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安徽体育形象现状与问题分析

2018-01-04汪升

武术研究 2018年9期
关键词:安徽

汪升

摘要:体育形象是体育事业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来的各种表象,深刻反映着体育事业发展的速度、规模、水平等诸多现实面貌。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从安徽民间体育、体育旅游、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以及体育文化等方面对安徽体育事业发展现状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安徽体育事业发展构建其体育形象的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深入阐述,为安徽建设特色性突出、影响力深远的体育形象提供借鉴。

关键词:安徽 体育形象 安徽体育 体育特色

中图分类号:G8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1839(2018) 9-0144-04

安徽地大物博,横跨长江、淮河南北,是传统的体育大省和文化强省。近年来,依靠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特色的体育资源,安徽政府与体育组织对体育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努力,促使安徽的体育事业发展呈现出逐年向好的趋势。然而,在体育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安徽的体育形象建设出现了诸如传播渠道狭窄、传播内容单一等问题,体育市场存在被商业性活动占据的困境。由此,本研究从体育发展构建体育形象的角度出发,阐释安徽体育形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为安徽构建良好体育形象提供理论依据。

1 体育形象概念界定

明确体育形象的概念,首先需先明确“形象”的概念。形象指大脑对事物的具体反映,由此而产生的观念或概念。国外学者Philip Kotler认为: “形象是指人们所持有的关于某一对象的信念、观念与印象”。对于体育形象的认知,李红卫指出,体育活动发生发展的客观事实直接塑造的形象是体育形象。李向前和郑志强认为体育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内、外公众对一国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体育体制等内部要素及其在国际体育大赛中所取得的成绩的评价与认定。

综上所述,人对某一事物的看法直接反映出该事物形象的好坏,但事物形象产生的本质则是由该事物的具体属性与发展境况所决定。本研究认为,体育形象是由各地政府、体育官方部门、民间体育组织等构建出的各地体育发展的真实面貌,如地方体育文化、民间体育、体育旅游、大众体育、竞技体育等在人这一群体中的真实反映。

2 安徽体育发展现状分析

2.1 安徽民间体育发展现状

安徽地大物博,横跨长江、淮河南北,是传统的体育大省和文化强省。安徽民间体育在刚劲淳朴的皖北文化、灵活精巧的江淮文化和古朴清新的皖南文化等不同风格文化的滋育下,形成不同的民间体育发展态势。目前,安徽民间体育发展主要以皖北地区的五禽戏、打陀螺、跳塔子、河蚌舞、舞狮子,江淮地区的兰花灯、花车花船、斗鸡,以及皖南地区的抛绣球、嬉钟馗、婆溪河灯等为主。

安徽全省各地每年都举办近百场不同类型的民间体育赛事,为民间体育爱好者提供了广阔的参赛空间。目前,安徽民间体育活动的参与主体主要为老年人,因为相较于年轻人,老年人有更为充足的休闲时间,更有精力去体会民间体育所带来的魅力与乐趣,因此能够自发的参与到民间体育锻炼中去。但是,安徽民间体育的开展存在场地小、设备不齐全、经费不足等现状,民间体育活动举办缺乏地域特色,出现文化流失的不良现状。

2.2 安徽体育旅游发展现状

安徽文化底蕴深厚,具有广阔、丰富的自然资源,为体育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进入新时代,中国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突飞猛进,人们不仅满足于物质需求,精神需求也得到显著提升。度假和旅游逐渐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话题,精神满足与健康需求成为人们在新时代的重要追求。以此为背景,体育旅游凸显出极大的发展优势,它既能满足人们的精神世界,又能起到锻炼人身体机能的作用。从旅游资源的角度看,安徽聚集着丰富的体育旅游资源,这为其体育旅游市场的开发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

比如,安徽拥有的国家A级旅游景区占全国总数的46%,有50余处国家森林和国家古民居村落保护区,全省16个地级市基本都拥有国家级4A级景区,A级景区则更是多达280余处。安徽省皖南地区属于古徽州文化区域,体育旅游业开展得如火如荼,皖南地区对祁门、黟县、休宁、屯溪、歙县、太平等地的个人旅游景点开发较早,体育文化资源也十分丰富,尤其是“杖鼓舞”“花棍舞”的显现,特点鲜明的民俗体育项目对安徽民间体育文化事业起到关键作用。安徽省凭借“三山一湖”的自然旅游市场,近年来吸引大量人群前来旅游,形成以合肥为中心的城市竞赛旅游市场。

