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于中国服务贸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思考

2018-01-05吴翰明

财会学习 2018年1期
关键词:服务贸易

吴翰明

摘要:本文基于“世界投入一产出数据”(WIOD)分析了中美服务贸易隐含的劳动力净要素含量跨国流向,以此检验HOV模型的预期,即要素从要素价格低的国家流向要素价格高的国家,并在此基础上辅以显性比较优势指数以检验相应行业的比较优势。研究表明:我国的服务贸易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要素跨国流向较为符合价格规律,具有相对套利的贸易空间。而在资本密集型行业中的相对套利空间较小。这就表明我国要促进增加值贸易(及其产业链基础)转型升级,同时使贸易所获增加值更多,就应该首先优化升级国内(相对于国外)的要素禀赋结构。

关键词:服务贸易;要素流向;显性比较优势;比较优势陷阱

一、引言

近五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持续走低,至2014年降到了7.4%(据中国统计年鉴),而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之一在于,我国长期以来所依靠的低成本生产要素(主要为劳动力)和以牺牲自然环境为基础的“比较优势”正在丧失其潜力。同年我国年人均收入水平达到7400美元,处于中等收入国家水平,而世界银行指出,低收入国家依靠自身的低成本劳动力和国外技术转移所发展起来的劳动力密集型制造业,在达到中等收入水平后,由要素在部门间重新配置和技术赶超所带来的生產率提高潜力最终消耗殆尽,以劳动力为主的要素成本上升会导致劳动力密集型产品出口的国际竞争力下降,如果不能通过创新提高生产率,中等收入国家就会陷入困境。因此处于这一阶段的我国很有可能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关于这一问题,本文认为我国的低成本初级要素比较丰富,服务贸易主要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并且经过比较中日韩三国服务业国际竞争力指标发现中国的服务贸易仍然集中在以劳动密集型和资源禀赋型的传统服务部门。此外在比较了中美两国服务贸易各部门的RCA指数和TC指数后认为我国服务贸易在金融服务、版税与许可证费用等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的服务部门同时存在比较劣势和竞争劣势。以上研究均指出了我国服务贸易因为受低成本生产要素的影响而在国际贸易中缺乏竞争力,然而,对于我国服务贸易发展是否会继续受制于低成本生产要素以及这一影响的建立机理却并未加以研究。为此本文将服务业贸易与要素流向扭曲程度理论相结合,以此分析我国服务贸易持续受制于低成本生产要素的原因以及这一现象的建立机理。本文的研究将假设并检验这一机理即:由于我国具有劳动力要素禀赋,而程大中(2014)指出贸易中一个行业的要素跨国流向程度取决于该行业的要素密集型是否与该国的要素禀赋相一致。因此,我国传统服务贸易行业的要素跨国流动更加符合国际贸易中的价格规律与相对套利的需求。相较而言对于一些新兴的服务贸易行业如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生产要素的跨国流动则会产生一定程度的要素扭曲,在贸易中就表现为不符合价格规律缺少相对套利的空间。这就表明对于我国服务贸易来说,生产要素会进一步集中到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导致处于价值链高端的资本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得不到发展,使得我国的服务贸易比较优势锁定在低端要素密集型行业,最终可能会导致我国服务贸易陷入比较优势陷阱。

本文在第二节介绍模型方法;第三节说明相关数据的处理方法;第四节对已有结果进行进一步检验;最后部分为结论对策。

二、模型与方法

本文模型借鉴程大中(2014)。定义为c'国家从c国家总进口向量;定义为c'国家从c国家进口的相对应的要素含量向量,与'分别表示c国家与c'国家的要素价格向量,由此可以得出:

(1)

公式(1)排除了要素价格均等化和偏好因素对两国贸易的影响,该式表示以进口国自身的要素价格衡量的进口要素成本要大于以出口国要素价格(实际贸易中的价格)衡量的进口要素成本,即θ ≥1。因此可以认为隐含的要素将从要素价格低的国家流向要素价格高的国家。在这一基础上本文认为在要素的跨国流动中,θ值较大的行业更加符合要素追寻高价的规律,即这一行业更符合价值规律具有相对套利的空间,而θ值较小的行业缺少相对套利的空间,在跨国贸易中发展的前景较小。实证部分本文将测算我国服务贸易中要素的流向扭曲程度。

