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中学历史教育比较研究
2018-01-05梁建红
梁建红
【摘要】 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主要从历史教科书、中外历史教学两个方面,结合中国、美国、英国的具体课目与案例进行比较,感知中国与美国、英国的异同。为中学历史教育发展提供借鉴。
【关键词】 中外比较 中学历史教育 比较研究 教科书 历史教学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102-030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开展中外中学历史比较研究,有助于中学历史教育的深入和发展。本文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中国与美国、英国中学历史教育开展比较研究,为现行中学历史教育的改进提供参考。
一、历史教科书的比较
历史教科书是历史教育内容的重要载体,历史教科书的编撰体现了历史教育的理念。以中外国家典型的历史教科书作为比较,能够从一个侧面说明历史教育发展的情况。
(一)中美历史教科书内容编撰比较
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著的《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 第二章历史教科书比较研究,把国内现行中学历史教材(人民版)与美国ML版历史教科书中的“启蒙运动”一课的编撰进行比较。
从这两本教科书“启蒙运动” 的知识、内容设计来看,中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侧重于启蒙运动及运动思想的本身。而美国的教科书则关注了启蒙运动中的人,尤其关注到女权与启蒙运动的关系,启蒙运动对美国民主的影响与发展。
从以上两本教科书“启蒙运动”的结构、体例上的设计看,中国教科书注重知识的呈现,而美国的教科书则以调动学生的兴趣(故事导入),鼓励学生动手动脑为主(活动设计、读者剧院、写故事、研究报告)。反映出两国教育理念的差异,中国仍以掌握知识为导向,而美国则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
从正文内容引入编排的前言设计来看,中国的教科书侧重告知学生本课学习的主要内容(知识点)而美国的教科书则予以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研究历史的例子引领。并且明确规定了学习目标,注重历史事件的发展和影响(历史事件的纵横向联系)。
(二)中英历史教科书内容编撰比较
把中国教科书(以2004年版人民版“二战后的世界格局”(冷战)为例)与英国2001年版的第3学段的历史教科书第18单元“热战,冷战”比照。发现两者在内容的选择和编撰上有着极大的差异。中国教科书把20世纪主要的热战一战、二战放在选修《战争与和平》中,主要交待战争的背景、过程、结果与影响。局部的热战则作为冷战的影响一个子纲目呈现。冷战一课在必修1有一节课进行介绍,主要介绍了冷战的背景、冷战的表现和冷战的影响。这些中国教科书的章节有一个共通的地方就是知识体系比较完整,但是细节早已抹去,留下的是梗概和史学研究的观点、结论。而英国的教科书给人的感觉是形散而神不散。以“热战、冷战”为主题,先对热战、冷战进行简单的介绍,理清概念。之后,罗列了大量描述细节的材料,如二战中遭到轰炸的伦敦图;女工在军需厂工作图;关于战争逃亡材料与图片;反对设置美国巡航导彈的游行示威图;科索沃难民图;反映战争残酷的德国士兵家书;尼日利亚、印度的战争努力;战争所耗费的金钱和死亡人口统计材料;杀人工具:关注战争与技术……。通过这些片段材料,学生可以多角度了解战争及战争带来的影响。没有大道理般的说教,却让学生身临其境般地感受到战争的炮火无情,认识到战争所付出的代价。这种教科书内容的编撰,不知不觉地把情感价值观渗透其中,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三)中外中学历史教科书比较思考
通过上述比较,中国的历史教科书仍是以承载知识为主。虽然具有结构严谨、逻辑清晰的优点,但在内容选择和文字表述上单调乏味,缺乏细节的描写、缺乏与现实问题及学生生活的联系、缺乏与学生交互活动设计,缺乏问题导向和方法的指导。不易激发学生的兴趣,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教科书的内容选择和结构编排方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导致满堂灌和死记硬背经久不息。而美国、英国的教科书则以学生为中心,以激发学生兴趣,促进学生发展为导向,关注历史事件中的人,关注历史事件的纵横联系,注重细节的描绘,注重历史的借鉴功能,注重设计学生交互活动设计、问题导向和学习方法的指引。美国、英国的历史教科书处处以人为本的这些尝试为我国课程改革提供借鉴和启示。中国教科书需要进一步完善,我们在使用教科书时,可选取一些课外的资源进行细节的补充,让学生多角度了解历史,增设教学活动和问题引导以弥补教材的不足。
二、中外历史教学比较
历史教学是历史课程实现的主要途径,是达成历史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教学案例则是历史教学的缩影。管中窥豹,可见一斑,下面通过一些中外教学案例的比较,来感知中外中学历史教学的特点。
案例1第一次世界大战(1992年上海中学孔繁刚)(出自《海派历史教学透析》P70-76)
这节战争史课堪称中国传统教学的典范,有着传统教学的很多优点,在这里不做评论。请关注课例的类型——讲授课,这种课型直至现在,还是中国中学历史教学的主流。教师“以讲为主”,围绕着大战的爆发与性质——大战的进程——大战的影响思路展开教学。当中教师运用了一些的史料和设置了一些问题来进行教学,然而,所引用史料多是反映国家层面决策,两军对垒的状况和伤亡情况,能让学生宏观的感知当时的情景,却不能引起情感的共鸣。问题的提出也主要为了引出下面的内容,缺乏探究的深度和趣味,也没有预留探究的时间。
案例2 见证第一次世界大战【出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美国史的教学计划”(TAHP)】(《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P212-217)
这节美国的历史课例的类型是探究活动课。教师展示教学目标并提供本课顺利实施所依赖的原始史料或本地课程资源:
1.科尔伯特的《美国见证者》(节选。见附件一)
2.为科尔伯特《美国见证者》(节选)准备的活页练习(见附件二)。
3.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科技图或时间表的表现性评价(见附件三)。