2.3 安徽大众体育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政府部门积极倡导国家的号召,大力发展大众体育。比如,构建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为农民健身配置了一定数量的公共设施。体育设施的大量建设,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安徽人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全省新建1750个村級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00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423个全民健身苑,100个街道(社区)体育俱乐部,1000个晨晚练习场地,6个“雪炭工程”,新成立150个体育法人社团,全省组织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2318次。

2016年, “全民健身、健康安徽”主体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的大众体育健身活动2246次,总人数多达299.91万人次。在社会体育指导方面,安徽政府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共认证社会体育指导员9449人。2016年全年,新建大中型公共体育场馆10个,100个乡镇级全民健身广场,220个全民健身苑,90个社区体育俱乐部,650个示范晨晚练点,18个社区多功能运动场;16个县级国民体质监测站。

2.4 安徽竞技体育发展现状

在安徽政府、官方体育部门等的共同努力下,安徽竞技体育呈现出逐年向好的发展态势。从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机制到大型体育赛事筹划方面,都做出重要调整与完善,加快了安徽省竞技体育迈向国际、走向世界的步伐。比如,安徽建立了国家体育训练基地,培养出大量奥运冠军和世界冠军、亚洲冠军和全国冠军。从竞技体育赛事承办方面,安徽积极承办各类竞技体育赛事,从国内的赛事逐渐拓展为洲际、国际体育赛事。2016年,安徽在国际国内重大比赛中共获得32枚金牌,34枚银牌,42枚铜牌。其中,在国际重大比赛共获得9枚金牌、1枚银牌、3枚铜牌。在里约奥运会上安徽运动员共获得1金2铜,创造了安徽历史上境外参加奥运会的最佳战绩。

2.5 安徽体育文化发展现状

近年来,安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深入人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马鞍山、合肥、铜陵、芜湖、淮北、蚌埠、宣城、安庆先后人列全国文明城市,总数居全国第3位。以此为背景,安徽省体育文化事业开展状况也正逐年呈现较好态势。但是,就体育文化事业而言,安徽尚存在诸多不足,主要表现为居民对体育文化曲解、体育文化事业开发机制不够健全等问题。

从发展趋势的角度看,安徽体育发展趋向竞技化、表演化,致使传统体育中的价值观念、道德思想和风俗习惯大量流失,这对体育文化的“特色性”与“本土性”保护极为不利。以往的安徽体育文化形象所持有的“本土性”与“特色性”,在这种发展趋势下被掩盖并消减。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背景下,安徽省对居民文化事业的建设做了重大努力,且形成显著成效。但是,对体育文化开展保护的过程中,也难免出现体育文化流失的问题。以文化的传承作为民间体育发展的轴心,对此,需合理规划和发展民间体育文化,采取积极措施减少文化流失,努力实现文化保护和转型。

3 安徽体育形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安徽民间体育构建体育形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安徽民间体育发展整体状况较好,但也存在如管理体制松散、民间体育发展路径单一等问题。安徽在民间体育的管理上,尚未形成政府主导的管理体制,主要是由以民间自发的形式来进行自我规划与自我管理。缺乏官方部门的参与,必然会导致诸多民间体育项目开发不完全,民间体育不受重视等问题,不能真实、深刻、全面的展现出安徽民间体育形象,使安徽民间体育形象建设出现特色性丢失、传播广度与速度欠缺等问题。安徽民间体育事业蓬勃发展,而安徽体育官方组织与政府部门没有充分涉猎其中,必然导致民间体育开展松散,影响到民间体育的健康快速发展。安徽民间体育的开展与形象建设务必要遵循政府主导的运营体制,依靠政府和官方体育组织构建民间体育的良好形象。使政府从现实中指导民间体育项目的开发、市场拓展以及体育操作,还可借助互联网的途径来宣传安徽特色民间体育项目,正确宣传民间体育形象。

安徽省民间体育发展路径单一,表现为民间体育竞技化道路一单条腿走路的趋势,如广场、公园等场所常见的空竹、腰鼓、太极拳等体育竞赛。从体育形象宣传渠道的角度看,安徽民间体育竞赛多为个体为主的,以健身、娱乐为目的的小范围活动,而传统的庙会、集会等对民间体育发展起重要推动作用以及重要载体的形式则极为匮乏,如农村庙会与城市庙会正逐步被商品销售、广告宣传所吞噬。安徽体育形象的宣传渠道严重缺乏,以往的村会、庙会等重要渠道被当下铺天盖地的商业宣传所占据,对其体育形象的维护极为不利。安徽民间体育还面临传承危机的问题,虽然许多安徽居民仍热衷于本土民间体育运动项目,并长期坚持参与民间体育项目,但其往往自秘其技,相互之间缺少交流,使部分民间体育项目面临后续无人的窘境。因此,安徽民间体育形象还面临着本土性缺失与特色消减的问题。因此,可从民间体育技艺人开发与保护的角度人手,培育民间体育技艺人,不仅促进民间体育形象的构建与宣传,且有助于形成本土性强的民间体育形象。

