学习三个月,提升高级政府管理人才在与国际接轨情况下的战略远见以及分析、决策和领导能力。[13]2008年,上海市委党校主题班教学也开始引进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艾什中心的一些培训项目。[14]还有的智库,承接国际组织相关培训项目,也为基础教育阶段教师提供课程培训。比如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The Earth Institute,Columbia University)为可持续发展组织提供的培训课程,即“专门定制的高管教育(Custom Designed Executive Education)项目”,已为世界经济论坛等国际机构订制了专门的培训方案。除此之外,它还为专业人士提供培训可持续发展的证书项目,在生物保护方面为没有接受过研究生项目的专业人士提供晚间学习课程[15],并开设教师培训计划,为帮助K-12的教师发展直面真实世界的问题,将研究前沿知识带入课堂。地球研究所与拉蒙特多尔蒂地球天文台(地球观象台)[The Lamont-Doherty Earth Observatory (LDEO) ]为基础教育教师开发了专门的科学、数学和技术学习资源,包括对教师的现场培训、工作坊等,这些活动由天文台的科学家和创新人士基于网络技术,为基础教育领域教师提供前沿知识和最近研究发现,帮助教师使课堂更有趣,更具有操作性。地球研究所还开设有夏季科学教师提升计划[Science Teachers Enhance the Future (STEF)]、理科教师环境保护教育计划(Science Teacher Environmental Education Program)等培训项目,这些培训项目其中部分课程资源是公开且免费的 。[16]

一些大学所属的智库,会提供极具竞争性的荣誉项目供有兴趣且符合申请条件的学生来选修。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面向全校具备良好学术背景并且对国际安全领域有浓厚兴趣的任何本科专业的学生开放。该中心自2000年成立以来,已经有28个不同系科的173名学生申请加入荣誉项目。[17]该项目本身具有更加个性化、更加跨学科等特征。通过对斯坦福大学国际安全与合作中心荣誉项目(2013-2015年)的学生(36人)专业来源统计,发现有1/4的学生在进修荣誉项目之前已经在学习两个或两个以上专业。如有学生同时学习“管理科学与工程”和“政治学”,也有的学生同时学习“政治学”和“阿拉伯语”。从生源专业来看,“国际关系”、“政治学”和“现代语言”等专业学生较多,但也有“计算机科学”、“符号系统”、“化学工程”、“生物学”等学科学生参与其中。由于该项目的高度竞争性,以项目运作15年来的平均数据来看,每年选拔进入该荣誉项目的学生仅12名左右。[18]这些高竞争性、多学科选拔以及具有个性化的培养方式,为学生在未来从事国际安全相关领域研究或工作提供专业且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研究训练。

大学智库还会开设一些相对密集的短期项目,如实习、冬季学校或者暑期学校等,也起到了较好的宣传、汇聚和扩大交流学习网络作用。哈佛大学艾什民主治理和创新研究中心(Ash Center for Democratic Governance, Harvard University)致力于培养最优秀的领导者,其培养项目除了学位课程、工作坊、合作项目之外,也有夏季的密集课程。夏季项目通常会安排学生利用8-10周时间,在美国一些市级政府部门或联邦机构中实习,为他们未来开启在公共部门职业生涯而做足准备。[19]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天主教大学的金砖国家政策中心(BRICS Policy Center, Pontifical Catholic University of Rio de Janeiro)位于2016年全球大學智库排行榜的第9名,是巴西唯一上榜的大学智库。巴西金砖国家政策中心(BRICS Policy Center)自2014年开设冬季学校项目,在国际调解和冲突解决领域为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和教师开设为期两周密集的学术和培训计划。2016年,冬季学校围绕“南美洲的冲突与和平”课题邀请了包括南美国家联盟秘书长和哥伦比亚前总统进行了主旨演讲。冬季学校的主要课程由国际组织、知名大学教授就国际调解的相关程序和过程进行讲解。学校也组织政府官员、国际调节专家、学者和知名人士参加一些公开辩论活动。[20]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的环境可持续中心开设夏季生态体验课程[The Summer Ecosystem Experiences for Undergraduates Program (SEE-U) ],这是专门为全校所有本科生设置的生态可持续课程,向不同学院和大学的学生开放,旨在引导大学生能够在全球视野下对生态学和环境保护进行思考与行动。此项目除了课堂讲授和实验室研究之外,还为学生提供野外的自然环境考察。参与此项目的学生只需要5周时间就可以获得6个本科生的学分,还可以获得哥伦比亚大学成绩单,甚至可以通过此项目获得奖学金[21],对于有兴趣的学生而言,具有难以抵挡的吸引力。endprint

