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趣”中追溯根源 在“活”中探索本质

2018-01-05刘世辉钟志伟

中小学教学研究 2018年10期
关键词:文具店小数点笔算

刘世辉 钟志伟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生活情境中探索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2.探索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并能正确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笔算。

3.使学生体会小数加减运算在生活、学习中的广泛应用,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

[教学过程]

一、无痕对接,收集数据

师:上课!(学生起立)

师:刚才大家站起来时,老师发现很多孩子的身高快超过老师了。老师很好奇:你们的身高是多少米呢?(点名问学生身高)

师:大家的身高与老师的身高真的很接近!你们能猜猜老师的身高吗?(学生猜三次)

师:老师的身高是1.55米。

(评析: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在引导学生对身边事物进行猜测与对比时营造了愉悦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无意间收集数学信息,进行数学思考。使新旧知识自然融合、无痕对接,让学生用轻松的方式进行着高效的学习)

二、体验过程,探索本质

1.学生与姚明PK,探索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笔算方法。

师出示姚明图片。

师:大家知道这是谁吗?

生:姚明。

师:你们知道姚明的身高吗?

生:2.26米。

師:2.26米到底算不算一个巨人呢?今天我们就来和姚明PK一下!

师:孩子们,你们高还是姚明高?

生:姚明高。

师:别着急,要与姚明PK,老师这有“秘密武器”,你们想用吗?

请出身高1.51米的学生。

教师搬出高0.75米的桌子。

师:这张桌子就是老师的“秘密武器”。请XX同学站上去吧?孩子们现在他站在桌子上的高度能超过姚明吗?要知道这个高度比姚明更高还是更矮,光知道他的身高够不够?还必须知道谁的高度?

生:桌子的高度。

师:哪个孩子来量一量桌子有多高?(学生量出桌子的高度:0.75米)

师:用什么方法算出XX同学与桌子合起来的高度?

学生在学习卡上算一算。

学生板演:1.51+0.75=2.26(米)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并订正。

(评析:教师设计了学生与姚明比身高的环节,让学生通过自己与姚明比高矮,以及借助桌子与姚明比高矮等有趣的活动,使学生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兴趣盎然,产生探索新知的欲望。让学生在有趣的生活情境中经历探索两位小数加两位小数的笔算方法)

2.老师与姚明PK,探索两位小数减两位小数的方法。

师:通过计算发现:XX同学站在这张桌子上的高度与姚明同样高。我们再请身边的高个子与姚明PK一下身高吧!

教师在听课现场找出一位1.85米的男教师,并请上讲台,询问其身高。

师:孩子们,老师高还是姚明高?你们能帮老师算算老师比姚明矮多少米吗?怎么算?请大家算在学习卡上。

学生板演:2.26-1.85=0.41(米)

请学生说一说计算方法,并订正。

(评析: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教师现场请一位高个子老师与姚明比身高,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内需,学生在体验到身边的高个子与篮球巨人姚明的身高差距时,又饶有兴致地进行着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笔算,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

三、新旧对比,深化理解

师:通过刚才的计算,孩子们,你们知道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吗?

师板书:小数的加减法

师:像这样一位对着一位加或减大家陌生吗?与以前学习的什么知识很相似?

生:与整数的加减法相似。

师:哪些地方与整数加减法相同?

生: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算起。

师:有哪些地方不同呢?

生:多了小数点。

师:孩子们善于联系学过的知识想问题,真不错!

(评析:笔算小数的加减与整数的加减时有很多相同之处,如:相同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等等,但也有不同之处。学生通过对比,更能明晰它们的异同,从本质上理解了计算方法背后的道理)

四、巧设活动,抓住本质

1.创设情境:天天文具店优惠活动

师:刚才大家的表现太棒了!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个好消息,六一儿童节马上到了,天天文具店搞优惠活动啦!课件出示:

2.出示优惠单:

师:这就是天天文具店的优惠单,要算出每件商品各优惠了多少钱?应该怎么算?

生:把原价减去现价可以算出每件商品优惠了多少钱。

3.小组活动:做涂涂的小老师

师:为了便于大家挑选,热心的涂涂拿到优惠单后,很快帮大家算出了每件商品优惠了多少钱?师出示四个竖式。

师:你们对涂涂的算法有意见吗?

