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次落榜的古代名人

2018-01-05

大观(书画家) 2017年4期
关键词:动心西子金圣叹

张 勇

三次落榜的古代名人

张 勇

科场如战场。

在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科场如战场,有人春风得意马蹄疾,自然也有人愁云惨淡万里凝。多位历史名人都曾三度名落孙山。

韩愈:接连应考霉运多

被苏轼评为“文起八代之衰”、明人推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的韩愈,从二十岁开始参加科举考试,一连失败三次。

公元787年,韩愈在取得乡贡资格后,前往长安,应礼部进士试,但这次考试失败了。接着,他又考了两次,均名落孙山,这对韩愈打击很大,他感到愧对祖先、愧对家人。韩愈把前人写的文章都吃透了,但他的写作方法不讨主考官的喜欢。譬如第三次考进士,出的试题为“不迁怒不贰过”,大意是“若自己不高兴,不要转移到别人身上,不犯两次同样的错误”。韩愈看后,立即有了主题,他没有用骈体,而是用古文体挥笔而就,写得很顺利,但主考官看了以后,却像废纸一样扔在一边。

公元792年,韩愈再次来到长安,第四次参加进士考试。这一次,主考官是宰相陆贽,试题和上年的差不多,韩愈没有犹豫,一字不改地把去年的旧作写在卷面上,很快交卷了。陆贽看后,感到此卷似曾相识,反复看了几遍,自语道:“好文章!完全是古文风格,没有半点骈体文的味道,去年怎么没有录取?差点埋没人才了!”就这样,韩愈考中了进士。

其实,韩愈这次考上进士,也与其他考官梁肃、王础有关。梁、王此次辅助主考官陆贽,两人都爱好古文,都欣赏韩愈,都有提携韩愈之意。所以,韩愈二十五岁考上进士,是有多方面原因的。

考取进士并不等于有官可做,这只是入仕途的第一步。礼部只管进士,派官还要经过吏部的“守选”考试,其考试名目多。普通的是“书判拔萃”,入高官的是“博学宏辞”。韩愈心想自己满腹经纶,考“博学宏辞”不会有什么问题。谁知,与当年考进士的命运一样,连续三年,均一败涂地。

无奈,他只得另辟蹊径。两个月内给当朝宰相写出三封情真意切、辞藻华丽的陈述书。说自己“遑遑乎四海无所归,恤恤乎饥不得食”,请求垂怜一官半职。结果石沉大海,杳无音讯。于是,他不得已而求其次,投奔地方军阀。可只干了两年多,幕主便死了;之后又投奔了一个军阀,还没上任,幕主又死去了。韩愈真是霉运多多,可谓“靠山山倒,靠水水流”。

幸运的是,韩愈的《进学解》被当时的宰相看到,惊叹不已,很同情他的遭遇,也欣赏他的才干,于是任命韩愈为五品刑部比部郎中兼任史馆修撰,韩愈从此进入高官阶层。

李时珍:落榜后改学医

从六岁读书开始,李时珍便显露出聪明才智,1532年刚刚十四岁的李时珍中了秀才,这给父亲李言闻带来了莫大的期盼。然而在当时的社会,中举人何等之难,李时珍连续参加了三次科举考试,第二次还由于过度的用功和劳累得了骨蒸病,连续高烧不退,险些丢了性命。

两次落榜后,李时珍依然在科举路上艰难跋涉,集中一切精力希望能顺利通过科举考试。嘉靖十九年(1540),二十三岁的李时珍第三次落榜。李时珍父子都对科举制度心灰意冷,李时珍无奈抛下了八股文,转而学医。

不到四年的时间,李时珍成为了一名有独立行医能力的医生,而且名气越来越大。此时,湖北楚王的世子突然得了暴厥症,俗称抽风,找了很多医生都没有治好,楚王很着急,慕名请来李时珍,一副药后,竟神奇地药到病除。为了报答李时珍,楚王委任李时珍主管王府里的祭祖事宜,官居七品。三年后,皇帝突然招揽天下名医,楚王应招,将李时珍推荐入太医院。

1552年,李时珍断然决定不再以开业行医为主,而要集中主要精力,完成重修《本草》的伟大理想。他用十八年的时间进行野外考察,又用十年的时间三易其稿,终于完成了自己重修《本草》的心愿。

金圣叹作品

金圣叹:试卷连写三十九个“动心”

明末清初文坛奇才金圣叹,也曾三次名落孙山。第一次试题为:“吾岂匏瓜也哉,焉能击而不食。”他答题时在试卷上绘了一个光头和尚,一把剃刀。主考官问他这是什么缘故,他回答说:“此亦匏瓜之意形也。”主考官大怒,其结果可想而知。

第二次参加科考的题目为“吾四十而不动心”。金圣叹在试卷上连写了三十九个“动心”。主考官追问原因,他的回答令人忍俊不禁:“孟子曰四十不动心,则三十九岁之前必动心矣。”又因此被除名。第三次,有“西子”题目,金圣叹提笔写道:“出其东门,西子不来;出其南门,西子不来;出其北门、西子不来;出其西门,西子来乎?西子来乎?”结果,金圣叹再次名落孙山。金圣叹失败在了与生俱来的幽默与玩世不恭上。

猜你喜欢

动心西子金圣叹
奇才金圣叹
金圣叹刑场别子
相见欢
爱情从欺骗开始
谁该“杀毒”了
西子“我们论坛”:“互联网+”in杭州——融合与创新
金圣叹、张竹坡、脂砚斋点评中“犯”概念的探讨
中年动心
牧童的哑谜
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塑造青少年心灵—做到贴心、动心、入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