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目标反馈机制看应试教育对大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影响
2018-01-05魏胜利李源
魏胜利 李源
摘 要 针对大学生知识体系存在的问题,从目标反馈机制的角度出发,分析应试教育对大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不利影响,对一些改进的方法进行探讨,提出一种目标导向教学模式。这种模式有利于学生学习自主性的提高,有利于知识体系的形成。
关键词 目标反馈机制;应试教育;目标导向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7)20-0005-04
Impact of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on Formation of Co-
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from View of Target Feed-back Mechanism//WEI Shengli, LI Yuan
Abstract Being aimed at the existing college students knowledge system, analyzes the impact of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on the
formation of the formation of their knowledge system, discusses some improved teaching method, and presents an objective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This method can help college students raise their autonomous learning, and build their knowledge system.
Key words target feedback mechanism; examination oriented edu-cation; objective oriented teaching method
1 前言
關于大学课程设置,现在的共识是:大学课程是一个有机整体,是一个完整的体系,是大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载体。文献[1]强调课程体系是一个整体,应具有整体性、关系性、动态性、开放性,应作为一个复杂的体系用复杂范式的方法来进行考虑。文献[2]则认为无论国内国外,无论是否是开放课程,课程体系都应具有逻辑性。文献[3]强调专业教育不仅仅是几门课程,培养方案不是课程的集合,而是一个和培养目标有效实现密切关联的体系;在这个体系中,课程之间有着内在的关联,它们共同支撑培养目标的实现,课程体系是培养方案实现的载体。文献[4]指出,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必须解决好三个核心问题:课程体系目标、课程内容选择、课程的有效组合。
高校的课程有自己建设的体系,多数课程具有前继课程和后续课程,这说明这些课程有知识相关的关系[5]。比如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计算机组成原理前面要有数字电路,其后有微机原理与应用或者单片机原理与应用。高校课程体系的设置也有这方面的考虑。学校试图通过这样的课程设置使学生构建其相关专业的知识体系。但现实情况是,很多学生没有通过相关课程的学习形成应有的知识体系,学完一门课程考试后,往往将这门课程的内容或者知识忘掉了,无法对后续课程的学习起到支撑作用,更谈不上形成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在学生那里,从目标反馈机制来看,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而不是这门课程的相关知识。多年来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的学习目标就是考试的短期目标,而非知识、兴趣、好奇以及未来知识体系形成的长远目标。
2 目标反馈机制及作用
目标反馈机制 人类在漫长的发展历史中进化出一种目标反馈系统,它是人类作为一个生物学物种,在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心理机制。它隐藏于心理最深处,却处处在发挥作用,影响人们的行为。资深媒体人和传播专家罗振宇曾在相关节目中指出:人类作为一个高等动物,这种目标反馈机制简单来说就表现为因果关系,它是人类理解世界的一个逻辑工具。人类利用因果关系来理解和认识世界万物,为了生存,要知道自己的行为和结果之间的关系,从而获得对世界的控制感。因此,人类在向目标迈进的过程中,每一个行为必须获得反馈,以便获得这种控制感。由此人类建立了复杂的感受系统来处理这种反馈,然后根据反馈调整、迭代、优化自己的动作。人类就是靠这种机制,才使自己变得更加强大。