二、大学智库人才培养的功能与价值

对于大学智库而言,开设人才培养项目既是对依托大学资源的充分利用,同时,对于智库自身加深与大学联结,提升竞争力和可持续能力发展也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1.加深与大学的联结纽带

大学智库开展人才培养工作,是因为智库中的研究人员通常身兼教授和智库专家双重身份,受大学文化以及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职能的影响与要求,参与到人才培养事务中来。即便是一些没有开设人才培养项目的大学智库,科研人员依然承担着教学任务,甚至其本身从事的政策研究项目也为大学声誉和学科评价带来了卓越的贡献。

与服务政府决策、传播知识和扩大学术影响力等传统功能有别,人才培养成为智库与大学联结的特殊纽带。大学生本身即是智库的重要人力资源,他们参与学习的同时也参与研究和知识创造。长远而言,他们未来从事的职业也将与公共政策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充实校友力量、培养杰出人才和开展研究方面,智库承担了大学一贯的使命。在很多的大学,一些院系延伸出智库,智库又反哺学科发展。如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下设的亚洲竞争力研究中心,在公共政策学院学科平台上建立,但由于其卓越的政策研究,而成为亚洲地区大学智库的翘楚,智库反过来又提升了学院和学科的影响力。在另外一些大学,智库可以发展出来更多的研究中心,甚至延伸出专门的院系,智库与学院、学科之间已经高度融合。如匈牙利中欧大学政策研究中心[Center for Policy Studies (CPS), Central European University (CEU) ]成立于2000年,初衷是为提高东欧和独联体地区的公共政策教学,并且希望能够更多地服务和影响决策,具有明显的智库色彩。2004年,CPS开设公共政策硕士项目,除了讲授调查方法类课程之外,还开设了政治学、法律、社会学等相关课程。该项目运作两年之后,学校成立了一个新的公共政策系,并配备专职教师和管理人员。政策研究中心和公共政策系以合约形式开展研究、选修课程设置和学生管理方面的合作。[22]还有的大学,兼具大学和智库的双重特性,在人才培养、服务决策和学术研究方面已经融为一体。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Moscow State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MGIMO) ]的建制类似我国早期的部委直属学校,它隶属于俄罗斯外交部,同时又接受教育部的管辖与业务指导,培养了大量俄罗斯外交官,同时也是俄罗斯外交部的专业智库。[23]

事實上,知名的大学智库非常重视培养本领域的政策制定者、未来领导者。由于智库依托的大学综合实力普遍比较强,所以很难确定这些人才培养目标是精英大学的目标还是依附于大学智库的人才培养目标,而与大学紧密联结,承担大学职能也是大学智库区别于其他类型智库的显著标志。

2.来自专业智库的影响

智库最初被喻为“思想库”和“没有学生的大学”。随着研究业务发展和影响力提升,智库对学生的倚重不断加强,人才培养和校友网络成为智库发展不可忽视的要素。一些专业智库也加入到政策人才培养的队伍之中,对于大学智库而言,其传统优势甚至受到冲击。有学者甚至认为,随着智库性质演变与发展,除了“独立性”、“专业性”、“非营利性”之外,培养人才已经上升为智库的共同特征,与其他特性一样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24]

