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统计调查与分析

2018-01-04杨燕李丽

市场研究 2017年12期
关键词:灭火器受访者救助

◇杨燕 李丽

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统计调查与分析

◇杨燕 李丽

为提高居民面临紧急情况的自救、互救能力,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和安全救助知识的学习意识,应向居民进行有针对性的安全救助知识宣传,提高宣传效率。本文基于长春市居民的网络调查数据,采用定量分析方法,分析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现状,对比现有宣传途径的宣传效果,探索安全救助知识的需求所在,为政策执行提供数据参考。分析结果表明,女性的安全防范意识高于男性,而男性掌握安全防火知识的水平要优于女性;关于心脏病的救助知识居民掌握较少,却在救助知识重要性排名中列于首位,居民对心脏病救助知识存在一定需求;音频、视频及他人讲授是效果较好的安全救助知识宣传方式。

安全;防范意识;救助知识;宣传途径;统计调查

我好怕能不能不要挂电话?一段生死营救的录音及报道首发于《长江日报》,经过全国40余家媒体官方微信的转发,阅读总量达200多万。彭先生经历了一两天胸口不适,突然倒在家中。他的妻子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在接线员长达26分钟的电话指导下,妻子给心脏骤停的彭先生进行了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直到急救医生到来,为丈夫抓住最宝贵的生机。

许多突发急、危、重症,意外伤害事故或自然灾害往往发生在行车途中、工作场所、居家环境,考验着人民群众的自救、急救、互救能力。当危及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发生时,能否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于事件引发的后果起关键作用,提高居民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具有重要意义。以长春市居民的网络调查数据为例,分析居民的安全防范意识现状,评价居民安全防范知识的掌握程度,探索安全防范知识有效的宣传途径,为更好地提升居民安全防范意识提供数据参考。调查采用自填式网络问卷的调查方式,回收有效问卷374份。

一、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现状

(一)居民的出行安全意识需与时俱进

通过调查受访者穿越道路时是否会自觉走斑马线,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时是否留意安全锤的位置及是否知晓安全锤的使用方法,估计受访者出行时的安全意识。调查数据显示,91%的受访者出行时都会自觉走斑马线,剩余9%则不会。89%的受访者曾留意过公共交通工具上安全锤的位置,11%则没有。80%的受访者了解公共交通工具上安全锤的使用方法,20%则不了解。

通过受访者乘车时座位的选择分析其安全防范意识,分析结果表明,女性乘客的安全意识较强。不同的乘坐位置,安全系数不同,参照美国交通管理部门曾做过的调查,对轿车座位的危险性进行排序,危险系数最高的座位第一是副驾驶座位,第二是司机座位,第三是司机斜后方座位,第四是司机后方座位。受访者关于乘车时座位的选择,40%选择坐在司机斜后方,37%选择坐在司机后方,23%选择坐在副驾驶位置。分析性别对乘车座位选择的影响时发现,女性更倾向于选择司机后方或斜后方的座位,男性对出租车乘坐位置的选择无明显倾向,如附表所示,数据表明女性在乘车时的自我保护意识更强。

附表 性别与乘车座位选择的交叉分析

对受访者关于直升电梯和手扶电梯的安全意识的调查结果表明,电梯安全运行的监督意识淡薄,安全乘坐常识掌握水平较低。电梯给人们的出行带来很多方便,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健全,覆盖率不断扩大,与居民出入行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因此,电梯的安全运行至关重要。电梯稳定有序的运行需要定期保养和维护,安全检验合格标志是电梯安全与否的重要标识。53%的受访者会关注直升电梯内张贴的安全检验合格标志,47%的受访者则不会,关注与否差异不甚明显,敏感度较低,说明居民对电梯安全的监督意识不强。手扶电梯在商场、超市、地铁等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安装比率较高,关于居民安全乘坐手扶电梯常识的掌握,通过受访者对手扶电梯紧急停止按钮所在位置的知晓情况加以分析。调查结果显示,受访者中51%听说过手扶电梯紧急停止按钮但是没留意过其具体位置,30%可以准确找到其所在位置,19%则从未听说过。

(二)居民的安全防火技能有待提升

养成进入陌生场所留意安全出口位置的习惯,有利于突发火灾、地震等险情时的自救和逃生,调查发现,进入陌生场合会留意安全出口位置的受访者占74%,不会留意的占26%。掌握如何正确使用灭火器才能做到在关键时刻扑灭初级火险,因此,会使用灭火器是安全防火的基础技能之一。受访者中会使用灭火器的人数占51.87%,不会使用的人数占48.13%,会用与否的人数约各占一半。值得关注的是,不同性别之间是否会使用灭火器的人数比例存在一定差异,女性中不会使用灭火器的人数比例明显高于男性,即女性中不会使用灭火器的人数占55.63%,男性中不会使用灭火器的人数占24.44%。应提升居民安全防火技能的整体水平,特别是对女性要加大宣传力度,弥补在这方面存在的性别鸿沟。

消防演习有利于提高人们的安全防火意识,提高自救、互救能力,掌握正确处理火灾的流程。消防演习经常会在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开展,灭火器使用方法的展示一般属于消防演习的基础项目,因此,以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普及为例,分析消防演习的宣传效果究竟如何。374位受访者中,有312人参加过消防演习,62人没参加过消防演习;其中参加过消防演习的受访者会使用灭火器的占54.49%,不会的占45.51%;没参加过消防演习的受访者会使用灭火器的占38.71%,不会的占61.29%。上述调查结果表明,消防演习对于灭火器使用方法的普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消防演习对于安全防火知识的普及效果有待进一步提高。

