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困生转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2018-01-05张洪
张洪
【摘要】 初中生由于自身的学习习惯和爱好不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经常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学困生。学困生的有效转化,本文结合初中历史的教学实践,就其形成的原因和转化策略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初中生 历史 学困生 转化
【中图分类号】 G633.5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080-010
由于初中生在历史底子上较薄,在学习中经常出现浮躁的情况,历史学习兴趣低,使得学困生的数量较多。学困生的转化,必须切实注重对其成因的分析,并切实做好对其的转化。以下笔者结合自身浅见展开分析。
1.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
1.1自身原因
学困生由于从小就缺乏良好的学习习惯,获得成功的机会比较少,加上学生在日常学习中缺乏科学的方法,导致其对历史的学习兴趣较差。有的学生自身的记忆力差,书面表达能力不足,存在一定的误区,以及从小就缺乏良好的学习环境,大都是在责备和不认可的环境中长大的,正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基础较差。而初中历史又是学好历史的基础性阶段,一旦赶不上教学进度,将导致其在学习兴趣上较为缺乏。
1.2教师方面的原因
一是教师在教学中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难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导致一些本来兴趣就不好的学生成为学困生,加上新课改给学生的放权并没有引起教师的重视,学生对历史的学习更加热情,对学习历史的重要性难以有效的认识。这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对学生缺乏有效的指导,导致学生的学习兴趣较差。
二是教师自身的素质水平有待提升,在历史教学中存在着强烈的应试思想,很多教师采用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往往在课堂上沉默不语。教师难以结合学情针对性的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和优化,教学内容难以激发学生。尤其是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保持着较快的节奏,且在逻辑跳跃性上较强,有时候教师在提问之后往往是喊优等生来回答,导致学困生的学习自信心被打击。
2.学困生转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
由于初中历史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为复杂,学困生的轉化,在初中历史教学工作中,不仅要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而且还要投入足够的爱心和耐心,切实加强对学生的疏导和转化。
2.1加强关爱
由于学困生经常对教师存在一定的“敌意”,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加强对学生的关爱,尤其是应加强对学困生的关爱,才能更好地弥补其缺失的爱,理解、尊重、保护学困生的自尊心,走进学生的心扉,加强与学困生的交流,这样就能更好地激发其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感受到来自教师的关怀,更加愿意接受历史,获得根本性的进步。
2.2兴趣培养
由于学生学习兴趣的高低,将直接导致其学习成效的高低,尤其是对于学困生而言,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学生自信心的培养和学习兴趣的激发,鼓励和引导其参与到历史实践活动之中,并对其的进步及时地进行表扬,对其在学习中的良好表现进行肯定,这样才能促进其学习积极性的提升,学习动力也能得到持久的保持,促进学生学习成绩的稳步提升。例如,在教学“明清的专制统治”时,教师可以设置一系列的问题,构成问题情境。如明清为什么实行专制统治?对当时朝廷带来了哪些正面和负面的影响?这种统治方式有哪些利弊?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吸引学生全神贯注地听讲,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来,让其带着问题集中精力学习。当然,在创设教学情境中,可以利用多媒体、讲故事或比赛活动等方式进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形象性,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可以直观的呈现出学生对于此知识的理解程度,突显出学生思维当中的阻碍,在对学生讨论进行补充以后,并对其知识掌握和理解的情况肯定或是否定,从而让学生可以重新的构建全新形式的认识结构,拥有正确的思维方式。关键是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学习兴趣的培养又不能一蹴而就,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到常抓不懈,采取寓教于乐的方式,引导学困生意识到历史的重要性,在历史学习中感受到乐趣,这样才能在逐渐的进步和成长中进行转化,为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坚实的基础。
2.3强化参与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初中历史学困生往往在历史学习活动中的主动积极参与学习的情况较少,其缺乏教师的有效引导。教师在进行初中历史教学时,必须尊重学生的学习心理,这就教师紧密结合学生的实际,在教学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强化学生的良好认知。由于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往往习惯了被动的接受知识,教师要改变这一现状,就放权给学生,尤其是学困生,更要参与到历史实践活动之中。
2.4优化教学
学困生的转化,教师必须在教学方法上进行改进和优化,并结合初中生的特点和初中历史教学内容,针对性的采取教学方法,才能促进教学质量的提升,并达到转化学困生的目的。如以隋炀帝不惜耗费巨资修建京杭大运河的教学为例,可以将胡曾的《汴水》、皮日休的《汴河怀占》等史料运用进来,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评价。可以引导学生从利弊等不同的历史视角来认识,有的学生认为修建大运河联通了南北交通,有利于促进南北两地的交流。有的从反面的角度认为,修建大运河耗费大量的人财物,极大加重了人们的生活负担,让黎民百姓民不聊生,从而走向灭亡。
3.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形成的原因较多,教师在转化过程中做到因材施教,采取针对性的方式,促进学生学习兴趣的提升,在循序渐进中促进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 参 考 文 献 ]
[1]黄彬.初中历史教学中学困生的转化策略[J].西部素质教育,2017,3(14):239.
[2]林秀琴.浅析学困生转化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实践[J].教育现代化,2016,3(21):292-293.
[3]冯永琴.浅谈如何转化初中历史课程学困生[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4(04):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