美国兰德公司早在1970年就成立了帕迪研究生院(The Pardee Rand Graduate School),开展公共政策领域的博士生培养工作。一项针对兰德研究生院100余位博士来源国家的数据分析显示,这些博士学位获得者分别来自23个不同的国家,而且有近一半的美国之外的学生。兰德公司的毕业生遍布美国的政府部门、学术机构、私人企业和非盈利组织中,从事政策研究、情报分析、咨询顾问等岗位工作[25],宣传和扩大了兰德在公共政策研究领域的影响力和公关网脉。2006—2016年兰德研究生院的雇主单位统计中,政府部门占到了38%,研究机构为23%,私人企业为18%,学术机构为17%,公共服务和其它非盈利组织(Public Service and Other Non-Profit Organizations)为4%。按照兰德研究生院的解释,其毕业生受以上雇主单位追捧的原因在于他们思维品质、智力敏锐度、项目经验、将分析工具广泛应用于政策问题的独特能力。多样化、差异性、政策分析能力与社会文化环境的敏感性都被兰德研究生院所不断强调。[26]作为美国唯一个只提供博士学位的政策学院,兰德研究生院注重“教学相长”,从学生来源多元化中得到灵感并不断扩充校友网络。此举除了发挥智库影响力之外,还进一步加深了兰德公司与各国政府、高校以及其他机构之间的互动与合作,不断开拓潜在的咨询市场。[27]兰德研究生院的培养模式受到了全世界很多大学的关注。有的学者认为,虽然兰德研究生院注重培养政策科学领域的博士,但是其教育模式完全适应于社会科学与人文科学为主的学科改革。[28]兰德研究生院培养模式对于政策类人才培养的冲击程度可见一斑。美国另外一个极具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Brookings Institution),也开设一些人才培养项目,包括奖学金项目、资格培训、学位认定和定制培训项目等。这些项目既有针对政府工作人员以及与立法活动有关的私营机构管理者、高级政府行政人员、联邦政府机关人员进行培训,还与美国华盛顿大学奥林商学院(Olin School of Business,University of Washington)联合,开展能够授予学位的教育内容。布鲁金斯学院本身也提供领导学的学位授予。[29]在中国,有的智库也有丰富的人才培养工作经验,如上海社会科学院在应用经济、国际关系等多个领域能够培养研究生并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授予权。

在此背景下,大学智库纷纷在原有政策学或管理类学科的基础上,开设跨学科、应用型的公共政策类人才培养项目,培养面向政府部门、研究机构、私营部门和非政府组织以及相关领域的领导者、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等,谋求智库和学科融合与长远发展。endprint

3.建立强大的校友网络

智库的目标在于通过独立、专业的研究提升政府决策影响力。很多大学智库偏重基础性和学术性的政策研究,与政府决策部门之间联系并不如其他类型智库频繁和密切。通过各类人才培养项目,向政府相关部门输送毕业生,建立在学术界、政界、社会组织和私营部门的业务联系。一些国家的智库,招揽来自全球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回到本国,在各界晋升,逐步成为国家之间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的使者。新加坡国立大学李光耀公共政策学院国际学生占在校生总数的80%,主要来自东南亚、中国、印度以及欧美地区,校友也遍布全球80多个国家,包括驻外使节、国会议员、政界领袖、企业及社会精英等。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Earth Institute, Columbia University)通过高管教育、教师教育、承办国际会议的培训项目等,汇聚全世界的专业人士和决策机构人员,在交流和学习的过程中扩大大学智库自身的影响力和校友资源。[30]德国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Center for Development Research, University of Bonn)的学生来源十分丰富。自1999年以来,有超过550名博士来中心学习。从能够获取的公开信息的140名博士生的信息来看,他们分别来自54个国家(或地区),来自德国本土的生源为17名,仅占可获得数据总数的12%,有超过80%的国际学生。[31]根据波恩大学发展研究中心(ZEF)的350名校友职业情况统计(截至2014年1月),这些校友分布在国际或某一个国家内部的发展组织、政府部门、研究机构和高校。一项定期调查结果显示,这些博士生培养项目已经达到了预期目标:为以发展为导向的国际事业培养未来决策者。70%的来自发展中国家或者处于转型期国家的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到他们自己的国家,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教学、管理和政府部门工作,9%的校友在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农业磋商组织(the Consultative Group on International Agricultural Research)、联合国组织供职,2%的毕业生在德国从事相关领域的博士后研究岗位,15%的毕业生在经合组织的其他国家就业。[32]

