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波段高频头 两种极化方式增益差别的对比测试
2013-10-21杨排风
杨排风
测试用高频头:2000版本PBI一个、2002版本PBI一个、ESKF-三个、蓝色QS标识PBI两个、仿PBI大板两个、PBI小板三个、百昌KL525一个、仿百昌KL525两个、百昌OS525一个、仿百昌OS525四个、仿ASK一个、仿百昌KL52j一个、仿PBI黑壳一个、高斯贝尔3301一个、百昌双本振三个、山寨普斯赛特双本振头两个,还有两个拔去极化片的双极化中九头,共31个,在测试中发现有一个百昌22M和一个ESKF存在故障,本次测试的样本实际是29个高频头,其中正品12个,仿品14个以及3个真伪争议颇大的小板PBI。除却站岗放哨的KU头和个别因收藏不集中的游兵散勇外大部队都集结在这里,目的是试图区分共性与个性的因数。
测试平台:45mm中卫偏馈天线、卓异2250D免费机、14吋移动DVD。
因整个测试占用时间很长,卫星波束信号质量有可能出现波动,为了采集数据的准确性,每个高频头的正极化接收与反极化接收的测试在时间上要尽量紧凑,一气呵成,而各个高频头之间的测试时间可以不去苛求。
测试波束:108.2°新天11号卫星, 8个垂直极化频点、 4个水平极化频点。
在数据表中黑色数字是正极化接收的信号质量数值,红色数字是反极化接收的信号质量数值。
数据分析:
1. 两种极化方式的接收增益相同的有6例,其中正品高频头4例,仿品头2例。
2. 两种极化方式增益在个别频点出现相差3%以内的有5例,其中正品高频头3例,仿品头2例。
如果我们将3%以内的差异忽略掉,这样共有11个高频头可以视为两种极化增益一致,换言之,这11个高频头反极化接收与正极化接收增益相同,占测试样本的38%。
3. 两种极化方式增益在个别频点上出现相差在4%-6%以内的有6例,其中正品高频头3例,仿品头3例。
4. 两种极化方式增益相差在6%以上的有12例,其中正品高频头2例,仿品头7例以及3个真伪争议颇大的小板PBI。
5. 在两种极化接收方式增益相差4%以上18例中,有5例是正极化增益高于反极化增益,有6例是反极化增益高于正极化增益。有7例是某些频点正极化增益高,某些频点反极化增益又比正极化高。最极端的是山寨普斯赛特双本振头,增益相近的频点只是个别现象,居然有多个频点两种极化增益能相差二、三十个点【序号28】、【序号29】。也就是说同样占测试样本的38%的11例样本高频头正极化接收与反极化接收在一些频点上增益相差较多。
6. 在29个测试样本出现反极化增益高于正极化频点的共有18例,约占总数的62%,为什么有这么大比例的这种现象很多人没有感受到呢?原因出现在频率响应不同的特性上,也就是说,有的增益差异出现在这几个频点上,而有的增益差异出现在那几个频点上,没有共性而言。比如:108.2°新天11号12421vYBS_TV一组信号弱,如果你试图用【序号16】之类频率特性的高频头反极化接收来提升信号质量不会有帮助,这个高频头虽然反极化接收好于正极化接收,但是它在12421v这个频点上两种极化方式的增益是相同的。只有你用【序号10】之类频率特性的高频头反极化接收才会在12421v频点上有明显的帮助。换言之,看似众多的18例反极化优势的测试样本中只有4例在12421v频点反极化优于正极化,从这个频点来说反极化优势的百分比就不是62%而是14%了,也就是说7个测试样本KU头中才出现一个在12421v频点反极化接收比正极化接收增益高的现象,如果细化分各个频点的话,每个频点的反极化接收的优势就远远低于62%了。
虽然29个测试样本不够多,但是在业余条件下的测试也只能这样了,从测试中我们可以看到高频头增益方面的一致性远非符合大家原有的想法,正品大厂的产品要好一些,山寨产品就差了些。我手中的2个蓝色标识PBI【序号4】、【序号5】,2个仿大板PBI【序号6】、【序号7】、3个小板PBI【序号8】、【序号9】、【序号10】分别是同一批次生产、同时购买的产品,但是我们从折线图中看到频率特性也不尽相同。因此可以至少得出这样一种说法:在收视过程中如果遇到信号质量不理想时不妨反极化接收试试,也许会有一些想象不到的结果,当然,如果你将手头上的高频头两种增益都详细测试对比出来,有的放矢地运用会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