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的SWOT分析

2018-01-06董海龙朱开铭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7年12期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swot分析法

董海龙++朱开铭

摘 要:近年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成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的重要选题。借助SWOT分析法,我们发现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在内部优势、劣势、外部机遇和挑战方面存在着明显特点,其中优势因素和机遇因素是主流,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是支流。各高校应该抓住机遇,发扬优势,克服劣势,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同时,我们也应该坚持两条腿走路,课堂教学与网络教学并行,坚持课堂教学为主网络教学为辅。针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存在的经费、人员、资源等现实障碍,可以通过课程的共建共享共赢来加以解决。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 网络化教学 SWOT分析法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微信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实际应用”;2017年盐城市政府社科奖励基金项目“盐城市深入开展‘七五普法的研究”(项目编号:17szfskB23);2016年盐城工学院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课题“‘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机遇、挑战与应对”

一、引言

伴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趋势日益突出,诸如MOOC(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型开放式网络课程,简称“慕课”)、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等新兴网络教学模式迅速崛起,对传统教学模式产生极大冲击的同时也深刻影响和改变了人们的学习习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是必然还是偶然?如何处理思想政治理论课传统教学模式与新兴教学模式之间的冲突与融合?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未来发展前景怎样?这些都是值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思考的問题。本文将借助SWOT分析工具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进行系统分析,以期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开展有所裨益。

SWOT分析法(又称TOWS分析法、态势分析法),是20世纪80年代初由美国旧金山大学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里克首先提出的一种科学的分析方法。它从内外两个维度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要素归纳为优势(Strength)、劣势(Weakness)、机遇(Opportunity)和挑战(Threat)等四个方面,系统全面地分析研究对象,提出决策建议,是一种常用的管理学分析工具。

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的SWOT分析

按照SWOT分析法,笔者从内部优势、内部劣势、外部机遇和外部挑战四个方面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进行分析。

(一)优势因素分析

1.高校多媒体硬件和网络设施日臻完善

当前,多媒体硬件和网络设施是高校开展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的基本条件,各高校在发展过程中都非常重视在这方面的投入,互联网光纤入“室”(教室、寝室、办公室、自习室、图书馆等)、4G信号全覆盖、电子资源免费共享等已经成为各大高校的标配。这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网络化教学奠定了基础,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的重要优势因素。

2.大众学习理念发生转变

随着平板电脑、智能手机等的普及与发展,互联网终端从桌面终端向移动终端转移,人们不再需要固定地坐在电脑前才能上网浏览信息,而是可以随时随地上网冲浪、工作学习,有效整合碎片化时间,实现时间利用的效益最大化。碎片化学习契合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特点,拓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3.网络化教学符合学生的成长环境

当前的大学生都是“90后” “00后”,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一代,被称为“互联网的原住民” “自媒体先锋”。他们从小接触、了解互联网,对互联网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依赖感,愿意接受以互联网为载体的新鲜事物。思想政治理论课虽然对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作用,但是因为内容枯燥乏味、形式单一往往很难吸引学生。通过网络化教学将扁平化的理论以立体多元的多媒体形式展现出来,改变了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印象,更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教学目的。

4.缓解学校教学安排的矛盾

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用房不够的矛盾。大学扩招后,各高校在校生人数迅速攀升,教学硬件设施捉襟见肘,教学用房紧张,教室满课的情况比较普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现网络化教学后,学生在部分学习时间就不需要再到教室进行集中学习,可以有效缓解教学用房紧张的局面。二是课程排课的矛盾。一般来说,大学生每周的教学课时在30个小时左右,部分课程只得在其他课程结束后才有时间开课,而每学期的教学周次又是固定的,这就出现教学时间不够、课程安排不了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网络化教学后,学生可以随时登录网站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网络教学时数可以不在课表中体现,不需要占用一般教学时间,缩短了教学流程,腾出教学课时供其他课程使用,从而缓解课程排课的矛盾。