目标反馈机制的正向激励作用 目标反馈这种思想虽然人们很早就在无意识地使用,但自从维纳提出控制论的思想以来,它才获得人们广泛的接受。目标反馈思想应用非常广泛,研究最多、应用最好的应属自动控制领域。一个典型的控制系统通常以闭环的形式存在,其基本思想是给出一个目标值,然后根据输出的反馈和目标值的差值驱动执行机构调整输出,最终使输出达到设定的目标值,或者使输出和设定的目标值的差值处于一个可接受的范围。人们把这种思想逐渐扩展到社会领域,很多研究也把它应用于教学之中,以期达到增强教学效果的目的。很多文献就目标反馈教学的应用进行研究,认为它是进行目标教学、优化课堂结构、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
强调一个完整的反馈过程必须包含三个要素:预期目标、反馈信息和调节矫正。因此,在教学中引入反馈矫正,即是首先设定教学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搜集学生的反馈信息,对教学过程、技巧、方法、进度进行调整,最终使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的反馈信息包括上课时的表情、课堂互动情况、作业、提问、实践、小测验、考试等。文献[5]结合物理教学实践,认为实施反馈矫正原则有利于顺利达成教学目标。文献[6]认为学习反馈是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
学习反馈原理在教育管理、教学方法及学生学习等方面有着普遍的指导意义。从教师的教学过程而言,无论是教学内容的选择,还是教学方法的选用,都要建立在反馈的基础上,教师通过反馈信息可以了解自己教学活动的成效与缺陷,有的放矢地更改教学内容和方法,对教学活动进行有效调节,以取得最佳教学效果。所谓教学经验的积累,不外是教师对教学过程与学生学习效果之间的联系不断进行分析、概括而得出的合理正确的结论。从学生学习来说,信息反馈是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所谓学习就是学习者吸收信息并输出信息,通过反馈和评价知道正确与否的整个过程。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把问题、解答、评价、改错等环节结合在一起,以提高学习效率。endprint
目标反馈机制的负面作用 通过上述分析发现,人会有意识或者无意识地设立目标,然后根据反馈矫正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目标。如果目标设立合理,会促进学生成长,否则可能会造成不良后果。在教学或者学习中,最常采用目标是考试成绩,而反馈大多也是根据考试成绩来衡量。由此,教育在提高学生考试成绩方面确实成绩斐然,在应试教育方面做得多么成功,通过多年训练,学生的应试技能大幅度提高。但这样带来的不良效果就是,学生不关注知识的来源、知识的美感以及知识的应用和价值,更多关心的是怎样提高成绩,倾向于根据反馈认知来定向自己的目标,化成为学习动机。当整个社会的反馈就是学习成绩、功利性的考核,而非是对知识的渴求、对事物本质的理解以及问题解决能力的时候,学生很自然地会强化这种目标:学习就是为了考试,考完就结束了。这样的目标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同时无疑使学生丧失了好奇心,丧失了对知识本身之间关系的追求,丧失了对知识真实价值的判断。
诚然,部分天赋比较高的学生能够在应试教育和对知识掌握与应用方面取得平衡,或者将二者一致起來,而更多的学生则顾此失彼。长久以来,学生会形成这样的印象:只要成绩提高了,就是一切都好。久而久之形成思想的固化,就是罗振宇所谓的“锁死”或者“互训”,即学习就是为了考试或者考出好成绩,在学习的时候不是追求知识的原本,而是把精力用在将来会怎样考、该怎么应付考试、怎样才能考高分上面。这种情况近些年来表现非常突出,看看各种培训班的广告语就能窥其一般。
这种功利性的目标在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发生了演化,其路径就是学生缺乏好奇心,缺乏对知识的渴求,对学习不感兴趣,追求短平快,不愿意学习基础知识,希望很快学好一门技术,能够找到好工作。学生缺乏对未来知识体系的规划和构建,只求得过且过,把未来职业生涯寄希望于某一种技术,常见的如Android、iOS以及这两年新兴起的HTML5上。不反对学生掌握好一门技术,但多数教育者的意见是学生应该有足够的知识储备,尤其是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而不是仅仅靠几个月的培训就能应付自己未来几十年的职业生涯。
上述问题对高校尤其是普通高校的课程体系构成挑战。姑且不论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是否合理,是否适应形势的需要,以考试作为目标的学生本能地忽视这些课程内容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研究者发现,无论怎么调整课程体系,怎么改进教学方法,都无法激起学生对知识学习的兴趣,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形成的固化,使得学生的目标就只有成绩。而高校中的考试流于形式,要保证绝大多数学生及格是一个不成文的规则。在这种情况下,对学生来说,考试就是为了考试,而考试的压力也没有了,谁还会有动力去学习?
