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度及效率实证研究
2018-01-05钟小斌
钟小斌
摘 要 采用散点图和数据包络分析法,对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状况及效率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湖北省区县之间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不均衡问题突出,供需双维较低型区县占多数。大部分区县农业技术培训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培训效率提升空间较大。农业技术培训促进了大部分区县农机户数的增多,但对于增加农业产值,以及提高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新增价值贡献不足。改善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度及效率,可以从转变培训理念、建立保障机制、创新培训方式、开展培训效率评估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度;效率;湖北省;DEA分析
中图分类号 G7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17)25-0064-05
一、研究背景
随着新型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加快,大量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就业,农村务农劳动力数量大幅减少,“兼业化、老龄化、低文化”现象十分普遍。我国很多地方务农劳动力平均年龄超过50岁,文化程度以小学及以下为主,“谁来种地”“如何种好地”已成为现实难题。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迫切需要把农业发展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加快培养一批综合素质好、生产技能强、经营水平高的新型职业农民。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主要内容和重要标志[1]。把农业科技成果广泛运用于农业生产,有赖于培养一批既懂农业技术,又掌握农机管理、农机驾驶、操作、维修技能的新型职业农民。农机化技术培训的特点在于培训内容专业性、培训对象广泛性、成人教育特殊性[2]。
2012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1号文件《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指出“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2012年8月,农业部办公厅印发《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试点工作方案》,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其综合素质、生产技能和经营能力,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快速形成,推进专业化、标准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现代农业发展。2013年,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项目实施指导意见》,提出中央财政继续安排资金,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农村劳动力培训阳光工程。2016年10月17日,国务院印发《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提出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要促进农业机械化提档升级,积极发展畜牧业和渔业机械化,提升农业设施、病虫防治装备水平,发展农用航空。2017年1月22日,国家农业部印发《“十三五”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提出“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目标:到2020年,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超过2000万人,农民队伍总体文化素质、技能水平和经营能力显著改善。
研究者对教育投入和农业生产率关系调查研究发现,农业生产者的文化程度与农业劳动生产率具有明显的正比例关系,农民教育培训十分必要[3]。通过比较研究发现,农民科技培训不仅能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作物产量,也能进一步提高新技术、新品种的采用率[4]。农民的作息特点决定了应该以灵活多样和分散的方式安排教学[5]。提高农民素质和农业技能是农民培训的主要目标[6]。农村实用人才农机化专业技术培训与技术扶贫相结合,是科技扶贫的一种具体体现[7]。有调查研究发现,农机化专业技术培训存在政府重视程度不够,培训意识淡薄,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匮乏,与农业现代化需要脱钩,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8][9]。本研究以湖北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为例,探讨农村劳动力培训供需均衡度及效率。数据来源于《2016年湖北农村统计年鉴》,反映的是2015年湖北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情况,删除数据缺省的区县,获得有效样本80个。
二、湖北省各区县农机化技术供需均衡度分析
(一)研究设计
