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政治“学程”:选课走班下课程开发的新样态

2018-01-05李仙鸿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金华321004

教学月刊(中学版) 2017年35期
关键词:学程学科政治

李仙鸿(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浙江金华 321004)

一、政治“学程”的内涵及内容

政治学程文本,简称政治“学程”,是从学生学的角度编制的政治必修课程实施的规划方案,是政治课程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进程和学习方法的系统设计文本。政治“学程”是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推进必修课程及其教材校本化过程中的独创性成果。每个模块的政治“学程”,包括了相应层次和相应类别的项目内容:“学习要求”“情境导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惑”“学有所思”“随堂练习”等。

◆学习要求:根据思想政治教材、《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及各层类学生的学情,结合学科核心素养,编写出相应层类学生需要掌握的核心知识点,并标注各知识要点的学习要求(abc)。

◆情境导学:根据学习要求中的核心知识点,精心创设相应的情境导学材料,并设计出基于学生的学习基础、生活经验和政治学科特性的思考题。

◆学有所得:根据政治学科学习要求和不同层类学生学习的需求,结合教材整理出便于学生掌握的相应主干知识条目内容,以及具体的学法指导。

◆学有所惑:根据学习要求中的考情和学生实际的学情,精心设计出每课教学内容相对应的10道易混易错题,让学生在深度理解思考中理清易混易错知识。

◆学有所思:政治学程文本中专门还留出一块空白,让学生课后对本框学习内容进行再思考、再加工、再整理,写出相应的知识框架和学习体会。

◆随堂练习:根据学习要求中的考情和学生实际的学情,每框设计出8道选择题和1道综合题,供师生在课中或课后检测评价。

为了便于学程的管理和使用,我们还对学程命名进行了规范:同一学科的不同水平(层类)的学程名称分别用“Ⅰ”“Ⅱ”表示(见表1)。

表1 浙江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思想政治课程结构体系

二、开发政治“学程”的背景及意义

2014年9月,浙江省、上海市颁布了新高考方案。以打破文理分科界限、学考和高考相融合、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和考试时间等为主要内容的新高考制度,成为催生学校课程的有力推手,政治“学程”自然被提上日程。政治“学程”的开发,对于学生的学、教师的教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1.政治“学程”的开发,有利于顺应新的高考制度改革

在新的高考制度改革下,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已势在必行。在推进必修课程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的过程中,浙师大附中的教师们渐渐感受到,把学生分出一定的层类,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修习课程和教师,按自己的选择到不同的教室或不同的教师门下去上课等,都不是太困难的事。最困难的是,如何让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在实际操作中具备因材施教的意义。如果学生分层类了,也选择了课程和教师,却又让学生学习同样的课程内容,接受走班之前的毫无例外地面对所有学生的教学方式方法,那就失去了分层分类、选课走班的根本性意义。而且,随着浙江省新高考方案的落地,高考必考科目(语数外)与选考科目(7选3)及其不同的考试时间节点的设置使所有学科的周课时发生复杂的变化;理化生、政史地、技术等7门课的选考使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的学科有高考要求与学考要求之分。如此等等由新高考方案带来的问题,使得政治学科根本不可能像过去那样按统一的学期和统一的教材按部就班地教学。要推行分层分类、选课走班,就必须解决好不同层类的学生在不同时期内“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显然,思想政治原有的教材无法满足这一需要,而简单地把解决学生“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完全交给任课教师来临时灵活处理未免不切实际。因此,以解决不同层类学生在不同时期内思想政治课“学什么”“怎么学”问题的政治“学程”应运而生。

2.政治“学程”的开发,有利于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传统的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片面地理解了“全面发展”的内涵,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在课程设置和实施上,形成了所有学生以同样要求学习相同课程的局面。随着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选择性教育的理念逐步深入人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因材施教,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到适合自己的教育,正在成为当前高中教育的新追求;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正在逐渐成为当前高中教育的新常态。我校于2014年9月开始全面实施“二三四”选课走班模式(见表2)。这种情况下,政治“学程”的开发与开设,可以有效满足不同层次、不同类别学生的个性化考试(有学考和选考、有不同时间考)需求,在分层分类、选课走班教学中发挥了因“生”施教的作用。

表2“二三四”走班模式下的教学组织形式

3.政治“学程”的开发,有利于提升政治教师的专业水平

传统的政治教师专业发展,倚重于教师自身的教学实践及研究,还有各种在职学习培训、业务进修等。在深化课程改革的今天,这些传统的途径依然在教师专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政治“学程”的建设为政治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舞台,并渐渐呈现出独特的成效。