4.应对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需求

智库人才培养方式是智库使命的逻辑延伸。[33]大学智库人才培养既难以用纯学术导向来框定,也难以完全从就业角度来衡量。鉴于使命与智库依托大学设置的特征,大学智库人才培养需要兼顾学科性、跨学科性、应用性、政策导向、多元文化背景、实践导向等多种目标混合与重叠等要求。大学智库人才培养在本科阶段会更加注重多元知识的培养,而且很多培养是在学科体系和学院框架内的,智库会提供多种多样的选修科目,供学生选修。哥伦比亚大学地球研究所设置了很多人才培养项目,学历层次从本科生覆盖到博士生,而且学习和研究方向也是多种多样,包括全日制课程、非全日制课程、学分项目和一些非学分的证书类项目。此外,還开设一些类似于职业培养性质的项目,对在职人员提供环境类相关研究进展以及环境保护相关政策的课程。在博士项目中,有可持续发展博士、地球和环境工程博士、地球与环境科学博士、环境卫生科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灵长类动物进化学等;这些项目的设置,是在哥伦比亚大学的层面,通过多个部门合作而开设的,具有明显的跨学科和多学科特征。在博士和硕士层面,有很多人才培养项目是智库与多个学院联合开设的。如可持续发展硕士项目与专业研究院联合开设,环境科学与政策硕士项目则与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联合开设,气候与社会硕士项目是地球研究所和艺术与科学研究生院联合开设,还有其他包括与公共卫生学院、工学院以及相关中心合作开设的硕士项目等。[34]

智库人才培养具有显著的政治学或政策学学科的特征。虽然有很多智库学科领域特征很鲜明,比如环境、卫生、教育、外交、地球、妇女研究、区域研究等,但是,无论主要学科在哪一领域,智库仍然具有明显的政策应用色彩,甚至一些学科特征明显的领域,人才培养仍然在公共政策领域。比如环境政策、教育政策、卫生政策,在多个学科内培养人才是大学智库的通用做法。而其中,政治学科的知识通常是必修内容。很多智库人才培养项目最终都颁授公共政策或管理类学位,在此情况下,一些政治学科的人才培养理念和模式发生了变化,政治学与政治学科领域人才培养也可以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包括嵌入可迁移技能,以便提升学生毕业后应对职场挑战的竞争力。特别是,学生团体研究项目更加强调教师要超越课堂,培养学生应用理论的能力。[35]这与智库“建立知识与政治间的桥梁”不谋而合。从一些研究结果来看,通过机构合作或者资助的研究生自身满意度也高于传统的大学的学科培养反馈。在澳大利亚的一项研究项目,通过合作研究机构培养或资助的博士生,其满意度要高于传统大学培养博士生的满意度。[36]这些情况在应用学科方面表现尤其明显。与公共政策或者决策相关的研究生培养方面,智库不仅与高校内其他院系进行合作,还与公共部门、政府机构、私营部门共同合作,有的大学智库之下,还设置一些政策实验室,来帮助学生体验和感受决策的过程,并将学生介绍到相关领域的政府部门进行实习,帮助他们开展研究性学习和实践训练。

四、高校智库人才培养项目遇到的挑战

虽然大学智库在人才培养方面做了很多实质性的工作,而且在政策精英培养方面功不可没,但是,这些人才培养项目在实践过程中还是遇到了一些挑战。

1.全球扩张与多样发展

很多高校智库定位于在本领域面向时代和面向全球,通过改善公共政策而寻求重大问题的解决之道,培养未来各界领袖。这些高校智库纷纷从全球各地招募和选拔优秀的学生,培养公共政策领域专家,培养文化和外交方面的友好使者。大学智库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也走上了全球扩张的道路。“指标治理”或“质量治理”成为其全球扩张的一个重要途径。一些公共政策学科评价和智库评价标准具有引导性,而这些学科实力强或者智库声誉较高的机构更容易在全球范围内扩大影响力,招揽学生和拓展更多的高管或干部培训等业务,通过机构、人员、成果和舆论形成强大的影响力,随之引来各种效仿和追随机构。由于质量标准、发展路径和方法的广泛传播,高校智库发展,尤其是学科类型相同的智库之间,开始出现趋同发展倾向。有专家指出,国际介入和全球扩张成为国外一流高校智库重要的发展动向。[37]智库影响力与所在大学的类型和影响力高度相关。近年来,世界顶尖的高校智库开始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进行全球布局,通过建立分支机构、与其他国家或大学智库建立合作关系、设置联合研究项目等形式拓展合作网络。[38]如清华大学卡耐基全球政策中心,清华大学布鲁金斯公共政策中心、复旦伦敦政经全球公共政策学院等都是以联合学位教育、人才培训、科研和政策咨询等形式,谋求高端智库合作布局,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和全球治理精英[39][40],还通过良好的学术声誉和智库影响力,网络全球精英学者、专家、公务人员和学生加入其人力资源的网络,而在这些合作项目开展的同时,这些智库通过学位项目、职业培训、访问交流等手段,向全世界各地输送研究范式、民主文化以及在重要政治事件上的话语权和影响力。endprint

