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

2018-01-05赵景昌高菲王猛王东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赵景昌 高菲 王猛 王东

摘要: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是高等学校培养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其在对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必备条件,剖析了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所面临的问题,并针对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研究型教学模式;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一、引言

人类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社会结构的深度变革与生产的高度社会化,对人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新要求,对高级创新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作为人才培养与输出的主要社会教育单元,高等学校应依据社会需求确定人才培养类型和人才培养目标模式。传统型教学模式重视知识的传授,在教学方法上强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中心”,课堂角色则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地位,其结果是学生积累、记忆了以教材为载体的知识遗产,但在知识应用与实践过程中动手能力差、创新能力弱。高级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要求高等学校必须革除传统教学模式存在的种种弊端,探索能够顺应时代潮流的教学模式,而进行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与创新,则是高等学校培养能够适应科技进步与社会变革所要求的创新型人才的必经之路。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

关于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很多学者给出了不同的解读。陈琦、刘儒德教授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是“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以能力培养”为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实现学习、研究、实践的有机结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并能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养成科学研究的精神和科学态度”,最终实现“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多样化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目标。郑贵华提出研究型教学是一种将科学研究方法融入到教育教学中的思想或方法,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均以研究型为主,“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方法进行主动学习,从而获取知识、运用知识、提出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达到培养综合素质、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目的。”苏丽博士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是指教师以“课程内容和学生的学识积累为基础”,通过“引导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自主地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并“在研讨中积累知识、培养能力和锻炼思维”的一种不同于“单向性知识传授”为主的“接受型教学模式”的新型教学模式。

综合学者们关于研究型教学模式内涵的观点,笔者认为,研究型教学模式就是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出“研究”的特点,教师在教学方法的應用、教学内容的组织上,要能够引导学生进行“研究”式的、探索性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在此过程中,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一方面要掌握基础理论、基本方法,另一方面,要通过应用知识完成研究型的学习任务,树立科学观,培养科学精神、科学态度、研究能力与创新意识,激发创造动机。研究型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更重视研究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特点

传统教学模式是以德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赫尔巴特的理论主张为代表的教育流派所创立的一种教学模式,强调以“教师、教材、课堂”为中心:教师是教学活动中的权威,教学内容来自于将系统的科学知识进行组织而形成的教材,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采用提示、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将教材所包含的知识内容传授给学生,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始终在被动接受。传统教学模式以传授知识为教学目标,教师采用灌输式教学方法,课程考核方式主要以试卷形式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不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研究型教学模式是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社会变革、经济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研究型教学模式具有如下特点:

1.教学活动由教师为中心向学生为中心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最终目标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活动中不再以教师为中心,而是强调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离不开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的探索活动。

2.教学目标由单向的传授知识向以传授知识为基础,重视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培养等多元化教学目标转变。研究型教学模式不是让学生脱离课堂教学活动专门去搞研究,而是通过课堂上系统地学习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复杂的、综合性的问题,让学生在进行

3.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不再是单一的课堂讲授,而是综合采用研讨式、案例分析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传统教学模式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是单一的“注入式知识教育”方法——课堂讲授,学生在这种传统的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是进行间接经验的学习,积累、记忆千百年来人类积累的知识体系,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而研究型教学模式采用研讨式、案例分析式、任务驱动式等多种教学方法,能够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积极探索,并在此过程中培养能力,提高素质。

4.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传授知识,而在研究型教学模式中,教师除了是知识的传授者,还是学生学习的伙伴,起到组织教学环节、提供相关教学资源、引导并启发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和能力,监控学生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攻克学习瓶颈和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科学客观地评价的作用。教师不再是“讲台上的圣人”,教师与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关系民主化、平等化。

5.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自于教材,而研究型教学模式学生的学习内容基于教材,但不局限于教材,学生在研究、解决教师所提出问题的过程中,会主动探索、学习相关学科知识,丰富并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6.传统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方式主要局限于一张试卷,强调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考核,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课程考核主要以课题论文、口试答辩、操作性考核等方式进行,在考查学生知识掌握的同时,更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考核。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

(一)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条件

1.教师由传统教学观念向研究型教学观念的转变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基础。观念是行动的先导,转变教学观念才能推动研究型教学模式的顺利实施。长期以来,传统教学观念在教师头脑中已根深蒂固,在传统教学观念影响下,“重教师传授,轻学生研究”“重学习成果,轻学习过程”“重理论知识,轻实践操作”“重考试成绩,轻整体素质”等“四重四轻”现象在高校的教学实践中普遍存在。要改变这种现状,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必须使教师从思想观念上认识到传统教学模式在人才培养上存在的局限性,认识到要培养能够适应当前社会变革、经济发展与科技进步的新时代应用创新型人才,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2.教师进行研究型教学方法改革与学生研究型学习习惯养成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要求教师必须改变传统的“一言堂式”“单向注入式”教学方法,而采用有利于调动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学习,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创造性为主要目标的研究型教学方法,如:研讨式、案例式、任务驱动式等。研究型教学方法能够激发学生的特长和潜能,鼓励引导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进行批判性、创造性地思考,师生互动,教学相长,养成良好的研究型学习习惯,从而改变学生在传统教学模式下被动接受知识、死记硬背经典理论,创新能力差、实践能力弱的被动局面。