“教师即课程”,这个认识越来越被人们接受。新的课程改革赋予了教师更多的课程开发权和决策权。政治教师不再是单一的“教书匠”、单一的课程实施者,还可以是思想政治课程的开发者和建设者。政治教师在参与政治“学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加强思想政治课程理论的学习,提高政治“学程”开发的能力;需要读懂不同类别(学考或选考)学生的实际状况和政治学科核心素养目标,读懂《浙江省普通高中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指导意见》和《浙江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说明》;需要读懂思想政治教材知识和能力的体系,读懂思想政治教材的教学内容和评价要求;需要发挥政治学科组成员集体的智慧,既要坚守国家课程的标准要求,又要联系学校选课走班的实际和学生不同时期的个性化需求,以强化政治“学程”的适切性。如此等等,教师在政治“学程”的建设中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

三、开发政治“学程”的策略

1.要遵循四个阶段的逻辑顺序

政治“学程”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思考四个方面的问题:(1)课程标准希望思想政治课达到什么教育目的?(2)政治“学程”提供什么内容才可达到这些目的?(3)政治“学程”如何有效地组织这些内容?(4)政治“学程”如何确定是否正在达到这些目的?这四个问题的先后排列体现了政治“学程”开发的逻辑顺序。这样,政治“学程”开发过程就可分解为四个主要阶段(见图1)。

图1 政治“学程”开发的四阶段

上述四个阶段,通俗地说,就是:政治教师为什么教(期望实现什么目标)?教什么(选择什么内容)?如何教(如何组织学程、采用什么方法)?教得怎样(检查目标是否已经实现)?这也构成了政治“学程”编写的项目内容:“学习要求”“情境导学”“学有所得”“学有所惑”“学有所思”“随堂练习”等。

2.要从以政治学科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

从政治“学程”校本开发的价值导向上看,若以政治学科为中心,意味着要把思想政治各个模块的学科知识作为课程开发的基点,要对政治学科知识进行合乎逻辑的组织,因而学程开发者要充分考虑组织学科知识的顺序和范围。这样开发的政治“学程”容易造成学科知识与学生实际相隔离,影响政治“学程”对学生的适切性。而以学生为中心的学程开发,主张把学生选课走班的需要、不同层次学生的学科基础能力和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作为政治“学程”开发的出发点,以此确定政治“学程”的目标、内容和方法等,能比较好地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和个性化成长。

3.要处理好政治“学程”与学生核心素养的关系

开发政治“学程”是为了满足选课走班下学生不同时期的个性化需求,其根本目的还是为了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虽然具体的政治“学程”与学生核心素养的诸多具体要素无法完全构成一一对应的关系,但从系统的角度来说,政治“学程”体系应该全面考虑对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作用和价值。政治“学程”编制要充分考虑不同层类学生的学科素养、知识和能力状况、应考和专业发展需求,尽可能地通过设置“情境导学”“学有所得”“随堂练习”等栏目的具体内容把政治学科核心素养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结合起来。

4.要把握好政治“学程”的基础性要求与发展性要求

政治“学程”的基础性要求适用于全体学生的共同性发展(政治学考要求),政治“学程”的发展性要求适用于在学业和专业方面有更高需求的学生的发展(7选3选择政治的高考要求)。政治“学程”开发中的基础性要求和发展性要求,体现政治“学程”的层次性及其可选择性(如“经济生活Ⅰ学程”“经济生活Ⅱ学程”)。在编制政治“学程”不同层次要求的过程中,以“三读懂三把握”(读懂学生,把握不同层类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发展需求;读懂学科,把握政治学科在不同时期内的知识和能力要求;读懂考情,把握不同层类学生的考试要求)为基础。

总之,政治“学程”是浙师大附中在推进政治必修课程及其教材校本化过程中的独创性成果,是当前选课走班下政治校本课程的新样态。它解决了不同层类学生在不同时期内修习思想政治课程“学什么”和“怎么学”的问题,打通了新高考选课走班下政治课有效教学的“最后一公里”。当然,政治“学程”不是一成不变的,它的建设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系统工程,将在政治教师、学生与学程的交互作用中不断得到完善。

猜你喜欢

学程学科政治
【学科新书导览】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普通高中个性化学程和学分管理研究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实践“三学”要求提高应用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