教学活动(教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学习):
1.让学生阅读科尔伯特的《美国见证者》(节选),并回答活页练习上的问题。
2.然后把学生分成若干个由三人组成的学习小组,让各组分别用10分钟的时间讨论节选的材料及相关问题。
3.接着,教师引导学生围绕本课的学习目标记性简短讨论
4.自行选择合作对象,创作一张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图画获时间表,用以描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新科技和事件。师生讲使用评价量规维科技图或时间表评分,并计算出每个小组的平均分。
案例3美国南北战争(2008年上海市中国中学钟北京)(出自《海派历史教学透析》P105-111)
钟老师的这一节课例(案例3)与孔老师的课例(案例1)比较,史料的选择面更广、类型更多了,除了对战双方的官方史料(世界市场的需求、南北方对劳工的需求、南北方政治力量和内战初期双方实力对比……)还有奴隶、下层民众及总统对时事的反应材料等。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的互动环节也有所增加。但是从根本上看,这仍然是以讲为主的讲授课。
案例4美国人为何自相残杀【出自美国康涅狄格州的“美国史的教学计划”(TAHP)】(《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P219-224)
这个案例围绕这一个中心问题而展开,即:奴隶制是美国内战的原因。与案例2不同的是,该案例把中心问题分解为10个研究主题,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各自研究不同的主题。对这些问题的研究教师预设需要八个小时,因此将其安排在八天里进行。
第一天,进行先行评价,并确定研究小组和研究主题;
先行评价后,分发阅读讨论林肯总统演讲摘录,以及研究任务,并强调应关注的问题。分组并确定研究主题
第二天,分组搜集資料;
研究主题:
第三天,每人写出一部分研究成果;
第四天,小组两两结对,汇总研究主题;填写B部分+C部分内容。
第五天,确定研究成果的表现形式以及脚本初稿;
分发讨论后设评价报告,让学生选择本小组展示的表形形式,并提交展示的脚本初稿。
第六天,展示部分研究成果;
第七天,继续展示研究成果,并进行拓展学习;
第八天,完成拓展问答。
从案例2和案例4可知,美国的中学历史教学,主要采用的是探究活动课型,注重运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鼓励学生考虑对史料的个人反馈,促进学生学会通过史料探究历史问题。教师惯用小组学习的方式,并且为小组活动制作评价量表,鼓励合作,鼓励学生在做中学。
通过四个案例的比较,可知,
(一)课堂教学模式上,中国的中学历史教学以讲授课为主要的形式,而美国则以探究活动课为主要形式。中美两国的中学历史教学都注意引用史料教学,但中国历史教学引用史料,主要用以说明和印证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知识,部分以史料为载体设计综合探究活动,有从重在具体知识的掌握到重在发展学生历史思维能力的转变趋势。而美国历史教学着重运用史料作为探究历史问题的证据,重视发展学生的历史认识和问题解决的能力。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与小组活动评价是值得中国学习的。
(二)历史学习方式上
美国的历史教育非常重视学生研究型学习活动的开展。注重基于合作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强调学生对整个研究过程的学习体验。对学生活的泡妞更加更多采用表现性评价的语言,注重学生学习能力、综合素质的评价,。有利于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能力的提高。
中国的历史教育重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学生学习以听、练为主。近年来虽然致力改革,进行了一些开展历史主题的研究型学习的探索,取得一些成效。但由于国内条件的诸多掣肘,这种学习方式不占主流。长期的被动听讲、大量的作业练习消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需要进一步的改革。
此外,在历史教学中,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究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历史教学模式的变革这一课题。美国开发了Webquest( 网络探究模式)——以问题学习为本,以网络为媒介来提高学习成效。还发起了因特尔?未来教育项目,为历史教学提供了一个基于IT的研究型学习的教学模式,推动探究性学习。英国则非常重视ICT(信息与通讯技术)教育,并将ICT运用于历史教学,并在教学方法和策略上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中国重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并在历史教学中广泛运用。重视学生对网络资源的运用,并据此探究历史问题,但是还有待深入、系统地研究现代信息技术与历史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综上所述,通过中外中学历史教育的比较,可以断言美国、英国中学历史教育在教科书的编撰、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方式、课堂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结合研究与实践等方面的探索都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与合理借鉴。
[ 参 考 文 献 ]
[1]李稚勇,周仕德,陈新民著.《中外历史教育比较研究》,长春出版社,2012.
[2]何成刚,沈为慧,陈伟壁编著.《国外历史教学案例译介》,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彭禹,沈时炼,张炎林编著.《海派历史教学透析》,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黄牧航主编,《中学历史教学研究》,长春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