一般而言,能熟练操作农业机械的农机户要么参加过职业技能培训,要么通过“传帮带”获得技能,由于通过“传帮带”获得技能的农户数难以获得,本文将能熟练操作农业机械的农机户人数作为农机化技术的供给量。以沿海地区通行的劳动力-耕地比例法(以劳均耕作1公顷)计算農机化技术培训需求量[10],采用耕地面积代表农机化技术培训需求量的原因在于:随着城镇化逐步推进和农村土地确权政策实施,更多农民进行土地流转,为发展适度规模经营、促进农业产业化和集约化发展创造了条件,农业规模化、产业化、集约化发展离不开农机化技术,适度规模经营一般指劳均经营1公顷以上耕地的个人或单位[11]。因此,本文用耕地面积代替农业生产效率提高后的劳动力数量,尽管不能代表农村劳动力对农机化技术培训的主观需求量,但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目前农业生产力条件下某地区对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客观需求量。受过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数量与耕地之比代表农机化技术培训均衡度,其中,受过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劳动力数量代表农机化培训的供给量,耕地面积代表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需求量。为测算湖北省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度,本研究构建反映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状况的模型(R=L/H),其中,L为熟练操作农业机械的农机户人数,H为年末耕地总资源。R越靠近1,说明各区县供需均衡度越好。
(二)供需均衡度分析结果
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度见表1。R值处于前五位的区县分别为保康县(3.481)、英山县(1.909)、钟祥市(1.703)、夷陵区(1.527)、枣阳市(1.429)。R值处于后五位的区县分别为恩施市(0.044)、黄州区(0.019)、襄城区(0.012)、竹溪县(0.010)、樊城区(0.003)。R值取值范围为0.80~1.20的区县有14个,占总数的17.5%;R值低于0.50的区县有39个,占总数的48.75%;R值最高的保康县(3.481)比最低的樊城区(0.003)高3.478。各区县R值平均为0.578。以上数据反映出大部分湖北省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给不足(低于0.80的占73.75%),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不均衡问题突出。
图1为2015年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均衡情况散点图,其中,横轴为受过培训的农机户人数,纵轴为农机化技术培训需求人数,两者平均数为坐标原点。由图1可知:第一,大部分区县处于45度倾斜红线左侧,即受过培训的农机户人数少于农机化技术培训需求人数;第二,处于右上角第一象限的区县较为稀少,处于该区域的区县,受过培训的农机户人数、农机化技术培训需求人数均高于平均数,属于供需双维较高型(高于平均数0.578)区县,处于该象限的区县大多离45度倾斜红线较远;第三,处于左下角第三象限的区县较为密集,处于该区域的区县,受过培训的农机户人数、农机化技术培训需求人数都低于平均数,属于供需双维较低型(低于平均数)区县。
三、湖北省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效率的DEA分析
(一)研究设计
本文假设有 N个评价单元(DMU)(DMUj),每个DMU都有L种输入和 M种输出,在符号上,Xj表示DMUj的输入向量,Yj表示DMUj的输出向量,评价第K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效率如下,其中C2R模型评估政策实施的整体效率θ=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其中,输入变量S+代表2015年湖北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人次,输出变量S-1代表2015年湖北各区县农业产值,输出变量S-2代表2015年湖北各区县农业增加值,输出变量S-3代表2015年湖北各区县农机户数。农机化技术培训的目的不仅是让农村劳动力掌握一项农业技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运用所掌握的技术,促进农业产值和增加值的提高,农业产值和增加值的提高又会反过来激发农村劳动力参与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兴趣及政府部门和企业开展培训的动力,从而增加参与人数,并最终体现在农机户数增长上。
(二)DEA分析结果
表2是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效率的DEA分析结果统计表。首先,从总体来看,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DEA有效的地区仅2个区县,即襄城区、宣恩县。以宣恩县为例,除开展集中培训外,该县农业部门还于农耕时节组织农机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为农机手答疑解惑,将农机安全操作要领、机械性能原理、维护维修技能,以及起垄器、微耕机、田间作业管理机等农机使用过程中的常见问题作为讲解和培训的重点,农机化技术培训效果得到该县农民的认可,培训效率较高[12]。湖北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DEA有效的区县数仅占总数的2.5%。因此,总体而言,湖北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效率需要进一步改善,提升空间较大。此外,从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投入状况来看,S+值在湖北80个区县均为0,说明政府和社会其他力量对农民的农机化技术培训总投入没有冗余,继续增加投入能缓解供需不均衡状况。
其次,从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对经济产出的影响来看,湖北80个区县中S-1值为0的区县有30个,占总数的37.5%,说明农机化技术培训投入仅对少部分县区增加农业产值具有积极影响,大部分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在增加农业产值上存在不足,继续增加农机化技术培训投入,能有效提高这些区县的农业产值。S-2值为0的区县有51个,占总数的63.75%,说明农机化技术培训投入对湖北大部分区县农业增加值的增多产生积极影响。S-2值和S-1值同时为0的区县仅2个,即襄城区、宣恩县,29个县区S-1值为0,S-2值不为0,占总数的36.25%,说明农机化技术培训虽然使这些区县增加了农业中间投入,并促使农业产值有所增加,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新增价值贡献不足;49个区县S-1值不为0,S-2值为0,占总数的61.25%,农机化技术培训未使这些区县的农业中间投入显著增加,但对于提高农业生产活动中的新增价值贡献较大。
再次,从湖北80个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对农机户数的影响来看,湖北80个区县中S-3为0的县区78个,占总数的97.5%。S-3值不为0的县区仅2个,即竹溪县、樊城区,说明农机化技术培训投入对大部分区县农机户数的增多产生积极影响。