(二)劣势因素分析

1.网络化建设的评判标准空缺

当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尚处于摸索阶段,网络平台多但优质资源少,缺乏较为成熟的、可供推广复制的案例。各高校都是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借助多样的软件和硬件设施开展网络建设,同时在教学平台、课程结构、教学内容、考核形式、分数构成等方面也是各不相同、自成一体。由此很难制定统一的评判标准,做到对网络化教学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评价。

2.网络化教学过程缺少师生互动交流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教学是知识传递的过程,更是价值观念认同的过程,是“师生交流、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1]。传统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了解学生学习情况、回答问题解答学生疑惑,也可以通过目光交流主动调整教学内容、控制教学节奏。将课堂搬到网络以后,师生交流变得不再直接,整个教学变成了单向式的灌输,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3.网络化学习过程缺乏有效监控

网络化学习过程中,学生凭借账号、密码进行身份验证,登录教学平台自主学习。学生能否一直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是否登录平台后即从事其他事情、是否是学生本人在学习等,教师都不能实现有效监控。目前,在某些开展网络教学的院校已经出现请人“代学”的情况,甚至在淘宝上出现了代刷分的服务。这些现象的存在都说明对网络化学习的监管仍然存在较多盲区,亟待完善。

4.师资队伍计算机应用能力有待提升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和各类软件,从前期视频录制、视频剪接到课件制作、网络平台建设,很多流程都是借助计算機在网络上完成的,这就需要任课教师不仅具有良好的学术素养,同时掌握较高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和操作水平。综观当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他们在专业水准、责任心、进取心等方面表现突出,但由于专业背景的原因,他们对计算机操作、软件应用和多媒体使用等方面能力欠缺,有待提升。

(三)机遇因素分析

1.各级领导高度重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是立德树人的重要工作,事关青年学生健康成长。”[2]各级领导对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都很重视,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央领导集体多次对此作出重要指示。2013年8月19日,在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时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高校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成为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宣传的重要阵地。[3]2016年12月7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在谈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时指出,“要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工作活起来,推动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开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提供了重要机遇。

2.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开展网络教学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经历了从“85方案”到“98方案”再到“05方案”的转变。教育主管部门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体系和理论体系不断完善,积极支持开展网络教学。2004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中就提出,要“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积极开发教育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动。”2008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教社科[2008]5号)。文件强调,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重视发挥多媒体和网络等信息技术的重要作用,倡导在教学中使用新技术新手段,逐步实现教学手段现代化,开发网络教育资源,形成网上网下教学互动、校内校外资源共享。”2010年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下文简称《纲要》)更是将网络教学上升为国家战略。在《纲要》第十九章“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中明确指出,要“加强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建设”,“开发网络学习课程”,“创新网络教学模式”。在相关部门制定的一系列政策中,都始终强调网络教学的重要性,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开展网络化教学提供了政策支持。

3.网络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

从1982年因特网诞生,到1987年我国首次向世界发送E-mail,再到如今的“无网不在”,互联网的发展有目共睹。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迭代发展,网络化成为未来发展方向,互联网将深入到人们工作、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和改变着人们的思维认知、习惯传统,这一历史趋势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面对汹涌而来的互联网浪潮,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遇到前所未有的挑战,也蕴含着难得的历史契机。主动加入网络革命,顺应网络发展潮流,丰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模式,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不二选择。

(四)挑战因素分析

1.信息多元挑战思想政治教育的权威性

在信息闭塞的年代,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主要是书报、杂志等纸质媒体和新闻广播媒体,渠道狭窄、信息单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非常有限。随着科技的进步,电子出版物、计算机网络等新兴事物层出不穷,极大地拓展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学生接触的信息丰富多元,学生的思想也复杂多变,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内容产生诸多疑虑,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时刻关注、深入化解,否则很难做到亲其师信其道。