三、数据分析

本文的数据基于OECD投入产出表,在此基础上本文测算与我国贸易额占比达到50%以上的中美中日中印贸易的劳动力、资本要素的θ值。

以中美贸易的劳动力要素为例,本文计算各服务贸易行业的θ值。θ值计算的基础在于中美两国劳动力要素价格的差异,以2012年中美两国的年平均工资为例,美国为56247美元中国为6471美元,美国为中国的8.69倍。在表1中θ值接近这一比例的服务贸易行业分别为零售贸易家居服务、酒店餐馆与卫生健康社区工作,分别为8.3、8.2、8.3,这三个行业是典型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此相对的θ值最小(小于一的原因在于实证模型并未消除跨国要素与产品异质性的影响,但θ值过小的原因则在于行业本身的特点。)的行业分别为金融中介、房地产活动与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行业,除去具有特殊性的公共服务和社会安全行业,余下的金融中介、房地产活动行业为资本密集型行业。

基于以上的数据分析,本文可以得到,我国的服务贸易在传统劳动力密集型行业要素跨国流向较为符合价格规律,具有相对套利的贸易空间。而在资本密集型服务贸易行业中的相对套利空间较小。上文的模型和数据验证表明我国服务贸易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的要素跨国流向更加符合价格规律具有相对套利的空间。而具有相对套利空间的服务贸易行业往往在国际贸易中更具有比较优势,为此本文将测算我国服务贸易的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以验证在这一机理的作用下我国服务贸易是否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在资本、技术要素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弱势。并在一定程度上与上文的结果相互印证。

RAC指数被广泛用于比较优势的测量,本文以要素密集度划分服务贸易行业的目的在于测算出服务贸易中不同生产要素投入的比较优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的RCA测算公式为:

其中表示一国服务贸易行业出口增加值;表示一国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值总额;表示世界某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值;表示世界服务贸易出口增加值总额。单纯的出口额已经无法准确反映服务贸易中服务的品质(质量),往往较大的服务出口量中仅含有较少的增加值,因此本文以增加值替换出口额。从结果来看,不同生产要素密集型的服务贸易在一定程度上与上文的结果相印证,属于劳动力密集型的批发和零售贸易酒店和餐馆业RCA指数在每一年份均达到了1.3以上,具有比较优势。而在金融中介这一资本密集型行业RCA指数仅仅在0.03这一水平上浮动,这也与我国的金融服務行业机制不完善的现状相一致。对于技术密集型行业研发和其他业务活动业的RCA指数由1995年的0.44发展到了2011年的1.25处于比较优势较强与较弱之间,这说明我国大力推进科技发展的国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这一指标在近几年有所回落也表明我国仍需在这一方面有所进步。需要说明的是在社区、社会和个人服务这一主要以劳动力中的低端为主的行业中我国在早期具有极强的比较优势这也与当时的社会现象相符合,然而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我国在这一行业的比较优势开始持续走低,但这一情况并不影响我国服务业贸易总体上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即劳动力的比较优势在整体上并没有改变只不过在劳动力内部这一优势由低端转向了中端。综上所述,可以得出我国服务贸易在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具有比较优势。

四、结论

本文试图解释我国服务业贸易可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的机理,在这一基础上本文测算了劳动力要素的跨国流动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价格规律具有相对套利空间,进而测算出要素跨国流向更合理的服务贸易行业具有比较优势。而结果也显示要素流向在服务贸易中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更具有相对套利空间,与此相对应的这些行业的RCA指数也相对较高,表明其具有比较优势。这也与我国具有劳动力要素禀赋的现状相符合。 本文认为,要素禀赋结构仍是决定一个经济体增加值贸易是否以及在多大程度上获得增加值的基础。具有比较优势、贸易量较大的行业必然是贸易中具有较大相对套利空间的行业。因此,一国要促进增加值贸易及其产业升级,同时使贸易所获增加值更多,就应该首先优化升级国内的要素禀赋结构。这对于处在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来说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Koopman,Z Wang,S J Wei(2014) Tracing Value-Added and Double Counting in Gross Exports[J].Amercian Economic Review,2014,2(104):459-494

[2]程大中.中国增加值贸易隐含的要素流向扭曲程度分析[J].经济研究,2014(9).

[3]杨高举,黄先海.中国会陷入比较优势陷阱吗[J].管理世界,2014(5).

(作者单位:南京财经大学国际经贸学院)

猜你喜欢

服务贸易
内蒙古旅游业服务贸易发展的对策研究
中国服务贸易发展分析
美国服务贸易发展与中美服务贸易互补性分析
世界服务贸易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
中国服务贸易现状分析
基于贸易转型背景下的大连服务贸易发展对策研究、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成立对广西的影响及对策思考
服务贸易结构优化路径研究
比较优势条件下的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分析
跨国投资与服务贸易比较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