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与《珍珠鸟》

2018-01-05沙澄慧

语文世界(教师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珍珠鸟陌生伙伴

沙澄慧

相遇匆匆

彼时,刚接到执教《珍珠鸟》公开课的任务,既有忐忑:十余年未教四年级,低年级的印记如烙于身,是否能驾驭?又有无畏:工作室的伙伴们定会给予助力,众人拾柴火焰高,何愁孤身无援!于是,我与《珍珠鸟》如约相遇。极力搜索对于这篇课文的记忆,居然仅停留在若干年前普通话测试读本上的必读篇目。于是,陌生的彼此,匆匆地相见,初遇,没有预知,没有了解,或有几分期许,但更多的是对未知的虚妄和迷茫。

牵手彷徨

我遇事随性,年岁渐长后尤为加剧。虽知肩有重担,心中焦虑有余,行动却步履蹒跚。不过,虽没有倾心相注,但随着时间流逝,《珍珠鸟》倒也在一点一滴渗入我的周遭:杭城之行,每每提起《珍珠鸟》,伙伴们会好意提醒我留心关注;网络交流,吴主任发送了甚多相关教学资料;沈纶送教,恰是《珍珠鸟》,负责评课的导师特意带我前往学习,希望我能从中取长补短……与文本牵手,因着工作室伙伴们的殷殷之切,有些随波推行,许是急着要增进了解,却又发现欲速则不达,之前的陌生掩埋的隐患日渐突出,内心的焦虑感开始呈几何倍地增长。

磨合坎坷

时间渐紧,虽然因为数次的求而未得,在主观上似乎并不能特别接纳这篇课文,但急迫的形势已容不得半点挣扎。我无数次地反复读着文本,夜深之时,更多的是两眼紧盯,但思想空白。吴主任带领室友在教研平台上来了一次大规模地专项扶助,大家群策群力,倾囊相授,而我却如慌乱的溺水之人面对突如其来的各式救援,根本摸不着方向。头脑中一直萦绕的是吴主任曾经问过我的两个问题:“这篇课文,你想教给学生什么?”“学生会从你的课堂上学到什么?”直到现在,我都无法给出一个满意的答案。越是担心,越是惶恐,越是否定,则越是沮丧。我甚至一度觉得自己是绝对不可能完成这次任务的。于是,才有了那两次不知所云的试上;于是,我甚至不能呈现出一份完整的教案;于是,才有了这节课上诸多的遗憾……但是,别人不可知的是,我曾在背后尝试了各式各样的流程设计,它们中有的是我自己的设想,有的凝聚伙伴的智慧,更多的是来自吴主任的精心指导。相处的短暂,交流的生疏,让我和《珍珠鸟》之间磕磕绊绊,摩擦的艰辛着实令人身心疲惫。

回首释然

在最终的课上,我用一个“探”字引出下文,贯穿始终,这是多么智慧的一个字!它不仅是珍珠鸟与作者的相处方式,也是作者与珍珠鸟心灵相通的情感主线,它更是我与《珍珠鸟》文本相遇磨合的心路历程:我在逐步寻求如何教这篇课文时,不就一步步在“探”吗?往深处说,人生诸态,又何尝不是一个“探”字!

《珍珠鸟》带给我的局促感并没有随下课铃响而如想象中立即消失殆尽,它一直持续到评课结束才略有缓解,彼时,我如穿好最坚硬的盔甲来抵消负评带来的冲击,这种巨大的冲撞力緣于对自我清醒的认识,缘于对惰性的深深自责。在整个过程中,导师真诚的指导与劝诫,工作室团队相助的温暖,教学技能或多或少的提升,教学思想蜕变型的改变,都是我从中收获的馈赠。不过最让我震撼的,还是那种因自身浅薄而带来的无力虚脱之感,那种努力想去抓住,却因高度不够甚至连依靠的着力点都遍寻不着的感觉,它,难受得让我久久不能释怀。努力充实自己,尽力摆脱这种“虚弱”成了我真正想去做的一件事,意识到此,也许才是我这次与珍珠鸟相处一场所得到的最珍贵的礼物吧!

作者简介:江苏省兴化市第二实验小学语文教师。

猜你喜欢

珍珠鸟陌生伙伴
可爱的珍珠鸟
伙伴
新伙伴
人最怕:深交后的陌生
熟悉的陌生词(四)
熟悉的陌生词(三)
熟悉又陌生的“”
我的好伙伴“苍苍”
说谎的珍珠鸟
《珍珠鸟》文本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