四、政策建议
总体而言,湖北省大部分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给不足,各区县农机化技术培训供需不均衡问题突出,农业技术培训效率状况需要进一步改善。基于以上研究发现,提出如下建议。
(一)转变培训理念
我国正处于传统农业转向现代农业的重要时期,发展现代农业需要一大批掌握先进农业科学技术,熟练操作高效率农业设施装备的职业化农民。近年来,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但粮食安全仍然堪忧,农业发展面临农村劳动力大量缺失、农村出去的大中專学生不愿回到农村工作、农村社会老龄化、乡村文化失落等问题。国际经验表明,在人均GDP超过4000美元阶段,如果忽视农业和农村发展,农业现代化落后于工业化、城镇化,就会出现农业萎缩、农村凋敝、农民贫困等诸多问题[13]。因此,大力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不仅是引导广大农民多种田、种好田,保障我国粮食有效供给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农民收入,提高产业扶贫效率的重要途径。在国家统筹城乡发展、实施粮食安全战略、精准扶贫战略等背景下,农机化技术培训的政策环境不断改善,农村劳动力培训面临难得的机遇。各地政府应高度重视农机化技术培训,转变培训理念,把注重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转到农业技术培训和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并重上来。通过走访调查、村民代表会、互联网、传统媒介等多种途径积极宣传农机化技术培训的重要性。汇聚企业及行业组织等社会力量,大力开展农机化技术培训,为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奠定基础。
(二)建立保障机制
一是进一步明晰农机化技术培训的实施主体及其功能。厘清各级农机部门和培训机构职能和定位,完善“政府统筹、社会参与”的培训机制,完善行会及工商界非营利组织参与农机化技术培训的运营机制,推动农机化技术培训走上专业化、规范化道路。二是要加强纵横联系。各区县应成立农机化技术培训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各县(区)农业局、农机办等部门应该选派经验丰富、技术过硬的技术人员驻乡村服务,随时为农民群众提供技术支持。三是增加农机化技术培训经费投入。在实行农机行业职业技能获证奖补等惠农政策的基础上,扩大农机化教育培训财政补助范围;在培训经费总量既定的情况下,统筹外出务工农民技能培训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之间的经费投入,并适当增加农机化技术培训专项经费,明确资金使用方向和额度;拓宽农业机械化培训投入渠道,鼓励企业、个人和社会民间组织积极参与教育培训事业。四是扩大教员队伍。将农机专家、农机“三包”服务人员、经验丰富的一线农机手、技术能手等纳入培训教员,明确各类教员在农机化技术培训中的职责分工,避免重复培训。
(三)创新培训方式
一是在培训目标上,注重农机化技术培训与扶贫相结合,开展农机合作社与贫困户帮扶带动活动,给予农机购置补贴优先以及扶贫资金补贴,吸纳贫困户入社参与农机化技术培训。二是在培训模式上,学校培训与现场短期技能培训相结合,增加现场短期技能培训比例,以“田头”“大棚”“库房”为主要场所开展农机实用技术培训;充分利用现场会、推广会、农机具购置补贴发放等专题会,开展专项培训。三是在教学方式上,注重现场理论教学、现场指导、远程教育、集中培训、外出参观学习相结合。在搭建微信、热线电话、师资库、培训基地等服务平台的基础上,形成预约培训、网络会诊、动手施教、微课堂、走访调研、观摩演示等培训形式。把培训穿插于整个农业生产过程当中,实现不限时间、不限地点、不限人数地开展培训工作。
(四)开展培训效率评估
一是开展产前、产中、产后农机化技术培训综合评估。产前评估主要考察农机手对农机操作技术、农业生产技术及机械操作规程的了解程度,以及技能、素质及规范操作水平。产中评估主要考察农机人员在不同区域、不同作物、不同耕作习惯下,能否灵活运用所学技能,做到农机与农艺结合,认识并克服不良的耕作习惯,完善机械耕作配套设备,将农机贯穿于耕、种、收、管等农业生产全過程。产后评估主要考察农机操作是否与产后粮食干燥及储存相适应。二是根据评估结果建立合理的激励机制。对于评估结果良好的乡镇、村,追加培训经费投入;对于评估结果良好的农机户,在技术指导、农机补贴、项目申报以及农机新机具、新技术引进上给予支持,实现评估与重点项目建设、农机化技术推广、农机购置补贴、农机安全生产、农机技能鉴定和农机科技外经管理等工作有机结合。三是公开农机化技术培训评估结果。通过信息公开,使得农机化技术培训经费投入的条件、过程、结果接受群众监督,同时将广大农民群众意见作为效率评估的重要依据。
参 考 文 献
[1]吴砚. 农机化教育培训工作的现状及发展思路[J].中国农机化学报,2000(6):31-32.
[2][9]鲍向红. 新形势下农机化教育培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7(9):290-291.
[3]陶少刚. 应加快中国农村人力资源开发[J].农业经济问题,2002(3):62-63.
[4]陈华宁. 我国农民科技培训分析[J]. 农业经济问题,2007(1):19-22.
[5]柳园.农村职业教育:问题与出路[J].教育与职业,2010(13):29-33.
[6]罗世炜. 新时期农业创业培训工作的思考[J]. 成人教育,2012(10):23-24.
[7]傅辉耀. 农村实用人才农机化专业技术培训与技术扶贫相结合的意义及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7(5):273,281.
[8]王法权. 农民创业教育机制探讨[J]. 成人教育,2010(11):25-27.
[10]葛孚桥. 对广东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建议[J].科技管理研究,2005(8):178-180.
[11]农业部农村改革试验区办公室.稳步推进农村土地适度规模经营[J].农民致富之友,1995(10):2.
[12]罗程,等. 宣恩:农机培训助力春耕生产[EB/OL].(2017-03-30)[2017-07-24].http://www.xuanen.gov.cn/news/xuanen/2017/0330/45620.html.
[13]朱信凯. 现代农业发展视野下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EB/OL].(2012-07-06)[2017-07-24].http://www.npc.gov.cn/npc/xinwen/2012-07/06/content_17291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