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
2018-01-05陈学大
陈学大
【摘要】 高中生物关于“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的描述极为简略,而靠高命题又常常涉及此内容,如何加强对这一内容的理解,笔者在文中进行了探析。
【关键词】 静息电位 动作电位
【中图分类号】 G633.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227-010
高三教学复习中,“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一个必讲内容,其中“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形成机制”在书上(人教版必修三第18页)以小字呈现,且描述极为简略,学生看后还是不甚清楚,而高考命题又涉及此内容,如:如2009山东卷第8题和2010湖南卷第5题等,如何让学生彻底弄懂,在考试中遇到类似问题心里有底?首先它就要求老师必须清楚。我参阅了《普通生物学》及《人体及动物生理学》等书籍,综述如下,供同行们参考。
一、静息电位(Resting Potential)
指細胞未受刺激时,存在于细胞膜内外两侧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也称跨膜静息电位。
(1)形成机制
正常时胞内的K+浓度和有机负离子(A-)浓度比胞外高,而胞外的Na+浓度和CL-浓度比胞内高。这种情况下,K+和A-有向膜外扩散的趋势,而Na+和CL-有向膜内扩散的趋势。但细胞膜在安静时,对K+的通透性较大,对Na+和CL-的通透性很小,而对A-几乎不通透。因此,K+顺浓度梯度由膜内扩散到膜外使膜外具有较多的正电荷,有机负离子A-由于不能透过膜而使膜内具有较多的负电荷。造成了膜外变正、膜内变负的极化状态。由K+扩散到膜外造成的外正内负的电位差,将成为阻止K+外移的力量,而随K+外移的增加,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也增大。当促使K+外移的浓度差和阻止K+外移的电位差这两种力量达到平衡时,经膜的K+净通量为零。此时,膜两侧的电位差就稳定于某一数值不变,此电位差称为K+的平衡电位,神经细胞膜的静息电位在数值上接近于K+的平衡电位。
(2)静息电位值的大小及影响因素
静息电位是一个相对静止的膜电位固定值,不同细胞的数值不同。如:哺乳动物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为-70mV,骨骼肌细胞为-90mV。
静息电位主要是由K+向膜外扩散而造成的。如果人工改变细胞膜外K+的浓度,当K+浓度增高时测得的静息电位值减小,反之则增大。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值总是比按Nernst公式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值小,这是由于膜对Na+和Cl-也有很小的通透性,它们的经膜扩散(主要指Na+的内移),可以抵消一部分由K+外移造成的电位差数值。
二、 动作电位(Action Potential)
动作电位是可兴奋组织或细胞受到阈刺激时,在静息电位基础上发生的快速、可逆转、可传播的细胞膜两侧的电位(Membrane Voltage)变化。动作电位的主要成份是峰电位。
(1)形成过程
给细胞膜一个阈刺激时,Na+少量内流,细胞部分去极化至阈电位水平(Threshold); Na+内流达到阈电位水平后,与细胞除极化形成正反馈,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形成动作电位上升支(Rising Phase);膜除极化(Rising Phase)达一定电位水平 (峰值),Na+内流停止、K+开始迅速外流;形成动作电位下降支(Falling Phase);膜又迅速恢复到原先的静息电位水平,这一过程称为复极化。K+外流使膜外大量堆积K+,产生负后电位,阻止K+继续外流;在Na+-K+泵的作用下,泵出3个Na+和泵入2个K+,产生正后电位,恢复兴奋前的离子分布的浓度(静息电位)。这一过程逆浓度梯度进行,需要ATP供能。
动作电位是一个连续的膜电位变化过程,动作电位中膜内电位由零值净变为正的数值称为超射值(Overshoot)。在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除极相和复极相历时仅0.5~2.0 ms,形成一短促而尖锐的脉冲,称为锋电位。锋电位构成神经动作电位的主要部分,在它完全恢复到静息电位水平之前,还要经历一些微小而缓慢的波动,称为后电位(Undershoot)。
(2)动作电位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传导方式为局部电流,方向是:在膜外侧,由未兴奋点流向已兴奋点;在膜内侧,由已兴奋点流向未兴奋点。
受刺激部位产生动作电位而兴奋,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出现电位差,形成局部电流,局部电流刺激周边细胞膜的除极化引发动作电位。所以,动作电位产生后,沿质膜迅速向周围传播直至整个细胞都依次产生一次动作电位。
(3)影响动作电位的因素
动作电位的超射值(Overshoot)就是Na+平衡电位,故动作电位的幅度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Na+通道(如:河豚毒)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低温、缺氧或代谢障碍等因素抑制Na+-K+泵的活动时,静息电位会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也会减小。
三、要点归纳
(1)Na+内流使细胞除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上升支,达到峰值后Na+内流停止, K+外流使细胞复极化形成动作电位的下降支,经过缓慢微小的波动,恢复受刺激前的离子分布状况,即恢复静息电位。
(2)动作电位主要是Na+内流引起。Na+少量内流除极化至阈电位水平时,致Na+爆发性内流达到Na+平衡电位。所以,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将导致除极化时Na+内流减少,动作电位峰值降低。
(3)静息电位主要是因为K+外流引起,实际测得的静息电位值接近但略低于根据Nernst公式计算所得的K+平衡电位值。改变细胞外液K+浓度会导致静息电位值的变化,改变细胞外液Na+浓度对静息电位的影响甚微。
(4)把内流的Na+泵出到膜外和把外流的K+泵入到膜内,恢复静息时的离子分布状况,要逆浓度差进行,此时需要ATP。抑制Na+-K+泵活动时,静息电位会减小,动作电位幅度也会减小。
(5)兴奋在同一神经细胞上的传导方式是局部电流,就是区域的除极化使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形成局部电流,刺激周边细胞膜的除极化,而引发周边细胞膜依次产生动作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