2.网络课程建设成本高昂影响网络教学的开展

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对软硬件设施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比如电脑配置要高、网络质量要好、摄影摄像器材要配套、要有专门的摄影间等。在教学视频录制和剪接过程中,对相关人员的软件应用水平也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实践操作中,往往通过组建一支技术保障队伍来完成,甚至将一系列技术性问题打包给专业公司来处理。从网络课程建设到后期维护、运营,都需要大量经费投入,这对一般高校来讲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也是造成当前网络课程无法大面积推广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的两点探讨

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的四个影响因素来看,优势因素和机遇因素是主流,劣势因素和挑战因素是支流,各高校应该抓住机遇,发扬优势,克服劣势,迎接挑战,扎扎实实地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在实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化教学的过程中,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探讨。

(一)正确认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网络教学形式新颖、内容丰富、不受时空限制,成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的宠儿,大受欢迎。各地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改过程中,都将网络化改革作为一项重要的研究课题,大有取代传统课堂教学的架势。毋庸置疑,网络教学有其鲜明特点,但也存在诸多不足。笔者认为,开展网络化教学首先应当正确认识网络教学与课堂教学之间的关系。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基于知识教育的认知性课程,知识传承仅仅是其基本功能,重点是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认知、科学的价值判断、坚定的政治信仰。为了实现教学目标,需要教师贴近学生、理解学生、研究学生,反映学生心声,解决学生问题,取得学生的信任,使学生从内心深处产生价值认同,达致知行合一。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学的积极性、主动性,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因材施教、因生施策。网络化教学是很难做到这样一点的。网络化教学中的教学视频是提前录制好的,针对所有开课班级。考虑到视频制作成本等因素,视频的使用时间一般较长。这样就很难保证教学效果。

鉴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特殊性,一种可行的路径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要坚持两条腿走路,以课堂教学为主、以网络教学为辅。网络教学体现教材体系的完整性,将需要识记的知识性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呈现。课堂教学着重认知体系、信仰体系的培养,将价值判断、信仰认同的认知性内容通过课堂教学讲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牢牢把握课堂教学的主动权,发挥网络化教学的优势,将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成为学生真心喜欢、终身受益的课程。

(二)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共赢

如前所述,网络课程建设至少存在三大现实障碍:一是经费投入大。无论在前期建设,还是在后期维护上,网络课程都需要大量的经费投入。二是技术要求高。网络课程建设过程中往往需要专业团队的技术支持。三是单个教育资源不够丰富。个体力量是渺小的,单一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也有一定的局限性。[4]为此,可以联合多所高校,发挥各自优势,齐心协力共同建设,实现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共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网络课程的共建共享共赢相较于其他课程有着明显优势。2005年的《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中就对各层次高校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程设置、课程内容等做了明确规定。此后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现代史綱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后改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后改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陆续出版发行,成为各高校的通用教材。教材体系的一致性为共建共享网络课程建设奠定了基础,创造了条件。

参考文献

[1] 董君武.构建个性化学习系统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

[2] 刘云山同部分高校党委书记、校长座谈[EB/OL].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5-03/28/c_1114795079.htm.

[3]北大书记朱善璐:世界上没有哪一所高校没有思政课[EB/OL].教育部官网:http://www.moe.edu.cn/jyb_xwfb/s6319/zb_2016n/2016_zb08/16zb08_gj/201612/t20161209_291439.html.

[4] 朱秀芬,杨松.微博应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SWOT分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153-155.

猜你喜欢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swot分析法
“移动互联网”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影响及对策研究
毛泽东精神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几点思考
基于SWOT分析法分析大学校园二手交易市场
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思考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话语权建设的实施途径
新常态下对内蒙古地区非公有制企业的影响分析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研究
寿险公司产品营销策略优化研究
新形势下宜宾港物流金融的发展策略研究
基于SWOT分析下的十堰市旅游资源整合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