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尝试多种教学方法,创造多姿课堂氛围

2018-01-05柳庆云

关键词:高中语文

柳庆云

【摘要】 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因而在知识点一定的前提下,语文教师有责任让课程符合高中生的心理需求和思想认识,从而让孩子真正感受到语文是美的,是好玩的,更是有深度的。

【关键词】 高中 语文 课堂教学方式 激趣创新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171-010

语文学科在高中学习中的地位是毋庸置疑的,但是现实情况是,很多人认为,学习语文凭的是个人资质,不用听课,也可以学好。所以,很多学生将更多的时间用在了其他更為复杂深奥的课程中,对于语文呢,多抱着“临时抱佛脚”的心态。殊不知,高中阶段正是孩子思维最活跃、表达能力最好、感受能力最强、鉴赏水平最高的阶段。语文学科给予学生的滋养是终生受益的。作为语文教师,需要抓住学生阶段特点,通过探索新型的教学方法,努力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以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从而掌握一定的语文技能。

一、整合教材内容,力求简洁有效

语文教学普遍存在容量大、时间少的矛盾,很多具有相似性的文章反复教授、重点重复,很容易让学生产生疲惫感。教师在教授过程中也会觉得枯燥乏味,也就可能出现虎头蛇尾的现象。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需要勇于并善于筛选整合教材篇目,让课本效率最大化。

比如在人教版必修四中有李清照词两首《醉花阴》和《声声慢》。用传统的讲授方式逐一讲解当然可以,但是我总觉没有给学生太大的提高。本单元是宋词单元,通过前面六篇词作的学习,学生们已经对词的鉴赏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基于学情考虑,我选择了比较阅读的方式,让学生从写作背景、意象、情感等多个角度出发,找出两首作品的区别和共性,并通过比较完成教学重难点。这样的方式大大缩短了学习的时间,并且教会学生一种新的学习方式。通过举一反三,融会贯通,学生印象会更深刻。

二、创设课堂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语文本应是一门充满美的学科,应该最能体现学生思维的活跃性和个性化,但是现在大多数语文课堂显得枯燥呆板、千篇一律,这样的课堂谁也不会喜欢。所以,语文教师应该创设课堂情境,努力把学生带入语文美的世界。

创设情境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故事、演讲、录音、朗诵等传统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但似乎学生的注意力的维持并不会长久,教师还需要针对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需求,创造出更多的方式。比如在一些课前,我会向学生们讲述一个社会热点现象,并让他们参与讨论和辩论,让学生们从这种思想的交锋中关注时政、感悟生活。再比如说在讲授《鸿门宴》这篇课文的时候,我鼓励学生根据《史记》的叙述,创作课本剧,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比。这种形式新颖,需要团队合作,这样的研究型学习增强了学生的兴趣,也促进学生自觉地研读课文。

三、引进竞争机制,强调团队合作

大多数学生都认为学习是一个人的事情,然而,在学校课堂的小社会中,学习可以从一个个体事件变成一项群体事业,既有学生个体之间的竞争,又要在竞争中讲究团体协作。这既能很好地帮助学生有效学习,又能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的意识。

例如,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是很多同学的难关。面对这种情况,我组织学生分成六个小组,每小组由组长领导负责,督促成员完成背诵、翻译等基础工作,组内形成合作关系,互相补缺补差。在规定任务时间结束后,以组间竞争抢答的方式完成任务评估,并对优异的小组予以奖励。我发现在这种尝试后,很多后进生开始为了小组的荣誉而努力,这一点着实让人感动。

四、不落教材窠臼,培养质疑精神

很多老师喜欢这样的学生,他们乖巧听话,他们忠实教材。而我却更喜欢善于思辨的孩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我们的教材中有很多模棱两可甚至有错误的地方,我鼓励学生多提问、多发现。

我在教授《说“木叶”》这篇课文的时候,有学生就提出了质疑,说之前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刚刚提到的“木欣欣以向荣”一句中的“木”就是树的意思,而且应该是枝繁叶茂的树。我觉得问的很好,并给予他鼓励,希望他还能找些例子反驳林庚先生的判断。我没想到的是,这看似偶然的一次课堂反馈,却激起了学生很大的热情,在课下,他们找了很多含有“木叶”的诗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对于这样一篇文章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还通过自己的摸索,找到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认知方式。

我们在教学当中,不能盲目迷信权威,不能落入窠臼,更不能作茧自缚,要有这样的包容的心态对待学生、对待知识,只有不断质疑并且小心求证,才能保证我们知识的更新,才能的增长,也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我们的教学能力。

人们都说语文的外延即生活,但是我们往往太重视“语文”作为一门学科的价值,往往忽略“语文”对生活的价值。学生过于功利性的学科偏向导致他们对语文的忽视。我想这并不能一味地将责任推向学生,而应该多进行自我反思和自我提高,不能只是埋头课本知识,而是应该扩大自己的视野,把社会科学、自然风光、民俗文化、时事新闻等作为语文课堂教学的资源,真正做到“语文教学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实现语文学科传递现实信息,传递生活技能,传递生活正能量的作用,让学生真正因为喜欢而去学习语文,也因为喜欢语文而更加喜爱生活。

猜你喜欢

高中语文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交互式电子白板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高中政治课中的分层导学探讨
理顺高中政治课堂问题教学流程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语文俱乐部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