3.2 安徽体育旅游构建体育形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安徽“体育”与“旅游”的结合还需要加强与完善,许多景区只是停留在宣传工作上。安徽省的体育旅游事业运作水平处于中低层,管理体系体制不够健全,多数地区都没有把体育旅游资源与商业发展相融合,这样便无法形成体育旅游特色和规模效应。虽然安徽从媒体方面大力宣传其体育旅游,也对安徽体育旅游形象的构建产生正面作用,但缺乏长期规划的体育旅游现状,以及没有上升为官方体育旅游事业来进行实际运作,“体育”与“旅游”之间的纽带缺乏连接,必然会导致体育旅游形象的构建与传播只能浮于表面,效果相对较差。

虽然安徽体育旅游资源极为丰富,但众多体育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较为分散,从而导致不能形成合理的体育旅游线路,这就促使该地区的体育旅游资源利用率较差,不能充分调动每一旅游景区的最大作用。现有的体育旅游地区,服务配套设置低是棘手问题。从体育旅游形象传播受众的角度看,这样必然导致对外来游客的吸引力较小的问题。此外,人才缺失也是安徽体育旅游形象构建中的重要问题,安徽省旅游资源的丰厚与博大性,决定需要大量人才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挖掘和开发,但现有人才远不能满足旅游开发的需求,尤其是对传统民俗体育及古代传统体育的表演人才更为缺乏,导致安徽省体育旅游事业发展的走向瓶颈,也对安徽体育旅游形象的构建产生重要的阻碍作用。

3.3 安徽大众体育构建体育形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安徽政府与体育部门在建设大众体育方面做了重要部署。场地设施是大众参与体育的重要保障,针对目前大众体育存在的场地设施不足方面的问题,安徽政府提出到2020年,构建省、市、县(市、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五级全民健身设施网络和城市社区建设“15分钟健身圈”,新建社区的体育设施覆盖率达到100%,全省人均体育场地面积力争达到1.8平方米。此条针对于场地建设的战略部署,对于安徽省大众体育形象的构建产生重要的推动作用。

此外,安徽省大众参与体育健身的特色项目选择较为狭窄,尚处于传统的“广场舞、踢毽子”等普通项目,这与安徽省具有极强特色性的山水人文状态极为不符,对于大众体育形象的展示也就只能停留在极为普通的体育运动层面上。因此,安徽可根据皖南、皖北地区以及淮河流域等不同的地方特色,因地制宜组织开展不同层次和类型的全民健身活动,以形成“多方位、多品牌”的全民健身活动格局。此外,安徽社会体育指导人才较为缺乏,致使不能正确、合理的引导人们进行大众健身活动。长期以往,必然会导致安徽大众体育形象呈现出本土性缺失,居民体育认知扭曲等問题。对此,可明确提出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建设,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志愿服务江淮行、优秀运动员走基层活动,逐步形成全民健身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在保障措施上,注重发挥各级全民健身工作委员会的统筹协调作用,把全民健身评价指标纳入文明创建指标体系。

3.4 安徽竞技体育构建体育形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安徽较具影响力的赛事活动逐年增多,呈现出群众化及健身性。因时、因地、因需开展群众身边的健身活动,分层、分类引导运动项目发展,完善全民健身活动体系,对于安徽竞技体育开展已发挥出重要的基础保障。安徽依据不同人群、不同地域和不同行业特点构建出不同的特色运动项目。比如,健身跑、健步走、骑行、登山、赛车、极限运动、徒步、游泳等运动项目近年来逐渐走人群众锻炼中来,为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做出重要贡献。

在此过程中,安徽竞技体育开展缺乏市场活力,主要表现为竞技体育传播渠道狭窄这一方面,使得竞技体育形象宣传具有滞后性。虽然全民健身活动为广大市民的体育锻炼提供便利条件,但安徽社会力量举办体育竞赛活动依旧较为欠缺。宣传渠道单一、举办力量单调严重阻碍安徽竞技体育形象的宣传。新时代,充分发挥网络等新兴媒体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体育竞赛与专业体育竞赛体系,对构建安徽省竞技体育形象极为关键。比如,安徽省、市、县等人民政府大力筹划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全民健身运动会,设立残疾人组别,并通过网络渠道搭建参与面广、吸引力强、健全人与残疾人体育运动融合开展的全民健身竞赛展示平台。在省级大型品牌赛事方面,安徽缺乏对地方文明、文化特色的开发与融合,使得不能形成特色性大型体育赛事。大型体育赛事是构建安徽省竞技体育形象的重要途径,其受众广、影响力强的特点,能够更快、更深刻的构建安徽竞技体育美好形象。为此,依据各地域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的不同,尤其可加强其与民间传统体育项目融合,打造具有区域特色、可持续性强的大型品牌赛事。