3.教师提高自身科研水平,并将科研问题与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保障。教师积极从事科研活动,将自己在科研过程中所遇到的学科前沿问题、取得的科研成果融入课堂教学,在授课过程中把学生带到科学发展的前沿阵地,开阔学生视野,教学与科研相互渗透,通过科研不断丰富更新教学内容,从而带动和推进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二)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面临的问题

1.实施研究型教学的教师“一将难求”。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实施,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方面,教师作为研究型教学的主导者,不但要有先进的教育理念、高超的教学技能,而且要能够设计并组织研究型的教学活动与进程,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活动、获取新知识;同时,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教师还要有较强的科研能力、创新精神和宽广的知识面。目前,众多高校教师的教育观念落后,知识面狭窄,科研能力弱,缺乏实施研究型教学所需要的相关技能技巧,高校教师的素质结构难以满足研究型教学的需要。

2.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主观能动性缺乏,自主学习意识差。我国传统家庭教育、中小学教育是一种“保姆式”的应试型教育模式,学生的学习都是在家长、老师的监督下进行的应试型学习,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为了期末或升学考试而进行针对性的、强化型的知识掌握训练,在此过程中,忽视了学生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导致学生进入高校后,离开了家长和老师的监督,在没有升学考试的压力下,学习目的不明确,丧失了学习的动机,加之我国高校也大多沿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模式,从而使学生不知道学什么、怎么学。

3.教学内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以教材为中心,缺乏创新性。多年以来固化的传统教学模式,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教学内容束缚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和教材的框架里,教学活动与教学环节的组织均围绕教材和教学大纲进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思考、创新能力。

4.教学评价机制不合理。对教师教学工作缺乏切实可行、科学的评价体系,重“量”而轻“质”,抑制了教师进行教学改革的積极性,很多所谓的教学改革流于表面,难以深入,严重影响了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开展。对学生学业的评价,偏向于对知识掌握程度的检查,重结果轻过程,重分数轻能力,缺乏对学生学习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有效评估体系,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主学习、深入探索的动力。

5.教学与科研关系导向失衡。教学与科研是高校的两大基本职能,应是相辅相成的。但是,当前部分高校出现了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严重影响并制约了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有效实施。国内众多高校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过程中,重点关注的是教师科研成果,而忽视了对教师教学质量与教学成果的考核,甚至出现了教学业绩不足用科研成果抵补的情况,从而导致大多数高校教师一心科研,轻视教学,在客观导向的影响下,主观上不愿意将更多的精力投入教学工作中,抑制了教师教学改革的积极性。

(三)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实施对策

1.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提升教师整体素质。先进的教学理念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意识基础,通过对教师进行教学理念培养,使教师认识到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的紧迫性和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进行研究型教学模式该改革。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仅仅树立先进的教学理念还远远不够,研究型教学模式对教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教师只有通过不断地学习并深入开展科学研究,拓宽知识面,掌握专业领域代表性、前沿性科技成果,提高科研能力,掌握实施研究型教学所需的技能技巧,才能设计并组织研究型的教学活动与进程,引导学生开展研究型学习,提高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

2.重视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与自主学习意识。人才培养是一项系统工程,要使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能够真正地落地生根,而非流于形式,必须从中小学即开始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观和自主学习意识,这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首先,从国家层面,要改变“一张试卷定终身”的教育导向,采用丰富多样的人才选拔方式,在此基础上,家庭与学校的教育重心才能转向重视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素质提高的素质教育轨道上来,使学生在中小学时代即具有主动学习、自主学习与创新意识,为高校实施研究型教学改革奠定基础。

3.完善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大纲要充分体现对能力培养的要求。根据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人才的需求,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既要强调知识掌握,更要重视能力培养。公共基础课、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等不同性质的课程对学生在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方面的侧重点不同,研究型教学应根据课程性质“因课制宜”地实施,公共基础课程旨在使学生构建牢固的基础知识体系,为专业课的学习奠定深厚的知识基础,同时也是创新能力发展的必备要素。专业课的设置则要加强有利于学生应用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实践课程安排,教学大纲中的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要求及学时安排要充分体现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内涵与特点。

4.建立与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是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的保障。通过建立切实可行的、与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配套的教学评价机制,激发教师踊跃开展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组织的研究型教学活动中,注重教师主导地位与学生主体地位的双向互动,实现教学相长,确保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落到实处。

5.完善职称评聘与业绩考核机制,平衡教学与科研关系。职称评聘与业绩考核机制对高校教师工作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应充分体现高校的基本职能。在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聘过程中,应教学与科研并重,从而引导教师重视教学,并激励教师将精力投入到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中来,促进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结语

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是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的关键,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研究型教学模式以学生为中心,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多元化,重视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型教学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对教师科研水平、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要求学生具有积极、自主、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能够切实开展研究型教学的教师、制定与研究型教学模式相辅相成的人才培养计划、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评价机制以及平衡的教学与科研关系,是我国高校在实施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过程中必须要解决的几个关键问题。

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育是基石,人才是保障,高校研究型教学模式改革任重而道远。

猜你喜欢

创新型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构建沈阳地区创新型人才培养评价体系的研究
国外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启示
依托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培育机电类创新型人才的实践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