2.学术标准与应用尺度

应用性、跨学科性和多元化的人才培养模式被高校智库所推崇。政策分析和决策能力、实践能力和跨学科素养等都被认为是未来领导者培养的重要途径。在大学智库里,很多学生要接受来自公共政策学、法律、国际关系、政治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培养,同时,还包括大量的工作坊、实习、政策实验室以及团队活动等形式的训练,这些课程的深入程度难以检验,有的会通过答辩和论文,还有的毕业仅仅需要一些调查报告。事实上,除了一些院校依托深厚的学科基础培养的人才以外,大多智库人才培养聚集在硕士阶段,而在国外,硕士阶段是一个过渡学位,其中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短期性,还有一些非全日制的,包括短期培训等类型的人才培养项目。学习时间的短期性和课程多样性导致学生之间基于学术标准的共同性大大降低。此外,一些知名的大学智库招收学生来源非常多元化。如上所述,有的智库80%左右的学生都来自国外,而且学科专业和工作背景存在广泛的异质性,短期之内学生很难达到通用的学术标准。如果抛开不同国家的具体情况来讲,大学智库学生通常授予公共政策学、国际关系与国际事务、环境政策等与公共政策相关的专业学位。

但是这些公共政策专业学位项目已经受到了质疑。2011年,一项针对加拿大公共管理和公共政策硕士学位项目的调查显示,一些在大学中公共管理学院、国际关系学院、政治学院开设的公共管理/公共政策管理等硕士项目,其学位类型属于专业学位,而且很多院校,包括个别有显著智库特征的研究机构都为学生提供一些国际应用项目、国际学习、实习等培养环节,试图在学术标准与专业应用之间架起桥梁。但有一些课程虽然听上去还有一些学术色彩,在实践中已经明显超出了专业学位的范畴,更多是为未来进入政府部门而进行一些简单的训练。另一个显著特征是国际视野,比如提供国际或全球公共政策类课程,还有一些冠以国际的学位名称,但事实上与之相关的国内与国外的政策已经发生变化,此类课程仅仅是帮助和顺应公务人员在国际环境下制定公共政策而开设。而且,知识导向、技术导向还是价值导向的专业学位人才培养标准的认识远未达成共识,很多院校开设相同的课程,认为实习和合作项目有利于公共硕士的发展,但是为期一年或两年的短期训练,当然还有一些更短学习甚至非全日制的学习,究竟哪些是重要和有效的,至今在学界还各执一词,尤其还有很多政策分类的,甚至一些共同的东西,有的院校强调更加通用,而还有一些院校则强调需要个性化和多样化。[41]

