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也不能掉队
2018-01-05许季来
许季来
【摘要】 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有这样一支“拖后腿”的学生队伍,它的名字叫“学困生”。 学困生的存在和缓慢发展,制约着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升,不利于素质教育的贯彻落实和新课改的整体推进,并势必影响将来国民的素质和社会的进步。如何转化学困生?在当前新课程改革形势下,依旧是广大教师棘手的问题。帮助学困生从困境中走出来,使其各种素质得到充分发展,这是教师圆满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环节,也是每一位教师义不容辞的历史使命。
【关键词】 学困生 转化工作
【中图分类号】 G635.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278-010
本人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多年,在转化学困生方面,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在谈谈我对学困生转化工作的体会,抛砖引玉,以供同仁参考并作进一步探讨。
一、了解学情、分析学困生的基本情况,这是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前提和基础
对学困生情况的了解主要来源于三条途径:①对以往成绩的综合、归纳;②从班主任和任课老师处收集信息;③自身教学工作中的观察了解。在此基础上确定学困生名单,并具体分析每个学困生的特征和症结所在。学困生有些明显的共同特征:学习兴趣不足;注意力不易集中;缺乏学习主动性,处于被动地位;学习方法呆板,学习效率低;自卑而敏感。根据学习品质和心理特点不同,我将学困生大体分为如下几种类型:
①厌学厌食型:这类学生一定程度上存在学习心理障碍,对学校教学完全缺乏兴趣,学习能力弱,学习习惯差,学习目标不明确,“玩”字当头,“混”字第一;且逆反心理强。其症结在于学习心理。
②自甘落后型:这类学生智力因素较好,但缺乏理想和抱负,贪图安逸,怕苦怕累,以致自暴自弃,是教师们平时讲的“聪明,但不干”的一類懒学生。其症结在于学习态度。
③波动浮躁型:这类学生开头三分热,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自我约束能力不强,学习的好坏受情绪和兴趣影响很大。其症结在于学习恒心。
④自卑胆怯型:这类学生一般性格内向,沉默寡言,不善于合作,不喜欢探究,平时虽勤学但不好问,担心被别人瞧不起或不愿帮助。其症结在于学习方法。
⑤钝而好学型:这类学生一般智力迟钝,虽学习刻苦,肯下工夫,无奈天资不聪,反应慢,接受能力差,学习效率低下。其症结在于学习能力。
二、确定学困生转化的基本原则,是有效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战略方针和指导思想
学困生转化的基本原则,体现了教师对待学困生的态度和方法。我在学困生转化工作中始终遵循如下基本原则:
①实事求是原则:以平常之心对待学困生,以平视的目光看待学困生,对待学困生做到不夸大,不缩小,做到亲近、信任、关心、热情帮助;
②有的放矢原则:了解学困生后进的原因和症结,因材施教,有针对性进行教育;
③激励性原则:多鼓励、多表扬、多关心,培养学困生学习兴趣,树立学困生学习自信;
④持之以恒原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困生的转化,也决非一日之功。对于学习目的不明确,态度不端正的学困生要坚持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对那些自控力差、逆反心理强的学困生要坚持打持久战,反复抓、抓反复,做到耐心、细心、恒心。
三、落实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具体措施,是顺利开展学困生转化工作的核心和关键
学困生的形成,有着非常复杂的原因。学困生转化工作,必须多角度、多渠道、多层次采取各种措施,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1. 平时:不定期谈心,寓有心如无心,有利于学困生敞开心扉,从而构建新型师生关系
没有哪一位学困生不渴望着得到别人的认同和尊重,没有哪一位学困生不期待着得到教师和同学的理解与帮助。教师应经常深入学困生中间,蹲下来以平视的目光和他们进行心的交流。平等尊重是前提;观察了解是基础;表扬鼓励是关键;沟通和谐是目标。
2. 课堂:举手就是超越,回答代表成功,有利于学困生表现自己,增强学习自信心,发挥学习主动性
学困生的转化主要在于课堂。首先教师课堂教学应贯彻新课程理念,积极改革教法和学法。课堂教学时,要时刻关注学困生的信息反馈,关注学困生的学习动态,及时查漏补缺,帮助他们掌握新知识。
3. 课余:建立“一对一互助合作小组”,有利于学生相互协作、相互交流、相互促进
学生之间心与心距离更短。优生在学困生中间的影响力不可低估。如何发挥优生的作用,让优生参与到学困生转化工作中来,我建立了“一对一互助合作小组”,让优生在课余帮助他们,影响他们。首先教师向每位学困生说明建立“一对一互助合作小组”的必要性和具体要求,提高学困生的认识,并让每位学困生确定一个合作者的优生名单。优生必须具备下列条件:①成绩优异,有能力帮助学困生;②为人热情,愿意帮助学困生;③双方关系好,学困生愿意接受其学习帮助。然后召集座谈会,建立“一对一互助合作小组”,明确合作小组任务,制定合作小组定期汇报制度和激励制度。
4. 评价:不下滑,就是上升,实行发展性评价,有利于学困生获得成功,积累成功,形成良性循环
教学评价是学困生内心一根脆弱而敏感的弦。如何让这根弦奏出美妙的乐曲,激励学困生奋勇向前,我在教学评价中尽量避免将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注重评价内容的多元化,尤其是平时学习过程包括课堂学习表现分、互助小组合作分、课余作业效果分等,凡是学困生的闪光点我都量化记分,最后纳入学业总分。这种弹性评价很大程度上能满足学困生渴求成功的愿望。只要这次的学业总分与上次相比没有下降,教师就实行奖分,这对学困生而言,就是进步,就是上升,就是更大的成功,从而激起学困生产生再次通过积极学习获得成功并体验成功的欲望。
大教育家马卡连柯曾告诉我们:转化一个学困生比输送一名优生更为重要。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教好每一位学生,决不会把学困生当作包袱,轻视他们,放弃他们,而是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转化他们。学困生转化工作,千言万言,核心就是一个字:爱——教师的爱心。只要我们教师耐心、持久地奉献全部的爱,我们的真挚付出就一定能唤醒、激励和鼓舞我们的学困生,我们的学困生就一定能够重新回到前进的队伍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