3 应对方法
很多研究者意识到了高校学生学习存在的问题,但认为主要原因在于高校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希望从改变课程体系结构来唤醒学生的求知欲,进而吸引学生按照要求进行学习。例如:有研究者认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脱节,忽视了社会的需求,因此须重构课程体系,并加强对课程体系运行的监控;有研究者认为高校中同一课程体系知识点相互衔接不紧、整体感不强,知识要点不明确,授课内容重复或脱节、效率不高,课程体系条理不清晰、结构不明确。这些文献提到的问题确实存在,但在实践中很多基于此的教学改革效果却不明显。原因在于这些只是技术层面的分析,并没有触及问题的实质。
文献[7]提出,除了课程体系的重构之外,必须有课程理念的转变和教学观念的更新以及教学模式的转型,课程体系的构建应考虑学生的知识结构是否有利于提升素质,是否有利于今后的就业和个人的发展,即以学生的素质培养为出发点设置课程体系,并以此来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笔者认为这些思想非常具有借鉴意义,但依旧是就事论事,没有从学生学习的动力和目标的层面来分析如何设置课程体系以及如何改变教育观念。
要从根本上改变应试教育的影响,最根本的方法就是改变应试教育模式,改变现在这种以考试成绩、升学率对教师、学生和教育管理机构的评价方法,代之以更柔性化、更灵活的评价方式,如更注重教师课堂组织、启发引导的能力,更注重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自我提高、自我学习的能力。但目前这种应试教育模式是从小学、中学长久而来形成的,在目前高考制度下,改变的可能性不大。这个改变需要顶层设计,从全国各个层面做起。
根据前面的分析,应试教育对大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所造成的障碍,是由于目标反馈机制造成的对学生学习目标的固化。一个改变现状的方法,是淡化目标反馈机制对学生的影响。但目标反馈机制是一个人类长久以来形成的内在机制,无法轻易改变,尤其是这种机制在促进学生学习和探索上具有相当大的促进作用。更好的方法是利用这种反馈机制改变考核目标,从而使得目标反馈机制发挥其正面作用。比如在上课过程中更加注重能促进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教育,在提高学生成绩的大目标下,强调知识体系的形成。问题在于中小学教师追求的目标和强加在他们身上的考核方法,决定了不容易实现。但可以考虑在高校层面进行改进,虽然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至少是一个导向,对中小学的培养方法起到一个引导作用。高校教学要注意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的意识和能力,实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8]。
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存在一些观点或者研究,是完全彻底地利用目标反馈机制来促进学习。文献[7]指出,之所以游戏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就是游戏充分地利用了人们的目标反馈机制,因此提出在学习中引入游戏的方法。奥巴马也曾在任美国总统时提出要把游戏变成下一代美国人学习的方法。美国人搞“学习的远征”,把生活本身变成一种游戏。有很多人大力推崇这种方法,认为这会成为人类将来学习的主要方式。但目前来看,这种方式还比较遥远,其带来的负面作用还没有进行评估和研究,缺乏实际支撑。
4 目标导向教学模式
要使学生能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在利用反馈机制之外,要充分考虑所处时代的特征。目前时代的主要特征之一是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的广泛应用。互联网时代有两个主要特征:一是信息的来源多样,二是娱乐方式丰富。信息、知识的来源多样,意味着可以不从课堂上获取知识和信息,可以通过互联网途径获取信息;娱乐方式丰富,意味着人们要花比较多的时间用在娱乐上面。过去娱乐活动少,人们可以沉心静气地在课堂上跟着教师获取知识;而在当下,由于人们要花较多的时间在娱乐社交上面,因此必然在获取知识和信息方面要求短平快,会造成课堂缺乏吸引力。现在即便是中年人也难以抗拒手机的魔力,更何况年轻人。endprint