小组讨论,把错误的改正过来并说明理由。

4.小组汇报,集体订正第一个竖式。

学生用笔算、估算的方法判断出涂涂的计算方法是错误的。

学生得出:笔算小数加减法时小数点要对齐,才能使相同数位对齐。被减数百分位上的3和减数十分位上的2不能对齐,因为它们的计数单位不相同。

5.小组汇报,集体订正第二个竖式。

学生得出:根据小数的基本性质将28变成28.00,再进行计算。还可以用加法进行检验,判断出这个竖式是错误的。

6.小组汇报,集体订正第三和第四个竖式。

学生得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不能忘了点上小数点,笔算时小数点要对齐。计算12.99-9时,减数9应该对齐被减数个位上的2,做到相同数位对齐。另外,12.99元是12元9角9分,要从中减去9元只能从12元里面去减,所以减数9要对齐被减数中个位上的2。

(评析:小数加减法笔算看似简单,但如果不能深入理解其计算本质,学生在计算不同位数的小数相加减时也容易出错。教师根据学生易错的情况设计了“天天文具店优惠活动”,让学生判断涂涂的计算是否正确。学生在判断时采用了灵活多样的方法,有用笔算的,有用估算的,还有根据元、角、分进行判断的。在整个思考和讨论的过程中,体现了一个活字,使探索更具深度)

五、趣味巩固,应用提升

1.活动:卡车停在哪?

师:第一个加数已经写好,第二个加数已经在卡车上准备好了,咱们用手势指挥司机把卡车停好。(使相同数位对齐,小数点对齐。)

2.小组活动:疯狂抢购。

师:卡车司机谢谢大家的帮忙,欢迎大家来文具店抢购。

算一算,请学生板书。小组汇报,集体订正。

(評析:教师在设计练习时,首先注重了练习的趣味性,使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进行巩固练习。如:将静态的竖式变成了动态的停车游戏。其次注重练习的针对性,针对学生易错的地方设计练习,如:在计算不同数位的小数相加减时,学生最喜欢将两数末尾对齐。教师针对这一点,设计了“卡车停在哪”的练习,使学生在动态演示中对知识点进行强化巩固。再次注重了练习的层次性,既有基础知识的练习,又有拓展性练习,满足了学有余力学生的学习需求)

六、追根溯源,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数的加减法,你想提醒大家注意什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用到了小数的加减法?

[总评]

《小数加减法》这一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熟悉了整数加减法笔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单纯的计算教学枯燥乏味,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立足于促进学生的发展,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在“趣”中追溯根源,在“活”中探索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一)在“趣”中追溯根源,诱发学生学习内需

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教师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情境,做到趣中有实。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探索欲望,达到了不错的学习效果。如:教师用“说身高、猜身高”活动引入新课,收集数据;设计与姚明PK身高的情境引出两位小数加减两位小数的计算;巧设“天天文具店优惠活动”将学生引入深度探索;设置“卡车停在哪”的游戏进行有针对性的强化练习等等,自始至终都激发着学生的学习活力,引导学生深入探索。

(二)在“活”中探索本质,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

1.基于经验,自主探索算法

基于学生已有整数加减法笔算的学习经验,课一开始,教师设置学生、老师与姚明比身高的情境,让学生独立尝试笔算:1.51+0.75和2.26-1.85。由于这两个算式中的加数都是两位小数,除了小数点的区别外,其他地方的计算都能依据已有经验进行。教师抓住这一契机,继续设置了“天天文具店优惠活动”,让学生对涂涂的计算进行判断和订正。通过思考和交流得出笔算的算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把学习新知的时间、空间交给学生。让学生在“活”中探索本质,经历知识形成的过程。

2.对比梳理,挖掘计算本质

这节课的学习内容对大部分学生来说并不困难,而较难的是明白计算方法背后的算理。教师在学生探索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对比梳理,比较整数加减法与小数加减法的异同。学生根据已有经验顺理成章地对小数加减法进行小结,这一次的小结是基于整数加减法的经验进行的,还不够深入。要有更深入的认识,还必须进行强化对比。这时教师又设置了一个化错的环节:对涂涂的计算进行讨论。学生通过笔算、口算、估算等方式判断,采用灵活多样的方法进行对比和梳理,让学生明白了:只有小数点对齐,才能做到相同数位对齐。

3.练习深入,强化笔算算理

本节课教师设计的练习别具匠心。练习题“卡车停在哪”,通过判断卡车停的位置,强化了小数点对齐的笔算要点。练习题“疯狂抢购”,通过模拟生活情境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进一步明晰算理。

总的来说,教师通过创设有趣的情境,放手让学生探索新知,追溯知识的根源,探索数学的本质。做到了趣中有实,实中有活。

(责任编辑:李雪虹)

猜你喜欢

文具店小数点笔算
“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教学实践与反思
我的文具
怎样做将格子乘法与三位数乘法笔算相结合
文具店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文具店②
文具店①
怎样笔算加、减法
超级小数点
小数点流行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