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人文关怀为历史课堂增色

2018-01-05朱梅

师道 2017年12期
关键词:批判性关怀人文

朱梅

历史课堂教学不是对知识的机械传输,历史教师也就不应该将考点生硬地塞给学生。倘若把历史课堂比作一条河,那么,其间泛起的朵朵浪花应该折射出美丽的色调。毕竟,历史课本上讲述的虽是昨天的人物,披露的是既往的事件,但它意在展示文明,揭示真理,让后来者于朝代的更替中,悟到治国的方略,从变革的得失中,明白个体的价值和作用。历史教学的这一宗旨,决定了历史课堂不能缺少生命与生命的互动。

从师生所处的课堂地位来看,不管如何强调学生的主体学习,教师都应该是课堂里的“掌控者”。在“掌控”课堂的过程中,历史教师可以围绕考点做文章,也可以用得体的行动践行教育理念,借助人文关怀实现教学理想。比较二者,优劣自不待言,教师的“掌控”方向也就无须赘述。然而,仔细审视当下的历史课堂,我们又不难发现,人文关怀对于学生来讲,几乎成了可遇而不可求的事情。改变课堂里令人尴尬的人文关怀缺失现状,既是历史教师的责任,也显历史教师的情怀。

精彩的课堂千姿百态,却离不开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人文关怀是课堂的灵魂,体现出教师对学生的尊重。人文关怀映照下的历史课堂,不管是抽象的历史知识,还是具体的历史事件,都会活起来,让学生在与知识的拥抱中,性情获得陶冶,价值观得以形成。历史课堂因此充满温馨,让学生有如沐春风之感。

人文关怀能为历史课堂增色。那么,作为历史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践行对学生的人文关怀,促成学生的健康成长呢?

首先,呵护心灵。教师的眼里,如果只看到知识和分数,而没有对独立个体的审视,那么,课堂里的学生都将一模一样,必须达成同样的目标,应该考取一样的分数,一旦达不到要求,就会给予惩处,让学生无可逃避。处罚有效,或许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惯用处罚的歷史课堂,肯定不是理想的。善待学生的差异,实施富有针对性的课堂教学,才能让学生对历史课堂充满好感,乃至迷恋。

善待要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尊重他们的智能差异和性情差异,不拘一格呵护其心灵。学生认知能力有别,理解水平不一,要真情承领。学生不爱讲话的,不要逼着发言,学生理解出现偏差,见解不成熟时,要发现积极的一面,让学生体验课堂温暖。善待学生的差异,不能只停留在意识层面,而要落实在课堂上,体现在教学的细节里。要把握好教学的度,给不同的学生提出不一样的要求,设置不同的练习,让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做,都能体验到成功带来的愉悦。

其次,激活成长点。坐在同一间教室里,面对同样的教师,学习一样的教材,效果却不一样,有的甚至大相径庭,究其原因,是学生的成长意愿有别,成长动力有异。笔者所在的农村中学里,时常可见课堂上松松散散的学生,他们的精神处在蒙昧状态,性情处于自我压抑之中,成长的动力严重不足,饶有趣味的历史知识点也引不起他们的兴趣,再大的历史事件也激不起他们的情感共鸣。

其实,每一个生命都有一个成长点,所不同的是,有的已经被激活,有的尚被遮蔽,等待激活。成长点被激活,生命就会充满温情,成长就会自主、有力。历史教师的任务就是激活每一个学生的成长点,让他们在历史课堂上能积极主动地学习,有效地调整、优化学习行为,在对历史知识的学习中性情获得滋润,智慧得到开发。

激活生命的成长点,教师要重视学生的心理需要,给他们更多的关心,也要利用好教材,挖掘历史事件的意义,让学生获得成长所需的正能量。当然,引导学生去探索,要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收获知识,提升能力,增强信心。

再次,培养批判性思维。对学生最好的人文关怀,不是传授知识时旁征博引,也不是删繁就简,将知识点罗列出来让学生考取高分,而是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让他们从历史现象中发现被隐蔽的真理,从有影响的人物身上汲取营养,在分析重大事件中获得教益,在独立审视中生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批判性思维培养既要紧密联系教材,也要沟通课内外。可以利用单个知识点,也可以进行课与课之间的钩连,让学生在对知识的梳理中于局部发现重要节点,从整体把握历史命脉,培养学生认识历史的“大局观”。当然,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不是无原则地否认历史定论,而是要培养学生独到的眼光,从平常中见非常,于偶然中见必然,从现象中见本质,在规律中见独特性,于常见习察中,培养学生的审察历史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新沂市阿湖中学)

责任编辑 邹韵文

猜你喜欢

批判性关怀人文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古今一脉相承,兼顾现实关怀
关怀理论视角下教师关怀关系的构建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不懈质疑 在批判性阅读中提升思维品质——以《鸿门宴》阅读教学为例
基于历史判断三个层次的批判性思维教学——以《新文化运动》一课为例
思辨读写促进批判性思维的发展
人文社科
写人文的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