3.5 安徽体育文化构建体育形象的现状与问题分析

安徽省体育文化的发展,主要存在民间体育文化流失的问题。现阶段,安徽省体育文化发展较为单一,对民间传统体育文化的建设方面不够全面。究其根本,安徽省居民自身对体育文化的认识是首要因素。安徽广大居民在其日常实践中,或者体育参与中,对体育文化的理解具有偏颇,导致体育文化不能准确、充分展示安徽省的体育文化形象。实际上,安徽众多的体育文化资源潜藏在农村这一主要群体中,而农村群体又占据着安徽省人口的大多数,这致使安徽省体育文化的发掘、开展与传播受到重要影响。

人们对体育文化的误解,主要表现为错误地认为生产活动就是生活中的锻炼,将其错误地与体育锻炼相等同,严重曲解了安徽省体育文化形象。此外,安徽体育文化形象的建设还存在成绩不突出、体制机制不完善以及开发体育文化不积极等问题。纠其原因,主要是农村体育文化的开发、保护与宣传机制不健全等问题。安徽对于体育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资金较为匮乏,如农村场地开发不健全,场地与器材设施缺乏。进入新时代,安徽很多农村资源逐步实现整合,但很多特色性体育文化则被忽视,保护措施不够健全。安徽体育文化形象建设工作在体育文化事业开发、保护体制欠缺中发展较为滞后。鉴于此,从安徽居民本身对于体育文化的认知与理解,到官方部门在重点建设体育文化设施与强化体育文化事业本土性保护等方面,成为官方体育部门与地方体育组织引导、建设的重要方向。

4 结语

近年来,安徽省政府、官方体育部门与地方体育组织致力于体育的发展,并形成显著成效。在此基础上,安徽省呈现出民间体育、体育旅游、大众体育、竞技体育与体育文化齐发展、共进步、共繁荣的美丽安徽体育形象。但是,在安徽体育事业构建安徽体育形象的过程中,也存在体育文化流失、体育宣传渠道单一、体育市场被占据等诸多问题,为此,安徽还需在紧密结合自身文化特色、丰富的地理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完善体育文化产业机制开发,尤其如民间体育文化的挖掘、保护与传承,从而构建出特色性显著、影响力强的安徽省体育形象,彰显极具文化底蕴特色与地广物博的安徽形象。

参考文献:

[1]潘一禾.“国家形象”的内涵、功能之辩与中国定位探讨[J]人文观察,2011(1):76.

[2]Philip Kotler.Marketing Management Analysis Planing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M].Upper Saddle River,NJPrentice Hall International Inc,1997:607.

[3]李红卫.中国体育形象的媒介构建探析[J].中国体育科技,2011(4):121.

[4]李向前,郑志强.体育形象与国家形象探讨[J].体育文化导刊,2013(4):5-8.

[5]黄国平,黄永良.长三角地区船拳的源流与特征考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10):44-47。

[6]刘 超.安徽民间体育的发展困境与出路研究[J]黑河学院学报,2017(1):68-69.

[7]徐艳.浅析安徽体育旅游文化的现状与发展[J]科技信息,2011(16):650.

[8]余丙炎.安徽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13(05):56-58.

[9]张井水.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态势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05):170-171.

[10] http://www.ahty.gov.cn/tytj /info_73.aspxitemid=13897

[11]戴维红,许红峰.民间体育研究回眸与展望[J].体育文化导刊,2008(9):47-50.

[12]李守培,郭玉成.中国传统武术天人伦理的历史形成研究[J].体育科学,2016(12):77-84.

[13]張井水.安徽省体育旅游资源发展现状与态势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5):170-171.

[14]满足体育健身需求推动健康安徽建设[N].中国体育报,2017-01-11(4).

猜你喜欢

安徽
《安徽记事》
“非油到家”到安徽
安徽:种子田去杂保纯促增收
5.回声
安徽高速公路养护之势
安徽医改自我完善主动纠错
安徽药采如何“三步走”
安徽 诸多方面走在前列
安徽为什么选择带量采购
安徽改革改了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