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奸、内奸、叛徒、贰臣之别
2018-01-05蒲有路
蒲有路
【中图分类号】 G63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992-7711(2018)10-011-010
一、关于四个词语的关联性
现行中学文科教科书多个地方出现这几个词语,一般老师也没有去细细考究,往往一语带过,学生也就含含糊糊地听完了事,即使有个别认真的学生去查阅词典,可最终也多数是不甚了了。
1. 词典的注释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六版)解释如下:
汉奸:名原指汉族的败类,后泛指投靠侵略者、出卖国家民族利益的中华民族的败类。
内奸:名暗藏在内部做破坏活动的敌对分子。
叛徒:名有背叛行为的人,特指背叛祖国或背叛革命的人。
贰臣:《书》名指在前一朝代做了官,投降后一朝代又做官的人。
2. 几个词语的区别
①“汉奸”一词包含的范围比较大,它包括了一部分“内奸”和“叛徒”,或说包含那些出卖中华民族利益的人;而“内奸”“叛徒”多数未必是“汉奸”,也只有出卖中华民族利益的那部分人才是。
在我国的语境里,“汉奸”是不包括“贰臣”的,或者说,“贰臣”里没有“汉奸”,因为中华民族绵延数前年,从没有被华夏民族以外的民族灭掉,我国历史上政权的更替仅仅也只是中华民族内部的改朝换代而已(其中包括少数民族政权和一些地方性自立为王的小政权),沒有华夏民族以外的势力亡我华夏(只有近代抗日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差点实现其狼子野心)。
而“内奸”“叛徒”与“贰臣”则可能是同时的,也可能是只是“内奸”(或“叛徒”)而没有作成“贰臣”,或已成“贰臣”(当然在前朝而言也是“叛徒”,但对后人而言则未必)却并非“内奸”。
②四个词所代表的四种人,主要是投靠的对象不同。“汉奸”背叛的是整个华夏民族,自然是中华民族的大敌。而“内奸、叛徒、贰臣”对我们而言,则未必有好坏之分(当然不涉及道德品质的问题),如项伯是内奸,是叛徒,也是贰臣,对项羽而言他是坏人,对刘邦而言则是好人,对我们后人而言就不存在好与坏。洪承畴、吴三桂之流与蒋介石政府中投奔新政权的那些人,对前朝而言是“叛徒”,对后朝则是功臣,对中华民族而言,没有什么本质的好坏之别。
“内奸”和“叛徒”的区别则主要是从形式上说的:“内奸”一般是指隐藏在内部尚未暴露的敌人或说暗中投降的人;而“叛徒”则多指已经公开投向敌对方面的那些人。
“贰臣”则很明显,仕两朝(也包括仕多朝如五代十国历仕十朝的冯道),可能是“叛徒”,但更多可能是前旧代已经灭亡、新朝已经建立,出于生计或自身在思想上的认识而在新朝为官,虽然道德上(或说人格上)欠缺,但政治上不会受到过多指摘(如清人著的《明史》一样把有大功于清朝的洪承畴列为“贰臣”)。
二、关于爱国主义者和民族英雄
“民族英雄”捍卫本民族的独立、自由和利益,在抗击外来侵略的斗争中表现无比英勇的人,而“爱国主义者”,则是指对祖国忠诚和热爱的人。(出处同上)
1. 这里先要解说一下“本民族”这个词儿
“本民族”肯定不仅指英雄本人所属的民族。在中国历史长河中,所有政权实际上都不止一个民族,我们语境中的英雄维护的当然不止于“本民族”利益。所以那些企图分裂国家统一的少数民族首领如达赖,我们就不能视为“民族英雄”。
“本民族”也不仅指最高统治者(帝王)所代表的民族。因为汉人政权中有少数民族英雄如东归的土尔扈特首领,少数民族政权中有汉族英雄如林则徐等,他们维护的不是自己民族所属的政权,但他们是民族英雄。
“本民族”应该指的是国家历史上形成的整个国家所代表的全体民族,如我国,应该是整个中华民族(或华夏民族)。
2. 我们现在再来看看岳飞和文天祥的事迹
我们现在都是把隋唐以来的国家作为一个完整的“中国”(华夏)看待,把唐代开拓的疆土作为自己疆土统一的奋斗目标,五代十国建立起的那些割据的军阀政权、辽、西夏、金,即使后来取代南宋政权的元,在当时宋政权上下所有人看来,都是自己领土的一部分而非“别的国家”。
其实在汉唐以来,一直都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些民族就是我们这个多民族家庭中的一员。而宋以后,从元明清时期以至于现在,辽西夏金元同样也是“大中国”的一度“独立”的政权,元统一了全国,不但直接继承“华夏”以前的版图,更是全盘继承了中华传统文化、政权形式等等,只是因为两宋军事力量比较弱,这些民族实力强大而暂时“独立”而已。
从事实和心理认知两个方面来看,岳飞也好,文天祥也好,他们抵抗的是只是国家内部的“分裂者”而已,而并不是侵吞我中国国家领土、灭我中华民族文化的外来入侵者如日俄英法等。从这个意义上讲,说他们是与抗倭的戚继光、从荷兰人手里收回台湾的郑成功一样的民族英雄,是讲不通的!他们只是热爱自己“国家”(其实还“政权”)的“爱国主义者”而已——当然,这并不影响其人格与道德的高尚,更不影响他们的作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的光辉形象。
文天祥三个弟弟:文壁、文霆、文璋。文霆早卒;文壁小文天祥一岁,1278年冬文壁在惠州开城投降,文璋随降,后隐居不仕。元初就有人指责文文璧不够忠烈,但文天祥很“理解”:
1279年三月,文天祥被押解到广州,文壁前来告别,文天祥有一诗《寄惠州弟》,希望弟弟替本是长子的他尽哀痛之情。
1281年文天祥写信给文壁过继给自己的儿子:“汝生父(文壁)与汝叔(文璋),姑全身以全宗祀,惟忠惟孝,各行英志矣……”文天祥以“孝”明确体谅、认可了文壁的选择。
后来,文天祥的继子文陞也“投降”了,他在文天祥去世30年后,当上了集贤直学士,被封为蜀郡侯。文陞之子文富,也就是文天祥的孙子,曾为湖广行省检校官。
由此可见,文天祥自己也是把宋与元的代换看作是自己国家内部上演了千年的“改朝换代”,而非中华民族的“亡国灭种”。既是改朝换代,就是内部政治斗争,这种背景下涌现出来的英雄,自然只是国家(或说政权)的英雄而非民族的英雄。
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样评价岳飞文天祥,并没有一点否定其高尚爱国精神的意思,更没有一点不尊敬英雄的想法,仅仅是辨明其英雄的性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