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立意:2017年海南卷的教学导向*
2018-01-05张德明海口市第一中学海南海口570000
张德明(海口市第一中学,海南海口 570000)
2017年全国高考思想政治海南卷(以下简称“2017年海南卷”)的最大亮点是价值立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考查。本文试以该卷第25题第(1)问为例,分析其命题思路及其对深化教学改革的导向意义。
第25题第(1)问以“立德树人”为核心,注重从“立意—素材—问题—答案”四个方面整体构建。从立意上看,试题在多维立意中突出“人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奉献”的价值立意方向。从素材选择和设计上看,试题依据立意,围绕“时代楷模李保国为什么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主题来设置情境,李保国把科技扶贫视为自己的理想,立足农民急需和山区发展实情,研究开发多项农业技术并为当地培养大批实用人才,为绿山富民奔小康作出卓越贡献。从问题取向上看,试题以情境为载体,以知识为支撑,设置具有价值导向的问题:运用人的价值的知识说明,为什么李保国被当地老百姓誉为“太行新愚公”。从答案组织上看,需要围绕情境和问题提取关键信息,整合学科知识分析归纳,生成结论(答案略)。
试题设计坚持用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整合“三维目标”,在课程目标统领下,选择设计试题素材,引导学生调用已有的知识、技能和方法,通过现场学习—真实情境分析—真实问题探究—得出结论,实现问题解决。在问题探究和问题解决过程中,引发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与熏陶,自觉将“为国为民、敬业奉献、回报社会”的价值观内化于心,增强使命感和社会责仼意识,努力去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核心价值观,较好地彰显了考试育人功能。
2017年海南卷的立意导向对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重要的价值引领作用。
1.实施素养本位教学:在自我塑造中认同
首先,转变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实现从“知识本位”到“素养本位”的根本转变,不应以掌握理论知识的多少为根本目标和评判标准,而应追求学生在获得必备知识的过程中自主生成学科思想、学科核心素养和综合思维方法,进而实现“素养本位”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能力、核心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日常生活方式。
其次,创新教学设计和教学策略。在宏观层面上,注重从“价值导向—情感激发—理性接受—自觉认同”四个方面进行优化设计和实施。如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主题,可以分模块整合构建思维导图,整体认知“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不同层面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24字”核心价值观)在不同模块的地位,据此确定不同的探究“专题”,并与生活化素材融为一体,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激趣触情,主动接受认同。在微观层面上,探索构建“主题—整合—情境—问题”四位一体的教学模式,推动课堂教学变革转型,引导学生自我塑造,提升综合素养,自觉接受认同核心价值观。
下面,以《文化生活》第四单元为例,分析在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实施前述教学模式,引导学生主动接受认同个人层面——“友善”价值准则的(见表1)。
表1“四位一体”教学模式举隅
上表中围绕“友善”主题,将第四单元的第九、第十课教材中的相关内容加以整合,创设了海南省两位道德模范文兵、黄桂提的感人情境,设置了三个具有开放性、启迪性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情境分析、问题探讨,寻求问题的解决。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深化了对必备知识的理解,提高了知识整合能力、学以致用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又从心底里接受认同“友善”的核心价值观,有效实现了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培养的育人目标。
2.实施信仰教学:在激励参与中培育
首先,通过信仰教学,培养信仰意识,在增强信仰中培育核心价值观。信仰教学不是简单的理论“灌输式”教授和信仰“强加式”输入,而是引导学生以积极的精神状态进行自我人格塑造的一个较为复杂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通过系列教育活动,引导学生明确自己对国家、社会所肩负的责仼和义务,感悟到自我生命存在的价值和意义,实现对自身状态的一种精神上的超越,进而以积极理性的态度,自觉选择自己信仰的价值观。
其次,围绕培育目标,优化整合教材,在优化整合教材中培育。翻阅现行思想政治课不同模块中的课题—框题—目题—单元探究主题,不难发现,“24字”核心价值观像一条红线,或明或暗地将散布在教材中的相关概念、原理和观点有机串联起来。这些概念、原理和观点比较抽象乏味,应在整合把握文本脉络和对情境素材的分析中让学生自我感悟,自觉培育核心价值观。如前所述,在学习《文化生活》第四单元时,以“友善”为主题主线,重构知识体系,适度引入海南省道德模范文兵、黄桂提两人真实鲜活的素材,进行情境再造,让学生在情境分析中受到熏陶,在接受认同中培育。
第三,着眼于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在校本化课程实施中培育。在课程开发中应重视将国家课程—校本课程一体化构建,着力开发适合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活动课程。在课程使用上,注重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活动化实施。在实施过程中,以多样化个性化活动为主线,选择运用特色化本土化课程资源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信仰教育。譬如,我们在国家课程校本化开发和实施中,以国家课程为统领,以每年一届的文化周、艺术节、科技节、运动会和五年一次的校庆活动等为载体,开发开设系列活动类课程,融系列活动与校本课程开发实施于一体。学生通过参与文化周、艺术节、科技周活动,体验感受校园文化的独特魅力;通过参与校运会活动,培育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通过参与校庆活动,了解见证母校的发展历程,培育爱校情怀,进而增强爱校爱国的责仼感。活动类校本课程的实施,用触及灵魂的“信仰教育”代替灌输式的“填鸭教育”,引导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真诚信仰和精神追求,并外化为主体的自觉行动。
3.实施议题教学:在活动探究中践行
实施议题教学,需要从“议题确立—主题活动设计—活动探究—主动践行”四个方面科学策划,整体设计。
首先,在议题确立上,立足学生内在需求,突出核心价值引领。依托丰富多彩的校内外活动,可以由教师提出学生感兴趣的议题,也可以由学生自主选择议题;围绕活动议题,可以由教师拟定适合学生的共性实施方案,也可以指导学生拟定符合不同年段和班级的个性化方案。
其次,在主题活动设计上,指导学生围绕同一议题,依据不同的活动形式、不同学情,自主设计同一思辨性主题,也可设计不同思辨性主题。
第三,在活动探究上,借助鲜活的生活情境,设置“两难”的真实问题,引导学生全程参与探究活动,在主动参与中互动,在全程探究中思辨,在思辨中明理,在明理中修身。
第四,在主动践行上,以不同层面的核心价值观为议题或主题,组织学生参观校史馆、展览室,搜集身边好人事迹,讲述奉献爱心、热心公益、志愿者服务、厚德修身的故事,开展多样化的探究活动。譬如,在第54个学雷锋纪念日到来之际,针对社会上流传的“雷锋离开我们已经半个多世纪了,雷锋精神已经过时了”的言论,确定“雷锋精神真的过时了吗”这一议题,再将这一议题转化为不同的探究主题,围绕不同主题,在校园内组织开展辩论赛、演讲会、研讨会、小论文比赛等不同形式的探究活动;或将上述议题转化为“弘扬和践行新时代的雷锋精神”主题,引导学生走进城乡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扶弱解困、送温暖等多种形式的校外实践活动。学生在亲历议题—主题探究活动中,升华认同信仰核心价值观,在升华信仰的基础上自我培育、主动践行核心价值观。
2017年海南卷命题立意,突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考查。它启示我们,教师要积极进行教学变革和课堂转型,创新适合学生的多元教学策略,引导学生主动认同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实现课程目标和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