国际通用标准之下,有的国家倾向于积极引进,而另外一些国家态度则相对审慎和保守。当下的公共政策学位教育发展在公共部门从业者的能力和技能,还关注道德和社会学标准,关注微观经济和宏观经济问题。在美国,美国公共政策分析与管理学会(Network of Schools of Public Policy, Affairs, and Administration)已经开发出了包括领导、推进、决策、表达和沟通等要素的公共政策硕士项目核心竞争力标准,以知识、态度、技能和社会团体为基础的文化竞争力相关内容将在未来公共管理人士培训课程中变得更加重要。而且美国在公共人士专业培训方面已经积累了较多的经验,这对其他国家而言,就面临是积极效仿还是相对自主的理念选择问题。乌克兰的研究人员认为这些积极的经验也能够用于培养乌克兰相关公共人士的培训[42],而俄罗斯公共政策与管理方面的人才培养则依然强调要彰显个性并尊重传统。一项对有关俄罗斯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硕士層面教育变革的研究认为,俄罗斯公共政策研究生课程需在现有法律框架内进行调整。虽然在世界的其他地方,此类研究生培训变得日益普及,但这种教育在俄罗斯却有不同的源头,包括借鉴大陆行政法传统、商业教育的普及、管理实践的融入等,以及俄罗斯政府在各个领域培养管理者的现实需求。在各种不同方案中选择出来的国际标准具有集中和趋同的趋势,但是俄罗斯具有自身的传统和不同的高等教育现状。[43]

五、进一步思考

“繁荣发展高校哲学社会科学 推动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是我国教育部自2014年来以来主推的任务之一。到2016年,有统计中国高校智库数量已经达到700个[44],但是,我国高校智库的建设是一种政策推动行为,而且大多数高校智库与人才培养存在脱节现象。有研究认为,人才培养是高校智库区别于民间智库的显著标志。[45]随着我国综合国力上升和高校综合实力提升,一些国外知名智库纷纷与中国高校联合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和官员培训工作,可以预见,未来决策和管理日益专业化和复杂化,将会有更多的机构需要专业的分析、管理和决策人员,也会有更多的在职官员需要进一步提升专业管理水平和国际视野,而这些,仅仅依靠联合培养和海外学习远远不能满足未来中国全面参与全球治理对于各行各业智库人才的需求。

国外很多知名的高校智库,在人才培养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而且,高校智库在参与和主导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能够不断加深智库与大学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关系,智库在为政府决策咨询服务的同时,还能够对学科发展和学生培养贡献独特的力量。一些国外智库在全球招揽优秀学生,开展多种形式和途径的培养工作,为中国高校智库建设提供了新的视角,一些做法可以借鉴。当前无论主管部门层面还是高校层面,对于高校智库的人才培养功能和认识还不太明确,在教师汇聚和学生培养之间还有混同的情况,对于短期的成果获得领导批示似乎更加热衷,而对于长远的人才培养规划与布局,考虑和谋划较少。高校智库建设对于我国高校转化科研成果,主动服务政府决策具有重要意义,主动谋划智库人才培养,通过智库吸引全球各地的学生,培养知华友华人士,在各自领域内培养高素质的智库人才或许意义更为深远。

参考文献:

[1]上海社会科学院智库研究中心.2016年中国智库报告[R].2017-02-20.

[2]高校智库“虚假繁荣”“一锤定音”智库仍稀缺[N].中国产经新闻报,2017-02-21.endprint

[3][44][46]朱宏亮,蒋艳.中国智库发展现状与未来策略思考[J].高校教育管理,2016(2):47-54.

[4]James G.McGann, Ph.D.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a.2016 Global Go To Think Tank Index Report[EB/OL].http://repository.upenn.edu/think_tanks/12/.

[5][33]侯定凯.如何培养智库人才:对美国知名高校智库的考察[J].高等教育评论, 2015(2).

[6]BAKER INSTITUTE, SOCIAL SCIENCES LAUNCH NEW MASTER'S PROGRAM IN GLOBAL AFFAIRS[EB/OL].http://www.bakerinstitute.org/baker-institute-social-sciences-launch-masters-in-global-affairs-program/.

[7]A Unique Programme for Global Leaders[EB/OL].http://www.lse.ac.uk/IDEAS/ExecutiveEducation/about.aspx.

[8][11][27]馮绍雷.高校智库——海外高级国际研究院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1:184,131-136,91.

[9]Programmes & Requirements[EB/OL].(2017-04-10) .http://lkyspp.nus.edu.sg/admissions/graduate-programmes/.

[10]Student Programs[EB/OL].(2017-03-02).https://asp.mercatus.org/student-programs.

[12]Our Mission[EB/OL].(2017-03-16).http://ash.harvard.edu/AshHistory.