根据以上分析,提出一种目标导向的教学方式,即给学生确定一个要达成的学习目标,并分解成几个阶段的任务,通过这些任务的完成,最终构建知识体系。这是一个较为长期的目标,是在整个大学期间所要达到的目标;不是一个短期的目标,不是以考试及格为要求的目标。这个目标不是外在强加给学生的目标,而是教师和学生通过沟通,在师生之间形成共识而确定的目标。对于这样的目标,学生具有完成目标的主动性意愿。
这里要明确的是,目标导向方式并不同于目前的任务或者项目驱动方式。任务或者项目驱动只是侧重知识点或者某种技能的掌握,并没有总体目标的确定。其实,在教学活动中都有培养目标,但这个培养目标一般空洞而抽象,不能具体化为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目标。而更为重要的是,这些目标只是写在方案中的,学生根本不了解自己要达到什么程度,完成什么目标,构建怎样的知识体系。即便学校会在新生入学时进行专业教育,但通常流于形式,不能转化为学生的目标。
在目标导向教学方式中,要通过各种形式、不同阶段的交流和沟通,使学生明确自己要掌握怎样的知识,达成什么样的目标,构建一个怎样的知识体系,学校会通过怎样的几个阶段的任务或者教程帮助他完成这个目标,他也可以借助互联网或者朋友圈完成这样的目标。这样的方式会使得学生自发地具有学习动力,而不是被动学习。另外,这样的学习方法也像游戏一样,需要完成不同的任务,不断地升级达成新的、更高的目标,并且可以借助多样的方式来完成目标。当然这个过程无疑面临很大挑战,增大了教师的工作量,需要教师真正把握学科的知识体系,掌握本专业的前沿知识;并具有足够的耐心以及良好的沟通能力,为不同的学生确定符合本专业又适合个人的不同的目标。
这种方式的要点是和学生沟通,根据学生的特点、兴趣爱好,确定总体目标,给学生以最大的自由,比如在完成一些必要的主干课程后可以自由选课。教师给出指导目录,让学生自己选课,从网上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可以从网上获取知识或通过论坛、QQ等学习,经过考核后获得学分。很多学校现在实行学分制,和此比较类似,但学分制并没有得到认真贯彻实行。究其原因,这种方法会对现有的教学方法带来很大冲击,无疑会增大教师的工作量,也需要教师具备这方面的能力和素养。另外一个原因在于师生比例,过低的师生比例,造成教师无法针对每一个学生单独进行沟通和交流指导。因此,教师有必要改变评价方法,有更多的精力关注学生。
5 结论
人们普遍认识到现在的教学方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在帮助学生构建知识体系方面缺乏成效。在国家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背景下,学生具有较为完备的知识体系是进行有效创新的基础。一些高校面临向应用型转型,在这个过程中值得警惕的是有的学校会以学生掌握某种单一的技能作为应用型转型的成就,而选择忽视学生知识体系的形成。拥有较为完整的知识体系,对学生的长远发展以及他们对社会的长远贡献,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目标反馈机制角度出发,分析应试教育对大学生知识体系形成的不利影响,提出一种目标导向教学模式,尝试解决这些不利的影响。现在学校也在进行相关的教学改革,希望在这些方面能够取得一定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杜惠平,王桂林.“复杂范式”视野下的高校课程体系优化[J].教育评论,2008(4):59-62.
[2]邓宏钟,李孟军,迟妍,等.“慕课”时代的课程知识体系构建[J].课程教育研究,2013(7):5-7.
[3]蔣宗礼.科学构建课程体系 提高专业教育水平[J].中国大学教学,2012(3):8-11.
[4]崔颖.高校课程体系的构建研究[J].高教探索,2009(3):
88-90.
[5]黄继划.遵循反馈矫正原则顺利实现教学目标[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5):143.
[6]裴丽霞.学习反馈是目标教学的重要环节[J].四川解剖学杂志,1998(4):248-249.
[7]袁祖望.论高校课程体系重构和教学模式转型[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04,25(2):79-83.
[8]张洁,罗尧成.建构主义的知识特性及其对研究生教育课程体系改革的启示[J].中国高教研究,2005(12):44-46.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