急救箱、安全绳索、安全锤和灭火器等安全逃生器具在紧急情况发生时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调查发现,家中备有急救箱的人数最多,灭火器次之,而备有安全绳索、安全锤等逃生器具的人数最少。防火基础设施配备条件城乡差异明显,目前完善农村地区的防火基础设施还需要一段时间,因此提升农村地区居民的防火安全意识显得尤为重要。

(三)居民面临危急情况的应对能力有限

当面临紧急情况或危险时,受访者首选的应对措施是拨打紧急求助电话。受访者认为最有效的应对措施是拨打紧急求助电话的占66.84%,自己想办法的占10.96%,大声呼救的占10.16%,给亲友打电话的占9.36%,剩余2.67%受访者选择顺其自然或其他。

受访者关于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的逃生知识了解得不够全面。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逃生知识涉及范围广、种类多,探索受访者在哪些方面的知识有所欠缺,可以为自然灾害或意外事故逃生知识的普及与宣传提供数据参考。通过调查发现,发生频率较高的意外事故及自然灾害的逃生知识了解的人数较多,如火灾、地震等;受特殊地理位置影响的自然灾害的逃生知识了解的人数较少,如台风、海啸、泥石流等;个别意外事故的应对常识了解的还不甚充分,如溺水、触电、交通事故及电梯故障等。掌握救助和逃生知识能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同样,医疗紧急救助知识的掌握亦尤为重要。受访者关于医疗紧急救助知识了解种类的调查结果显示,第一是了解鼻出血急救知识的人数最多,第二是烧、烫、灼伤,第三是晕厥,而了解心脏病紧急救助方法的人数位列第四,了解哮喘病救助方法的人数位列第五,全部受访者中仍有3.5%不了解上述医疗紧急救助知识。

附图 受访者对安全救助知识重要性的评价

心脏病救助知识在16种安全救助知识重要性排名中位列第一,然而了解的人数却很少。受访者对安全救助知识重要性的评价结果如附图所示,认为掌握心脏病救助知识是重要的占58.29%;对比受访者关于医疗紧急救助知识了解种类的调查结果发现,374位受访者中仅有20%了解有关心脏病的救助方法,可见,该种医疗救助知识存在一定需求。

二、安全救助知识有效宣传途径的探索

受访者学习安全救助知识的途径有网络、手机,广播或电视,他人讲授,社会公益宣传活动,报纸、杂志,宣传海报等。了解受访者对不同宣传途径的兴趣偏好,以便于提高安全救助知识的宣传效果。经过调查发现,受访者最感兴趣的宣传途径中网络、手机占43%,社会公益宣传活动占20%,广播或电视占17%,他人讲授占11%,报刊、杂志占5%,宣传海报占4%。安全救助知识宣传效果好的途径主要有网络、手机,广播或电视以及他人讲授。网络、手机等新型媒体日益普及,使得安全救助知识的宣传范围更广,速度更快。

三、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的自我评价

居民安全防范意识的自我评价主要从受访者对医疗救助知识的掌握程度、自我安全意识评价、安全用电的关注程度三方面进行量表分析,程度由弱到强分别赋值1-5,将抽象的程度变化用具体的数值表示,量化分析使结果更加客观具体。受访者对医疗救助知识掌握程度的加权平均分值为2.93,众数和中位数均为3,频率分布图呈现右偏状态,受访者对于医疗救助知识的掌握程度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受访者的自我安全意识评价加权平均分值为3.45,众数和中位数均为3,频数分布图呈现左偏状态,受访者的自我安全意识评价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受访者对安全用电的关注程度加权平均分值为3.72,众数为3,中位数为4,频数分布图呈现左偏状态,受访者对安全用电的关注程度处于较高水平。

四、居民安全防范意识调查结论与建议

女性受访者的乘车安全防范意识高于男性,应加强对男性安全防范意识的引导。安全防火知识掌握情况女性不如男性,应强化对女性安全防火知识的普及和宣传。消防演习对于安全防火知识的普及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宣传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升。防火基础设施的配备存在城乡差异,农村地区有待改善。发生频率较高的意外事故或自然灾害了解的人数较多,受特殊地理位置影响的自然灾害了解的人数较少,个别意外事故的应对常识了解的还不甚充分。心脏病救助知识在重要性评价中排名位列第一,而了解的人数却很少,该种医疗救助知识存在一定需求。

视频、音频及他人讲授等形式是效果较好的宣传方式。相比报纸、杂志、宣传海报等纸质宣传媒介,网络、手机、广播、电视以及他人讲授等形式更具有吸引力。安全救助知识的宣传可结合居民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年龄等基本特征选择恰当的宣传方式和途径,同时要注意宣传内容的供需对称和宣传效率的实时监督。加大新型媒体的宣传力度,在公共场所植入安全救助知识等公益性宣传内容,在社区、学校等人员较为集中的场所定点宣传讲解、实地演习,呈现家庭、政府与社会共同宣传的良好态势。同时,居民要从根本上提高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和救助知识的学习意识,做到自我约束和自我培养。

[1]刘睿彻.求救者在坚守 我们一定不会放弃[N].长江日报,2016-11-21.

[2]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统计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3]薛薇.统计分析与SPSS的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

[4]栗方忠.统计学原理[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15.[5]陈智,唐代盛.婚姻与家庭的新观察——基于四川省1%人口抽样调查分析[J].中国统计,2017(03).

10.13999/j.cnki.scyj.2017.12.004

本文获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校级项目“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经营效率评价”(项目编号:2016JZ006)的资助。

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猜你喜欢

灭火器受访者救助
今天,你休闲了吗?
关于安全,需要注意的几件小事
低碳生活从我做起
由“中华富强”轮失火救助引发的思考
五成受访者认为自己未养成好的阅读习惯
水下救助抢险
如何使用灭火器
水下救助抢险
透明灭火器
小小消防员第三集