[13]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哈佛肯尼迪政府学院、我校公共管理学院三方合作“公共管理高级培训班”合作协议在人民大会堂签字[EB/OL].http://news.tsinghua.edu.cn/publish/thunews/9648/2011/20110225225350500402118/20110225225350500402118_.html.

[14]上海市委党校主体班教学率先引进哈佛培训项目[EB/OL].(2017-03-16).http://www.qddx.gov.cn/n435777/n435779/n435812/160219182633373102.html.

[15]Executive Education[EB/OL].(2017-04-06).http://www.earth.columbia.edu/articles/view/10.

[16]For Professionals and Educators[EB/OL].(2017-04-06).http://www.earth.columbia.edu/articles/view/25.

[17]Honors Program in International Security Studies[EB/OL].(2017-02-27).http://cisac.fsi.stanford.edu/docs/undergraduate_honors_program.

[18]Honors Program Alumni in chronological order[EB/OL].(2017-02-28).http://cisac.fsi.stanford.edu/sites/default/files/2001-2015_honors_students_majors_topics_and_advisers_9.pdf.

[19]2016–2017 A Guide to Courses Related to Democratic Governance,Innovation and Technology at Harvard Kennedy School[EB/OL].(2017-03-17).http://ash.harvard.edu/files/ash/files/ash_center_guide_to_courses_2016-17.pdf.

[20]GSUM Winter School on International Mediation[EB/OL].http://bricspolicycenter.org/homolog/projetos/Index/12?c=21.

[21]http://www.earth.columbia.edu/articles/view/28.

[22]Center for Policy Studies?.About us[EB/OL].http://cps.ceu.edu/about_us.

[23]https://www.topuniversities.com/universities/moscow-state-institute-international-relations-mgimo-university/undergrad.

[24]胡光宇.大学智库[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27.

[25]Alumni Careers Pardee RAND Alumni Are in High Demand[EB/OL].http://www.prgs.edu/career-services/alumni-careers.html.endprint

[26]Diversity at Pardee RAND[EB/OL].http://www.prgs.edu/admissions/diversity.html.

[28]张金马.兰德研究生院及其创新教育模式[J].中国行政管理,1994(11):43,35.

[29]李婧.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决策服务的新视角——决策培训的传承与开拓[J].科教文汇,2013(7)下:199-200.

[30]http://www.earth.columbia.edu/.

[31]http://www.zef.de/index.php?id=2199.

[32]ZEF alumni - where are they heading for?[EB/OL].(2017-03-07).http://www.zef.de/index.php?id=2198.

[34]http://www.earth.columbia.edu/articles/view/7.

[35]Clark, Alistair.Embedding Transferable Skills and Enhancing Student Learning in a Political Science Research Methods Module: Evidence from the United Kingdom[J].Political Science & Politics, 2011, Vol.44(1), Pp.135-139.

[36]Harman, Kay.The Research Training Experiences of Doctoral Students Linked to Australian Cooperative Research Centres[J].Higher Education, Oct, 2002, Vol.44(3-4), Pp.469(24).

[37][38]侯定凱.国外一流高校智库的全球扩张[J].中国高教研究,2015(8):14-15.

[39]复旦大学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携手共建全球公共政策学院[EB/OL].(2016-12-06).中国新闻网,2016-12-06.

[40]复旦大学与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共建全球公共政策学院在沪签约[EB/OL].http://news.fudan.edu.cn/2016/1206/42819.html.

[41]Clark I D, Pal L A.Maste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and of Public Policy: An Analysis of Academic Programs and Professional Competencies in Canada[J].Hrvatska I Komparativna Javna Uprava, 2011.

[42]The Essence and Structure of Masters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Core Competencies in the USA[J].Alina Shevchenko.Comparative Professional Pedagogy.2016(3) :62-68.

[43]Mikhail Pryadilnikov.Public Policy Training and Development of MPA/MPP Programs in the Russian Federation[J].Policy and Society,2016.35(4):371-383.

(责任编辑刘第红)endprint

猜你喜欢

人才培养
情景教学法在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新时期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发展与人才培养探究
基于“创业岗位”需求的新课程体系建设研究
从美术创作论人才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高校全员育人的三级管理体系新探
交通管理工程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的完善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